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0171|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45岁以后,外企的人都到去哪里了呢?

  [复制链接]
hjde    

64

主题

29

听众

3万

积分

榜眼

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

签到天数: 528 天

[LV.9]以坛为家II

注册时间
2009-2-3
最后登录
2019-2-21
积分
36342
精华
5
主题
64
帖子
16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09:46: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标题中问及的问题,已经萦绕在我心里好久,总想就这个话题写点什么,一则是为自己十年的外企生涯做个阶段性的总结,二是想跟同仁们交流一下外企的话题,以及服务于外企的大陆中国人的前途。 % G& ?# i1 D7 r) N1 R

$ b9 ]3 \; [8 J4 b3 b  一、我为什么要加入外企
( `! n! p+ u) o+ p; d3 {4 X( G% r+ k5 v# K
  算起来,我服务于“外”字头的各种企业已经有十个年头了,现在也基本人到中年了。回想起加入外企的动机,还要回到十年前。  1 e0 Y( A$ j; J- b, [6 L& w# B: }3 G

1 s- r  W/ ~4 g0 y# J& L  1999年,我还在某省会城市的一个设计院工作,由于项目的关系,跟一些外企公司的员工有过很多打交道的经历。每次设计联络,他们都西服革履地从北京飞来,住在我们这个城市最高档次的酒店,拿着笔记本电脑,以及写满外文的资料,跟我们侃侃而谈。当初我是一个毕业将近十年的工程师,对这些人除了羡慕还是羡慕,羡慕他们出差的待遇,羡慕他们流利的外语,羡慕他们开阔的眼界,给自己立下了志向,以后一定要加入外企! 
& x# R4 \" r6 L2 [, x" {2 [6 X
* s& ^" p5 D0 W* _! n7 q8 L  加入外企的过程其实很偶然,也很简单,现在混在外企久了,知道进外企其实就是一层纸,更多的是靠运气。过程我就不细说了,总之我如愿以偿地加入了曾经仰视的外企,然后就是不断地跳槽,现在供职于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彻底地圆了自己十年前的梦,成了每天北京地铁十号线国贸站蚂蚁搬拥挤的人流中的一员。 ! o9 F+ e6 c9 R/ `% z* I3 [( W

" I$ n! p3 m: s- N
; ?- y! E( y' H& l! K二外企十年,我得到了什么?
8 t# q  o9 H: A  r( Z5 N! G) W/ W4 [
8 U( m* g; L9 n/ x) k2 ~  l  这个问题,也是我最近考虑许久的问题,弹指一挥间,在外企十年了,我得到了什么?我学到了什么?我还能得到什么?我还能接着学到什么? 
7 H  a8 K; `4 d9 a0 J  Z0 k- I; Q6 P; q: P6 P9 [
  经过不断的思考,我给出了十年后的答案。  - l' I! \1 E2 e3 ^7 ]4 T" D
. K% \" G- G1 [- Y0 h
  外企十年,我得到的包括: 
# a- n5 p  z5 H8 b) A/ q  一份看起来不错的薪水但是绝对中等偏下的生活质量; $ F1 f+ u1 X( s8 u, T# A0 A

1 L3 ~4 E2 `' v1 |1 l: b# o% A  我学到的主要包括: 1 ^) I6 X% t+ I$ A
  供职公司生产的设备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将它们销售出去;
8 Y/ s5 S8 D% j1 e0 j  看起来还可以的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
7 N1 M$ Z: e% |1 U4 [5 [, r  e  L  外国人是如何想事情的。  7 R) o/ k) y" r6 c4 r

% I6 l2 W; C2 u: @  还能得到什么?
5 Y$ M$ z7 Y$ [* l7 _% p% `  答案:面对更年轻人竞争朝不保夕的饭碗!  6 X6 Z  N$ v9 w# |  F5 m* E" n3 a9 [
% _6 E% j8 ]/ T- z0 k
  我还能学到什么:
# E( y0 j& H5 t. V. o, d1 d& A2 s! k, o  答案:除了吃当年设计院的老本,真的没有什么能学到的了。
0 X; i, g. j8 [+ U  a

7 ^8 E+ A. d) y) I$ p三、我对外企的理解和外企供职人的出路
- T' m: O7 U& R! K/ O! v7 p3 I
5 m" h; |$ h, ^% V$ y
  其实,国内的写字楼外企,跟现在的制造业,没有本质的不同。制造业那些血汗工厂,是利用国内廉价的劳动力跟自然资源,生产出产品销往海外;国内的写字楼外企,也是利用廉价的大学毕业生以及从国企跳槽人员的人力成本,把国外的高价产品销往国内(产品或者服务)。 
. v" a3 I2 @& t. s+ _! j4 s/ ?, @) F0 D- @) }
  所以,中国的外企,其实就是一个卖产品的公司,而不是开发产品的地方,它所需要的,仅仅是能够帮助它卖东西的人而已,换句话来讲,外企的人其实都是销售人员,只不过岗位不同而已。 : V! {( w$ f0 [5 a
8 ]) N; E  A' C# e+ W
  那么,销售团队需要多高的知识能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R+ A8 i9 w; V7 X( q  A) [2 D
! A+ \* W; {3 p! [1 S" w  c/ S" G
  在外企,绝大多数的所谓“技术”人员需要做的,就是了解本公司产品的性能(无法全部了解,总有许多黑匣子是无法破译的),然后千方百计地把他放在给客户做的技术方案中,然后就是忽悠客户接受你的方案。 + a% N( e5 C/ \! g& B
9 T- V5 ~% g3 f8 d: k0 n. Y
  如何忽悠客户呢?很重要的是包装。 7 ?* ]) @% q7 f, Y9 [1 C! S* X
+ ]. O! ~7 v$ _  u) T, I3 I/ B3 }
  外企的人出行都乘飞机,都住高档宾馆,这是公司形象;  
: I/ ]% }" Z6 K1 {$ I+ R! q! @, p' C4 W; x, ?; O( Q2 n/ Y5 h% ~
  外企的人都能讲点哪怕中国式的外语,时不时带几个老外出去,证明自己的东西跟国内的不同; 
4 E" H% h: \2 u; a
8 y7 v# ?/ V; i0 t  外企的人,办公室助理都是年轻的小姑娘,人称Office Lady,出去的男士大多西服革履,提着电脑包。  ) a% ]  u4 E; R1 V* N- d1 M

