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其帖子内容复制如下: 主题:一个问题,就能看出有无招聘的经验
问题:
当用人部门提出用人申请时,作为招聘专员根据什么确定招聘需求要招还是不招,这个用人申请拿什么来证明它是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中的转化比率法等方法吗?
发帖者根本目的是想考验回答者有没有招聘经验的。 讨论长达7页,观点各异,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或者办法,导致讨论了28个月依然在继续。 今晚,群友“绣绣”对这个帖子提出了疑惑:答案都不理想,想求得解答。 常诚试着分析如下:
首先,搞清楚是真需求还是虚需求: 要闹清楚这个究竟招还是不招的问题,需要从需求上来判别。
招聘需求的来源,有几个:
一个公司目标,比如公司下半年增加一个新目标,可是要完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新人进来;
一个是部门原有岗位空缺,也就是说:公司是否存在空缺岗位,有多少空缺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来替补;
一个是工作分析得出来的,分析出某些岗位经常加班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这时候就需要增加人手;
一个是公司业务发生变化,比如原来是做A产品,现在想卖B产品,这就需要B产品销售人员,
还有一个就是现在公司的人员配置上不合理导致的,比如工艺流程上的因素导致配置不合理。
差不多就是这5个方面的来源咯。有了这个招聘需求之后,用人部门填写需求表,经过HR审核,公司批准,然后才能开始招人的哦。 (以上这段话是2011年8月11日晚上我朋友问:招聘需求的来源有哪些,本人根据自己的经历所说的。) 在理论上将以上这5个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组织人力资源自然减员。举例:比如员工合同到期离职、比如员工调到其他部门产生的空缺、比如国企里面的老员工退休退养、比如员工休假(产假、医疗期、工伤期、事假)等等,当这些情况出现就会产生岗位空缺,则可能产生招聘的需求。 二是公司业务量的变化导致现在在岗人员无法满足需求。上面已经有例子,就不细说。 三是公司现有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不合理。比如: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有些人累死、有些人闲死;有些岗位上好多人,可是有些岗位上一个人;有些人能力不高可是“占着茅坑不拉屎”、有些人“大材小用”;有些人能力低绩效好,可是有些人能力差绩效也差…… 一句话,就是经过一堆分析之后,采取了内部调换或者配置等行为都不能满足的时候,就需要招聘。对于发现公司内部人浮于事或者机构臃肿的情况下,这时候的缺人,一般都是内部调换配置来解决的,而不是外部招人。 这个问题是针对内部而言,但是,外部的因素对招聘的确定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这个就不说了,免得绕来绕去把你们绕晕了、绕混啦。等你们遇到的时候再说吧。 鉴于这个问题的面临者是招聘专员,那么,作为招聘专员来讲:拿到部门用人申请表的时候,就得根据我刚才说的那5个方面或者理论上的那3个方面来分析,确定:这个部门的这个岗位是否真的招人。
从哪些方面来分析? 就是我刚才问大家的人与事匹配考虑因素:人与事的数量、质量、结构、工作负荷、效果这5个方面来分析【这是HR从专业角度来确定招还是不招的关键,用其来得出用人申请是否合理的依据和方法】。也就是重点分析所招岗位的现有情况,对该岗位的数量、质量、结构、工作负荷与效果进行细分析(这点,不展开,否则就是小说了,以提供解决思路为主)。这里举例一个:对于数量上,作为申请招人的岗位上,目前是几个人?1个人还是没有人?通过这样的分析,来判定是真需求还是虚需求。 其次判断这个真需求是什么。 真需求是什么呢? 就是:和以往对比,所招的这个人将有哪些提升,一般说来,所招人员与待聘岗位的有效匹配度,做到大才大用,小才小用,人尽其才。这里对这个不展开。 再次,进行六看: 若是以上两点都满足,那么:
一看公司年度招聘规划,这个就是公司人力资源需求年度计划;
二看公司组织架构与定岗定编政策是如何规定的;
三看内部有没有富余人员,也就是说其他部门、其他岗位上有没有多余的人员进行调配; 四看这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内容是不是能借调、工作任务分包出去; 五看公司人力成本控制政策与年度人力成本预算; 六看该岗位是否属于储备人员。 若是以上六看都满足,那么,则可以确定部门用人申请是合理的。 如此一来,就基本上回答了这发帖者的问题:招还是不招。对于合理还是不合理,已经在上面的过程中展示出来了,能不合理吗? 其实,这问题也提得很古怪:招聘专员能有确定招还是不招权的么?作为专员来讲,只能通过以上分析,拿出结果给自己上级,供上级参考。HR的职责是审核,审核什么?就是将以上的分析结果意见清晰地说出来,这是HR的职责,是建议权。确定招与不招的事情,不是HR的职责与权力。因为公司有可能处于前瞻性的需要或者其他设想提前决定招人,所以,确定招还是不招,权力在公司高层,HR只是充分表达自己的专业意见。 最后,注意事项: 1、确定了招,怎么招和如何招,还需要和用人部门商议的。
2、确定了不招,那么还需要和用人部门达成一致意见,避免分歧,或者矛盾。
多余的话:转化比率法≠转换比率法 至于发帖者提及的“人力资源规划中的转化比率法等方法吗?” 刚开始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还真想不起来“转化比率法”是什么,这属于发帖者的误导,正确的应该是是“转换比率法”,而不是“转化比率法”。 转换比率法的目的是将企业业务量转换为对人力的需求,说的是公司需要的员工人数的总数,比如公司今年要完成1000万元需要多少人来做事;而部门申请招人的目的上是在总数之下的补位(现在的人离职了)或者新增(计划中有,以前没有招但是现在才提出来招)。这就说明:证明部门申请招人合理与否的方法是不能采取这种方法的。这个问题,属于发帖者的误导。
在群里说“根据我目前掌握的人力资源需求方法,有经验法、Delphi method和劳动定额、成本分析以及回归分析之外,真不知道他说的这个办法是啥。还有方法:技能清单、随机网络、人员置换图解这三种是属于供求分析的,貌似也可以用在这问题(指的是分析是否合理)上。”但愿这点上没有误导大家。我所说的这些办法是用在公司人员的供求和需求分析上的,而转换比率法等方法是属于人力资源规划中的方法。不能将这些方法交叉使用和混淆,这点尤其要值得注意!
以下内容,简单根据网络资料说一下这个转换比率法: 转换比率法是首先估计组织所需要的具有关键技能的员工数量,然后再根据这一数量估计其他人员的数量。转换比率法的目的是将企业的业务量转换为对人力的需求,它适合于短期需求预测的方法。 转换比率法假定组织的劳动生产率是不变的。 计算公式: 如果考虑到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员工需求量的影响,可以使用员工总量需求预测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期末需要的员工数量=(目前的业务量+计划期业务的[[增长量]])/[目前人均业务量╳(1+生产率的增长率)] 例子: 某冰箱厂2007年的年产量为1万台,基层生产员工为200人,2008年计划增产5千台,估计生产率的增长率为0.3,那么在2008年需要招收多少基层生产员工? (10000+5000)/[(10000/200)×(1+0.3)]=230名 增长的基层员工为 230-200=30人
欢迎大家拍砖,继续讨论!
本帖最后由 常诚 于 2011-8-14 00:2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