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3-28
- 注册时间
- 2005-9-24
- 威望
- 520
- 金钱
- 9306
- 贡献
- 1190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11016
- 日志
- 2
- 记录
- 2
- 帖子
- 830
- 主题
- 21
- 精华
- 0
- 好友
- 64
   
签到天数: 20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注册时间
- 2005-9-24
- 最后登录
- 2014-3-28
- 积分
- 11016
- 精华
- 0
- 主题
- 21
- 帖子
- 830
|
为了米,为了家人这两个字,我就抛砖引玉了" Q1 i% v/ c# U% I$ E" a5 O0 y
这批中层在公司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g, d1 }( H5 ]; t; A, D& r
1.在其位不谋其政。占着中高层位置,凭着打江山的资格,很多都是准备养老或不作为的;
% @, W$ E/ z9 l; h5 T2.在其位而少其技。随着公司的2次创业带来的技术更新,管理变革,文化冲击,他们的知识、技能方面已经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 m6 S G+ b+ O0 i
3.欺上瞒下,借机打压。对上顾左右言其他,对下贪天之功,并时不时打压新人发展;
+ e+ Q( W9 ^3 Z7 ]- v# R9 _4.论资排辈,自我利益优先,“我当年和老板怎么怎么样”是口头禅,也是恼羞成怒之时的常态% v5 ^; O) M% U# s G' }
5.基于以上的还有未一一例举的问题,导致现在公司的氛围和文化紧张、脱散,老员工占着位置不做事,还为新人的发展制造阻碍,对于新员工待遇比他们高的还愤愤不平,新老员工两极矛盾显像。
' L. l! _" \! A- R2 v+ J8 L8 _公司运转效率不大,不管投入多少财力和物力,看起来不论是机制、体系、流程还是其他工作都是做到极致,可总会感觉有种使不出力,发不出劲的现状,或许其他因素很多,但至少楼主说到的这个问题,占了相当大比例,甚至是重要原因。哪个老板都不傻,或许他也早看出了是这批人的原因,但基于“过河拆桥”“扼杀功臣”的一些想法,也怕公司大的动荡,老板也是明知其中苦,但不知如何解苦。
- m( w7 `; p+ \+ P* z2 y# }9 W( I
4 \) [0 P, V1 p解决的本质和指导思想------劳动力转移, Z H+ E# J% U& H1 J
1 H' ^; X: r/ `4 A J% d解决的措施之一:成立商学院,让这批人进商学院做讲师8 `6 y" I6 Y# J
知识、技能落后了,但经验和阅历并不落后 此为用人之所长
: @, f, R4 o: C7 _3 ~平时让学习和充电和指导下属老以工作忙为借口,那做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总能潜移默化的去提升 此为变被动需求(能者为师,要想做老师必须比学生强吧,刺激他们主动去提升,同时也抓住这批人好面子心理)8 E0 Q2 B1 Y3 h0 D0 o0 i
4 j- E. V4 J& X这样既公司也没有大的动荡,也照顾了功臣,公司也能为商学院找了一批师资,或许运气好,有些还真能发挥余热,老当益壮。别小看他们做讲师,因为面子和自尊,他们会把平时留下的东西当场拿出来分享;新知识和技能不行了,但流程或工序运转的一些衔接、待人接物的方式、谈判沟通时的老练、看待事物的深度、对老板的知遇,真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只是在原岗位很难在找到触发点而已。
6 a# C( ]. l8 y0 {3 h) q
! t8 o% i |9 A% C* B这样做需要注意的重中之重是' Z; l W' o2 k Y
a.对这批员工的方针,明着是安了商学院院长、副院长的职务,但实际一定要他们感恩,是因为自己跟不上步伐了,老板和公司给与的人性化照顾。
7 n! M( p8 N" J2 P; x4 V# mb.对这批人待遇的重新分配,总额要保持原岗位水平上下,但可调整其薪资结构,按基本薪资+课时数这样的模式进行,总额保持,是为了安抚他们情绪和想法,结构调整是为了能多劳多得,那些不感恩还仇怨的,那估计只拿几天基本工资,也该走人了。 C; N3 y5 J; P
c.做好新员工的工作,淡化新老矛盾,让他们觉得老员工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能为公司,为自己真心去向他们学点东西。
9 R9 ~3 C" [( N g6 ^+ v+ hd.怎么去做,何时做,分批转移还是集体转移,他们讲什么课合适,怎么去正负激励,该掌握什么分寸,很多细节必须把握好了这件事才能做成,做好。; i$ m7 e# K7 H4 k) Q7 u) u
+ B1 ?1 r7 M! s. G1 { n) y7 U
解决措施之二:成为智囊团---总经理顾问
; T9 @; \/ {& D, i# H0 l$ T道理和第一个差不多,只是发挥余热的方式不同而已,前者余热直接给与员工,大家能感受到,也逐渐可能认同他们,后者余热是给了老板,一般员工可能感受不到,甚至觉得没本事,不做事的怎么越做越高了。& C7 S) D1 f& T5 K8 N% s4 W: n8 F2 k. n
# \; J8 ]% d2 ?1 @; s
解决措施三:发展边缘性小型产业5 W: l: J% f) ^! V6 J
可以由公司或老板本人出资另外成立个小型公司,以本公司所处产业链后端和不相关产业为好,这样既能解决了劳动力转移,也并非全部辞退,同时做好了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4 R9 c5 w0 d6 V& b. P U
3 Y& [; B9 J; O9 V( v
这个办法需要计算成本,做SWTO分析。简单说至少要知道如果不转移带来的公司效率滞后成本,成立新公司转移出去的成本。. q- U1 M! a" k8 b6 p$ L. q+ w$ }
举个例子:房地产公司遇到这种情况,成立个小型物管,砖厂,搅拌站类似的,不仅没坏处,好处多多,一举数得" D7 h4 Z- z9 v, `0 e; e+ _
# D# N" q, J0 ~' N
暂时就这三种办法吧,只要你想,总有办法解决的,只是一个劳动力转移涉及利益分配的问题。 |
-
总评分: 威望 + 25
金钱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