- 最后登录
- 2005-7-31
- 注册时间
- 2005-5-18
- 威望
- 0
- 金钱
- 48
- 贡献
- 0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4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2
- 主题
- 12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5-5-18
- 最后登录
- 2005-7-31
- 积分
- 48
- 精华
- 0
- 主题
- 12
- 帖子
- 42
|
沙发
发表于 2005-5-18 20:24: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南瓜蒙人多少年
这在我们经营管理类案例分析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作为一个可公示参照的案例,它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在条件还原的前提下,案例结果应该具备可重复性。然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独立的难以复制的不具备普遍意义的经营个案--对结果的诠释当然比对条件还原分析来得简单--当案例分析者因为关注于结果而失去了"中立"的立场时,他就总是努力做到"自圆其说",这就必然以或多或少、或显或隐的削足适履、固执己见甚至强辞夺理为手段,而有意无意置自身视野见识局限于不顾;对于受众而言,则往往因此陷入"意义的陷阱"而难以自觉。
著名的混沌理论有这样一句话: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这场风暴的掀起具备内在的必然科学因果关联,同样也给人以巨大的遐想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江河与泥沙俱下,既可以形成有瑕疵但系统严谨的古典与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也可以造就严谨科学方法论缺失下的表面学术繁荣--这里的差别在于,是真实立足服务于现实社会以提高公正与效率水平,还是只是迎合对一种梦臆般目标的服务性解释--"解释"的结果只能生产出越来越多的文字垃圾、教书匠与应声虫,只能使"主流思想"远离社会现实而沉迷于虚无间的自我意淫之中。
而这种"解释"更为可怕的后果在于人为混淆了黑白界限,造成整体性的无序混乱认知而迷失其中。
当我从海外回国时,我曾经一度怀疑自己的英文水平及经济学知识积累--漫天飞舞的是形形色色的新潮管理理念(或者说概念?)及其英文单词缩写,很多让我懵懵懂懂--在剥离了具体的环境条件因素及历史沿袭、人为割舍了彼此的因果关联之后,断章取义的结果,就是使众多经济学经典成为许多具有相当话语权的"学者""专家"们手中橡皮泥般可以捏来变去的玩具,而彻底失去了经济学应有的灵魂与良知,成为一种"不讲道德的经济学"理论。
在我们争相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我自身的感觉,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在管理理论与思维上的拨乱反正,需要的是对"南瓜蒙人多少年"的有效鉴别--经济领域的学术打假同样象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一般变的刻不容缓--还原给公众一个相对真实的西方社会环境、人文思维及制度体系,可能有助于我们认知现代经济理论的本原;并且,我们看到,中国的管理业已到了必须非常重视企业生态环境变化的时候。
"对待劫费匪就象对待顾客"的背后
在澳洲Seven-Eleven24小时便利店的店员培训课程中,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一位售货员在店中遇到抢劫,他把收银机里的钱快速拿出,交给歹徒之前还问了这样一句:"用袋子给您装上好吗?",劫匪点头,他便麻利的把钱装进塑料袋中,交与劫匪。等确信歹徒走得无影无踪,他才打电话报警。
培训官的总结,对待劫匪,要"treat him like a customer"--就是说要像对待顾客一样春天般的温暖,要什么给什么,绝对不能与歹徒发生争执甚至反抗;并且还要牢记两个单词:smoothly and quickly--就是说给劫匪拿钱、递钱要爽快麻利,不要有多余的动作。
培训官这样解释,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抢劫的人神经往往高度紧张,为了避免情绪失控而导致可能的过激行为,作为店员以及顾客一定要配合劫匪,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抢劫任务;如果抢劫过程中正好有顾客从外面进门,还应该提醒歹徒注意,不要造成歹徒的惊慌。
因而见义勇为的员工甚至顾客,不但得不到鲜花和掌声鼓励,甚至面临的将可能是被公司辞退甚至司法指控的危险,因为他的行为是将店员自身以及在场顾客的生命置于一个危险环境而不顾--我们看到,这与我们国内所崇尚的价值标准有着根本性的差异,而国内的许多学者专家将此解释为西方世界的人本化思维。
我并不反对这样的说辞,然而请让我们听听培训官的意见:"Everything here is insured but you!"--这里除了你之外所有的东西都已经保过险!也就是说抢劫不会让商店蒙受任何损失,而你的任何愚蠢行为却可能会危及你自身以及顾客的安全而使商店商誉蒙受伤害!商店的目的只在于合法的经营,除此之外,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则由相应的机构部门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警察负责维系安全,而为了最大限度消弭不可预知风险就必须通过国家法律手段实施强制性保险,这种保险又是计算于成本之中,而通过购买行为消费者同样获得了这种保障--这样我们就读出这种在人本化思维后面的一种社会不同群体共生关系间的必然性逻辑,并如此井然有序的维持着一个社会的理性运转。
我们同时看到培训官建议在遇劫后员工不要去计算损失,而是让老板估计--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保险赔偿的数字不仅足以弥补遇劫的所有损失,还能让老板小发一笔;而保险公司乐于赔付以及积极宣传的原因,在于其示范作用--毕竟,在管理规范的澳洲,遭遇抢劫的比率只是二十万分之一--如是,这种生态所造就的就是一个共嬴的社会。
在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笑话--两位同时进入天堂的美国老太与中国老太谈及她们的人生,中国老太遗憾的说她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钱,刚刚买上象样的房子,还没来得及住就进了天堂;而美国老太则早早就买了房子,直到进天堂的前一天才将按揭还清--我们的学者专家们更多的将之解释为东西方消费理念的不同,而少有人去探讨造成这种不同理念的根本动因--我们不能不指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一个未来得到国家承诺保障的社会和一个未来存在太多未知变数的环境比较所导致的行为差异。
我在此只是想通过这些事例说明,在每一个经济现象以及衍生出来的经济理论以及实践的背后,总是清晰跟随着其所赖以存身社会的影子。因而我们在实施"拿来主义"时,对条件的还原分析就成为我们每一位学者专家应该具备的基本良知与责任义务--这是"南瓜"不再蒙人的前提。
(此案例摘自珠海出版社 赵波 著《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
正在参加天津全国书展的珠海出版社管理新书《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是一本几乎完全不同于国内以往案例写作的新书——作者的视角已不仅仅局限于从企业内部看待问题,更是上升到了社会层面、从企业的生态环境高度来分析中国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面临的诸多问题。十几年的企业一线工作(高管)经历,“海龟+土鳖”的典型代表,使作者的文字能够完全植根于企业又并不拘泥于企业,这也是他成为《销售与市场》《经理人》《成功营销》《新营销》《智囊》《东方早报》《商界名家》《经济观察报》等众多知名财经媒体深受欢迎的专栏作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将此书读者群定位为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财经记者编辑以及高校教育工作者与经济学专业学生,在案例的内容选择及结构安排上主要侧重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府公关、危机公关、营销、知识产权、客户关系管理、投融资、战略、商业欺诈、论坛组织、有效沟通、组织行为、人文生态等企业界人士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力求宏观与微观并重、企业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因素并重、东方智慧与西方文化并重,在书中有许多精妙的论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