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1-9-2
- 注册时间
- 2008-5-14
- 威望
- 40
- 金钱
- 284
- 贡献
- 110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434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7
- 主题
- 11
- 精华
- 0
- 好友
-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8-5-14
- 最后登录
- 2021-9-2
- 积分
- 434
- 精华
- 0
- 主题
- 11
- 帖子
- 47
|
做年度总结了。如何衡量培训的“量”成了个问题。
8 ~/ J# ]2 b( F9 S. D$ T) t8 o% g5 M" w. y3 {7 A& d N! O" N
单一衡量年度累计的课时,感觉比较偏,因为有的课程可能是5、60人的大课,有的可能也就十几人;如果总结人次,相应的也不太全面。姑且把这两个因素当做两个维度,我们知道要确定平面上的一点,需要两个维度的同时度量,那么能不能在衡量总结年度培训量的时候,使用人次课时乘积这个指标?
+ {- F5 M2 P, w, X: {5 V3 E4 p7 X/ K+ k* h( ]5 }
有人会提出用人均培训小时数,确实是一个惯用的指标。但还是觉得可能会有出入,举个例子:9 k' [- |' t$ d, J5 J
一个公司共100人。1月份举行仓管员培训,组织2个仓管员,培训了2个课时,那么人均小时数就是2/100=0.02 ^0 B( \4 a, B
2月份举行了整个生产体系,包括采购、仓管、装配在内共50人的培训,用了2个课时,人均小时数还是2/100=0.022 E; b! F ]. ~, O5 V
5 e2 F; Q7 u: x( B! M以上两次培训“量”的差异不言而喻,可是通过惯用指标测不出来。
; e/ y, N$ } W
7 W+ d* F# z6 Y: `除非是说,人均小时数是用课时除以上课人数,那又变成只是培训课程的统计了,而不是整个公司的培训工作的衡量统计。而且拿每次课程的课时和除以每次课程的参训人数合,觉得没什么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