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9-1-29
- 注册时间
- 2004-12-13
- 威望
- 2017
- 金钱
- 6528
- 贡献
- 74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9286
- 日志
- 92
- 记录
- 0
- 帖子
- 287
- 主题
- 226
- 精华
- 3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12-13
- 最后登录
- 2019-1-29
- 积分
- 9286
- 精华
- 3
- 主题
- 226
- 帖子
- 287
|
作者:郝志强
! M4 k2 D% S) l! S' l
) F- Q9 E- `, Z5 [6 [不知道是做讲师的职业病,还是时间长了自己被影响了,我越来越发现无论和谁沟通,我都“好为人师”。就连和讲师朋友沟通也是一样,总喜欢帮别人指出问题,帮别人介绍培训公司,介绍自己与培训公司打教导的经验等等。最近看了一些育儿方面的书,也写了系列的育儿文章,开始给别人出育儿方面的主意。有时连我老婆,都觉得我的话太多,有的话有点多余,送我绰号,唐僧.郝,还是个洋名。 别人真的想得到我的建议吗?我的建议真的对别人有帮助吗?对方真的需要我的点拨吗?未必啊!我发现到了我这个年龄,很不容易接受别人的观点,即便别人的观点是对的,也要先抗拒一下,再接受。以前看育儿方面的书,有个吸收力递减原理,看来真是这样,怪不得有些老人被叫做老顽固呢,人老了,经验和心得多了,自然就用自己的经验,来套用别人的经验,自然就顽固了。
5 p) B; i" S3 K& {$ ~) E' c$ W; n: z/ z) j* | Z
古人也说“人到三十不学艺”。 所以到了30来岁,我发现沟通不再是听取别人的意见了,不再是观点的碰撞了,而是总想用自己的观点,在别人那里验证。验证了,对方也是那样想的,于是自己很开心,没有验证,于是不爽,感觉非我族类。我们是这样,那学员呢?是不是对讲师的授课内容,也采用这样的态度呢? 让我们还是放下自己,空杯为好,沟通是碰撞,沟通是去学习,不是去验证自己,这样的沟通才有更大的价值。* a: k4 I- k+ X1 U
- M2 X6 @0 G, Y+ U3 p: F
回想我在20来岁时,每天头脑里,都有一些或很多困惑,或新奇的想法,火花呼呼地。到30岁以后,逐渐这些新鲜的东西越来越少,困惑都被想明白了,或被放弃,头脑出现空明的境界,是好还是坏呢?不知道,但我总是发呆,偶尔看上去很深沉,我都快40的人了呀。 就我的培训经验来看,也是如此。那些30来岁,甚至是40岁的学员,你的课程上得再好,他们挑剔的时间大于学习的时间。即便是学了以后,有无改变他们多年以来,形成的做事方法呢?有无结合他工作中,去创新,去运用呢?我表示怀疑。
' ~2 _- u7 v1 G' {7 B, s" E3 ~8 A) v$ {
所以可否得出一个结论,培训只对20来岁的人有效?或许是这样,我不确定。在西方心理学界,心理学家会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而我们中国人,尤其是我,只会推断。 建构主义心理学说,我们每个人都靠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个世界。年龄越大,经验越多,吸收新东西的能力就越弱。其实人本来是天生的,善于学习的动物,从生下来是世界上最弱小的动物,到最强大的动物,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为何面对这个变动的世界,成人的学习能力降低了呢?为什么会存在30岁现象?这真是个问题。 r' w, j5 O% F }
2 o' V# e/ `8 |: Y3 H' {* S
你是这样吗? 1 O( e0 n. z9 u' B
% w; u6 [7 ~% s' i" f' O7 @6 A! k0 F) _( d- S0 ~5 m
本帖最后由 殇の奉孝 于 2011-5-31 16:25 编辑
" k! Z# Z5 k) P4 l! f# I# I: [# z
|
-
总评分: 威望 + 10
金钱 + 10
贡献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