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楼主: ravi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劳动合同法》问题解答200题

[复制链接]

133

主题

4

听众

4874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签到天数: 44 天

[LV.5]常住居民I

注册时间
2006-2-15
最后登录
2016-1-28
积分
4874
精华
0
主题
133
帖子
1159
11
发表于 2007-9-29 11:38: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劳动合同法》问题解答200题

61、加班工资年底“扎堆”结算行吗? / m3 B( [ L; S. l z, [加班工资年底结算是不合法的。5 ]$ d; \ v" ?- C3 w 根据《劳动法》规定,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等。所以,加班工资应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 `3 K, O1 f" P, U" C+ B- V , M; k0 I* @# f! h, F& c1 j2 ?4 [  62、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内能包含加班费吗? ; q/ ?# V" @$ u% ^0 \* T% q- ?% g  解答: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应包含加班费。) N) \- b9 o- k+ f A# b& p- t3 R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最低工资规定》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延长工作时间工资;……” 据此,延长工作时间工资(即加班费)不能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 3 `2 M8 e7 s4 m! z# H1 ]6 \9 U" P( W5 k0 b% h 63、对于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劳动者有权拒绝吗?+ o- G! T, s4 \5 Q; D 在生活中,有一些用人单位违章指挥操作,从而导致劳动者遭到人身伤害,尤其是在建筑工程领域时有发生。因此,安全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对劳动者非常重要。8 {* j0 x! Z& n7 f 在劳动安全环境和条件方面,《劳动合同法》第32条明确了劳动者的两项权利,及行使这两项权利的法律后果: 1 K& _5 Q' H3 x1) 劳动者如果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不予相应工作和劳动时,该行为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其后果仍然 由用人单位承担。 , N! ~* y* {- W5 [' K5 Y/ p2 [2) 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8 `# o1 @ B* o9 i   ) i, d1 a% \% V; |9 e/ x& p 64、对于口头违章指挥行为如何举证? / }2 o: y( g5 ~0 ~劳动者应尽可能要求负责人留下文字性的指挥措施。如果无法留下书面文件,则应注意寻求他人证人证言。 4 S3 f* w& _# |8 I5 V* Z当然,对于大型生产型企业,如果可以确定“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并且可以对此予以一定程度的固化,那么为了职工自身安全,职工有权拒绝单位的该项指挥。对于单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出检举、控告,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安全的保护。不过该条规定的落实要靠劳动监察部门认真处理劳动者的检举、控告,并且主动、积极地予以调查,而不是单纯要求劳动者提供充足的证据,这也是需要在将来的相关实施细则中不断完善的问题之一。 0 B" J$ O5 n3 q 9 h1 b6 S8 B5 v1 u# F65、用人单位有强迫劳动等行为要承担什么后果? 0 b8 q* W1 @2 L0 D5 K8 z: d; N* v用人单位有强迫劳动和违章指挥、冒险作业行为,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4 q/ ~7 w. T9 ]- ~( A6 }4 f- D: U   66、被强迫劳动,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吗? # B s. K8 k+ K$ K  《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K/ l. k$ o7 F3 [ 这一条不仅肯定了劳动者有拒绝强迫劳动的权利,而且明确了劳动者在遇到强迫劳动、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情况并危及自身人身安全时,可以行使立即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在实践中,一些由于被强迫劳动而受到人身损害的劳动者因为害怕拒绝劳动后单位就不发工资或者因此失去工作,往往不敢理直气壮地提出合法、合理要求。而上述规定就会打消这些劳动者的顾虑,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利后果由用人单位承担。/ k2 h: o* B! T% ^2 G& e 67、单位名称变更影响劳动合同继续履行吗?6 n% W0 m5 A9 m8 W1 ` 劳动合同的变更实际上就是特殊情形下劳动合同的履行,指的是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后改变劳动合同的内容。6 T A' d! |$ J9 A( U N, f! @ 《劳动合同法》第35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 L/ Q( G; }+ e {( }5 G 由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中的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等内容发生了变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从形式上变更劳动合同。但是,即使没有从形式上变更劳动合同,也并不影响原劳动合同的效力。关于这一点,《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 X# }$ h3 n3 j8 ~& } 9 G: _$ H" N1 M# r7 V% R* m+ [68、单位合并或者分立,劳动合同能继续履行吗? 2 J0 \# W4 ]/ [8 j《劳动合同法》第34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7 v+ Z: D% I; Y劳动合同签订后,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有可能发生变化,比如用人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投资人发生变化或者单位发生合并、分立,这些变化都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因为用人单位的这些情况发生变化后,能够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的用工实体仍然存在,因此,变更后的用工单位仍应继续与劳动者履行此前签订的劳动合同。 3 w7 Q4 T1 g$ D/ K0 ~0 L/ ?; ?, U $ X' R, ]: r. ?* M69、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内容吗? 2 C- x& P# T' x) p- e《劳动合同法》第35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应当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0 |- l% X, m! N; b ]2 i2 k这一条是关于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和形式的规定。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为双方协商一致,即劳动合同变更应遵循意思自治的原则。劳动合同变更的形式与签订劳动合同一样,都需要采用书面形式,将变更后的内容固定下来,且经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6 Z( F- B! t% ]1 k9 Y4 g. a: [ + q8 T3 n6 I3 X; R* l/ q/ T70、什么是“劳动合同的解除”?% L5 }3 k/ }( k 所谓劳动合同的解除,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6条规定,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 & z4 E+ P. D6 N, [ t0 a" b' @2 k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就是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只对未履行的部分发生效力,不涉及已履行的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4

听众

4874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签到天数: 44 天

[LV.5]常住居民I

注册时间
2006-2-15
最后登录
2016-1-28
积分
4874
精华
0
主题
133
帖子
1159
12
发表于 2007-9-29 11:38: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劳动合同法》问题解答200题

