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2-19
- 注册时间
- 2012-2-8
- 威望
- 0
- 金钱
- 159
- 贡献
- 41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20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6
- 主题
- 26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12-2-8
- 最后登录
- 2013-2-19
- 积分
- 200
- 精华
- 0
- 主题
- 26
- 帖子
- 26
|
中国有句名言: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企业对培训不进行实际的投入,企业领导不重视,不参与,必然使培训在源头被卡死,怎么使员工积极投入培训?怎么使企业得到生机勃勃的员工?8 `: v- w2 s& o2 m
没有把培训当作长期性的工作来抓,缺乏系统
4 @$ t5 Y+ g' x n9 O1 `& k2 g# a出于短期成本收益的考虑,不少企业往往在出现问题或企业停滞不前时才被动地去找培训师,使企业的培训工作总是间歇性的。
( X U( a8 T/ S3 k然而,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一个人员配合的系统,更是时间合理分配的系统化。“一阵风”的培训是使企业只重眼前,根本问题不解决,致使企业跟不上市场发展,往往步人后尘,处于被动局面,甚至出现企业运作混乱的现象。
: T2 `) {2 e; F一些成功的企业,不仅仅只看到眼前的成本支出,他们看到的是远期的收益,着力把人才培训当作长期的系统工作来抓,如药业的杨森、史克、辉瑞、默沙东等把职员培训视为生命线,每年定期为员工轮训。 Q g: N1 o6 H; S3 {) `
长期系统的培训对企业的长期战略实现尤为重要,这里谈一下它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有:
' |4 M ?3 ^6 P$ r* H$ S1. 员工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适应企业长期发展需要,从而使企业人才开发使用与企业成长互动。7 s) l' W& d- z4 i4 g% A9 V! x+ I7 O* G
2. 可以推动和完善企业文化的形成,树立企业形象。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创造生产力的精神支柱。 F# ~8 V) Y4 {7 |- L6 O6 c4 d
3. 加大人才与废才、庸才的分离,使企业能优化组合人才,形成强有力的整体效应。培训如同离心器,把人的潜能开发出来,淘汰没有潜力的员工。通过培训,能使企业看清员工的特点,通过优化组合,有利于员工快速的成长,有利于企业工作效率的飞速提高!* Y8 L5 G9 u) h* Z, R8 f
4. 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员工在培训中相互接触,相互了解,加深了他们对企业的感情,使企业员工归属感增强。. @; Q1 u" z) n' |; I
因而,只有不断加强、不断提升的系统化培训,才能为企业塑造人才,才能为企业带来永不枯竭的战略资源。3 M4 _- w9 G7 z. n% d# l, g
忽视培训的艰巨性,过于乐观: ^( G4 a+ s& ^2 B4 }( v0 x ^
培训不是一蹴而就,它不仅需要领导重视、参与,需要培训师的艰苦努力,还需要员工积极的配合和长期系统的训练。, a; _: k/ x% f; N1 n3 `9 n
由于大量员工在一起培训,员工个体的学习能力不一样、转换思维速度不一样,往往会产生巨大的个体效果差异。作为企业,希望每一个员工都取得优越的成绩是不可能的。而且,教学中有教方和学方,是双向的关系,并非培训师教得好,员工都能学得好,这需要时间的磨合,需要双方积极有效的配合。过于乐观,把目标定的过高,必然干扰教学两方的进度,影响学习效果。中国有句俗话: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说的就是,目标过大,带来的失败就会非常惨烈。特别对于“学习”而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必须遵循的规律,忽视培训的艰巨性,就会使培训草草了事,浪费企业员工的时间和培训师的心血!3 M& H: j7 K3 X1 z9 {0 F7 B/ j L; M
盲目崇外或盲目排外- E( T2 z/ X" R6 Q5 b3 _. g9 j) A
拿来主义,既是鲁迅的观点,也是中国大部分人的观点。外国好的东西就拿来,不好的东西就舍弃,然而,好的东西到中国却也不一定适用。运用到培训中,现在有许多培训公司,甚至培训讲师打着自己这样那样的“洋背景、洋理论”来欺骗企业,或者说把并不实用的理论强加于培训中,在它看似美丽的外表下,却有着不真实的一面。应该说国外虽然有先进的管理技术、科学的工作方法,但若脱离了企业的具体情况,照搬照抄,将会为企业培养出不适合企业真正发展的人才,即属于无效培训。
6 R7 O* |0 p: R当然,如果一味地强调国情,强调有中国特色,不接受任何外来的先进经验,那也会使我们的视野变得狭小和没有前瞻性。因为我们的企业还处于发展学习阶段,全世界的企业也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国际化。虽然我们曾有最先进的儒家教育思想,但在现代社会,各种文化相互渗透,我们面对的人将不是纯粹的静止的“中国人”,而是不断汲取世界先进文化和知识的中国现代人,引进国外优秀的培训系统和培训方法也是不可避免和势在必行的。! {$ g O; f7 k, D
