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了一篇论坛的帖子,印发了我深深地思考。下面,我写两种招聘情况。
一家知名港资公司招聘公关部经理助理,待遇丰厚,且有发展前途。一时间应者如云,竞争十分激烈。大学毕业的小林从朋友处知道这个消息时,如获至宝。
这家港资公司招聘非常严格,有点类似“超女”PK,经过一个月的残酷比拼和反复淘汰,最后只剩下包括小林在内的10个人。
最后一轮淘汰开始了,人事部经理请10个人谈一次失败的经历。小林回想自己读小学时有一次数学考试得0分被妈妈罚饿了一餐的过程,他陈述完毕引来哄堂大笑。其他9人则大谈特谈自己的成绩,从学生时代的“三好学生”到公司的“优秀员工”,无所不包,却对失败的经历避而不谈或无关痛痒地一句带过。
接着,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台电脑,旁边摆了一篇朱自清的名作《背影》,看谁在3分钟内打完。此时,两种不同的情况发生了:
(1)大部分人小声嘀咕:“我又不是来做文员打字的?”小林却专注埋头打字,当结束的哨声响起时,他才打完一半的文章,而其他9人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打完了《背影》。这9人其实是在思考之后用打开搜索引擎然后粘贴过来完成了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大家一听此任务,便感觉压力重大,于是计时一开始,便专注埋头打字,这中间包括小林。当结束的哨声响起时,这些人才打完一半的文章,而其中有一个人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打完了《背影》。这一个人其实是在思考之后,打开搜索引擎然后粘贴过来完成了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故事很简单,对于小林再说,在面试中,他只是做了同样一种行为,却遭遇了不同的情境。而且我在描述行为和结果时,并没有用任何主观的词语去修饰。
作为优秀HR的你,会录用小林吗?
补充一下,大家来讨论下,作为HR,自己在进行录用决策时,其他人用什么方式,对小林的录取结果又影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