+ G; L+ c, }. `- ~8 N* a  ]  有时我真想撕下这些人的画皮,那些年轻的助理们,干的是什么活呢?接电话,发传真,给老板泡茶,给出差的人订机票。当青春离你们远去,久了不说,就35岁,在这之后,如果升不上个行政主管什么的,办公室还能看见这些大姐(候补阿姨)们的影子吗?脸蛋如青苹果一般的小女孩儿们每年都从校门踏入这个社会,端茶倒水的活计是不需要资历的,能干的人总是社会上一招一大把。
. A  u9 M) J/ g+ k. }2 j9 J% F; g) _* e6 ~! \+ [0 D! `4 E+ K
  还有,那些年轻的“工程师”们,干的是什么活呢?所有的技术方案都是为了卖出自己的产品,一次次地拜访客户,一次次地谈价钱,天上飞地下跑。为出售产品而设计的技术方案不会有太高的技术含量的,但你年过四十,当你跑不动的时候,眼睛亮晶晶如星星的小伙子们又从校门出来了,他们有的是青春,有的是干劲,要的是业绩,不讲究的是工资。这时你跑不动了,工资却是人家的两三倍,老板要的是谁,还用问吗?  ; H# H0 K2 q- b# {* Z9 `

- f8 }- ?8 K0 p/ X, u8 Z  在我每天上班的写字楼里,几乎很难看见年龄在45以上的男人。 0 X( k! k6 a  l2 {) k/ k2 F* _% z* j

7 k3 H0 [1 _8 q* W% Z6 V  人到中年的我,很想知道自己未来的去向。天涯上的同学们呀,谁能告诉我,45岁以后,外企的人都去哪里了呢?
: M4 L$ R6 s7 L" H$ |' l. R$ F, X
/ Z' \1 u3 H# V6 @- C2 ^3 i看来大家的回帖,觉得自己有如下的路可选择: 
0 j$ R+ T, g; h/ y& `$ |1 A1 K- k
  e% A  a' T+ E& u* M  1)自己创业。但是我不是搞纯设备销售的,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设备可以代理。我是出技术方案的,所以很难找到客户,这条路似乎走不通,除非回到家乡开个小超市什么的,但是老天保佑别哪天周围开个家乐福沃尔玛什么的巨头,那就死定了。 ( a  D$ O5 c# Q8 ^* V9 W" M9 P
% d# ^  Z9 y2 X# o6 A4 E9 A  p/ C
  2)回到国企。暂且不论能否回去,这是个很尴尬的选择,昔日的同事都是领导了,你回去跟人抢位置还是甘心受比你小不少的人领导?但是如果就是想找个饭碗,什么都是可以忍受的。 ! e8 G  ^9 q+ J' G* ~

7 ^5 A* T1 w1 \2 \9 `' T* ~+ ~7 y  3)移民。现在加拿大的技术移民的路已经基本堵死了,就是找顾问公司做包装出去了,也要至少奋斗十年才能站稳脚,十年后,头发都白了,这辈子就算贡献给孩子了。
* D) J- c6 n+ u+ k' ?/ R1 l
( h1 e" d  K5 a8 _/ b1 q  4)职业炒股,估计我没有那么高的财商,手里真的没有什么余钱。 7 H  ^( f; b3 ]3 u; i  B2 n/ |# r

; ?% P2 i, T  q$ p  除了上述的几类,我真的想不出还有什么了,大家帮我想想? ' R5 k; V% ~, P5 i* g8 G
, ^( k5 e4 W% n* N
楼歪成这个样子,很遗憾,衷心希望今后大家理性讨论。
6 P% z+ v1 ]+ F! p1 ~& R* K$ }0 z
( {  ?+ Y9 ?6 p  _( I0 B% O+ s0 k6 T  在我看来,外企做到40岁以上,职位大概可能是:
9 Z$ x( o6 N4 T6 p, L
, U& o. \. [1 D  1)中级经理层,头衔可能是销售经理或者是技术经理。说实在话,外企的经理头衔算是满大街了,刚毕业的也能给个市场经理或者销售经理的头衔,就是为了出去唬人方便。真正做到中级经理层的,都是能带领一个团队的人物。这些人要是无法升到总监阶层的话,45岁就到顶了。做销售的人还能存点人脉,做技术的,只能给人打技术零工了。 , ~7 m% g' i$ d

" p% c1 C3 K% @, L# f  2)高级工程师,一般都是技术岗位。不过外企的头衔跟国内的职称是两回事,45岁下岗了,可能有机会去监理公司之类的地方做个技术苦力,挣点辛苦钱,但是需要撇家舍业了。如果有可能,最好能考个注册证书什么的,以后肯定有得用。  7 Q& C5 u* f2 W: \6 k
, T  z2 I: A% m& ]: x
  3)高级行政职位,比如行政经理或者人事经理什么的。这个感觉最难办,因为年纪大了,哪个公司都不缺非技术岗位的领导。出路如何,我真的不知道。 3 o: u8 r( S# g
) G4 O* E, [- m" N( q0 |' s
  其实,感觉老了去私企也不是不行,只要有技术,但是一大把年纪被年轻人呼来喝去,真的不是滋味,不过为了生存,应该能忍得住。 9 }+ B# W5 U$ e. ]" P, Z- W' N
0 v2 s" {4 Z- h7 N. r1 S4 X- ~
  以上不论是哪个出路,都貌似有点凄凉。
9 g0 P+ E  c( K3 {9 w& S
( ?- B1 Q( x; k4 S! N. u
本帖最后由 醉蝶舞 于 2010-8-19 19:20 编辑
1 W9 O$ O; q6 y+ V5 F
" q& J! t2 F, y1 d4 E6 k- Z" ^
已有 2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醉蝶舞 + 25 精品文章,感谢分享!
湖南人在他乡 + 26 感谢分享!

