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博客里举了一个例子,提高定额产量,在此就不重复了。下面再举一个机会成本的例子,如何通过合理安排人员,生产更有效益的产品。
) C5 V( s! H- l0 Y- N某公司生产A、B、C三种产品,单班生产。其中A产品销售量低于生产能力;B产品市场面比较好,生产饱满,还允许再多生产一些;C产品没有固定的生产人员,当A产品生产不饱满时,可以生产C产品。 . H/ X$ U! e2 u, l
可以看出,从A生产线人员的剩余时间上来说,安排生产B、C产品都是可以的。问题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效益。一般劳动生产率往往看产值,从降本增效来说,应该看成本或者利润,由于两个产品的成本不可比,每班的产量也不相同,所以比较单位成本、毛利率都不行。假定,生产B产品,每班可以生产4吨,单位毛利5000元/吨;生产C产品,每班可以生产20吨,单位毛利800元/吨。那么生产B产品的总毛利是20000元/班,生产C产品的总毛利16000元/班。这样,在人工投入相同的情况下,生产B产品的机会成本16000元小于收益20000元,应该优先考虑生产B产品。 . o- M3 X5 l- N5 w
要生产B产品,人员应经过适当的岗位培训,掌握操作规程等必要的技能和知识;生产计划应根据销售需求首先安排B产品生产,要考虑采取双班生产方式。涉及部门包括技术、计划、车间、人力资源等部门。 ) ] c* r7 n! b6 F
衡量指标可以是“车间总毛利”,但这个指标会受到各产品生产率的影响。选择“B产品订单满足率”比较直接,总毛利作为配套指标。该指标应考核计划部门和车间。技术和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是培训,对于某一项培训,考核培训计划完成率没有意义;由于不经过培训,生产无法进行,员工无法操作,故培训是必然要进行的,考核培训率和培训工作是否执行也就失去了大的意义。应该考核培训效果,可以从B产品生产达标时间考核,比如三个月,评估指标包括班产和产品合格率,还可以评估职工操作规范执行状况。 . a$ |9 H# e' c7 p* G3 B
也许,有人会想到“单位人工成本(工资)毛利”的指标,这个指标对于公司来说是可以的,但已经用“总毛利”指标了,在人工没有什么变化的前提下,用“单位人工成本毛利”指标就显得重复。该指标考核人力资源部门也没有意义,因为毛利不是人力资源部门可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