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10-5
- 注册时间
- 2011-8-2
- 威望
- 1142
- 金钱
- 7098
- 贡献
- 1939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10179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635
- 主题
- 62
- 精华
- 1
- 好友
- 27
   
签到天数: 240 天 [LV.8]以坛为家I  - 注册时间
- 2011-8-2
- 最后登录
- 2016-10-5
- 积分
- 10179
- 精华
- 1
- 主题
- 62
- 帖子
- 635
|
现在企业的培训讲究的是规模,一般来说,一个高管开课,所有基层以上的干部都参加。8 ]9 T+ Z, R! g" l0 M
不管他讲的内容是不是合适,反正先要人气、要氛围,至于效果,先放一边,听听总是好的。5 C% H3 [4 e. t+ _* P! g# d6 W
针对同部门的培训建议如下:' ~' t/ d1 m; C
每个部门的人数都不一样,这里主要针对一个部门有很多人的情况。% A$ Q* R N }1 d! E' b
1、根据入职时间长短设置课程,组织人员参加培训。6 ]8 d+ [) i$ j9 [
这种方式主要是单纯以时间为节点,进行课程设置。比如入职3个月以内和入职半年以上,
" C2 ~' C( q3 f' E$ Z3 ]) n所需要掌握的技能和学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针对之前培训不够的现状,
$ F. j1 ~$ S& F. s O N2 f; Y5 D现在准备对已经入职的人员进行补充培训,课程建议如下:/ r/ e9 @* B* G
1)针对入职3个月的员工的培训,入职半年以上的员工可以不参加;
Z, A2 q8 L `2)针对入职半年的员工的培训,本部门人员必须全部参加。1 @3 v: w* \6 ]) F, G1 R
3)课程设计时,应考虑难易程度,由简单到负责,符合部门流程和实际需要;/ s* m" `) ^5 ~, T* [
4)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车间一线员工,因为零星进场,无法组织培训。
9 H; ^' X3 X/ ]
# T) @$ b. |) u4 b4 r# x8 P! G2、针对业绩进行设置课程,组织人员参加培训。
2 ?5 |9 k* }0 R$ @- V这种方法主要针对销售、生产等部门,销售看业绩,生产看产量、质量。
& V/ u8 F6 q' y! R h4 h1)销售部门,对于业绩比较好的员工,可以不参加或选择性参加培训。: _6 S+ A5 \7 r% n/ C6 z
2)生产部门,对于产量质量均比较好的车间、班组,可以不参加或选择性参加培训。
8 E6 {7 O1 T, z# E! G7 |3)安排业绩好的、产量高、质量好的车间班组进行分享培训。
$ n( @6 E2 K' N# W% m, ~& N1 Z) a" m8 D8 y. ?1 J* E3 R, b% b& Z
3、业绩和入职时间相结合。
. ^) P3 j) \6 G! H! V3 |: Z为了避免因为业绩分类培训造成员工的心里不平衡,可在业绩分类中加入时间因素。
l* `# T, `1 s! n
1 Y8 s: C) J, Q$ I总结:培训避免假大空,课程学员需分类,都说培训要考核,不能好坏一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