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489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

[复制链接]

23

主题

14

听众

631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签到天数: 2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17-9-13
最后登录
2018-1-16
积分
631
精华
0
主题
23
帖子
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18:06:1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
) \# x( W& k1 x/ O* ]8 v, e  我们一直都认为,如果一个人智商情商正常、学习和工作意愿高,就一定能出成绩。4 B- H6 S1 b% g
  然而,我带过很多人,也招过很多人,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人,十分有意愿学习,非常努力,智商情商也都正常,然而工作产出却非常低,甚至不如很多资质低于他们的人。: ?0 U9 P3 \9 n4 B5 X% A6 j
  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一度怀疑自己看人不准。直到前阵子看到吴军的这段叙述,才幡然醒悟,仔细回想了这些人的工作方式,将他们与产出高的人相比,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存在这三个问题:
* Q, Q* c9 C8 N  问题1:只关注任务,不关注目标: o- c" q5 V) E1 e" L% S+ S
  假如你的老板正在飞机上,还有1小时落地,下来之后需要给客户做一个重要汇报,而你需要给他做一份PPT。但因为你错估了时间,导致PPT草草做完,而且发现其中一些数据没有,你怎么办?0 M1 t3 n  p& V( _  y) E& u+ M4 B
  低效人士的做法是:疯狂地找数据,最后可能数据有了,然而PPT没有来得及做完,或者质量不高。5 c# y, Z0 \% g6 {0 I4 [
  一般人的做法是:找人帮自己一起找数据。
, P- ^, V5 L7 z! A& Z  而最高效的那些人,会根据老板此次汇报的目的,判断这些数据在其中的作用大小,如果作用不大,那么就把时间花在完善重要页数、而不是找数据上,如果很关键,那么就找其他人帮忙,或者找一些替代数据。
5 l* S' k0 C! L  |* t# d% u  这三类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任务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差距。9 x5 x0 T. n8 t. G" V/ I5 x
  我此前的咨询公司,在做高潜人才研究的时候,有个发现:高潜力的人才是有共性的,具备这些共性的人,几乎做什么都能做好,而不具备的,几乎做任何工作都会障碍重重。+ Y( D  k6 a: I' L+ O8 R' G4 ~
  这其中,有一项共性就是Result-driven(结果驱动)。那些高产出的人,未必动作更快,而是更善于判断,什么事情对结果是最有效的,然后,用尽一切办法保证结果达成,而不是死守着原有的工作任务。
! l3 |% k( C( W* r4 a0 _; Z5 b% O  实际上,结果驱动不仅仅是一种工作习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是我自己刻意训练的最有用的思维模式之一。/ U8 u$ J% k: c8 E  a

