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1-28
- 注册时间
- 2006-2-15
- 威望
- -5
- 金钱
- 4575
- 贡献
- 304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4874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159
- 主题
- 133
- 精华
- 0
- 好友
- 0
  
签到天数: 44 天 [LV.5]常住居民I  - 注册时间
- 2006-2-15
- 最后登录
- 2016-1-28
- 积分
- 4874
- 精华
- 0
- 主题
- 133
- 帖子
- 1159
|
9楼
发表于 2007-9-29 11:37: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劳动合同法》问题解答200题
41、什么人可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 N7 Z( H$ ~( Z# C2 j6 `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竞业限制的义务主体只能是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用人单位不得与上述人员以外的其他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否则该约定就是无效的。
9 ^* ^7 W0 s/ n) w/ D( }- L+ B9 X# s在“竞业限制”协议中,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2 b2 I: {% X! w0 }& E/ L# H; k+ y- i, O
42、“竞业限制”的期限最长几年?& \; t, ^( I" Q9 W5 `# O# U: Y$ J
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符合签订竞业限制条件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年。而且该期限应是连续计算的。
1 { a- K; [9 Z0 W2 I( H4 n4 q7 i0 N, l
43、劳动者在哪些情况下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j9 J; S2 P% G: h& |0 w; H' z
违约金作为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要形式,一向是用人单位绑住劳动者的“紧箍咒”。
N1 U# K% |; A) d {但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约定中,严格限定了违约金的约定条件,规定单位只有在“培训服务期”和“竞业限制”这两种情形下,才能设定违约金。也就是说,除非劳动者在约定的培训服务期满前离职,或违反了保密协议、竞业限制的约定,否则劳动者无需向单位支付任何违约金。6 ^6 n- }- W4 \- }
因此,明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如果在不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需承担违约责任的两种情况下,劳动者提出辞职,是无需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的,想炒老板鱿鱼的劳动者尽可以“挥一挥衣袖不留下一分血汗钱了”。7 Z3 K" S2 i- q" O3 L7 N& o
" w6 i& `4 \5 L' [8 g" i44、什么样的劳动合同无效?
" A, h2 h+ T( W劳动合同法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 v" s- Q6 F) u# K1)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0 |! K) P) k1 ~) D2)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D$ ?9 g# D0 X$ t. j2 X/ o/ d4 W
3)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4 i4 w" ~: c [* i# T0 \9 N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3 Z+ l7 I/ V0 n3 u2 z: x9 S" u1 ?6 v9 e, Z2 e! N1 G
45、合同期内“不得结婚、不得生育”的约定有效吗?
0 P' c, x8 x V: _林女士大学毕业后被某公司聘用。公司要求她签订一份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其中有一条约定,她在合同期内不得生育,否则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当时林女士求职心切,虽然心里不满意,可还是在合同上签字了。后来她在合同期内怀孕了并打算要孩子,公司以其违反劳动合同为由将其辞退。
, S8 K/ L: U' n6 T* b' W2 e该公司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违反法律的规定无效,《劳动法》第18条也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无效。该公司限制林女士5年内不得生育违反了《婚姻法》的规定,所以是无效的,对合同双方均没有约束力,所以该公司不能以其违反此条约定为由将其辞退。3 B6 `2 |6 H1 m5 h
此外,有的单位规定员工在合同期内不能结婚,这也是无效的条款。- r% }& ?5 ?4 \. |+ J1 G! D& ?% e3 ]
* k8 P+ |, a) C, I6 Q9 l
46、与《合同法》相比,《劳动合同法》在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认定方面有哪些不同?
8 k p3 x1 ~( |/ Q0 S- f7 k; @根据《合同法》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只有在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才认定为合同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并非直接认定为无效,而《劳动合同法》则认定无效。《劳动合同法》扩大了合同无效的认定情形,更切实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p$ B. n& h, E/ p& L1 t) o
- U$ D. L" B; a! }; F
47、劳动合同无效后,单位还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吗?4 B/ J+ o8 x1 F9 g4 W( L
对于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被认定以后的处理,《劳动法》并没有进一步做出明确的规定。( N& s8 e8 L1 L1 p+ J
《劳动合同法》则明确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2 M/ Y6 }, c1 e& K8 Y: l: ]: i
' A9 ^, W6 N& y3 g* I3 D
48、无效劳动合同由谁确认?
1 r( v. l# c7 Y% E% s所谓无效劳动合同,是指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定条件,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劳动合同。
+ N, U6 l, A( s" F* H7 d0 P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无效应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法院确认。此前劳动部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劳动合同的无效由法院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确认,不能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决定”。
" Y/ |& T# Q( N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交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而对于双方无争议的无效合同或者无效的合同条款,是否必须由上述机关进行确认,《劳动合同法》并未做出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
9 \2 v; S+ y$ n+ C3 @ p# T4 e1 E. `8 b, ]
49、劳动者遭欠薪有快速解决途径吗?
. v) q6 P7 g5 @《劳动合同法》对保障劳动者及时足额取得劳动报酬做出了强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而且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申请支付令是《劳动合同法》的一大亮点,为劳动者讨薪提供了更便捷、快速的途径。# X& d7 g5 u, K% n( |1 j# b
; P) B l# q) v: R/ T0 L6 u! }
50、什么是“支付令”?; f- a4 e% p. M# c) f# e) S
“支付令”一词来源于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该法第189条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两个条件就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这两个条件是:1)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2)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
1 ?4 k: G8 X9 C" }7 K“支付令申请书”应当写明请求给付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的数量和所根据的事实、证据。“支付令”是债权人向法院申请讨回债务的最简便的方法。对于一些事实清楚的欠薪案件,劳动者申请支付令解决,较之通过传统的途径——申请仲裁、起诉、上诉等,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司法资源。- q! D0 M& P8 J, e1 Z$ Y, l0 Z
《劳动合同法》赋予劳动者申请支付令的权利,相比《劳动法》更具操作性,将更有力地维护劳动者的工资报酬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