总评分: 金钱 + 51   查看全部评分

hjde    

64

主题

29

听众

3万

积分

榜眼

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

签到天数: 528 天

[LV.9]以坛为家II

注册时间
2009-2-3
最后登录
2019-2-21
积分
36342
精华
5
主题
64
帖子
1613
沙发
发表于 2010-8-19 09:47:33 |只看该作者 |楼主
(接楼上)先讲讲自己的职业经历吧。  
, z0 o$ i7 N. g3 f% t# @7 m3 U. W7 t1 A5 {
我的经历(1) 2 m7 w/ }) u! R3 N: D1 B
% ]  Z% m* z# F: F
  我先前供职的设计院是早先冶金部的部属大院,曾经也是中直单位,要说我现在的这点本事,更多地是吃设计院的老本。想当年刚出校门,不知道恋爱为何物,一心向往工作,在各大现场出差都是以半年为单位,处理现场问题,出设计变更,拜老同志为师,每天吃完晚饭后呆在设计队办公室看图纸。说实话,我大学专业成绩一般,但是在现场工作的几年,算是彻底实现了从书本到实践再回到书本的第一个循环。
1 o8 i4 M8 J8 ^9 r) q# c. w$ b% W; l5 H: {7 X5 |- q
  不知道现在的毕业生经历如何,我们90年代初毕业的那一批人,技术底子一般都是这么打下来的。 . f/ q- m2 Z( _9 ?
+ S" q! W9 R0 a( i' _
我的经历(2) - G" w; c0 X6 r' K) \
2 j' A/ h  v9 |& K" Y6 Q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上个世纪末,我所在的设计室承接了一个国外政府贷款的项目。圈内的人应该知道,政府贷款需要指定采购贷款国的设备,于是一些做工程总承包的外资公司蜂拥而来,作为主要设计负责人,我开始了跟外资公司的零距离接触。
8 ~: |' F" z) o% r' Z; _$ W3 ?$ C) \' |7 a( s& |: V
  最开始是做可行性研究,我们出了技术方案后,跟北京来的一家欧洲公司代表处一遍遍地开设计联络会议,以保证设计跟设备唱的是一台戏。十年前跟现在是不一样的,那时候国内还是缺钱,贷款方很牛,对贷款申请的项目审查很严,所以那些外资公司也毫无例外地很牛。 7 B$ z0 z& w9 ^
' \5 d1 i. U# [
  要说十年前的部属设计院,也是够含酸的,CAD处于刚起步的状态不说,外语流利的设计人员是奇缺的。好在我们面对的是代表处的人,不过人家的文件都是E文,而且跟我们开会,记笔记也是E文,真的让我们佩服。每次开完会,我们都会招待他们吃顿饭,有一次喝多了,送他们回旅馆,又受到很大的刺激,人家飞来住的是商贸(香格里拉旗下),我们出差,还是要住肮脏的招待所。  # @5 p& B; Q4 f* j3 M

8 U# J& N1 e: F8 I6 p/ c  T: B7 K  N  至于技术,记得有一次跟我们开联络会的先生在会议中拿出笔记本电脑,现场敲了几个数,就把我手算一周的数据重算了一步。那时真的是羡慕呀,现在明白了,任何设备厂家都是自己的计算模型,他其实不过是输入几个原始数据而已,现在我打电话都能指挥人干这个活计。 * }# f  F/ n$ {; R& T+ {
8 N3 n6 F+ q/ O* e
  外企呀外企,那时在我心里真是个NB的地方,以至于随后的一两年,我对外企的感觉就像邓丽君唱的“初恋的地方”一样,我立下了决心,我一定要找到它。
( }3 n$ p& y" N0 `: \
0 R% q/ O, T! l1 n我的经历(3) 
5 O5 t! T, i+ E  M; h/ w( w2 ]! j: R8 U( K2 _  y- ?7 S
  盼望着,盼望着,机会来了,外企的脚步近了。 * i1 R$ U" P! l0 i

# q( P' `2 m) C& X7 q9 N0 D  我所在的省上马了一个国外技术援助项目,出资方是某国际组织(名字不提了,圈子太小),由于中方项目经理是我的朋友,我于是借调到了那个项目,跟国外的咨询公司一起工作,但是还不算他们的雇员。 4 z; }1 G8 ]7 a5 x# D& ~

6 L4 [# _  ^3 i: G) j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说设备制造业,外企就是一个销售跟售后平台的话,咨询行业外企应该有更多的技术含量,毕竟是一个玩脑子跟经验换钱的地方。在这里,我系统地学到了很多设计院没有的知识跟技能,但是也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瓶颈,就是你的护照决定了你在国内咨询业的地位,要想当国际咨询专家,就要先换护照。 
0 g" [( L5 @" y! n, d! N
3 O8 t, j. b7 u. l! ]* F  虽然明白这个瓶颈,但是当时就是作为国内人员,收入的空间上升也是很大的,所以我舍弃了原来的设计院,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个行业。由于老婆当时在国外,我中间有两三年去陪她,还顺便读了个文凭,毕业后正式加入了一家美资咨询公司。 ( `8 H6 M# G# O- ]

4 u/ s7 h. v5 s2 }! h# a  就这样,从接触,过渡到正式加入,我花了四年时间,从此开始了正式的外企生涯。 4 o) W. V* q$ C& h' d/ C

2 c* d9 J1 y( r' M我的经历(4) 
. N/ u: L, ~1 ~# ?
! t5 t" v- W; o2 [/ b* k7 K/ J  外企的日子开始还是很阳光的,相信每一个在外企工作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
. F" |$ G% Q4 B) m& G6 L5 u5 v% _% Z  f8 `, [2 O: K1 V2 C1 M, ?
  作为咨询行业,我们的客户遍及全国各地,所以就会有无休止的出差,开始很是陶醉飞机跟星级酒店带来的舒适跟便利。我跟公司里面年轻的人不一样的是,我有着超过十年的工作经验,所以不用人带,直接就投入各个项目,也很是有成就感。 / ^2 Y( J3 M* I4 y5 r

9 y$ ~2 n/ b7 p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三年,中间我换过两家公司,都是通过猎头挖过去的,薪水基本维持不变,但是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危机,那就是咨询公司很难找到活儿了。
. p5 U( R% p7 M* H( F. z+ M$ V! Q* ^
  了解这个行业的都知道,外资咨询公司的客户大都是国外公司或者国际组织,国内对咨询这个行业还是不接受、不信任的,这也是由于国内的体制所决定的。  % j: C! {! u. t* J: v4 K
4 a8 `! s! m3 [( V5 b* G0 ^$ a, X5 |) G
  在国外,咨询公司最多的国家是英国,由于市场饱和,近些年倒闭与被并购的不计其数,为了开拓市场,这些欧美咨询公司拼命想打开中国大门,造成中国国内咨询公司的竞争异常惨烈,往往一个招标有超过20家来投,八仙过海,各自拆台。
' V0 z2 V; s0 T
7 N. H/ F2 {0 x' u% H1 D0 P$ J- A6 u/ z  咨询公司的人员是靠简历吃饭的,一旦没有了项目,就没有了新的工作经验,简历也就不值钱了。更要命的是,咨询公司的人都要填Timesheet,这个东西像一条枷锁牢牢地套在你的脖子上,一旦一年你投入在项目上的时间少于50%,公司就有理由开掉你,因为你连自己都无法养活。 ( n& N% [4 }0 _6 `7 t