5 E2 c; r! g  y0 p, {0 `& g/ I6 B, j
  比如思维训练营里,有学员问我:如何让自己对一个行业有真知灼见?
; R8 j+ A& B0 `1 e  想想看,如果是你,会如何回答?3 {, U# |$ b/ C/ o5 c* p
  我的回答方式,是反问她:具备真知灼见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想让客户更加信任你、还是想让老板看到你的进步?
/ \2 y/ D0 U( h/ B* E% @; }2 O  假设你是希望客户信任你,觉得你懂他,那你要做的,就是看这个行业里的客户有什么痛点,然后针对这几个痛点,下功夫研究和分析,有更多洞见,然后借机沟通出去。了解一个行业,是一个太大的话题,没有目标,根本无从下手。$ ~/ E$ h+ C) [  O" u3 @% H+ U4 N
  所以,没有结果驱动的思维,而仅仅死守着工作任务,最终就是,出工不出活儿。& m1 n. y5 A# \
  问题2:应激式工作,而非统筹式工作
! F9 E# g/ D  X3 ]" ~  如果你观察周围的同事,会发现,整天风风火火、急得上蹿下跳、各种任务来回切换的人,有时候产出并不高。看他们工作,就好像打地鼠一样,打完一个,另一个又冒上来,连看的人都跟着焦虑起来。) t6 b/ \$ x5 f/ Z# h' M
  而另一类人,他们做事专注、条理清晰、看起来很淡定,但最后,多困难的事儿都默默搞定了。+ q% H( ?- k+ g( H, {. x+ C
  两者的差别就在于,第一类人总是应激式工作。他们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不是规划当天的工作,而是马上投入工作,以至于到了下班之后,发现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而没做完的,可能又是最重要的。' @$ h0 f' t8 x/ o' x
  另外,领导临时给个任务、客户临时有个要求、同事临时要个数据,他们都会停下手里的事情,去忙这些,最终,在任务的切换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
1 i# s  c: r9 m% A: _) o# n  我跟公司的运营打过一个比方:假设你每项工作任务平均半小时可以做完,而任务之间的切换通常也要半小时,如果你经常一项不做完就切换到下一项,就算每个任务中途切换一次吧,那就意味着,8小时的工作时间,你至少有4小时都花在任务切换上了。项目分享:看复盘如何让企业的绩效提升64%之二
9 F) ]" r8 A2 f% \; U% }6 X# a  这种应激式工作方式无疑是低效的,那什么才是高效的呢?统筹式工作。- ?) f/ s4 S" X4 N4 c$ Y
  真正的统筹式工作,有几个特征:
' o/ I9 Y2 k8 u0 Q7 f( ~$ \2 u& F  特征一,有计划地工作。
+ m8 b; G# D, K3 W2 x1 j1 v  我通常周日晚上就会排好下周每天的工作,而每天早上会排好当天的工作。而且,任务清单在工作的时候一直开着、实时更新,完成一项删掉一项,临时增加一项就插入相应的时间段,当天完不成的、非紧急的任务,我就改成第二天的日期。
9 l. z! W  `2 X4 O  这种方式,会让自己很有掌控感,多少事情来了,都不会乱了阵脚。
0 D! H+ |6 c6 I  当然,在做计划的时候,你需要为高价值问题分配最多专门的时间。我此前特地写过一篇文章,就提到,大部分人在80%的时间里都是做无用功,根本原因就是没搞清楚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这6个问题,可以帮你省80%的无用功。
0 J: g2 v7 m9 Q& V$ R  特征二,形成自己固定的时间习惯。
$ a9 l$ ^6 q4 F# `/ u! b7 }: ~3 c! C  比如我的习惯是,在上午做需要烧脑的事情、在交通工具上听书、在饭后效率不高的时候集中回复微信消息和留言、在等人的时候构思下篇文章主题、在疲劳的时候刷一下公众号、在傍晚的时候跟团队开会、在晚上做一个简单总结。
  J" ?$ L! K9 Q% b$ i  这种习惯,一方面把不同难度的工作跟自己的效率波峰波谷相匹配,达到效率最大化;另一方面,我会清楚地知道,5分钟、10分钟、30分钟,对我来说分别可以干什么,这样就不会一有碎片时间,就习惯性地刷朋友圈了。# m" V, C9 ^3 }7 J
  特征三,及时记录、每天总结。& p" A8 [. v- O; l  u% U& x
  当你正在工作的时候,老板布置了一个任务、客户又来了一个问题,你会如何呢?很多人就直接扑到临时任务上去了,但真正好的做法是,如果不是十万火急,你可以快速用关键词记在笔记本上,不需要任何思考,然后马上回到刚才的任务,做完再看笔记本。# R1 o6 P* d+ {- I9 {: r% X( E
  另外,你在一天当中,学到了什么、犯了什么错误,当时也要记下来,因为过了那个时候,你很快就会忘,然后继续犯这个错误。当然,这些记录,晚上都需要进行整理。% I$ j" O8 R0 T7 ~1 T0 G
  我曾说过,此前8年多的顾问生涯里,成长最快的那半年,我每天都坚持写工作日记。
* b% C& u- v) G  另外,记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减轻大脑负担。每天的例行工作、自己常犯的错误,这些都可以列清单。你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是很宝贵的,别把一支笔就可以做的事情,强加给你的大脑来做。4 A- M9 ~9 F& m# H) C" }# ^