71、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由谁先提出?0 ^$ y E1 _% B4 h" F+ X 《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_1 U4 }% A' I* N5 G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同变更劳动合同的条件一样,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就可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哪一方首先提出解除的请求后果完全两样,劳动者首先提出解除请求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首先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3 f( {/ U, p$ ]) w. c5 P. E , w4 a% `, L7 c" s72、劳动者有辞职自主权吗?" Q+ w5 u2 L- M# e" R: P2 a r 《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m4 a* X/ P) }. k7 t这里,劳动者是否需要合适的理由没有明确规定。也就是说,该条规定实际上确认了劳动者合法的自主辞职权。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或者个人发展需要,需要解除劳动合同的,只要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即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当然,如果劳动者因个人原因解除劳动合同违反了劳动合同中的相关约定,构成违约,则还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比如关于服务期的约定)。+ v! n8 T9 ?- u/ U 3 z; u/ \' N; m, A5 _# n73、试用期内可以随时“走人”吗?& |6 b6 X x6 b7 A- u& v- y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 V. _% c7 b这里,劳动者是否需要合适的理由、是否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1 k& t% s4 R! Q w! P# S2 |, {! k4 F+ Z* k   74、劳动者行使辞职自由权时,如何保留证据?1 a! t% [" R2 c8 ^, `: K0 b   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或者个人发展需要等提出辞职,只要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 i# n2 k& B% [3 \' e3 p, f9 e   因此,劳动者在履行提前通知义务(书面形式)时,一定要保留用人单位签收的证据,以证明确在30日前曾向用人单位提交过书面辞职的通知。如果用人单位拒绝签收,最好可以提供其他证据证明已经书面通知了用人单位(如快递详情单等)。否则,发生纠纷时,用人单位反过来说职工未履行提前通知义务擅自离职,那就被动了。( C2 d: M1 B& p 9 A, T" n7 O1 K' ?7 \$ x5 P   75、强行给员工“放假”不发工资,劳动者可以辞职吗? & u: Q+ }/ p* R: f* W4 f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8 g! T6 E: I* y T* ~, L   如果单位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环境和工作条件恶劣,存在安全隐患或漏洞,有可能给劳动者的安全带来威胁;或者劳动者的工作环境与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符,劳动者都可以以此理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随意强行给员工“放假”或“停工”,无疑剥夺了劳动者的工作权利,让劳动者失去赖以工作的基本条件,因此可视为未提供劳动条件。 , X8 J/ I. @2 ~& C8 E1 E " }" t+ J, k" e& }  76、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辞职吗?& ~* |" i9 A4 B6 S 《劳动合同法》规定,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单位拖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有两种表现形式: # v' [# G0 C% L4 m1)未及时发放工资。所谓“及时”,根据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 e5 M \; B: o 2)未足额发放工资。所谓“足额”,是指严格按照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报酬总额发放。6 n. j/ }8 k' I6 z' [ : m8 \$ Y1 Z0 j' b  77、单位不缴社保,劳动者可以辞职吗?2 ]" b# A0 \+ v. _6 ^8 B; [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如果单位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办理应有的社会保险,即侵害了劳动者的利益。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劳动者是可以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1 T# W `' }$ R2 m 此外,《劳动合同法》还将社会保险规定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明确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法定义务,双方都必须履行。, R5 T2 V( I! b4 z 6 Q4 u9 J/ @1 g& s3 J8 ]% d" ]: O4 @/ F78、单位规章制度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可以辞职吗? ; K+ K, Q" @/ r) |* H, w'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此外,单位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要经过公示并告知劳动者。# }4 r# p, C# H" F9 z- } 因此,当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时,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W* M$ M# @" x; g3 m, M7 T+ Z& Q; B9 p8 k+ A2 f/ C- O$ v 79、单位欺诈导致合同无效,劳动者可以辞职吗?3 ]- z7 v6 ^3 A% s 如果单位违反诚信原则,用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时,劳动者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 ' |0 w6 J* |3 k/ A  所谓“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当事人虚假的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的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所谓“胁迫”是指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做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 ~& g" \2 a- O* @+ m6 L ! L7 ]: Z# a |1 y7 H$ ]80、用人单位辞退职工,哪些情形下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 q9 t8 i1 ^" y   如果劳动者存在过错,用人单位可以随时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这也叫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如果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 u! T( y i; |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六种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I7 v2 L" m5 t: w1)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 S W7 O$ g3 d2)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_8 z+ L3 A9 S 3)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 {1 o( e2 V2 f& s6 }4)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3 a+ S4 B3 C3 y1 A$ P 5)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0 U& b3 y- A1 V5 c; n 6)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4

听众

4874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签到天数: 44 天

[LV.5]常住居民I

注册时间
2006-2-15
最后登录
2016-1-28
积分
4874
精华
0
主题
133
帖子
1159
13
发表于 2007-9-29 11:39: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劳动合同法》问题解答200题

