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4-26
- 注册时间
- 2010-7-15
- 威望
- 597
- 金钱
- 5638
- 贡献
- 123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7466
- 日志
- 100
- 记录
- 283
- 帖子
- 4120
- 主题
- 423
- 精华
- 61
- 好友
- 830
    
签到天数: 82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注册时间
- 2010-7-15
- 最后登录
- 2018-4-26
- 积分
- 7466
- 精华
- 61
- 主题
- 423
- 帖子
- 4120
|
嘿嘿,前几天看到的书籍上是这样说的,很有道理,摘录如下:. {" u( Z) f. y- z* g9 j
不辞而别的员工的处理办法。3 j! ]" n$ K1 _2 A
$ } I l# x: n( q1 `3 ^不辞而别指的是:今天提出辞职,明天就不来上班了,不管公司同意与否。& `; Q7 }0 r6 X! M! ], l
* E5 h3 [$ |5 A; k1、对不辞而别员工处理不当,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 |/ X: d9 K u6 ?4 O6 x9 J( E& J1 S6 }' |8 s
第一、发生交通事故可能被认定为工伤;5 ?4 p ]+ i) `% v9 u
& @) a, G8 b2 H6 f4 {- M0 E- d: F
第二、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没有解除,一旦发生劳动者死亡或者失踪,家属将向公司索赔6 Z" _, U' h* m6 B% W4 {
5 s! U' [4 v" A9 t
第三、关系没有解除,劳动者可能会向公司主张其他权益。
' M) f' ~3 I, _) \2 z) W6 R& _: ?# ?1 M. u& G$ P+ U
2、员工不辞而别,公司如何通过合法程序解聘
* f2 R9 @6 j3 ^: }* M6 G& C w- {2 Y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5】179号)对旷工员工的解聘规定了明确性程序要求,虽然此文件所依据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现在已经废止,导致此文件是否继续适用存在疑问,但从保护员工权益及程序设置合理性角度来看,此文件规定具有继续适用的可能性。因此,除非今后有明确法律规定废止了此文件,否则为了降低法律奉献,适用此文件规定的程序处理不辞而别的员工的解聘问题是比较稳妥的。
l! @: W' e/ l. m7 j E8 B( B6 w1 w( P! B
对于不辞而别员工的解聘,应当履行如下程序:
, y1 D7 j1 _( A Z/ W" Q" F4 |3 ]% ~( H$ b) _* d
第一、以书面形式直接送达职工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亲属签收。
* \3 t: C. q0 \6 x" J* P! z
% q" h% u3 y# R6 e9 s第二、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 R% }5 H1 x4 w4 ]! w8 v0 j9 T: X" [; D# B7 a* F U. x' u, ]
第三、只有在受送达职工下落不明,或者以上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方可公告送达,即张贴公告或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30日,即视为送达。; v" J2 l1 \" b" b
$ q% Z7 ~2 k% W+ @) u
第四、无论以上何种方式送达,送达成功后,公司均可以上述方式发出书面解聘决定。
9 N8 a; O$ k2 u" T/ y- H! W
; l6 h; Z8 F& }* s4 f' J" d6 _$ i& T第五、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办理的一些事项,如工资及费用结算、工作交接、档案及社保转移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用人规章制度办理7 Z X6 J' G. J7 t' x* P
|
-
总评分: 金钱 + 15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