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658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罗老师,请教一个模型检验的问题

  [复制链接]

1

主题

4

听众

690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08-8-20
最后登录
2011-5-16
积分
690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20:57: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正在做一个研究,其中理论模型中有两个解释变量a和b之间的关系对于因变量c而言可能具有互补效应,也有可能是替代效应。
0 J- y* o4 V  l, b9 g# O5 Y; d" N1 Q' a- @
请问在我的回归模型中,应该如何设计才能比较有效地检验出a和b之间的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否有专门的计量模型?如果有,麻烦提供参考文献,非常感谢!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10-8-2 12:53:5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heavensea 的帖子
: I; U* q! s( e- j0 f
) L. ]8 N# v8 X; M) o1 V
% A+ I( P2 T5 c6 A' v    互补很简单,用回归中的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多层回归,看看另外一个是否继续的解释因变量的方差就可以了。 (incremental R-sq, or increment variance accounted for)' n2 a0 S0 O+ _1 I% k+ V3 m  ?, S' Z
( Z/ P8 t' p7 O: l5 c
    我不知道什么叫替代作用。你的意思是关系可以用A理论来解释,同时又可以用B理论来解释。但有了A理论时,B理论就没用,反者亦然。是吗?有这么有趣的事情吗?我没有见过。如果果真如此(我很怀疑),就用解释能力高一点的理论吧。- z: ?) Q: O+ ]*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听众

690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08-8-20
最后登录
2011-5-16
积分
690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11
板凳
发表于 2010-8-3 11:08:1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Kenneth 的帖子
2 F! `5 P/ G" L0 j. S% W2 c7 ~. F: Y5 a8 _: `; h
% I3 O5 k, S9 _6 \( I  W3 e
    谢谢Kenneth!! C) S' K7 B5 W3 s% |
    我所说的替代效应与经济学中的“面包”与“饼干”之间的效用替代有点类似,不过在回归分析的计量模型中这个可能是不成立的,即a对c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b对c的影响来替代。1 i3 O- J- s3 |$ D4 A8 N- Q9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10-8-4 09:22:5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heavensea 的帖子$ Q4 }+ k+ M6 x6 j9 H; d  |6 U

; K, s3 y' C; C& M8 m3 O) Q/ u+ }7 W
    Heavensea, 我猜是刚刚相反。在回归(统计)中绝对正常,但是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就有点奇怪。在统计上来说,如果A与Y的协方差(标准化后),刚好与A与B的协方差重叠,也就是说,A与Y的共同部分,包括在A与B的共同部分之内,你讲的结果就会出现。但是,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只有两个理论“重叠”的部分才可以解释Y的极其罕有的。正如我说,如果一个理论解释Y的能力更大,就用该理论吧。4 e  b' P% q; h* E% h
         
. |0 ]! U+ b9 P) r5 s) F! U: afile:///C:/Users/MNLAW_%7E1/AppData/Local/Temp/moz-screenshot.pngfile:///C:/Users/MNLAW_%7E1/AppData/Local/Temp/moz-screenshot-1.png 本帖最后由 Kenneth 于 2010-8-4 10:11 编辑
) u: j$ J$ y2 W& Z8 ]2 K& C
* c2 B5 I4 N( @, Y, S#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听众

690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08-8-20
最后登录
2011-5-16
积分
690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11
5
发表于 2010-8-6 10:34:0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Kenneth 的帖子4 f) b' {) ?5 c

/ t! _1 B/ m* s! d4 E; J& A, W5 X+ BKenneth点出了迷津,我有点顿悟了。9 |4 [# J( y7 v1 y' Z  Z' G* o  P

  p( g" v( o. q+ a实际上在我研究的理论问题中,可能应该从一个动态的视角来分析A和B对Y的互补和替代解释。* L1 T$ s: q" j$ _9 q
% h+ d+ u) l& B7 }' l! J
在初始的时间点T1,A和B呈现的互补关系(不知道我的图示是否有误)。在另外一个时间点T2,A和B呈现的替代关系,即B的解释力足以替换A的解释。
+ _, j, v% O/ }* G' m3 m
& c/ C1 P! S0 f6 Q  file:///C:/Users/HEAVEN%7E1/AppData/Local/Temp/moz-screenshot-1.pngfile:///C:/Users/HEAVEN%7E1/AppData/Local/Temp/moz-screenshot.pn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6
发表于 2010-8-9 00:27:1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heavensea 的帖子
) R7 j. F: L5 t9 @: {% S7 Y9 m: `( ^) }8 c$ r
(1)如果A与B是互补的话,AY的重叠部分应该与BY的重叠部分不同的。
! c$ Q( ]3 P& }; q6 E1 X  D. {(2)但是你如何验证这样的一个模型呢?
% d3 S( h- F# m' j' y. h)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听众

690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08-8-20
最后登录
2011-5-16
积分
690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11
7
发表于 2010-8-15 20:47:2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楼 Kenneth 的帖子0 Z5 \0 c8 g8 p8 _& e
) m' w2 [+ A! n$ d
, e3 k2 g3 j; F% E' [" E  Y
    关于这个模型的检验,我最近一直在苦恼,想从longitudinal的分析视角去找解决办法。  s4 ~6 K# Q3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

听众

627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10-7-6
最后登录
2014-7-27
积分
627
精华
0
主题
4
帖子
50
8
发表于 2010-8-16 09:19:33 |只看该作者
Heavensea, 在person-environment fit文献中有一块是讲Complementary and Supplementary Fit和你的问题相似,这边一般是用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来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听众

690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08-8-20
最后登录
2011-5-16
积分
690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11
9
发表于 2010-8-18 15:05:5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楼 mostwanted 的帖子
) N' e5 O. ~' f! t0 b' Z+ c; ], j, y
: a7 L: u! V' i" w
   非常感谢,我去下载一下那个文章
' f6 E5 M* |& p+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

听众

366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8-25
最后登录
2012-5-9
积分
366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79
10
发表于 2010-8-26 01:49:2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楼 Kenneth 的帖子
2 @, g% d7 V4 k, J; T! u' G  e: N( k
( X8 `2 g( i+ ^3 i
, P; U+ T( A4 x! i# Q2 _; g2 L可不可以透過「A的顯著性,在B加入以後就不見了」,來驗證B的理論是優於A的。
1 J# `3 [" D  g" o
; C( K- q& O  |: ?但這與Heavensea說的A, B互相取代不一樣。  o2 r, E0 b) H& H: B/ }4 F

6 H5 C5 O% D( R3 Q2 a% \3 e( M4 w, R; T% ~4 g/ m6 G
4 k1 m' v5 x$ P& G0 h! e! ?$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