81、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单位可以解除合同吗? , t' q/ @7 D+ N) ^ q职工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q& O9 C' A9 R/ q- H  这里,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说明其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理由和依据,也就是说,需要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因此,录用条件的科学设置成为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关键。8 o; F- j }; |; N " w; h6 F% L; ]4 N% L0 L; Y. n   82、严重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单位可以解除合同吗?/ ^( E2 y8 B+ [9 n# Z; g   职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m$ p$ ?0 `- m3 Y% H- W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用人单位事先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哪些情况属于“严重情形”,且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只有在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才可以以此理由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3 X) g/ J- a/ P7 ?& Z需要注意的是,当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严重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为由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其前提必须为该“规章制度”是经过合法程序制定,并提前曾向劳动者公示或者告知,是合法、有效,对劳动者具有约束力的。 . @: g* j4 z, \- J" }9 m 7 U3 f+ M6 J# F0 Y+ t  83、违反公司规章,情节轻微能被“炒”吗? 7 E; w$ r! p3 N& s  小丽5个月前应聘到一家外企公司工作,职责是在前台接听电话并接待来访者。 + t. p3 q7 {& ~5 E/ Z+ {0 c  小丽在前台经常会收到一些免费赠阅的杂志。一天上午,小丽翻阅一本杂志时被经理看见。 ; T- d- y! T3 A5 Y7 ]6 y) j. F3 ~经理批评了她,并指出她上班时间看杂志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1个月后,公司以小丽上班时间看杂志为由解除了与小丽的劳动合同。公司这样的做法对吗?& C, r- C4 U0 [! }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只有在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上班时间看书”,从一般生活常识判断,应该不是严重违纪行为。本案中,除非公司在规章制度上明确规定上班时间看书属严重违纪行为,否则公司不能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 X4 {2 w" s5 m; l0 ~6 _! p9 ]! d4 w( Y* U2 O   84、职工严重违纪时,无固定期劳动合同也可以被解除吗?( O' C- z/ x3 k0 d 一些职工认为,签了“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单位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除劳动合同,可以高枕无忧干到退休了,这是错误的想法。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无固定期的劳动合同。因此,签了“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的职工也要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一旦严重违反了单位的规章制度,同样会被用人单位解除无固定期的劳动合同。 , y! W4 n3 j' E: P1 Y( ^ x& i- l& m: p( Q2 N" W& s+ N5 [. |   85、严重失职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害,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t/ l7 B+ m8 G2 y( D( n 职工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5 p M1 A' B' f0 }' |5 T5 e这里,因劳动者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单位造成的“重大损害”,单位应通过规章制度进行书面形式量化,比如:达到10000元则为“重大损害”,方可以作为“重大损害”的标准予以解除劳动合同。否则,一旦劳动者持有异议,裁判者可能会因无相关依据而导致对损害程度产生不同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影响到对单位解除合同是否合理的裁判。/ `( `! Y. i4 k' q% ^. E ! @2 ~3 J( \- d/ D- R  86、劳动者“兼职”, 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 w9 }" Q1 \7 E! r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以下简称“兼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j2 O3 `( `, j. F: i7 N. i i   1)兼职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7 |# s3 i, z, f( T/ Z+ b1 d& H   2)用人单位对兼职提出反对意见,劳动者拒不改正。" K L9 J! v& B+ [& j   这两个条件都需要用人单位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 H: [ Z1 A, N5 a* |! n- W" r3 ] 需要注意的是,单位以职工兼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仅限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属于全日制的劳动合同关系,而且无论其所“兼职”的是全日制劳动关系还是非全日制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均可适用上述规定。 : T( {! t% u, P ]3 v1 ?8 \& o: P% L+ }1 P. p( u9 ]% i   87、劳动者提供虚假资料,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 p+ `8 r. V( p% i4 e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r, [6 _9 v, J i4 [   劳动者如通过提供虚假资料(例如假文凭、假证件、假就业经历等)骗取用人单位信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一经用人单位发现,单位则完全可以依据上述规定与之解除劳动合同而不视为违约。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当用人单位欲以上述理由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时,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 G5 B, |, _# I& n9 K0 l5 m , m: T1 Q$ K7 V   88、劳动者被判刑,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9 m8 w1 t& R: O- O$ C8 e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后,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 e. ~; c4 l9 p5 @8 |6 @* Y- ^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任何人非经法院判决,不得认定为有罪。因此,用人单位欲以上述理由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时,需要有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事实存在,即劳动者已被法院做出生效判决有罪。 : x; @8 x5 q2 X; j- L/ j: t需要说明的是,当职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后,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并不等于是自动解除或必须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要解除劳动合同,决定权在于用人单位。! X* p) s6 j$ C ( L Y& E1 }" Z6 E: p- G' W: T 89、解除劳动合同的起始时间如何计算? % G. P3 r4 E" K* R4 I单位在行使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时要注意:向职工送达解除劳动合同决定的当天是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此前该职工仍然是单位的职工,职工不上班,单位也要发给其基本生活费,标准为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的70%。5 X. ?* ~5 K7 Y6 Z; W% v Q " y8 |" P! Q1 v E90、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通知工会吗?/ V( b: a! j1 K( W' o$ O 《劳动合同法》第43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3 t! _& U9 B# v( ^- X 这一点与《劳动法》第30条所规定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劳动合同,工会有权要求重新处理;劳动者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类似,而且对于用人单位的要求更为具体,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4

听众

4874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签到天数: 44 天

[LV.5]常住居民I

注册时间
2006-2-15
最后登录
2016-1-28
积分
4874
精华
0
主题
133
帖子
1159
14
发表于 2007-9-29 11:39: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劳动合同法》问题解答200题