5 c* Q; o0 n; @( @8 Y  压力呀,压力,不在压力中爆发,就要在压力中逃亡! 4 H! f' {3 n& z; k0 B

% d5 H5 a( d! T" e$ W我的经历(5) ( F" Z6 a: w; x

9 [( e9 t: O5 A' `- c4 Y4 j' g7 N7 \  应该说我加入外企的年代,赶上了国内所谓黄金十年的尾巴,这其间也是国际经济泡沫泛滥到破灭的时候。不过随着竞争的加剧,国内外资咨询行业开始了新的一轮洗牌,很多外资咨询公司开始逃离中国市场,而且都是那种突然死亡法,实现没有任何征兆的 4 f8 I* K' x0 ~, a8 _
/ c( @1 ]- U# D6 t% K3 [
  行业里的两家外资公司,都遭遇到了被突然关闭的命运。也就是在某个工作日的早晨,突然从总部来了群由人事财务跟律师组成的团队,带着打印好的补偿合同,召集大家开会,宣布马上关闭XX办公室,解除所有人的劳动合同,然后在N+1(或者更多点)的补偿合同上签字,然后任命留守团队,把现有项目的尾巴处理完后关门。 
! w8 u) o6 n3 d  f+ h1 }* R' d7 b7 }4 c! w2 w0 k5 v, t( ?: b
  每一个这样的消息传来,我都感觉像冬天的风吹在脸上,刀割似的。难以想象某天我们遭遇到这样的命运,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什么?- @' B' ?% W2 g( y3 X: u8 I7 \
5 T) V! i; I9 b  }, R! T) s
我的经历(6)  * ]) J5 g: Z: D# m6 R

4 q6 P1 [& j7 g" u' [" G  感谢老天的眷顾,我终于在几年前成功逃离了咨询业的泰坦尼克号,登上了另一艘行业内的巨轮,角色也从高级工程师变成了技术部门的管理人员,虽然手下也没有几个人。公司的情况就不介绍了,因为圈子很小。
6 M# Q% a2 O1 k! D( g) `
# M3 c4 K, g) A+ f6 q2 T3 M3 ]7 \4 M' W' z  这是一个对于我来说比较新的行当,简单说就是为市场开发准备技术方案。时间久了,就像我在开篇中说的那样,技术方案实际上就是为了推销自己的成套技术产品。
$ z% `- Y5 s" y0 Y  C
! [' l- B' j7 K  我们的产品在技术上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作为技术人员,我几乎看遍了所有的资料,也能跟客户侃侃而谈我们的东西有这个那个的优点,但是深入了解这个产品的机会少之又少。渐渐地,我惶恐了,这么做下去,一个刚出道的工程师,如果改行做市场的话,不出三年,就能把我的工作全部接下来,这就是行业里面的技术吗?时间在消逝,我还在吃着当年的老本,如果不吃技术饭的话,我还能干什么?
3 C: O  u& ?8 ]1 X4 `" r
5 t' n0 I: u% B/ Z我的经历(7)
9 G8 m5 L. `9 }7 b5 u! {$ T) S4 |, w7 u" z
  我曾经费了很大力气,从宏观经济层面上检讨自己的职业前途。
: V5 x* ?8 p$ I. [
8 F# E8 E0 e( z3 S  我觉得,外资在中国的黄金时代渐渐远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高昂的人力跟土地成本正在一步步地将制造业外企逼出这个地区,剩下的将只有服务业外企,加上制造业外企的总部。每个人的职业前途都跟自己的行业和国家的经济状况相关,我离开咨询行业,是因为这个行业没有太大的前途。 
/ j( `. f; B$ R, j
% B  F" {2 i( v  A0 \# m; H  中国的经济,靠外资外贸拉动已经貌似到了极限,需要调整。国家正借助国企的那只手,来体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力。我们有很多国企的客户,日子过得其实比我们外企的人员好多了,至少不要上那么高的税,绝大多数外企,呵呵,中秋节连盒月饼都讨不到的,都打到工资里面了。国进民退,国有化在收回民营行业的生计的同时,也正逐渐将外资挤出中国。未来的十年,是国有企业大发展的十年。
2 d' N* A+ `. I. Q2 a7 k8 w
3 \9 _5 T) Z9 s/ e" g  外资外资,能否大行其道首先要看国家是否缺资金。目前的中国,其实是不缺钱的,国家借助外资,其实也完成了国家层面上的原始积累,现在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5 s. d2 ?$ c# D( h
: I' x: f* @3 p, b# f9 r
  那么,在我这个不尴不尬的年纪,是进还是退呢?
7 a0 Q* e; Z& `6 R) ^& S; g) V4 g* ^& e' g9 t4 _" c' W
我的经历(8) 6 b8 _* m$ l% |1 s1 S/ i( i
   5 m- O8 k6 S- P) ]
  我曾经想到过离开外企,回归国企。毕竟我当年在设计院干了很多年,还是有不错的口碑和人脉的,但是回去就那么简单吗? . B! L% J: C1 J* N% ^7 F
! g$ X+ p6 ?$ R4 X8 `' e
  物是人非,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0 U# M/ h& w: p$ O5 k' u! v" q/ i2 L
  首先是要不要你的问题。现在的部属大型设计院,有人托关系花十万八万都进不来,能让你回来首先是天大的面子了。  9 W! `" Y8 v; a. d6 Z

& [" f6 w5 \  w2 U& L  其次是回去干什么?四十多岁的人画图拼体力能拼得过刚毕业的年轻人吗?国企也许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主任什么的职位。 
8 Z. c7 ?4 z" j6 Y+ g& ?+ b
/ B" h2 u; x' g& L
  另外就是家怎么办?老婆已经在北京找到了工作,回去了一片茫然,都需要重新开始。对于她来讲,不亚于下岗再就业。她在事业单位,为了我丢掉了目前的工作,对她公平吗? ' H5 o" m6 s1 e5 C8 i: F* w$ K
1 U* E/ e6 g" h$ t
  所以,退,说说很容易,做起来很难下决心的。
8 c6 Q# R# ]3 N# Z
( g7 t; d" x1 u- X. e4 G我的经历(9)
: M/ h4 E8 y; f- @  u! Y$ t9 |, U: ]& x$ [
  如果不回到体制内的话,就只有暂时在现在的公司做下去了,问题是,如何做? ( a+ t& c9 f$ e4 C5 r