  q( S1 l; n8 @4 U: L: C. Q
6 H+ T# q/ g1 d3 i" c  问题3:几乎从不“偷懒”
- V6 m7 }' R+ o9 e  “懒癌”是第一生产力。仔细盘点一下,我们哪样创新不是因为懒呢?不想走路,有了汽车;不想爬楼,有了电梯;不想打扫,有了扫地机器人……
3 }! T, ]) H# T8 T: C3 F# ~  工作中的大部分事情,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的,那么就可以在第一次做的时候,搭好框架。" x: a, J' n1 Z* J
  比如,我让运营每周做一次数据分析,这个事情是重复性的,所以高效的做法是:建一张excel表格,把固定需要分析的参数都做好公式,每周只需要把导出来的源数据贴进去,刷新之后参数就出来,然后只需要看参数来得出结论。
: g5 O7 x: E- _7 q- b  当然,这里所说的偷懒,不仅是善用工具,还包括善用他人。% Q: P! v! O9 V% i7 j2 Q2 R% i
  比如,你从来没做过数据分析,那么就先去找找前人怎么做的;比如,你有自己的团队或者实习生,那就不要做任何他们就可以做的事情;再比如,去运营社群,摸索出一套群主激励机制,比你自己去做群主,要高效得多。
. I6 s7 D1 O8 C0 J) b8 y
  F2 d, L0 y/ r8 h' Z. {9 _# F! t( h2 Y2 q# U
  9打方法:提高40%的工作效率
* K& ^+ Q2 c5 r. k7 Y! k  1. 不要加班
5 q4 O* t: T" v6 q/ I  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员工的工作时间能从每周6天,每天10小时,减少到每周5天,每天7~8小时,工作效率将会有所提高。6 P6 W6 o% e) N8 {  A1 h! v$ P
  2. 不要同时处理多个工作任务) F5 O  a- E& L8 J# w/ j  E% o
  同时处理多个工作任务会让你的工作速度变慢,并且更容易犯错。
' H5 q$ K) {# Y  3. 自然光对工作有好处7 `* G6 X3 K& m; D9 M# E
  坐在窗边的员工得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概率更小,出勤率也更高。* Y$ f# L0 `! x* L+ v0 e; A
  4. 学会说不
$ L8 n& B8 U- T; K  我们不应该死板的努力工作,而应该专注于那些最有价值的工作任务,抛弃没有价值的部分。: t3 Z5 Z9 d$ I! f( j5 z3 v$ {, x
  5. 别想当一个完美主义者5 N% f2 z" q& J* b2 K' e# B7 v
  根据调查研究,员工越是追求完美,工作效率就越低。! W1 O$ Y% o4 d  G
  6. 停下来,想一想
5 O' A9 N& U& Y6 P6 V! q  休息时间能帮助大脑处理信息,提高创造力,稳固记忆。
2 K, w! Y* s; c  7. 散散步
# T+ [6 l) a0 Q& v  研究证明,散步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e+ ^# o6 g3 Q  8. 打个盹
! z5 a5 |. o" d' X% C  大量证据表明,人们在小憩一会之后,头脑会变得更加灵活。
8 d7 x; @/ H, ]  9. 劳逸结合* E& O& p, L0 F6 w5 }
  工作90分钟,休息20分钟。这种方法能让人集中精力,拥有更充沛的能量。2 z- J6 E  V9 O% B- z- D2 l$ u

, b& P! V8 F: v$ s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0

主题

16

听众

4418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签到天数: 23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注册时间
2008-6-6
最后登录
2025-1-19
积分
4418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724
地板
发表于 2017-11-20 11:27:14 |只看该作者
挺好的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9

听众

432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10-3-11
最后登录
2019-7-15
积分
432
精华
0
主题
5
帖子
232
板凳
发表于 2017-9-29 17:35:57 |只看该作者
深度认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听众

195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注册时间
2016-10-10
最后登录
2023-6-30
积分
195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91
沙发
发表于 2017-9-25 11:35:06 |只看该作者
见解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