91、哪些情形下用人单位辞退职工要支付经济补偿?5 @2 z& u4 j% Y/ R) @" Z   如果非因劳动者主观性的过错,而是由于用人单位自身的原因,或者由于第三方的意外情况,导致用人单位认为必须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方可解除劳动合同。# G; r7 N, d& i# t d Z( ?   《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在以下三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X, J2 j2 L# L1 O* M/ T 1)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7 a- D/ g* r5 J; |% P7 V6 k 2)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1 [" V4 G/ ^7 ?) C2 z2 I& M3)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v: O9 }: F4 B ( F8 |7 U% X/ r& t" A% P9 I# T, ]92、劳动者病愈后不能工作,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给补偿吗? % {; T2 o( |$ G {4 F. i& u5 f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在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充分掌握医疗期的有关规定,否则,少算一天都会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就得支付经济补偿金了。 j8 J3 ~9 m) Y3 }2 H / H1 Q7 V( Y! U0 W93、什么是医疗期?: w9 R3 ~& h8 w' [ U+ i( |9 ?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 $ M; k9 ^& I4 G$ W# {1) 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3个月;5年以上的为6个月。 3 L! [ G3 S3 D' Z% ]5 Z' k" ]1 |2) 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6个月,5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为9个月;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为12个月;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为18个月;20年以上的为24个月。 ! I0 C) v# @3 Y% @$ Y& I   * x" H8 l9 u- n V94、医疗期期满被辞退,单位除给经济补偿外,还给医疗补助费吗? ( c8 F6 a- I- A1 p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除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外,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6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50%,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100%。 ; P; q/ ]" D* D* Q1 F! g. V$ w此外,本市就以上情形所涉及补偿金的具体标准做出了规定:按本单位上年月平均工资一个月的标准计算。如果劳动者解除合同前12月的月平均工资高于本单位上年月平均工资的,按本人月平均工资计算。 0 D7 E# }" v/ b$ L* O5 R* ` 1 |2 T9 s. P# f  95、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被辞退,单位给补偿吗? / U5 t% j3 s1 t8 d$ O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9 Q9 }6 H/ H; K/ _2 L  单位以不能胜任为由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满足3个条件:( ~: R9 C* @. W1 c' |; D6 g 1) 劳动者被证明不能胜任工作; 0 W/ V9 Q; x$ ^) P5 R/ K1 S$ k2) 在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后,单位要为其进行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 - k8 @/ W; J0 i: I" b, d( U3) 之后仍然不能胜任工作。 $ }& D/ s6 w+ R% }6 \ b% u + z: h0 S6 T4 S) J/ e: t  96、员工不能完成工作定额,单位炒人要给经济补偿吗?9 G! A) ^7 D: V) J: [8 `   如果员工不能完成月定额任务量,那企业要给他换岗、培训,换岗后仍然不能完成规定工作量的,才能解除劳动合同,而且要支付经济补偿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调整工作岗位”是不需劳动者同意的,而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往往会滥用该条。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企业规定的定额标准是否合理,有的企业把最娴熟工人的速度规定为所有人要达到的标准,大部分员工都完不成;一旦完不成任务,企业就会以此理由与之解除劳动合同。" L% z0 T4 ]/ {- l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此外,企业制定劳动定额的有关规章制度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通过以上法定程序制定的涉及劳动定额标准的规章制度,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7 @4 [, \: Z% F, w : Y6 y, y. g, R$ D# l   97、单位规定“末位淘汰”合法吗? 1 O' K O$ @. q  “末位淘汰”作为一项企事业单位内部的考核办法,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并不与法相悖。但如果把“末位淘汰”制度用到聘用关系上,凡是“末位”,不分青红皂白就予以淘汰的做法是值得质疑的。 . f2 b! \# c8 u. O: F  这里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单位可以以“末位淘汰”来解聘职工,当出现“末位”情形时,按约解除合同关系,不存在什么问题。二是双方并没有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这一条,单位单方面以“末位淘汰”为由解除合同关系,就于法不符。因为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单位首先要给予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劳动者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单位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还要给予经济补偿。这一规定就给予了职工一个培训和调整工作岗位的过程。5 Q" j3 ?" c! O# K1 V " I5 b% g( h5 N; j4 I  98、单位与职工约定“业绩不好合同就终止”,该约定有效吗? . ]9 a& K1 q" Q1 u) s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必须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劳动合同才可以终止,而不可以由双方自由约定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虽然依据现在仍然有效的《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约定终止条件,但基于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劳动合同法》生效施行以后,《劳动法》的上述规定自动失效。 0 L3 U$ o( I6 F- V) \/ M; v8 L- T5 B3 n# N6 V& {   99、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双方不能协商变更,单位解除合同给补偿吗?" s. L& r6 Q2 G, C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2 K, Q- H" X- u. J, z2 Z   当然,如果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劳动者也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但《劳动合同法》并没有规定,就此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必须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劳动者应慎重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G% K' |' ]- C1 A& u1 ] & l [: A- a9 h' O% C, _# {! D   100、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单位还支付经济补偿金吗?8 X1 }6 }# c/ Q3 f6 ~; e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可见,即使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而由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则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如果系由用人单位的过错原因,由劳动者被迫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4

听众

4874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签到天数: 44 天

[LV.5]常住居民I

注册时间
2006-2-15
最后登录
2016-1-28
积分
4874
精华
0
主题
133
帖子
1159
15
发表于 2007-9-29 11:39: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劳动合同法》问题解答200题

101、哪些情形下,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A+ {5 S/ c. l# g; Z" j) } 《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40、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 ` W& ~) n9 _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5 p8 `5 Z& C v+ C) v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 o3 T7 Q" V/ ]; E4 B% K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Y% @/ Y. ~% o6 d* W+ a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 V* R. b: a& t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7 R' L4 r, c: ^- V+ f1 r, M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6 v+ |$ P* e9 W+ t/ ~( s , D# ^, A4 I) S n& G102、女职工在孕期严重违纪,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 \% z& h0 H! y$ X7 s4 U如果劳动者具有《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的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但同时也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用人单位可以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那么,用人单位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呢?/ W8 @+ J; X# ?+ V$ H 答案是可以。这是因为《劳动合同法》第42条所规定的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仅限于不得按照本法第40条、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而如果用人单位按照本法第39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没有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5 z# }4 L' D; r( r ' U% A- E! R4 Z( }$ @103、哪些情形下劳动合同终止? 6 ?. c: q% e: M" n) w解答: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 K P$ T2 Z7 H- p; b( S$ a1)劳动合同期满的;2 N0 I p9 s; }0 [7 y' K* g0 U! M8 X 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 F1 g; Y; d6 y0 N4 ~8 w% f) W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6 p, p6 v" J% k& ` \' J1 ^8 s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9 z2 ?# o3 @% O7 l; m; s( k$ ?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2 ]# ^0 p4 L! S5 X1 ^# Y3 F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T' W3 f3 }# P' S$ T" `- y 4 `0 Y5 n) @$ a4 {2 @4 b+ J104、哪些情形下,单位终止劳动合同得“延时”? 9 ^. a4 ?, q- V. y/ d) }- Q- A4 z8 X如果劳动合同期满时,职工有上述情形之一(见第101问),这时候单位也不能终止劳动合同,而要将劳动合同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其中有一种情形例外,就是对于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当他们的劳动合同期满后,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W2 h1 o3 P3 ]" y) w 7 U; X- A& }* \, l0 ]8 b5 u& {105、“终止”与“解除”劳动合同一样吗? + C: t8 `% P$ n9 f劳动合同的终止与劳动合同的解除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概念。 1 X: v& Q6 q" I' \; G6 T6 ]根据劳动部有关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而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者有其他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出现导致劳动合同关系消灭。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的终止只有法定情形的终止,而不能有约定条件下的终止,否则,即使约定了,也是无效的。 # l; k8 Z# R/ \2 d, Y" g+ z' A5 v) {4 Z( s9 Y 106、合同到期单位不续签,需支付经济补偿吗? , W/ X7 _8 W- T$ Z3 S6 u k《劳动合同法》规定,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不再与职工续签而导致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当然,如果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仍然不同意除外。 : I' s% E" G6 `% q上述规定说明,劳动合同到期后,只要单位不再续签,就要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这是《劳动合同法》的一个新突破,该规定可以使用人单位慎重考虑终止劳动合同,以经济手段引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长期或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鼓励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 5 s, t( y- [9 H6 b: @! Q# i0 a* M {" n* i$ k3 D/ i 107、企业破产或倒闭,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吗?3 ~' ~. o5 g) M" B5 b M( d' {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在上述情况下,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而不得不终止,是基于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而非劳动者过错造成的,因此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6 i3 B( z: l0 F5 V) e9 g: w( }: S6 y5 E, q/ p' X0 e 108、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是什么? / ^5 M5 y& a' T8 R单位因劳动合同的解除或终止需要向劳动者给予经济补偿时,其标准为: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 a: D, a i" s' R- M如果劳动者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则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Q M! u; I; C/ B- n4 F( }: V( L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 S) J' b) w$ ?& _/ a3 e8 K0 R( ?+ } 109、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合同,需要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吗? 1 q; M7 S) I" p, l/ k$ ^% L请注意,这里的“赔偿金”与前文中提到的“经济补偿金”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 C- A) ` q3 F 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情形下,与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除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以外,还应当依照上述经济补偿标准(见第108题)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5 |- \1 O( w6 E ' Y9 f; l$ h" C6 D* O, q 110、单位不为劳动者转移档案怎么办?0 G; D' g0 I5 b2 f. Y 实践中,有的单位为了限制劳动者跳槽,拒不为劳动者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不为劳动者转移档案、不为劳动者转移社会保险关系等等,给劳动者带来不少损害。 ( h; |/ r8 W, ?1 v对于单位的这些做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在离职后,因社会保险或档案关系等移转手续办理与原单位产生争议的,可以作为劳动争议申请劳动仲裁,如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4