2 Z; c  }- r; n" C! z" @$ Q/ e  在外企,国籍决定了你所能上到的最高位置。如果外企是五层楼的建筑的话,每层楼的人依次是:
8 ~2 h* C9 X6 A. J* A; ]$ x4 _
! }& n9 _5 s( K# h3 S& ~+ j  五楼:(跨国公司注册国家的)本国人 $ O5 V# v, A+ e. q* q% }
  四楼:其它国家的外国人
; T1 ~5 [: v7 B  三楼:东南亚华人 ! z  T4 C% q3 r/ o( s' K' Q
  二楼:有总部工作经验的海龟或者有政府关系及客户背景的中国人,所谓外企的中国高管
3 s0 w. O# O% U" B. ?  一楼:一般中国本地雇员
* K8 A/ B" e! E6 r. v
& I# ~/ e- ]  a2 ^! U, f; K  我现在就老老实实地蹲在一楼,相信未来也不会有机会上到二楼。看到这个帖子的外企人士,估计大部分都跟我一样,呆在没有花园的底楼。 
) X; Z8 i5 S  @  s' Z$ k
) r7 b) d) W$ J  外企其实是很讲血统论的,你的肤色决定了你哪怕再笨,到了中国也会舒舒服服地呆在3、4楼,只要不在市场开发,怎么混日子都可以。 ! g5 o9 ^! x: Z

0 T/ E5 K7 {9 M7 |  但是呆在一楼的本地雇员就不一样了,没有别的肤色,手里要是没有多的资源的话,估计出局的年龄在40-45岁左右,女的大概是35-40左右,君不见一楼的大门外面,还有无数的毕业生挤着要进来吗?就跟春节火车站买火车的长队似的。 
  V/ w" q6 ]- B3 a9 _$ v8 g$ g4 Y7 B3 z) r' u  w0 p* K
  这也就是我痛苦之所在。
0 r$ x1 f# m. A2 C9 L5 }
( G- s& K  R# j  升值到高管的空间理论上确实有,如果真的是幸运儿,可以将你的职业空间延长到50岁,50以后铁定出局。如何升为高管,需要你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介入外企外国人高管之间的政治斗争,不要以为外企不需要站队,站错队跟国企一样惨。  # @5 @  s! R" v7 E* x- Y
; |- s* X: a) R& d* J( L5 x2 ~
  那么,无法升职的,为了有限地利用45岁之前的那段时光,需要做什么呢?我的想法是:
; U, z2 w* Y" ^0 `6 @% w: q& M/ U8 ~3 V, l
  尽量让自己显得年轻一些。别笑,这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年过四十,脸上饱经风霜,像五十岁人似的,保准你老板会找个借口让你早走,而且你呆在一群年轻人中间,自己心里也不是滋味。
) C  Y( I! o) _  ]" \+ Z
+ Q9 ~2 {5 `( @  n  以上是针对男人而言,对女人不用提醒,在任何年龄段(70之前)都是她们首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0 I8 l# N; L$ \% z/ ]( E- Y4 z
$ P  m# @6 m& ~6 R3 t
  我最近压力大,老得比较快,心里很愁。说不好听的,有点以貌事人的口吻了,但是别笑话我。外企的助理们,其实吃的更是青春脸蛋饭,所以在她们年轻的时候,千万要睁大眼睛,嫁个有潜力的男人,否则到35岁了真的很难。
7 v8 I4 I# W9 ?6 h& O4 x  n& s( o* Z  u. `4 A. T7 M6 K
  另外就是学会打理自己的财富。我到四十岁了从来没有买过股票,但是我觉得Ray99说的其实没错,应该开始打理自己财富了,但是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普通人,达到他所说的财商估计是不可能了。 
: \1 q- D- R( R6 J# _
* v3 Y! E7 J/ Q" }, Y
  还有就是考证书吧,注册证什么的,老了也许挂个证一个月能混碗面条钱。
/ T9 J! o% M: f/ ]) G) R
+ R$ O; V& f, W! R( E- H  ~  不管怎么样,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是正常走到45岁的前提条件。
% c% u5 v7 }  R! g& m! X
, H" t' x( z$ e  [) N  45岁以后呢?我真的不知道,这也是我发帖寻求答案的原因。
( W& x* K* M7 K6 t
本帖最后由 hjde 于 2010-8-19 09:53 编辑 ! ^2 z$ `, e; P

/ v0 u3 z+ @- s) H2 t1 c) m" f/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jde    

64

主题

29

听众

3万

积分

榜眼

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

签到天数: 528 天

[LV.9]以坛为家II

注册时间
2009-2-3
最后登录
2019-2-21
积分
36342
精华
5
主题
64
帖子
1613
板凳
发表于 2010-8-19 09:52:01 |只看该作者 |楼主
我的经历(6) 
! d! l7 p: V4 y  R$ D8 y* {2 O* o' e6 u+ O. ~6 }5 G* `
  感谢老天的眷顾,我终于在几年前成功逃离了咨询业的泰坦尼克号,登上了另一艘行业内的巨轮,角色也从高级工程师变成了技术部门的管理人员,虽然手下也没有几个人。公司的情况就不介绍了,因为圈子很小。 * E2 L. ~6 v, j' N6 }

% @1 J  k4 e0 i  这是一个对于我来说比较新的行当,简单说就是为市场开发准备技术方案。时间久了,就像我在开篇中说的那样,技术方案实际上就是为了推销自己的成套技术产品。
1 t8 i3 _! y7 e; W) Z- Q( Z* o9 K7 K' K# f
  我们的产品在技术上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作为技术人员,我几乎看遍了所有的资料,也能跟客户侃侃而谈我们的东西有这个那个的优点,但是深入了解这个产品的机会少之又少。渐渐地,我惶恐了,这么做下去,一个刚出道的工程师,如果改行做市场的话,不出三年,就能把我的工作全部接下来,这就是行业里面的技术吗?时间在消逝,我还在吃着当年的老本,如果不吃技术饭的话,我还能干什么? 0 O2 n1 C6 g2 l0 R1 {; }

# ?; y) P, a2 b4 i$ t4 {我的经历(7)
! l5 W, N& Y. s+ I# |9 E1 J& e6 l6 Z% O# N
  我曾经费了很大力气,从宏观经济层面上检讨自己的职业前途。
! ~! E9 p( W" ^9 K) ^) L% A
* J0 c+ d1 U+ W5 E9 r  我觉得,外资在中国的黄金时代渐渐远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高昂的人力跟土地成本正在一步步地将制造业外企逼出这个地区,剩下的将只有服务业外企,加上制造业外企的总部。每个人的职业前途都跟自己的行业和国家的经济状况相关,我离开咨询行业,是因为这个行业没有太大的前途。 ( {' ]1 i8 n- u

