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4-26
- 注册时间
- 2010-7-15
- 威望
- 597
- 金钱
- 5638
- 贡献
- 123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7466
- 日志
- 100
- 记录
- 283
- 帖子
- 4120
- 主题
- 423
- 精华
- 61
- 好友
- 830
    
签到天数: 82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注册时间
- 2010-7-15
- 最后登录
- 2018-4-26
- 积分
- 7466
- 精华
- 61
- 主题
- 423
- 帖子
- 4120
|
本帖最后由 常诚 于 2011-12-4 17:18 编辑
9 c _) W: I4 E5 G, I
0 p, @1 B' J6 [* c* w说到“德”,第一个不得不提及的故事:宋襄公和泓水之战。
3 E. S L& }% Y; d宋襄公欲报被囚之耻,想痛杀楚国,可是自己的力量又根本比不上楚国,就把矛头转向和楚国关系较好但力量薄弱的郑国,公子夷目劝阻他,襄公不听。出兵后,郑国找楚国求救,楚国没有直接去救郑国,而是带着大部队直奔宋襄公老巢。这下宋襄公慌神,不打郑国,回去救国。鲁僖公二十二年十一月一日,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这时候,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军到此只是为救郑国。咱们已经从郑国撤军。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咱们兵力小,不能硬拼,不如与楚国讲和算了。”宋襄公却说:“楚国虽然人强马壮,可缺乏仁义。我们虽然兵力单薄。却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兵怎能胜过仁义之师呢?”宋襄公又特意做了一面大旗,并绣有 “仁义”二字,想用 “仁义”来战胜楚国的刀枪。
0 @/ M5 R. r& S) }2 j因宋襄公军队早于楚军到泓水,都摆好了阵势,楚军来了只能渡河,公子夷目要他趁楚军渡河之机发起攻击,兵法有云,半渡而击就会获胜。& n1 T- X5 l% [3 \+ T4 h- H
宋襄公不同意:“人家连河都没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么仁义之师?”2 w* g0 v' y5 p
楚军渡过河,正在乱着布阵时,公子夷目又劝他趁楚军立足未稳的混乱时发起进攻,宋襄公还是不听:“你怎么净出歪主意!人家还没布好阵,你便去打他,那还称得上是仁义之师吗?”
$ m+ H: L8 e; a( j" V% ]6 @当楚军排好阵势,宋襄公才下令出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自己也中箭,差点被砍了脑袋。3 ^7 ^6 K0 l2 f/ |$ g7 y+ x K0 K
泓水之战败后,宋国百姓们都埋怨宋襄公不听公子夷目的意见,有的骂不绝口,他却教训道:“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 ^2 I! B; y* n1 Z: L# U. T( v$ b _& ?5 G: e1 j
联想到现在,有些人刚开始为老板打工,打着打着,就自立门户,把老板的客户打到自己的门户里面来了。笔者就曾遇到一位这样的人:此人到某公司打工,从业务员开始,渐渐地做到了副总,心里滋生了自己开公司的想法,于是开始策划自己的事情,一是把所在公司的一些得力骨干圈入自己的圈子,为自己公司成立储备人员,等到自己门户开张的那天,让这些骨干一下子全部跳槽到他的公司;二是逐渐把其负责的客户转移,谈条件签协议给承诺。待时机成熟,闪辞,这样就把原公司骨干和原公司客户成功地转入到自己公司,导致原公司业务瘫痪,经营不下去。也许是轮回,也许是因果,同样地,当初被其圈入圈子的一名骨干到了他公司之后,活学其的做法,照搬照用,三年后,也玩了其一把:带走骨干和部分客户,虽然没有引起瘫痪,但也让其公司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成为虚架子。待其缓神活命,公司经营好转之后,非常重视人事工作,提出一个口号:无德有才,坚决不用,逐渐对所有的部门负责人将信将疑。
8 G' c3 O5 I) y: Y/ p2 s+ k( {& Y0 C$ N/ [* Y a
做HR的,都知道那句话:德才兼备,提拔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暂不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最近也看了不少的新闻或者文章,说很多企业选接班人也好,还是选拔各阶层人员,都说须具有“德”,可是,“德”包括什么内容,新闻也好、文章也罢,也没有具体提及,即使提及了,说的很宽泛,也许,“德”是什么存于自己的心中吧,作为企业老板,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样的“德”,自己心里知道。再翻看招聘网站上,很多大公司对中层以上管理者的任职资格要求,比如:
; G2 c% L+ x! F: e- I- e6 f第一个:4 k, c( D" b0 J
& J; R# d! A5 N7 M1 |( u( H, O8 i+ b, I! G, u
第二个:
5 q! w# [1 T, {5 {$ s( Y* `( F3 b8 P: \* X
第三个:! _% R$ j4 Y6 c- y
+ r# P C* B# O$ i+ @" F i0 v第四个:
# F' Y8 Y" T! E/ R3 v* G+ O
3 ^/ [. _. K4 l2 Y# H' \第五个:& I/ W$ @4 s- \4 a4 {
7 G- T; r" ^- A# t0 M. g第六个:
7 @1 u" |* n! g" |& A" y
1 u8 B8 Z2 Q% W4 L( B: @1 g/ u. F5 ?
通过这些可以看见,“德”的标准涉及到的很少,莫非藏于心中说不出?+ x) {' l# h# }/ s: K! I. o! v
0 N: T" O; j8 W) u4 \可是,“德”这玩意,作为HR的如何衡量呢?
+ E0 p. G/ G9 @
7 U; V2 i: h3 M+ e' P1 o$ h已总结,见50楼
' ?9 h7 \" ]5 m5 T% ?/ k& Y大家可以使用本帖右上角的“电梯直达”输入楼层数字直到。
( ]* y6 s7 J K+ ]- A$ W3 ^9 m' J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帖推荐
常诚 查看楼层
常诚的《“德”这玩意,如何衡量?》帖子自发布以来,讨论到了49楼,感谢大家的参与!拜谢在先!现在常诚试着总结如何来衡量“德”:第一、衡量“德”,首先要界定“德”的含义是个咩东东。俗话说德才兼备,这个德,历来就被看重,不管是古代用人还是今天用人,德是一个时刻悬挂着的标准。那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有德有才,提拔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小心着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貌似是这样说的吧?记 ...
-
总评分: 威望 + 25
金钱 + 7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