听众

4874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签到天数: 44 天

[LV.5]常住居民I

注册时间
2006-2-15
最后登录
2016-1-28
积分
4874
精华
0
主题
133
帖子
1159
16
发表于 2007-9-29 11:39: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劳动合同法》问题解答200题

111、办理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相关手续时,双方各有什么义务?- M' C0 ?! z! Z! f# e 办理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相关手续时,《劳动合同法》还分别明确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自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 d0 l* c5 F( V$ w 对于劳动者来说,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 6 ~) b3 w7 H% c8 k2 B, l7 O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应在办结工作交接时一次性支付,除此之外,用人单位还应当按规定为劳动者转移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 * Y' v/ E% B0 C w8 u6 k+ v: w# k8 t 112、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至少保存几年?6 p' m3 q- b& K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要保存二年备查。9 {, f6 Z+ E' I. r 为什么是二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与《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衔接,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 . Q- j4 n m& h2 K. @' a$ s9 Q5 w" N, a, |9 d' _ 113、单位在哪些情形下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 9 y5 R. g- [" W" m. b# w+ i7 P6 Z$ N《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只有在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时才可以裁员。《劳动合同法》除延续《劳动法》以上规定外,补充增加了三种单位可以裁员的情形:2 W, G4 Z0 P5 X8 z! ^" w 1)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1 |: `6 i! p- A) {$ P9 l4 f 2)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q2 p+ o2 H9 R8 X" R 3)为了与《企业破产法》的规定衔接,《劳动合同法》修正了《劳动法》中“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可以裁员”的规定,而规定单位在“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时可以裁员。 8 J+ @- f3 q8 a2 w0 b, @. P% P2 P* M" g* _: i# g, t 114、裁员多少人以上要提前30日公告? - {# r+ d; L4 C" o3 }4 W, P按照《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裁减人员的,不管裁减多少人,都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并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劳动合同法》放宽了用人单位裁减人员的程序要求,规定用人单位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才应当按照以上规定的程序执行。而如果用人单位裁减人员不足20人且占企业职工总数不足10%的,无须按照以上规定的程序执行。 7 ~' S4 V; |9 d: t. y' H( g! V& J7 H& r 115、劳动者在何种情形下不能被列为裁员对象? 1 q$ ^& J/ T) A1 j. V3 P# ]: Z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单位不得裁员:5 Y( g2 |1 d: O" f2 ]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 L( ?# e, ]3 B5 g5 h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 i$ W# x _0 e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H' J# J9 f: g0 P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H% W+ N( b+ m- l) ]3 u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7 H- C7 e3 n% h5 U4 l1 A, H7 O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5 V: S! k! ~) `; ^! j0 U6 f 6 S L& S# N( U( d ]% q116、用人单位通过怎样的程序才能实施经济性裁员?) U! l0 ?7 } P0 n; i+ S 1)用人单位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8 @7 b, k0 R2 C" } 2)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 # e; _$ V% Q3 q$ [) [$ Z3)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c: W, ~2 y: T% L ( c8 o6 W' l% j; x# \: c117、用人单位必须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哪些人员应当优先留用?. M7 V% I1 f( Y& ^! u6 E 用人单位裁员时,以下人员应当优先留用: 9 k+ Q" {: ?4 z1)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1 C; h- N7 e) Y: O 2)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 H1 s& V, H- |0 j u 3)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m# T- h: u4 J: L 当然,《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也并非尽善尽美。比如,用人单位裁员时,应当优先留用的人员中,其中有“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多长时间可以算做“较长期限”?法律并未明定,或许在此后出台的司法解释中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F7 y3 Q3 ]+ j7 F& l, x- t " t0 ~3 w6 f. |6 n9 t! i118、企业重整裁员,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吗? ( u2 q# O \1 E企业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用人单位应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裁减人员,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 p) c" s+ L& a5 P( B' H F8 @7 }9 @2 v5 X H5 k 119、被裁减人员有哪些权利?0 W1 d/ b3 k) C4 Q! q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依法进行经济性裁减人员后,在6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首先通知此前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因此,对于被裁减人员来说,在用人单位裁员后6个月内重新对外招聘时,有权首先获得单位通知,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被录用。 + N9 ~) S2 N1 C- \4 {. B * ]; H# I8 f/ a7 m/ f$ V+ }& J120、什么是集体合同?4 ^1 g" D. P4 k/ `- x6 ? 集体合同又称为团体契约、集体协议等,它是经全体员工或者员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后,由工会或者员工委托的其他代表与用人单位为规范劳动关系订立的,以全体劳动者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书面协议。 ( g; z/ t: R0 v4 z《劳动合同法》第51条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 $ |3 F" A1 q: G5 j5 V可见,我国现阶段的集体合同内容主要集中在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4

