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40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瓜蒙人多少年

[复制链接]

12

主题

4

听众

48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5-18
最后登录
2005-7-31
积分
48
精华
0
主题
12
帖子
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5-18 20:2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南瓜蒙人多少年         南瓜蒙人十几年      身为医生的母亲退休后不幸患上了糖尿病,因为深知人类目前医疗水平尚无根本解决手段,我们便把希望寄托于民间的一些食疗方法。我在网上曾经搜寻到一位东北女士所做的网站,所有网页的内容就是介绍她自己如何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食补而非药物治疗,而最终将其母亲的糖尿病彻底治愈的动人经过--这位女士同时给出了较为详尽的食谱与食补方案,而其最为主要的食补材料就是南瓜--由于这位女士工作生活在广东,她所采用的是在南方种植生长的倭瓜。   不知是由于能够治病的传说还是运距的原因,这种南方出产的倭瓜在我生活的这个北方城市逐渐变的金贵起来。母亲曾经质疑我买回的这些主要用来熬粥用的倭瓜,因为以她的医学知识,她知道南瓜生糖指数远远高于糖尿病人所可以接受的标准--南瓜的血糖生成指数为75,而糖尿病人的适宜食品应控制在55以下。然而我从网上查来的大量支持资料还是让她不再坚持,于是我们就经常与南瓜粥为伍--有病者治病,无病者预防--据说南瓜能够补充人体必需的一些微量元素,而这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是造成糖尿病的罪魁祸首。    遍访南瓜治病防病之说的源头,出处却是惊人的一致--据说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北海道地区糖尿病患者高达5%,但北海道的夕张村却没有一名糖尿病患者。这一报道引起了日本医学界的极大关注,经日本一位医学专家深入细致地考察和研究发现,这一现象与当地居民食用的倭瓜有关。后来通过临床试验,他们发现这种倭瓜对预防糖尿病有一定效果,并具有一定的糖尿病治疗作用,由此很快的在日本兴起了"倭瓜热"并传入我国。   不满足于"据说"的我开始"严谨"的在网上查证,也很快的查到了"严谨"的权威科学解释--南瓜的降糖机理在于含有大量的果胶纤维素,与淀粉类食物混合时,会提高胃内容物的粘度,并调节胃内食物的吸收度,使碳水化合物吸收减慢,从而推迟胃排空的时间,并改变肠蠕动速度,使饭后血糖不致于升高过快;同时果胶纤维素在肠道内形成一种凝胶状物质,使消化酶和碳水化合物能均匀混合,延缓肠道对单糖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从而使血糖降低--原本生物学专业科班出身的我对此似乎非常容易理解,从此也对倭瓜的功用骛信不移。   很多商家以此为"依据"开发出了很多产品,然而这些产品却让我越来越看不明白--如果说如南瓜粉、南瓜饼干等保健食品用以满足热衷于食疗的糖尿病病人,还能够用此理论合理解释,然而南瓜降糖茶的治病机理又是什么?   然而我又查到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因为南瓜含有较多的铬、镍微量元素,可降低血糖。由于媒体的权威,再加之我在此类专业知识上实乃匮乏,半信半疑却也无可奈何,直到不久前我看到真正的专家意见与临床实验结果。   糖尿病专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徐焱成教授对数十位糖尿病患者的实验显示,患者吃南瓜后其血糖不降反升!北京中医药大学糖尿病会诊中心主任雷顺群教授同样证实在临床上没有发现过吃了南瓜血糖下降的病例,却发现过吃南瓜太多而使血糖居高不下的患者。雷教授进而详细道出了其中原委--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进入人体肠胃后易消化,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而进入血液后峰值高,从而促进血糖升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建议糖尿病人不宜吃太多南瓜,应适可而止。众多的糖尿病权威专家以及蔬菜专家们也纷纷给出了相同的忠告,自此流行了十几年的弥天大谎才昭然若揭。    南瓜蒙人十几年--糊糊涂涂的理论糊糊涂涂的商家,糊糊涂涂的病人糊糊涂涂的儿女--难得都如此糊涂。然而玩笑过后,我们却不能不扪心自问--我们何以陷入如此糊涂?         何以颠过来倒过去都是理?      最让人匪夷所思郁闷不已的还是"南瓜降糖"的"严谨"的"科学解释"--竟能说起来如此头头是道,富含"科学"道理,让我这个原本学生物的人也深信不疑。然而,谎言揭穿后再仔细咬文嚼字的结果,我才明白其猫溺所在--这只是一种"解释"而已--所谓解释,一般是先有既成的结果事实,然后根据结果来搜罗可以服人的理由或者证据甚至说辞,这与根据已知条件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或者可以不断重复的实验证实来得出结论的过程正好相反--因而,这里的关键要害是"解释"已不在于是否科学,是否经过科学的验证,而是在于如何听起来圆满,看起来煞有其事--也就是说,所谓的原因只不过是人为的臆想与编造而已--因为极富目的性以及针对性的主动编造,对于往往处于下意识被动接受状态的受众而言它的欺骗力就非同寻常。   至此,困惑了我许多年的许多国内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也忽然间明晰起来--譬如,中国企业界从来没有一个行业象中国家电业这样从诞生之日起就难以摆脱如此繁多的矛盾与痛楚:中国家电的每一问题几乎都有截然相反的观点,而每一观点的背后似乎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的数据、例证支持--海尔与格兰仕就是显而易见的两个极端,这两个在市场战略与行为取向上很多方面迥然不同的企业,却也都取得了别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成功。   有几人能在海尔以及格兰仕创业初期就做出卓有远见的预言?我们看到的读到的更多是在其功成名就后的总结分析--对于成功的分析,往往颠过来倒过去都是理,而我们难以忘记的是在不久的从前这些可能恰恰是诟病海尔以及格兰仕的理由。对于失败的分析何尝又不是如此?--锦上添花的多之又多,雪中送炭的却是少之又少,由于学术势力,说的更为残酷一些由于学术无能或者学术腐败,在这些根据结果而推定的理由中,我们极有可能丧失的是对真正影响我们产业进程的关键性因素把握,并且使我们的管理思维永远停留在对过去的观察总结而不是洞悉未来之中--这在中国家电产业已得到可悲的证实--在多年论战之后,我们却痛苦地发现,有关中国家电业的主流观点几乎都是错误的,我们的产业主导权已难以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12