, r; x1 z; X: h% ~  U  中国的经济,靠外资外贸拉动已经貌似到了极限,需要调整。国家正借助国企的那只手,来体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力。我们有很多国企的客户,日子过得其实比我们外企的人员好多了,至少不要上那么高的税,绝大多数外企,呵呵,中秋节连盒月饼都讨不到的,都打到工资里面了。国进民退,国有化在收回民营行业的生计的同时,也正逐渐将外资挤出中国。未来的十年,是国有企业大发展的十年。   i& s8 t" O1 [

0 Y7 g) ]! A( B' A9 e& T. {& O& G5 X  外资外资,能否大行其道首先要看国家是否缺资金。目前的中国,其实是不缺钱的,国家借助外资,其实也完成了国家层面上的原始积累,现在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7 j& I" `5 O" Z! |  f) w3 v" W2 F' ?* n3 ~- i+ W
  那么,在我这个不尴不尬的年纪,是进还是退呢?
: l0 t* y/ q+ B. i, ~: ?& K9 j! u
; d  P: C" W8 _/ I# ~$ D我的经历(8)
) A" R7 g* h$ k' o. q   5 d: n" L  M% u, J. W. R
  我曾经想到过离开外企,回归国企。毕竟我当年在设计院干了很多年,还是有不错的口碑和人脉的,但是回去就那么简单吗? 7 @+ D% ]1 v: @- e% ^' z
8 ^5 a) l8 K0 k  q6 `
  物是人非,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 U* j( ?3 t9 c
% w) U: U, @3 i+ Q! N  首先是要不要你的问题。现在的部属大型设计院,有人托关系花十万八万都进不来,能让你回来首先是天大的面子了。  ; ]0 D+ O/ E1 P+ u
5 ^" V; U* P  p7 h7 F# j9 r# p
  其次是回去干什么?四十多岁的人画图拼体力能拼得过刚毕业的年轻人吗?国企也许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主任什么的职位。 
, [+ j) L( n7 h4 J; e3 ~7 G8 M+ b2 R! G3 \6 f' x! ^( ]: p) v/ j$ h
  另外就是家怎么办?老婆已经在北京找到了工作,回去了一片茫然,都需要重新开始。对于她来讲,不亚于下岗再就业。她在事业单位,为了我丢掉了目前的工作,对她公平吗?
8 Z: B0 r/ ?9 l9 n! J" Z4 ^8 z3 ~! u- ~
  所以,退,说说很容易,做起来很难下决心的。 & |! L( U3 w7 e5 I. Y3 U$ G- r0 Z6 S

' Z2 V& Z" @0 R2 h+ Z0 P8 d  m% |# s我的经历(9) 0 v5 V( _$ |! H* c6 [0 x2 g0 V% }

) E* Y5 E% {% |& T) s7 V! m  如果不回到体制内的话,就只有暂时在现在的公司做下去了,问题是,如何做?
* j$ V5 z7 L0 _8 `. x2 @- y
* u' b. z: j$ O  s1 z5 e  在外企,国籍决定了你所能上到的最高位置。如果外企是五层楼的建筑的话,每层楼的人依次是: & t( ]* j7 B& X7 e7 ]% N  \

" J  {6 v' R2 E8 t8 I+ d& b  五楼:(跨国公司注册国家的)本国人 : d" U) |  `9 v( i
  四楼:其它国家的外国人
  Y/ T. v2 `; B- F* c5 i7 P  三楼:东南亚华人
6 s4 L! F' |, p. P  二楼:有总部工作经验的海龟或者有政府关系及客户背景的中国人,所谓外企的中国高管 5 W' N6 V& w( ~% [, d9 i* I8 N
  一楼:一般中国本地雇员   B" b4 W, v- @8 l3 w9 j1 V

" I- L2 X0 N" f# g  我现在就老老实实地蹲在一楼,相信未来也不会有机会上到二楼。看到这个帖子的外企人士,估计大部分都跟我一样,呆在没有花园的底楼。  0 n9 q2 j( r3 ^6 z( T% f
5 j0 x2 Y6 l' a' E4 {& Y
  外企其实是很讲血统论的,你的肤色决定了你哪怕再笨,到了中国也会舒舒服服地呆在3、4楼,只要不在市场开发,怎么混日子都可以。
% B5 i( _$ j% b9 j' \9 N* E9 I7 w, ?( p) O$ X- ?5 |, @! g1 B0 a; P
  但是呆在一楼的本地雇员就不一样了,没有别的肤色,手里要是没有多的资源的话,估计出局的年龄在40-45岁左右,女的大概是35-40左右,君不见一楼的大门外面,还有无数的毕业生挤着要进来吗?就跟春节火车站买火车的长队似的。 
& |1 S$ d) \, _5 P0 X$ ^% p! q
3 g( G9 t# I: g' m3 w( g% Z  这也就是我痛苦之所在。 6 e# m" J. [9 _" T

$ x8 R: G( M- a2 Q0 u( G% L- D  升值到高管的空间理论上确实有,如果真的是幸运儿,可以将你的职业空间延长到50岁,50以后铁定出局。如何升为高管,需要你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介入外企外国人高管之间的政治斗争,不要以为外企不需要站队,站错队跟国企一样惨。  # }8 P, S7 u/ `0 x& n
  b! o- w/ z9 F1 s# W3 @3 T0 P
  那么,无法升职的,为了有限地利用45岁之前的那段时光,需要做什么呢?我的想法是: ) F" I" d, x2 B. B

- {, R( b9 N& o, R% k, Q  尽量让自己显得年轻一些。别笑,这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年过四十,脸上饱经风霜,像五十岁人似的,保准你老板会找个借口让你早走,而且你呆在一群年轻人中间,自己心里也不是滋味。 + J, a7 n9 g" f2 I; q
/ d+ u% c" ?: w: K( p: y: Y4 r
  以上是针对男人而言,对女人不用提醒,在任何年龄段(70之前)都是她们首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5 ^6 q8 {3 a% Q7 H. O4 i

3 S. \, z+ \8 |0 \6 U  我最近压力大,老得比较快,心里很愁。说不好听的,有点以貌事人的口吻了,但是别笑话我。外企的助理们,其实吃的更是青春脸蛋饭,所以在她们年轻的时候,千万要睁大眼睛,嫁个有潜力的男人,否则到35岁了真的很难。
& @/ p; R$ e4 e: x
, F$ u3 g! F; A8 x" |; W  另外就是学会打理自己的财富。我到四十岁了从来没有买过股票,但是我觉得Ray99说的其实没错,应该开始打理自己财富了,但是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普通人,达到他所说的财商估计是不可能了。 
1 C3 p5 U1 i. E! X0 _# E( q5 ?4 k8 a/ S0 }  h. X
  还有就是考证书吧,注册证什么的,老了也许挂个证一个月能混碗面条钱。
: }& b  ~' j/ q8 {! Q8 B( v
9 p& l2 K9 t' `- U! V  不管怎么样,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是正常走到45岁的前提条件。 1 X! m& ^  n& g* B
+ d. l; I. l9 b" ~2 i' P
  45岁以后呢?我真的不知道,这也是我发帖寻求答案的原因。