听众

4874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签到天数: 44 天

[LV.5]常住居民I

注册时间
2006-2-15
最后登录
2016-1-28
积分
4874
精华
0
主题
133
帖子
1159
17
发表于 2007-9-29 11:39: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劳动合同法》问题解答200题

121、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有哪些不同?5 Y3 O( Z: L9 p/ L$ i 第一,签约主体不同。集体合同是由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签订,而劳动合同是由劳动者本人与用工单位签订。 ( r( s- i- [* b c, W第二,签订程序不同。集体合同需由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先行协商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而劳动合同由职工本人与用工单位直接签订。 ! i/ e6 G/ V) D, \第三,生效条件不同。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而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8 N" o0 [9 M9 U+ g% Y2 N; L& f 第四,效力所调整的主体范围不同。集体合同生效后,对用工单位和单位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而劳动合同生效后仅适用于职工本人和用工单位。 - {7 j" c# n' N; P8 D8 i5 {/ Q; i& N8 p( M 122、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哪个效力更高? 3 o* u/ q8 q F6 I+ G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它是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重要依据,劳动者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条款的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两者出现不一致时,应以集体合同规定的条款为准。如果劳动合同中没有规定,则用人单位与职工应当适用集体合同。 7 t+ A. p6 Y# k! ~( ?# ^9 c( H ; F6 w5 P2 ~1 E) L; C# C1 J( _) k B123 、集体合同必须经过集体协商才能签订吗? " [# p5 p6 m: `! s2 b; j- }5 W《劳动合同法》规定,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 s, l) t" E2 p' P! Z' i《工会法》第19条也规定,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决定的事项,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办理。, `9 ~7 _* s/ `( ]3 r$ K' t 因此,集体合同是通过集体协商的方式签订的。从职工一方来看,集体协商代表是通过民主程序产生,能够代表本单位全体职工就集体合同的内容做出意思表示。6 i" V/ w( p0 ? 基于上述特点和签订方式,集体合同的目的是为全体职工在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等方面设置一道保障底线。# T/ `. }, c9 u/ H* A9 F , C2 d9 l, Q$ @1 s* W- p124、什么叫做专项集体合同?0 u4 g, n( f" W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与用人单位签订一个具有较全面内容的集体合同,也可以就如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工资调整机制等专项内容,分别订立彼此相对独立的“专项集体合同”。因此,为了提高集体合同所约定事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劳动者就某项专门事项与用人单位签订的集体合同即为专项集体合同。, H- _8 O: @# n0 d ( G9 }7 S* E" u/ q8 e 125、什么是区域性集体合同?2 B4 z0 P$ {! K 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单位中,职工流动性较大、职工合法权益受侵害维权较难。针对这些问题,《劳动合同法》规定,在县级以下区域内,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可以由工会与企业方面的代表订立行业性集体合同,或者订立区域性集体合同。 3 Q3 }% ~- m+ N" s5 b- b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只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而且,行业性集体合同、区域性集体合同适用的区域仅限于县级以下区域。 L0 S9 D T: ^" h% P9 e) N6 [ 1 D) o9 p# t! M8 Z$ ^" P/ g126、集体合同订立程序是什么?# P& }; ^# X1 Y9 F7 t 1)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拟定集体合同草案;# a& s+ t9 Z2 U3 r ^ 2)集体合同草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A* Y) D# a1 U# v' f- d 3)将讨论通过的集体合同报送当地劳动行政部门; + H' Y& B" o, f' e, o* ^4)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4 y2 P2 k. E L0 |由此可见,履行报批程序是集体合同生效的前提条件,生效后的集体合同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即使新入职的员工也同样适用。 ' A9 \* v( ^ Z0 p/ I+ z7 F; O + D4 g) q$ J; O1 Y. Q+ E9 C$ M! w127、集体合同中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有最低标准吗?3 E+ ]5 l% z# ~" I }) d 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集体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7 i- D) g$ H9 G: k 因此,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以上述两个“不得低于”的标准为原则,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除了劳动合同的约束之外,通过法律强制性的规定,更进一步保障了劳动者在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方面的基本权利。 2 S# c0 ^% E9 T2 J5 n* I 5 K) Z, [1 W' P9 ^8 z128、集体合同出现争议如何解决? 9 I$ N( F: y' S1 n, \和劳动合同争议类似,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如果因集体合同发生争议,除了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以外,也同样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集体合同争议。3 q- N& O& L; A6 z7 r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如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工会可以依法代表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集体合同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3 `1 E3 {6 S6 N# Y 关于这一点,在《劳动法》中有更详细的规定:“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z7 [3 ]% m) L' a# @/ U" N ! F$ F% H v2 r6 H; i$ b129、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 e. A- }$ \+ ~- d0 K4 L) Z. H9 p根据我国《工会法》的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各级工会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因此,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关于工会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2001年10月27日最新修正后的《工会法》,进一步加强了工会的职能和作用,明确规定了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3 K. s6 w0 v) J% b7 q ! j% [( B" @+ K8 Z 130、工会有哪些权利和职责? ' [* {% ^5 i/ u$ t0 I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具体来说,工会的主要权利和职责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 a5 A5 z6 h7 C" t' x0 W1)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1 Q8 i# Q! G9 t$ t4 ]( [1 @/ g) } 2)当用人单位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7 N4 d3 X0 U6 s: N! L. Z 3)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集体合同。 / C( L2 b* ^! A* r/ o% M N" R4)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 i7 y6 O5 `: G& p. \! V8 M 5)工会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 6 V& l3 O7 S6 v8 L5 D6 m1 X( G$ ?6)劳动者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工会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4

听众

4874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签到天数: 44 天

[LV.5]常住居民I

注册时间
2006-2-15
最后登录
2016-1-28
积分
4874
精华
0
主题
133
帖子
1159
18
发表于 2007-9-29 11:40: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劳动合同法》问题解答200题

