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准则之所以是非规定性的,有如下理由:
2 [, g I0 h' o. {; h(1)其重点在于结果,而非程序、工具或组织结构。……
% {/ q: r. Z- I# q3 ?! I(2)工具、方法、制度和组织结构的选择通常依赖于诸如业务类型和规模、组织的关系、组织的发展阶段、雇员的能力和责任等。 $ N N% f7 S2 |1 e1 p
(3)对于共同要求而非共同程序的注重,有助于促进理解、交流、共享和校准,同时支持对策的创新和多样性。 ( A. ?; j4 j1 K4 d! ?' |
" P+ A- H4 s: m6 G# V利用测量指标,各种不同的活动被引导到一致的方向上,而不太需要详尽的程序、集中决策或过度复杂的过程管理。测量指标既是沟通的手段,也是协调地对总体绩效要求加以展开的基础。
}: o6 D3 i' z& D0 f0 H5 q* b/ w
' i$ }+ [0 w1 ?4 t& U4 w接上次的话题,如果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来分析、解释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很简单,可以这样表述:
1 Z d X' M& ]7 r: ~ D) ~“结果”与“行为”组成一个对立统一体,相互依存;“结果”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是第一位的;“行为”服务于“结果”,是第二位的;“行为”对“结果”有反作用;联系“行为”和“结果”的纽带是“过程”。对于这个表述需要具体阐释。 % W+ s. I: ?& U g1 t
有一个公司希望提高生产过程的生产率,他们采取了一些办法,其中之一是调整工艺参数和相应的操作,在生产周期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一个周期的产出量。这项工作仅涉及两个部门,技术部门要设计工艺,车间要按新工艺操作。下面就以这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和把握其中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其中的关键。
. p/ f! W- m2 r7 s& Y1、如果我们没有提高生产率的期望结果,就不会有改进的工作,很明显,结果构成了工作存在的依据,即结果是第一位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结果。
0 K& p6 [7 H* l2、工艺设计和生产操作都是为实现结果服务的行为,没有行为,结果就是空想。行为是达到结果的手段,是第二位的。
. q0 k) F5 A( v' n5 p1和2表明两者相互依存。
9 I n& j0 L0 H& g- A3 M3、行为不是唯一的。从该公司看,提高生产率除了工艺改进外还有其他手段。事实上,对于达到任何一个结果,并不会只有一种途径。 5 q1 P$ u# I5 V
4、同一个行为可以达到不同的结果。就改进工艺来说,可以提高生产率,也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在管理上,相同的管理方式、管理工具常常可以用于不同的地方。 0 F# B- W+ W3 S# o/ S
3和4反映了行为本身与结果的对立,只有把行为和结果联系起来才有意义。因此《准则》说,重点在结果,“而非程序、工具或组织结构”,对于不同的部门或个人,希望大家都能注重企业共同的要求(目标),“而非共同程序”,这也是授权管理的依据所在。 7 |4 d" t/ E; s1 \/ ?
5、正确的行为使结果达成目标,错误的行为使结果背离目标。该案例中,车间要按照新工艺规定操作。但如果这个“规定的操作行为”本身就不正确呢?同样不能达到结果。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专门提出,必须验证“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是否有效。这种情况在管理上同样常见,有些管理本身就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
% |0 M- J% K$ x9 l* H( u4 {上述问题说明,行为对于结果有反作用,并不是行为与结果联系起来就一定统一了,它们仍然可能产生对立。由此,绩效管理还必须分析行为的正确性,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只能是“结果”。
2 G P: V9 m2 x& S2 K6、联系“结果”和“行为”的是过程。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是联系的,但我们几乎都会忘记分析“联系”具体是什么,怎样发挥作用。由于行为存在于过程之中,结果又是过程输出的,所以过程把行为和结果联系起来。由此,在进行管理包括绩效管理的时候,必须考虑具体的过程。
7 z" B+ B* p8 P( _# d: F6 I& p0 v就我们的案例而言,存在两个行为,一是工艺设计,二是按工艺操作,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过程。而提高生产率必须两个过程结合在一起,工艺设计结果正确,操作不正确,或者操作正确而设计结果本身不正确都不能达到最终结果。也就是说,两个行为与最终结果不属于同一个过程,结果对应的过程范围更大。在绩效管理中,我们不能直接用结果绩效目标来要求这两个部门(管理职能另有规定除外)。 L' m( m$ u- k1 q
结论是,当具体行为与具体结果不对应于同一个过程时,行为与结果就形成背离,这时考核“结果”是无效的,考核“行为”就更重要了。但这并不能证明行为是第一位的。如果行为与结果完全对应,那就应该管理结果绩效,除非结果无法测量。
8 e! d$ F4 S& _! W+ D# y: a我们的管理中,有两种情况要注意。一种是过度管理,或者过分重视行为而不太关注结果,有些管理(行为)可能是不必要的;还有一种是“一俊遮百丑”,只要结果好,就认为一切都好,其实有的结果与被考核的部门或个人的行为并没有什么关系。 ' l- M& {% u9 G1 O# T3 c
当然,结果指标之间也有因果关系,有的是领先指标,有的反映最终结果。比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利润是最终结果,而劳动生产率、物料消耗等是领先指标。此外还有各种结果指标之间的平衡关系,如质量与产量的平衡等等。这些都是“结果”指标之间的关系,与“行为”和“结果”的关系是不一样的,不要混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