: t6 s0 a5 K0 E/ C6 {1 e( i& D! \ / W& w+ z, F7 `3 o  Q! l
我来说说我知道的几个人吧
* g/ q, V6 j6 H5 h3 Z! N% e1 V) n' n7 Q
  1 T先生-外籍人士 # J$ a, i8 c8 F+ W+ S8 o

4 }1 D) E/ q/ x* E9 K  做到了某公司的上海总经理,才华横溢,精力能力无不是一流,典型的中国通,曾经拿到过中国zf极高的表彰,大名鼎鼎无人不知。都说他是统领大中华区数百亿人民币业务的总裁不二人选,升职指日可待。
' X. K# D! D. j3 L! I; c2 g/ q% o3 ]' D2 f' p
  然而到了50多岁,风云突变。问题出在公司总部,这家百年的老店败了,原公司被另外的公司买去。合并后自然免不了一番争斗,很快的他被边缘化,给了一个小职,偏居一隅。T先生一怒之下辞职而去,幸好还几十年积累的人脉,被客户公司收编,继续做上海总经理。 ; q8 h; r9 g8 F6 J4 q
  W# _' h$ A0 d- b* A# L
  只是公司规模和业务范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完全就是集团军和加强营的区别。没办法,也只好干啊,总不能提早退休闲着吧。听过他醉后的不满,可是又没什么办法。慢慢的这么混着,再过几年,也就等退休了,没什么更大的指望了。
! ?/ k2 A" z4 `0 `   # J) u0 g& S! t
* m2 m  U) g, Y4 f7 m
  2. 某公司亚太区经理 / B+ `( k' G* y$ \
0 E. A: R+ Y# {; U) b# M
  已经是管着从北京上海到新加坡雅加达,甚至东京悉尼的人了。也是看到前途无望,一个中国人,总不至于升到全球的总裁吧。再说公司内部内斗厉害,工作又太辛苦,付出和得到不成比例。不久前辞职去跟老同学做风投了 0 e- c, U3 C! g! o8 K% m
  
0 j0 a# r8 ]7 Z
! G0 \/ m3 N4 D: c$ y  3. 老工程师
% T. o# |2 z0 W7 Y4 |( T' B5 C/ g  R% h
  50多了,被以整编的名义往外赶。没大资本做大投资,买了一辆小车,一个出租车的拍照,雇人当了司机,算是个个体经营者吧。同时自己给人家做些技术活。赚的不多,但是还过的去。
. n6 f1 Y' N% t* L0 Y1 E" ?( t2 _5 O
  他说自己是快活的,看得出来是真的。人有时候在于满足,如果想不开,整日郁郁,觉得自己从大公司出来怎么成了出租车的小老板,心里有压力就活的不好。
  }" u% L' m4 k0 s: E- I9 ~2 s" x; Z. W! ]1 A* K% ?; N- K: H6 W
  还有好多例子,认识的很多人基本上都出来创业了。开头虽然艰辛,生意做到后面也有大有小,不一定人人能发达。但是没有说过不下去的。只要调整好心态,安天知命,天定无绝人之路。

7 v" b0 D- ^) [  g08年因为经济危机被动离开外企。比楼主小近10岁。呵呵 / l5 t/ ^% Z5 A

; {$ N4 h4 c! [) }% G  离开后,想得很多问题与楼主一样。楼主已经说了很多,不再累述。 ; @& S- h! n  O5 t4 v
  离开后,第一想法是:自己创业,因为有自己的客户资源,离开了那个公司,这些客户还会只跟着我走。但发现的是,其实你给客户提供的还是外企的产品,只不过你的职责从厂商变成了代理商。其他变化不大,而且代理商的利润因为竞争已经被压得很薄。不是一个长期可以做的产业。而且市场情况和实际情况,你的新的环境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在外企里很多大家都约定俗成的交流方式在你自己用人的时候会发现很难进行下去。这也许就是创业者碰到的第一个问题。 + g. O7 q  r- K; I9 t
2 t- Z# K5 J' D4 T) O" `
  所以在思考之后,自己只愿意当一个股东,收取点分红的费用。而自己还得继续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能长期做的事情。
0 t: N3 y3 |1 K# t4 f; B# E# Z, O, q
  在和原来外企的圈子里的人聊天中,发现不了什么新的项目和可做的事情,因为他们与楼主一样的困惑。
! S% p  X  c/ D1 Y
5 K2 w% h7 g+ a8 ]! E) |  在和国企的人聊天中,却总是发现有很多新的项目,不管是国家扶持的也好,还是好的想法也好。 5 e4 \8 i  K6 C/ T5 V

' b- w$ @4 z  U$ q   所以我现在做的事情是: $ j$ a* ^# Y& r' G/ d3 e* h7 y* C
5 w$ W: F& }! Y8 S% p" [1 y
  做一到两个自己的公司,做到不需要太费心的时候,撤出,自己只当股东,享受分红。
4 J) y' F7 M& Y7 x
3 I6 _8 o$ m) ^, k* L! F8 ^1 s$ I% t  然后自己找一个大一点的国企踏实做下去,坚持总会有新的成功。 , K1 f/ l& q) o
  
- L& ]5 m$ w$ r9 n  也层想过再进一家外企,但现在觉得没有必要,个人觉得按照我这个年龄在外企拿30万的薪水,不如在国企拿10万的薪水,因为在国企的发展会更有前途,就像楼主说的:今后10年国企发展会很好,外企的时代已经不如以前。 ) C3 ~' ~4 T5 F& k* ~: @$ l, d
  
# s+ p$ X, P& V  所以08年被动离开外企后,目前我感觉比在外企更好,除了目前钱没有外企挣得多。但相比还在外企的朋友来说,我有了自己的目标。而且不是被别人主导的。 8 K5 ~# ?) W0 i& \
  
7 M) l* W+ A4 i+ u, y  目前,我入股的公司(我的股份超过25%),合伙人都是很好的朋友,很信任。一个公司目前运转正常稳健,每年能保证我投入资金的20%的回报。另外一个公司目前正在筹划中,合伙人也都值得信任,如果筹划成功,也能有每月1-2万的收入。之后自己依然当个股东。 % E  y6 z8 f1 O+ t
  