认为培训等同于讲课,重讲不重练,缺乏绩效管理
) O$ G" P) j \( V0 L5 E9 _! X传统培训,培训的中心是讲师,让学员围绕老师转,培训形式单调,而现代的重视“练”的参与式培训则更为活泼、更为全面。
! a- ~# [" u( w/ _+ x# g0 i当形成系统化后,易于复制掌握,长远看来,费用更加节省,另外,中国现代的不少企业培训缺乏绩效管理。怎样在培训中不断进行效果测试,及时修正培训方法,怎样用培训效果激励学员,怎样针对培训效果使培训方法不断提高,总结出一套系统的适合中国企业的培训方法,都是许多企业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H0 b( z: A" v
培训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 z v+ P: V5 I( [& v0 a7 H4 I
中国现在的教育,大多是单向选择,即老师教什么,学员就学什么,学员没有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利。这自然而然影响从教育衍生过来的企业培训。3 ~% ?+ M/ E L0 {
许多老师,只知传授,而不问学员有没有接受,严重脱离学员的实际情况。很少有培训机构能在培训前对学员进行知识、技能的问卷调查,通常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设置课程和教学方案,导致学员重复学习或去学严重超出自己接受能力的知识技能。更少有人会在培训前和学员交流,了解其真正需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的企业培训另一大弱点是仅仅是简单知识技能传授,而不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培训不是为企业服务,而是为学员个人服务,这将削弱企业的整体战斗力。3 a( H. V3 u/ _- ]" A5 u0 T# V9 i
真正的企业培训,是紧密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针对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缺陷和学习特点,设计直接面对培训对象的课程,采用有效的培训手段,达到为企业增加利润的目的。. h0 b7 J1 \1 P
不尊重成人训练的规律,受训对象有反弹
% M/ V0 k6 @5 L2 \- t; j成年人和非成年人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成年人有知识储备,有经验。
/ }2 |3 [% E# y$ K% D因而,成人做事就受到已有的知识经验框架的限制,让他们直接跳出自己已有的框架非常困难,一旦强行让他们跳出,他们就会产生抵抗情绪。同时,成年人具有机械记忆能力弱、理解能力强、抽象能力强等特点。
4 F6 m) N3 H1 Q& V所以,在培训时,要对成年人进行引导,让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他们自己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跳出已有的思维陷阱。同时,培训中需要唤醒成年人储备的已被淡忘的知识技能,使之从成人脑海底层浮现出来,并对新旧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化的整合,达到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目的!4 A$ d. T( V. u. @: n) `4 r1 \
认为培训是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8 g( H) a) Z( o+ v$ ^
员工学会了就要跳槽,这里涉及培训的理念问题,企业培训是为了什么?企业培训绝对不是为了员工,而是为了企业最终的使命:追求最大化的利润。% q+ Y3 w1 b1 x+ ^) N
有句哲言: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企业。假使一个企业培训体系是紧紧围绕本企业建立的,它一定会把企业各种人才进行合理的配置。它所培训的人才,一定是只有在本企业中才能发挥最大效用。这些人才所组成的人力资源体系,也应只是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它的运作是整体运作,不是靠个人单枪匹马就能成功的。所以,员工跳槽并不可怕,只要培训体系还存在,只要企业的组织还存在,企业就可以不停地运作下去,因为它拥有了永不枯竭企业人才的源头—培训。
2 V+ n+ T4 t: y/ |例如:PG公司虽然每年都有大量员工流失,但由于他们优良的组织以及坚持每年进行大量系统的企业培训,使PG现在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非竞争对手所能达到。0 S: O; r! s" q9 j6 N. A
培训完全是为企业利润服务,它是一个有机系统,需要置身于企业的具体情况,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 r0 V2 J6 d2 @* ]
就让我们的企业尽早的走出培训误区,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们也应该重新思考一下,曾经的培训是否存在以上问题。希望在我们越来越正规、越来越规范的培训工作中,使企业真正获得最大的收益!. i) P0 p6 w6 m p# d/ G' c+ \
" L& S6 N+ \* L: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