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7-15
- 注册时间
- 2004-8-26
- 威望
- 2
- 金钱
- 7337
- 贡献
- 515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7854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879
- 主题
- 620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8-26
- 最后登录
- 2013-7-15
- 积分
- 7854
- 精华
- 0
- 主题
- 620
- 帖子
- 2879
|
板凳
发表于 2006-9-7 14:21: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探讨:人力资源部是商鞅还是戊戌六君子
再次,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绩效考核必须鄙弃人际关系因素,以工作成果说话,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它实施的前提是员工的工作量都饱和,没有闲人。公司现在还是人浮于事,关系户不少。他们分布在各部门,少干事,干轻松容易的事。拿差不多的工资。他们是真正“动口不动手的君子”。绩效考核若实施下去,非常有可能让多干事的人吃亏,因为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考核的目的,是激励能干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还使多干事的人成为不干事的人的话柄(不干事的经常是关系户),最终被无辜地淘汰出局。绩效考核不仅达不到它的目的,还成为消除异己地工具。/ i, e; P; Q% K6 Q& b
* ~+ A- ^. Y( s, n+ N% t
最后,变革需要广大的群众基础。商鞅变法和戊戌变法从措施上看有一个很大的不一样,那就是:人民从商鞅变法中可以直接得到很多实惠,让人民朝着国家要求的方面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可以免除徭役,去参军作战,取得战功,可以获得爵位。这样打破了当官凭关系的限制,让有才能的人有了成为贵族的希望。人民全力支持也是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戊戌变法的措施,主要针对国家上层建筑的,人民并不能从措施中看出自己的利益,对变法持无所谓的态度。将这个原理引申到公司中来,可以发现绩效考核的关键就是找出公司目标和员工的利益的共同点,通过求同存异,获得员工的支持。因此,必须让员工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观念。现在我们公司从上到下,对考核都抱着敌对态度,都认为绩效考核就是淘汰员工,让人下岗。殊不知考核的真正目的是发现问题,提高员工绩效,在帮助员工的同时帮助企业提高绩效。/ P8 T$ k: ~7 k$ T: ?
# f7 `1 O/ w7 Q; X$ f' x& |
事实上,我们公司的做法也是违背这个原则的,考核一次就有人下岗,在员工中引起恐慌,采取不配合的态度。大家为了不让人下岗,不管领导还是周围的人都往好的方面评。从仓管员的考评中就可以看出来。 综上所述,在现有的管理水平下实施绩效考评,必然会引起员工不满,尤其是当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没有明确的职责,没有自己的权力,领导的批条,关系复杂,绩效考核观念的错误,员工的不支持,将导致全体员工对考核的不满,而直接矛头是人力资源部,替罪羊的地位仍无法改变。 4 I1 m" t6 U1 s- z: j/ A4 j
d5 C' R0 M9 P* \" t8 s1 C; x4 {从薪酬改革上看,受的限制就更多了。首先是资金问题,我们公司的资金一直处于匮乏状态,根本无法开出高工资。其次,公司的人才观念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在实际,短短几个月已经有不少人才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公司。不尊重人才的情况时有发生。再次,薪酬的多少是与整个行业比较,包括其他地区、其他国家的同行业及相关行业的薪酬。科技的发达,信息传递很快,而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才朋友通常也遍及各个地区,在自己同学,朋友的引荐下人才跳槽的面比较广。
6 j5 k1 _% e E* O/ V O5 |* |7 m3 U& {0 l9 y, D6 n/ W# _
从李庆斌到澳大利亚,一些人跳槽到上海的船厂就可以看出这种地区、国家间的人才竞争。还有人被船检挖走,可以看出相关行业的对人才的需求了。人才稀缺资源,以他的难以模仿性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人才外流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不理性公司的做法,次要岗位的工资高于市场工资水平线,而真正重要的岗位却接近甚至低于市场工资。这就造成企业高级人才的流失。直接的后果是企业陷入 高级人才流失 企业经营水平下降 利润减少 降低工人工资 人才再次流失 的恶性循环中。最后企业留住的都是庸才。4 s1 E H" R: {7 n2 S& p2 A
* R% b6 ]9 W9 `: R
倘若一个公司不论岗位的重要程度,其工资水平都能处在一个市场工资的水平,那公司的流动率相对而言就比较低,能留住人才。但这种选择的弊端在于,它不仅成本高,而且重要岗位的薪酬低于理性公司的薪酬水平,那重要岗位的人才经常跳槽。
+ L4 K O, C: {3 l- d7 p: J
- p1 a3 b/ F8 W作为一个理性公司,它选择的方案是一般岗位低于或接近于市场工资,核心岗位的薪酬高于甚至是远远高于市场工资水平,而核心岗位大约占公司岗位的20%左右。或许有人认为,公司的财务紧张不能支付那么高的工资给高级人才。但他们忽略了一点是理性公司的做法中一般岗位低于或接近于市场工资。他们削减一般岗位的工资,来补足重要岗位的工资,对于企业来讲,付出的工资总额并没有增加。企业真正能创造利润的只有20%的岗位和人才。只要保住这20%的人才,就保住了公司80%的利润。而80%的岗位,只能创造20%的价值。削减80%岗位的工资来补足20%岗位的工资,对企业来说有益无害。" r* c5 A, W' y- X: F4 b. r- D
% s* h: J( W- \
优秀的人才是市场竞争的焦点,他们的选择面大,对所在企业的影响大,是稀缺资源,价格必然比较高,所以只能提供比竞争对手更为优厚的条件才能留住并激励他们。至于80%岗位上的人,因为很容易在市场上找到替代品,所以即使给予他们略低于市场水平的工资,由于国有企业的安定,他们也不愿意离开企业。选择这种薪酬给付方式的公司必然走上高薪留住人才 经营水平上升 企业利润增加 工人工资提高 员工积极性、创造性提高 企业环境改善,规模扩大 吸引更多各种层次的人才 公司不断向前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 v7 f' P D1 t7 [, q* z3 r# R7 B2 T
' A: @& M% s6 l9 p3 y
我们公司低级的岗位已经降到低于市场工资了,但是高级岗位仍然远远低于市场工资。工资改革必然要提高员工的工资,让员工感觉到确实获得可以看到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员工的支持。倘若经过工资改革,员工的工资仍没有提高,员工们对人力资源部将更加不满。因为人力资源部让他们经历看到希望,希望又破灭的过程。从目前公司的财务情况来看,根本无法满足员工的要求,薪酬改革必然要失败的。 而薪酬改革最好的方案是工程的内包替代外包,减少外来工程队的承包数量,将更多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员工,既能省钱,又能留住人才,但必定损害某些人的利益,是根本无法实施。
& n7 p/ m0 b- C( x% y- C; c
, q8 W1 F* x. }- D2 D薪酬改革还未开始已经面临失败,人力资源部还没有方案,我似乎就看到了命运。 就算是我们现在改革给人才多一些工资,但还是低于市场工资,即使留住他们,不一定能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来。据我了解,很多师傅是由于在厂里比较轻松才忍受低于市场工资的待遇,留下来干活的,悠闲是他们补足低工资的收益,即使他们看到外来工做了什么不利于公司的事也不会管的。留住人,留不住人的才干(多数人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才干),留着何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