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5-4-22
- 注册时间
- 2002-10-8
- 威望
- 20
- 金钱
- 2815
- 贡献
- 7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2842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377
- 主题
- 28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2-10-8
- 最后登录
- 2005-4-22
- 积分
- 2842
- 精华
- 0
- 主题
- 28
- 帖子
- 377
|
介绍49、卡特尔16种因素测验(补2)
个性(人格)测验' |8 o1 `. ]) X1 h. b% y$ @( C8 R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反映在能力与人格两方面。有关能力差异可以通过能力测验去考查,而个性上的差异就要求助于个性测验,国外习惯称为人格测验。3 ~( f& k4 |: P
所谓个性(人格)是一个人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它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严格讲,个性与人格,不是一个概念,不过在此可以通用。
8 L! M4 Y/ C2 I( Q
+ [% x+ F" T: c+ @3 R4 l/ Z (一) 个性测验的研究模式' g) e+ l Y1 Y7 r% y, g C7 k
1、经验模式。它所依据的原则如下: / B7 R. K# X9 i% w* h
0 @: Q. }2 B; \* n s7 A2 x. n$ _
9 k+ W4 y8 ?; t) s 在这里,刺激本身的性质可能产生的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引起的反应与某些人格变量的关联情况如何,进而决定了反应的意义。著名的MMPI测验就是依据这个模式完成的。这个测验总共566个问句。原先并没有设定哪些问句引起的反应属于某一类临床症状的病人的反应。后来把患有不同临床症状的病人的反应汇集起来,才决定某些反应是某种病患者的反应。3 m9 F8 F/ P! t" r
. \% @! v8 u* f9 X0 E; m8 Z6 _
2、为因素分析模式。
# t2 n+ T) I2 T
6 x# K0 V3 i R! ? Y L! _ 它由奥尔波等人首先运用。他从搜集形容个人的形容词开始,再加入心理因素分析,最后得到16种人格因素。R.B.卡特尔人格测验所要测量的就是这16种人格特质。卡特尔认为,人格结构的潜在特质有16个,然而塞顿却只抽取出7个。由此可见,他们的说法是大相径庭的。0 ]- d! \# b ]6 K" W
应该指出的是,在这里测验刺激本身并不是有什么清楚的规则,只是它汇集施测于被试形式反应,再对这些反应作统计分析,然后根据反应的结果决定反应的意义。
, l' D# V" j5 S, s7 g& m
0 ]* Q5 s) s: w. w$ l: l! ~, K 3、为推理理论模式。4 M9 Q- J. ?- f: T2 y! n0 b8 v' F5 _
, T- @0 ~; j) D+ n$ q
这种模式测验刺激的选择需依据某些常识性的推理,可依据某一理论来决定。而测验的结果也依照这些推理或理论作解释,几乎所有的投射测验都是按照这个模式编制。$ Z' C. _8 _7 C$ x
(二) 个性测验的方法
! E2 m+ h) S5 x. M k) T: M 个性测验主要有两种方法即问卷法和投射法+ n$ H1 m' W$ v
1、问卷法,又称自陈量表。问卷法是一种自我评定问卷。即对拟测量的个性特征编制若干测题(问句),使被试逐项回答,从其答案来衡量评价某项个性特征。问卷法不仅可以测量外显行为(如态度倾向、职业兴趣、同情心等)同时也可以测量自我对环境的感受(如欲望的压抑、内心冲突、工作动机等)问卷法的个性测验往往存在一个难题,即被试是否坦率而真实回答测题。在录用考核(或入学许可)中进行该类测验时,往往偏向好的一面,即选择社会所期望的答案,或把自己表现得更好的倾向。
: v' R4 a- c3 y! X 由于个人的行为随时间而有所改变,所以个性测验所测量的行为,比能力测验的稳定性差。* g9 P5 I/ P. j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个性测验只能作为参考工具加以使用。也有一些临床心理学家把它当作咨询或人事选拔的工具。/ _( f4 C5 w N Z9 u) H0 C
尽管个性测验有如上的缺点或限制,但它的记分比较客观,解释比较容易,可操作性强因而在国内外人事选拔,尤其,中级以上管理人才的选拔中应用较多。
. W$ }7 \9 k6 L. U 2、投射法" [ r; `; a# l4 Q# N
投射法(Projection)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所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或特征等,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的事物或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此种内心深层的反应,实为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而这种基本动力的探测,有赖于投射技术的应用。
* h0 l8 l5 Q8 ]' m) x8 A 投射评价理论认为,被试者对测验题材的解释,可以反映其心理功能。编制投射测验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日常反应,固然决定于当时的刺激或情境,但个人本身当时的心理状况,和他过去的经验,以及对将来的期望等,对当时的知觉与反应的性质和方向,都发生了很大作用。我们常将内心情感及感觉投射到环境里去,假定面对着空泛而无限制的刺激情境(测验题材),个人可以自由想象或不自觉的对它作出种种反应,因而便会将一个人一些潜在深层动机和人格特性投射出来;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不同对刺激所知觉的内容不同,因此,所作的反应就不可能相同。所以分析反应的结果,可以提示一个人的人格形态和深层动机,这就是投射设计的基本原理。 7 S2 I3 z) W, S& f3 q6 O& R
由于投射测验的材料,大都是刺激模糊,结构松疏,使被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被试不易知道测验的目的性及他的反应在心理解释上具有什么意义。投射研究最大的特点是对所呈现的刺激情境,其意义完全由自己决定,并不是由主试者武断地代他决定,因此,被测可毫无顾忌地表现某种行为或感情,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实际上,刺激情境本身并不重要,刺激情境的作用像银幕一样,只是被试把他的内心需要和态度投射到这张银幕上而已。在国外投射技术多用在职业兴趣测量、态度及人格测验中。一般比较通用的投射测验法有:
Y' f4 r3 D4 ~2 l/ a ①联想法:通常要求被试说出某种刺激(如字词、墨迹)所引起的联想,一般指首先引起的联想。
0 C; p9 k% ~& T5 z6 E$ Z) Z ②构造法:要求被试编造或创造一些东西如故事、图画等。
3 x. d5 ~( d1 Q( j8 x1 Y7 {( D ③完成法:要求被试完成某种材料,如语句完成法。
6 u* U# }1 t& y/ z* y, v0 r9 H ④选择或排列法:要求被试依据某种原则对刺激材料进行选择或予以排列。
* q5 h( E! q1 f+ P: S/ w( ] ⑤表露法:要求被试利用某种媒介自由地表露他的心理状态。0 ^9 i4 F" }1 ?& b
上述分类法较为实用,但必须注意各类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十分绝对的,有许多测验可能兼有不同的形式。
' N6 ~ F; `* n, X4 u( `( X! z" Q 值得指出的是运用投射技术编制的测验原理简单,但记分和解释都比较困难,对主考人的理论修养和专业技术要求较高,故在国内很少使用。2 {% R9 h2 j% t: x g- Q7 Z;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