主题

4

听众

48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5-18
最后登录
2005-7-31
积分
48
精华
0
主题
12
帖子
42
沙发
发表于 2005-5-18 20:24: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南瓜蒙人多少年

这在我们经营管理类案例分析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作为一个可公示参照的案例,它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在条件还原的前提下,案例结果应该具备可重复性。然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独立的难以复制的不具备普遍意义的经营个案--对结果的诠释当然比对条件还原分析来得简单--当案例分析者因为关注于结果而失去了"中立"的立场时,他就总是努力做到"自圆其说",这就必然以或多或少、或显或隐的削足适履、固执己见甚至强辞夺理为手段,而有意无意置自身视野见识局限于不顾;对于受众而言,则往往因此陷入"意义的陷阱"而难以自觉。   著名的混沌理论有这样一句话: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这场风暴的掀起具备内在的必然科学因果关联,同样也给人以巨大的遐想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江河与泥沙俱下,既可以形成有瑕疵但系统严谨的古典与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也可以造就严谨科学方法论缺失下的表面学术繁荣--这里的差别在于,是真实立足服务于现实社会以提高公正与效率水平,还是只是迎合对一种梦臆般目标的服务性解释--"解释"的结果只能生产出越来越多的文字垃圾、教书匠与应声虫,只能使"主流思想"远离社会现实而沉迷于虚无间的自我意淫之中。   而这种"解释"更为可怕的后果在于人为混淆了黑白界限,造成整体性的无序混乱认知而迷失其中。   当我从海外回国时,我曾经一度怀疑自己的英文水平及经济学知识积累--漫天飞舞的是形形色色的新潮管理理念(或者说概念?)及其英文单词缩写,很多让我懵懵懂懂--在剥离了具体的环境条件因素及历史沿袭、人为割舍了彼此的因果关联之后,断章取义的结果,就是使众多经济学经典成为许多具有相当话语权的"学者""专家"们手中橡皮泥般可以捏来变去的玩具,而彻底失去了经济学应有的灵魂与良知,成为一种"不讲道德的经济学"理论。   在我们争相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我自身的感觉,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在管理理论与思维上的拨乱反正,需要的是对"南瓜蒙人多少年"的有效鉴别--经济领域的学术打假同样象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一般变的刻不容缓--还原给公众一个相对真实的西方社会环境、人文思维及制度体系,可能有助于我们认知现代经济理论的本原;并且,我们看到,中国的管理业已到了必须非常重视企业生态环境变化的时候。     "对待劫费匪就象对待顾客"的背后      在澳洲Seven-Eleven24小时便利店的店员培训课程中,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一位售货员在店中遇到抢劫,他把收银机里的钱快速拿出,交给歹徒之前还问了这样一句:"用袋子给您装上好吗?",劫匪点头,他便麻利的把钱装进塑料袋中,交与劫匪。等确信歹徒走得无影无踪,他才打电话报警。   培训官的总结,对待劫匪,要"treat him like a customer"--就是说要像对待顾客一样春天般的温暖,要什么给什么,绝对不能与歹徒发生争执甚至反抗;并且还要牢记两个单词:smoothly and quickly--就是说给劫匪拿钱、递钱要爽快麻利,不要有多余的动作。   培训官这样解释,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抢劫的人神经往往高度紧张,为了避免情绪失控而导致可能的过激行为,作为店员以及顾客一定要配合劫匪,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抢劫任务;如果抢劫过程中正好有顾客从外面进门,还应该提醒歹徒注意,不要造成歹徒的惊慌。   因而见义勇为的员工甚至顾客,不但得不到鲜花和掌声鼓励,甚至面临的将可能是被公司辞退甚至司法指控的危险,因为他的行为是将店员自身以及在场顾客的生命置于一个危险环境而不顾--我们看到,这与我们国内所崇尚的价值标准有着根本性的差异,而国内的许多学者专家将此解释为西方世界的人本化思维。   我并不反对这样的说辞,然而请让我们听听培训官的意见:"Everything here is insured but you!"--这里除了你之外所有的东西都已经保过险!