131、工会可以代表职工签订集体合同吗?) N; B/ A* K0 }9 ^1 i) Q4 ? K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重要区别之一即为双方的签约主体不同:劳动合同是由劳动者本人与用工单位签订,而集体合同则是由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因此,集体合同是由工会或者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订立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上。由此可知,工会可以代表职工签订集体合同。8 ~; G: Y8 b3 Y- s& ]9 Q 对此,我国《工会法》也有类似规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会签订集体合同,上级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0 N: C* ?3 F0 T. n! p! g $ V' a8 {( J1 Y7 X132、职工个人与单位签劳动合同,工会能起什么作用? 3 s' o1 {) s e. z' a《劳动合同法》规定,工会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我国《工会法》对此也有类似规定:工会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前,对一些条款有疑问或者对一些内容不能确定时,可以向工会寻求帮助,请求工会给予指导,或者请求工会就某些事项与单位进行协商,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 . P9 r6 _% B: H4 \7 ^5 t1 K ; T& U0 ^% `6 C& }133、职工申请仲裁或打官司,工会能帮忙吗? + h0 k; \& ^& v2 t5 i: q6 ]) k*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因此,工会 对用人单位依法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起到监督作用。4 y) i' O1 h! l" I3 d1 P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纠正;如果劳动者因劳动合同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工会还会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G/ \! c; r+ _; w. g . v" v8 x, ?* |- N5 t! L/ l 134、企业有违法行为,工会可以干预吗?, ?1 J# |5 Y8 A; q0 S! V" f! k 我国《工会法》第22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侵犯职工权益的情形,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交涉,要求改正;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向工会作出答复;企业、事业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请求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处理:8 I4 P4 L+ D: F& p6 L2 ?" r8 ~ 1)克扣职工工资的; 7 z3 C( s' W( V2 v2)不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 ! w) b9 ^) D6 Q- o# A& U7 F5 }3)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的;$ k1 m- R: s) `' |# @ 4)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的; / R7 H# B( H5 |5 J4 t; [5)其他严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 . a" n! I' j p ^& m1 Z* l" G4 B( z135、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工会可以起什么作用?" w% L7 ?1 X3 ^6 x. j8 q1 ?, `8 {; }, {% Y 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危及劳动者的重大权益,甚至人身安全,工会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紧急解决建议,制止和避免危险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X# x, \6 w7 O! O, h. e+ O! @ 我国《工会法》第24条规定,工会发现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企业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工会有权向企业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企业必须及时作出处理决定。6 a2 z4 n4 D/ S4 w* h- h( Q4 e2 \ / D$ _- t" H F" s2 p# y" i9 ` 136、单位“炒人”必须事先通知工会吗? , x7 g7 i( w7 i* k: A《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当用人单位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工会需对用人单位作出的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决定进行审查,如果发现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1 K; i3 ?* J9 z; T3 N 因此,单位在向劳动者发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之前,应当首先通知工会,工会认为无异议的,单位方可以决定“炒人”。 + y" [6 d+ ^8 ]. q7 R1 W1 H' e) f9 o& W2 i 137、工会经费的来源和用途是什么?& o* A9 X: S. J* I' ~. k 工会经费的来源如下:6 `* s3 M1 a( Y- o1 o. @6 X( z* Z 1)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 ) o8 [- s2 w# b; n2)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 ) e2 ^) U/ n) B; K( p" n* @5 l6 K$ Y3)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 , g! B$ `( P' ?/ T% r' ?4)人民政府的补助; & P+ A# P/ ]6 `8 M* a7 q' M" S5)其他收入。( T0 b2 [; n' K* g8 q* Q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企业、事业单位拨缴的经费在税前列支。 9 _( K! y' S; a7 y: m$ l/ k9 ~# u上述所列工会的经费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工会经费使用期间,必须依法接受国家的监督。" S6 r9 E; l: B9 p1 Y% N ' C) \7 \0 f1 A! I. j! Z138、企业拖欠工会经费怎么办?3 x ~. ?# m V& [/ R 根据《工会法》第43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无正当理由拖延或者拒不拨缴工会经费,基层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拒不执行支付令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然,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收到债务人提出的书面异议后,应当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债权人可以起诉。因此,当工会申请支付令,如果企业对于拨缴工会经费提出书面异议导致支付令失效时,还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P7 z: x8 ]3 ]- s - h. k( z8 q+ K' W 139、什么是劳务派遣? L# R% I( L$ E& ~4 ?- _4 q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劳动合同法》第一次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进行确认和规范,这些内容在《劳动法》中尚无规定。3 S" a5 L* |8 W 劳务派遣亦称人才租赁,即用工单位向劳务派遣机构提出所需人员的标准和工资待遇,由派遣机构通过市场招聘等方式搜索合格人员,把筛选合格的人送交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比如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等。因此,在劳务派遣中,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是劳动关系,实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只是劳务关系。 / r8 b2 R" H$ J* R+ K简单地说,劳务派遣的特点就是劳务派遣企业“招人不用人”,用人单位“不招人用人”。, V8 {5 l9 h$ i: m " S( E3 o3 d P. A+ D6 m140、成立劳务派遣公司注册资本最低是多少?- ^/ K1 J- U5 x: B3 t3 f6 {, ~# E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进行了规范,即规定只有依法设立的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具备一定经济实力以承担对被派遣劳动者义务的公司法人才能专门从事劳务派遣经营。 ) t! W% r1 w3 L! J8 c《劳动合同法》第57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4

听众

4874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签到天数: 44 天

[LV.5]常住居民I

注册时间
2006-2-15
最后登录
2016-1-28
积分
4874
精华
0
主题
133
帖子
1159
19
发表于 2007-9-29 11:40: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劳动合同法》问题解答200题

