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3 U+ A. X
后来调令下来之后,我才知道,其实D生早就知道我会被调去哪个部门了. 3 t% _* ~ f/ L; K
而引起老总注意的正是偶那些多事儿的招聘周报(偶当时以为这些报告到Q小姐那里就完了,谁知Q小姐还会继续上报 ,还正宗原版!). 8 ]3 q+ X- W* o* X) y) F- K
当时,偶从内心里感激D生在工作上的指导与帮助,但每每看到Q小姐对他的无情打压,偶心里很难受,所以在周报中,我会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立场,以招聘中的一些实例,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或发现但自身却无力解决的部分问题,以期获得Q小姐的支持. ; a: c8 Q; g* ~$ Y- C4 C
但这些见解其实从今日的眼光来看是过于直接甚至有点尖锐的.
+ I7 o- z, s) K: b" p( t- m 比如:
. n+ A; c" k9 n 在说到招聘需求上存在的问题时,偶在报告里说:“公司相关部门在提出招聘需求时,未对其实际需求情况作系统的分析,有显盲目。如,科技部招聘之化学师,之前并未清晰了解XX分厂的技术需求方向,应聘者XX先生符合技术条件,却因为偏重于X漆方面,而未予录用;X漆工程师XX先生几经反复,还是被拒之门外,原因不外乎公司的项目定位不够清晰;公司现已聘请法律顾问,市场部却还在另外请法律专员;应届毕业生之招聘黄金期早过,现在却提出了20人的需求。所有这些招聘要求,是否真正站在公司的整体发展、人才需要方向上去全盘考量过,值得考虑。”
* i' n% w G F" e- ~' m 而这些,都是在老总某一天来到人事部经理办公室,与D生交流片刻后叫我进去之时,偶才后知后觉的。 ) o4 L; |! N/ b* ^6 o% e
因为对总经办的工作如履薄冰,偶委婉地向老总坚持了自己向培训师方向努力的想法。老总没有立马下命令,只是让我再考虑几天。 . Y: W; |+ w. Q
当晚,D生主动找到我,进行了几近两小时的长谈。 / M2 }* |& W) J7 e$ g$ @
D生说,其实老总早在一个月前就找过他了,想调我过总经办。当时他很为难,因为知道我过于率直的个性可能不是太适合那个氛围(所谓侯门一入深似海,高处不胜寒是也),他直言我在HR方面继续努力,会有不错的收获,并打开一封Q小姐的邮件给我看,因为邮件中竟然难以致信的写道:很高兴近来招聘工作有了一些进步。但今天老总的意思非常明确,下个星期人要到位。 5 K( l9 A. v& h4 S0 J( @
谈到最后,D生说,无论怎样,自己做决定吧。以后做事,小心谨慎一点。 0 P0 ?% P o$ L o6 |( O
话虽这么讲,偶也知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古训。 # }- N: F% L7 ~( l7 |2 a: }0 Z
偶在三天之内交接完手头上的工作,慷慨赴任了。
& u: s6 n" }+ `3 h 临走,D生与偶约定:如果想回来,他随时欢迎。 . b. o, }6 z% P& ~0 G% N" J5 Y8 v9 d( M
在总经办工作五个月后,公司从同行业高薪聘请了一名营销总经理。在安排全国营销高管会议之后,营销总经理向老总提出:借调偶做他的助理。 ) v* f5 @9 j( Y# F `. ]" K
于是偶又奉老总之命,来到了营销办。但销售实在不是偶的专长和感兴趣的工作,又五个月,偶将全国营销系统后勤支持工作基本办妥之后,向D生求援,并在D生的帮助下毫无悬念地回到了人事部。
7 ^2 w6 ^2 O# R! ?, ]" [* P 而此时,D生已萌离职之念,开始接受猎头公司的邀请前往个别公司考察。并在一个半月后,正式离开了公司。 # |% d3 f3 T ~2 q( x. l2 x7 Q/ D/ ~
D生离职后,偶一直没有机会与之再见面,但电话和短信是常有的。在后来遭遇压制,莫明抑郁的日子,D生一直是偶职场上最忠实的老师,耐心地启发者。当时隔一年半,偶再次与D生在一次现场招聘会上意外相逢而热烈握手时,偶从内心里深深感谢这位职场路上的良师。 : b* }7 v' G1 K$ `
, ?' k! C% ~" B" N 人生路上会遇到不同的上司,一如一年之中的四季,无论是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清凉,还是冬的严寒,那都是人生中怡心的百味,只要用心品茗,总会有非一般的况味铭刻心海。若干年后,再来回想,你会看到一条清晰的成长线,与诸多人生中的努力交汇,变成一曲和谐的成长乐章。
' N0 Q5 o' A" [- ?# ^9 k (完结)
' \+ J( T$ a* y$ C! G2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