也就是说抢劫不会让商店蒙受任何损失,而你的任何愚蠢行为却可能会危及你自身以及顾客的安全而使商店商誉蒙受伤害!商店的目的只在于合法的经营,除此之外,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则由相应的机构部门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警察负责维系安全,而为了最大限度消弭不可预知风险就必须通过国家法律手段实施强制性保险,这种保险又是计算于成本之中,而通过购买行为消费者同样获得了这种保障--这样我们就读出这种在人本化思维后面的一种社会不同群体共生关系间的必然性逻辑,并如此井然有序的维持着一个社会的理性运转。   我们同时看到培训官建议在遇劫后员工不要去计算损失,而是让老板估计--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保险赔偿的数字不仅足以弥补遇劫的所有损失,还能让老板小发一笔;而保险公司乐于赔付以及积极宣传的原因,在于其示范作用--毕竟,在管理规范的澳洲,遭遇抢劫的比率只是二十万分之一--如是,这种生态所造就的就是一个共嬴的社会。   在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笑话--两位同时进入天堂的美国老太与中国老太谈及她们的人生,中国老太遗憾的说她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钱,刚刚买上象样的房子,还没来得及住就进了天堂;而美国老太则早早就买了房子,直到进天堂的前一天才将按揭还清--我们的学者专家们更多的将之解释为东西方消费理念的不同,而少有人去探讨造成这种不同理念的根本动因--我们不能不指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一个未来得到国家承诺保障的社会和一个未来存在太多未知变数的环境比较所导致的行为差异。   我在此只是想通过这些事例说明,在每一个经济现象以及衍生出来的经济理论以及实践的背后,总是清晰跟随着其所赖以存身社会的影子。因而我们在实施"拿来主义"时,对条件的还原分析就成为我们每一位学者专家应该具备的基本良知与责任义务--这是"南瓜"不再蒙人的前提。   (此案例摘自珠海出版社 赵波 著《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 正在参加天津全国书展的珠海出版社管理新书《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是一本几乎完全不同于国内以往案例写作的新书——作者的视角已不仅仅局限于从企业内部看待问题,更是上升到了社会层面、从企业的生态环境高度来分析中国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面临的诸多问题。十几年的企业一线工作(高管)经历,“海龟+土鳖”的典型代表,使作者的文字能够完全植根于企业又并不拘泥于企业,这也是他成为《销售与市场》《经理人》《成功营销》《新营销》《智囊》《东方早报》《商界名家》《经济观察报》等众多知名财经媒体深受欢迎的专栏作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将此书读者群定位为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财经记者编辑以及高校教育工作者与经济学专业学生,在案例的内容选择及结构安排上主要侧重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府公关、危机公关、营销、知识产权、客户关系管理、投融资、战略、商业欺诈、论坛组织、有效沟通、组织行为、人文生态等企业界人士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力求宏观与微观并重、企业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因素并重、东方智慧与西方文化并重,在书中有许多精妙的论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3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5-6
最后登录
2005-5-21
积分
3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2
板凳
发表于 2005-5-21 01:09:00 |只看该作者

RE:南瓜蒙人多少年

厉害~! 认识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4

听众

1210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4-11-23
最后登录
2007-7-14
积分
1210
精华
0
主题
59
帖子
440
地板
发表于 2005-5-21 10:29:00 |只看该作者

RE:南瓜蒙人多少年

厉害!!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