141、劳务派遣合同最低签多少年?, {% G0 B) W0 P% }: B7 h: r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两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 ~7 n' R2 X, \. O, u! D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这是对用人单位影响较大的变化之一。; |+ Y" O5 K0 ]& z: d, u& \ 此外,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 2 d( _$ ]6 Z1 z, ^$ B , u0 ]' q7 I0 g3 M# ?! C! R142、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什么内容? ( s! m* x* R! g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以下称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5 F9 ~: X% Z" o' } ] V 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0 k( B. L& _8 t! Z+ Z9 \# w! ^采用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行业主要是建筑业、制造业和电信、银行、饭店、医院、邮政、家政、电力、铁路运输等服务性行业。 ! i6 ?: w: U. F( F. Y) K 1 o& F' x& f* h/ }+ |0 |143、用工单位应当对派遣员工履行什么义务?% l8 N6 O: M p" R0 A% s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62条规定: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4 N" Y( ^5 Q& o5 c7 F% {$ _1)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6 B3 S- c1 H. f- V" @2)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z# K: H0 V4 }) O) `5 s 3)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o2 ?0 m, x# h* ] 4)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U& y, N y2 \% ?# O 5)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 D$ R* q% T/ `$ E( j6)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 Y7 p/ \% m. R P6 _0 V7 [$ n5 V5 p8 U. o* m; \ 144、谁该为劳务派遣人员缴纳各项社会保险? 9 j8 a: e& F1 Y( [% W, O《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人员的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1 |. v6 ]) _6 h% J+ L# [ 可见,由哪一方为劳务派遣人员缴纳各项社会保险是由劳务派遣公司和实际用工单位协商确定的。但不管如何约定,劳务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都必须为劳务派遣人员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不能互相推脱,侵犯劳务派遣人员的权益。, q8 h2 x7 P# v6 k$ m ! T# Y* c2 t7 h. B+ f 145、劳务派遣公司克扣用工单位付给劳务人员的工资合法吗? 2 a- ]6 E C0 m) }. {' ], D读者张先生称,他被一家劳务派遣公司派到国外从事技术工作。在劳务派遣公司与国外用人单位签订的派遣协议中,国外用人单位付给他的工资是16000元/月,但劳务派遣公司却在隐瞒的情况下只付给他4000元/月,劳务派遣公司的做法合法吗? + H& O) e. N" ]: w2 j- [这个问题原先的规定并不是很明确。但是《劳动合同法》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 s& d1 T. m/ _( u/ t 因此,从明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后,张先生公司的这种做法肯定就是违法的。虽然《劳动合同法》现在没有生效,但是可以作为参考。张先生可以到劳务派遣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4

听众

4874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签到天数: 44 天

[LV.5]常住居民I

注册时间
2006-2-15
最后登录
2016-1-28
积分
4874
精华
0
主题
133
帖子
1159
20
发表于 2007-9-29 11:40: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劳动合同法》问题解答200题

146、劳务派遣公司转包劳务人员合法吗? # m/ h6 n% f1 d/ ^5 T5 w( O劳务转包是一些自身规模小、地方分支机构不健全的劳务派遣公司,通过跟所谓“合作伙伴”、“外包联盟”等相互合作互为代理,从而层层转包劳动者的现象,劳务转包带来了大量潜在的劳动纠纷。$ ^1 E( K U/ ^' e6 \* k 比如跟客户签订了派遣合同,客户在C地需要A派遣公司派遣员工小王,但是A公司在C地没有设立自有分支机构,没有招工权也不能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于是A劳务派遣公司通过B劳务派遣公司招用小王,再派到A派遣公司,再由A派遣公司派遣到用工单位。这样一旦发生纠纷,就出现扯皮现象,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 W) p+ Q. D( o5 J6 { 《劳动合同法》第62条明确规定: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这条规定即表明,坚决禁止转包劳动者。该法实施后,可能将使一大批不正规的劳务派遣机构因此退出市场。: r) S/ o7 V. M5 M 3 A/ F% f. [3 l7 T+ p' _( X 147、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损时由谁承担责任? 3 \/ u$ @% t3 |) D: t5 |5 Q/ y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发展中,用工单位处于主导地位,为了防止劳务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违反法律规定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同时也为了促使用工单位与规范的劳务派遣单位合作、督促劳务派遣单位依法履行义务,《劳动合同法》规定,在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权益。2 U" \! v. A- b) ]* U; a 关于这一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已有规定: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力派遣合同起诉,争议内容涉及接受单位的,以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为共同被告。3 M A, s5 A- W( }. ]) O) w& s7 i 可见,从程序到实体上都已完成了因用人单位的行为使履行劳务派遣合同的劳动者权益受损的责任追究机制。" q- W( ?# i& k6 r $ T8 L8 x5 J4 t$ i 148、何种情形下被派遣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1 Y8 ?; ?* q6 w0 _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36条、第38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 n9 y5 J: z# ~$ Y《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X; O/ R W4 P4 R$ Z/ f《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w2 T$ L$ S) I# z, S0 Q(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B, K% H, |' f4 ]9 C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0 e9 `% m( {, v" g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 D- v3 m! K. I! k) w J$ ]/ o(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 K M$ r5 T. k* B/ C+ F(5)因用人单位用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B% ~* [, D+ h% V4 Y/ f! n$ H7 e8 I2 h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5 J, p+ ]+ M; J( g' v5 S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注: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 c @5 [7 D2 z) g * V$ ~8 Q t9 t2 Y) W; C' p# ~- Q149、何种情形下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 r1 O# F+ K5 h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1项、第2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 u0 Y# v7 Q- ^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4 o5 R$ B3 ^7 s/ v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S ?0 D3 f, q) ?7 t# i3 B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5 l: A$ d8 r( x! F+ w6 j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7 _9 s: q1 i5 b2 G* @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1 V& z1 b: k, l0 u# ~6 z 5)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 p, Z. R6 @( H) h, ~3 G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 o- g' v) e# |第40条第1、2项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L5 T, _/ M) c4 f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0 J; n% [# g- M6 x- {: L1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 e8 k- _8 x+ q6 o 0 {( q' H7 h2 B) F) Z 150、用工单位能开除所接收的派遣员工吗?% @8 k. s& }5 d( ^ H l, u+ ~% ^ 在劳务派遣中,实际用工单位不能直接开除和辞退被派遣员工,而是要明确将被派遣员工退回劳务派遣公司。同时,用工单位也不能接受被派遣员工辞职,即使该员工在退回派遣公司的同时与劳务派遣公司解除劳动合同,也应注意是从劳务派遣公司辞职,而不是从实际用人单位辞职。 # _! j% K B0 \% G: l; G8 o/ J此外,劳务派遣员工与派遣公司的劳动合同必须交一份至实际用工单位存档备查。用工单位在使用派遣员工前,必须先确认派遣员工与派遣公司是否签订有劳动合同,避免用工单位自身与劳动者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