! p( m5 b$ t1 \, U  j9 |  然后自己计划在2010年找个大的国企里呆着,做自己喜欢的行业和事情。
3 g, s/ M9 Y/ v; t( L4 i
% y: L/ n" o' Q: A( V+ G- B
     跳槽还是不跳, 是职场永恒的话题, 我自己在年轻的时候, 象鲜虾一样不停的跳, 有时候刚跳到一个槽里还没混热火就又跳了, 以至于我现在看我自己的简历的时候自己也觉得很过分, 不得不把几家试用期未满的公司给删除了。即便如此也是长长的一列, 我每次面试都要花上很多口舌来和对方解释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的跳槽。
  r  W. |& `% ?' ~4 C) ^( ?- R4 z, }, k8 w, N& H8 d3 \5 D
  现在回想当年很多次跳槽其实没有太多的意义, 职务差不多, 就是多15-20%的薪水, 如果在一家公司好好发展也可以有机会的, 但那个对谁都怀着一颗怦怦乱跳的芳心的年代里, 很多人迷失了, 以为下一个槽一定好, 结果过档了才发现问题。
$ J7 ~  f' n) g0 Z1 ?/ D& G2 z8 q( M3 [3 c1 J
  跳槽一定要谨慎, 尤其是仅仅为了一点点薪水增加, 而不是为追求职业发展的突破而跳。
$ `5 F6 A  d  F4 ^
+ |  s/ ^+ e. p7 `3 V5 S  再一次谢谢99每天打卡站岗,我理解你问什么这么做,而且我相信你在职场上绝对差不了。
0 f5 z) h- L0 S* i
8 Q' a" @# T+ _5 d: V  就这跳槽的话题多说几句,外企跳槽很常见,但是单纯为了增加工资跳槽需要谨慎。其实每一个的圈子里面的资源是固定的,能够加入的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在职业生涯的前半段,就把能跳的公司都走了个遍,对着你最后的东家,估计很难有牌可打了。   e* ?/ Y" h9 a' ^
" P2 A+ w/ [8 g2 u, z
  其实跳槽不单纯是加工资,在跳槽前,最好多想想以下几个方面: % m7 H! @9 _% ]
* O: w! F' _! w" h
  1)钱少了没有?如果你从北京跳到上海,你的住房公积金要减少50%甚至还要多,因为地区的政策是不一样的。有时候账面上钱多了点,但是隐形的钱少了许多,就是一个穷忙活。 , _( A8 V2 l# H5 q  M! Z6 L7 f/ k
0 X% I4 k8 x; r& H  k! G& T! J1 H
  2)职业前途有提升没有?如果跟我一样,带着一个高级工程师的帽子从一家跳到另一家,但是没有通过跳槽接触到实质的更有挑战性的项目,其实是浪费资源。因为你在原来的公司也许可以很快升职到项目经理,但是到新的公司,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7 ^1 V( J/ Z5 s& [6 ?( i1 y2 |
4 t7 N& C3 `9 O# n  3)你的家人是否收到很大的影响?如果你为了月薪升了1W从一个城市跳到另一个城市,但是你的妻子或者丈夫要因此换掉自己的工作重新开始的话,就有可能得不偿失了。跳槽的定律是:通过跳槽,你跟你配偶的总体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放是合理的并值得跳的跳槽,否则不是。
% a' a+ g& z$ g- f0 U3 Q
, l. Q: d; B5 l4 h: Z4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16

听众

6278

积分

贡士

小张张/annie.zhang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签到天数: 14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注册时间
2010-6-4
最后登录
2016-5-14
积分
6278
精华
2
主题
37
帖子
654

圣诞小雪人

地板
发表于 2010-8-19 10:04:11 |只看该作者
进外企一定要很强的外语能力吗?

点评

hjde  不要太担心,这也要看具体什么岗位,什么职责的,如果对外交流不多,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也有机会,呵呵  发表于 2010-8-19 12:41  回复
思念中,种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6

听众

1万

积分

会元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签到天数: 94 天

[LV.6]常住居民II

注册时间
2010-8-8
最后登录
2015-3-27
积分
10161
精华
1
主题
19
帖子
387
5
发表于 2010-8-19 10:10:03 |只看该作者
值得思考啊~呵呵
有没有招人力资源的?求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听众

2万

积分

探花

HR门徒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签到天数: 449 天

[LV.9]以坛为家II

注册时间
2009-3-16
最后登录
2020-5-1
积分
27461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814
6
发表于 2010-8-19 10:54:23 |只看该作者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 F" b; U. K- u0 T7 r+ ]
看来这困惑和对未来的思考,确实是连绵不断,尤如长江水啊。。
. P8 O, n. L$ d0 M* _4 ?# M2 f- G% D很冲击的文章。3 F. C, \# I( l& T6 R
谢谢分享。
在追求的路上,结交好友,分享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12

听众

2080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10-4-19
最后登录
2017-6-24
积分
2080
精华
0
主题
86
帖子
1121
7
发表于 2010-8-19 11:09:05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想进外企业,可是英语不好。我觉得不管是在哪种类型的企业到了45岁以后的职业之路都不好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听众

2741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39 天

[LV.5]常住居民I

注册时间
2009-10-5
最后登录
2013-4-7
积分
2741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383
8
发表于 2010-8-19 11:10:42 |只看该作者
楼主点中了外企的要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jde    

64

主题

29

听众

3万

积分

榜眼

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

签到天数: 528 天

[LV.9]以坛为家II

注册时间
2009-2-3
最后登录
2019-2-21
积分
36342
精华
5
主题
64
帖子
1613
9
发表于 2010-8-19 12:43:36 |只看该作者 |楼主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
2 m# J( f- \# X; f1 X4 t; G看来这困惑和对未来的思考,确实是连绵不断, ...
- R! e! _& F3 ^1 z9 Y" |$ J/ [幸福回味 发表于 2010-8-19 10:54
% u+ N8 r$ j2 m" `5 n9 y
同意,这或许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吧,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对未来的思索和探寻。. i& ]0 Y* ?) r5 w! o/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16

听众

6278

积分

贡士

小张张/annie.zhang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签到天数: 14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注册时间
2010-6-4
最后登录
2016-5-14
积分
6278
精华
2
主题
37
帖子
654

圣诞小雪人

10
发表于 2010-8-19 12:48:3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楼 小张张 的帖子
7 v, h9 M0 W5 x& g, `+ [. V
$ `' ?& `, ^7 u那如果是人事工作或行政工作呢?1 z/ W* h8 C6 [! M; o+ D
   
思念中,种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