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5874|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理新书《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精彩片段连载

[复制链接]

12

主题

4

听众

48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5-18
最后登录
2005-7-31
积分
48
精华
0
主题
12
帖子
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5-19 16:47: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管理新书《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精彩片段连载 正在参加天津全国书展的珠海出版社管理新书《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是一本几乎完全不同于国内以往案例写作的新书——作者的视角已不仅仅局限于从企业内部看待问题,更是上升到了社会层面、从企业的生态环境高度来分析中国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面临的诸多问题。十几年的企业一线工作(高管)经历,“海龟+土鳖”的典型代表,使作者的文字能够完全植根于企业又并不拘泥于企业,这也是他成为《销售与市场》《经理人》《成功营销》《新营销》《智囊》《东方早报》《商界名家》《经济观察报》等众多知名财经媒体深受欢迎的专栏作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将此书读者群定位为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财经记者编辑以及高校教育工作者与经济学专业学生,在案例的内容选择及结构安排上主要侧重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府公关、危机公关、营销、知识产权、客户关系管理、投融资、战略、商业欺诈、论坛组织、有效沟通、组织行为、人文生态等企业界人士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力求宏观与微观并重、企业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因素并重、东方智慧与西方文化并重,在书中有许多精妙的论述——最近在凯迪社区发表的帖子《南瓜蒙人多少年》《难识孔明几千年》就是摘(缩)编于此书中的案例。 特意将部分精彩片段连载于此,希望大家相互探讨

12

主题

4

听众

48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5-18
最后登录
2005-7-31
积分
48
精华
0
主题
12
帖子
42
沙发
发表于 2005-5-19 16:48: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管理新书《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精彩片段连载

管理新书《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精彩片段连载 之一 沟 通 的 智 慧 赵波 几年前,我带当时尚不足4岁的儿子去商场购物。大多数男人购物往往有这样的特点,就是直扑目标而去,购完即走。当我们快要步出商厦时,儿子给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爸,一个碗加一个锯是什么?”看到我苦思冥想无言以对,他颇为得意地告诉我那叫“玩具”。我恍然大悟——刚才匆匆经过玩具柜台时没有停步。我偷笑着带他折回,儿子很严肃认真的对我声明:不用买,只是看看就行…… 这段经历经常引起听者的暴笑,对我而言却有一种特别的韵味:原来沟通还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一个毫不起眼的稚童听起来滑稽可笑的话语却几乎化解了所有可能的抵触,却又是如此明确表达了他的需求。 也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发生在幼儿园里的故事:幼儿老师问起孩子们雪化了变成什么,众多孩子争先恐后地回答说变成了水,只有一个小朋友怯怯地说:“雪化了变成春天……”。 结果却是惹来了老师严厉的呵斥以及其他小朋友们的嘲笑。 那一瞬我悲哀莫名。 老师可能会永远封闭的,是孩子心智中的天才创意之门,一朵美好的心灵之花可能因此而凋谢。难以沟通的背后,不是年龄的差异,似乎也已经与聪明程度无关。 那是智慧的差异。 没有沟通的社会将是一个死寂的世界。我们不能不去深深思考,是什么妨碍了有效的沟通? 有效沟通,必须建立在对相同规则认知(同)的基础之上 一个美丽的德国女孩爱上了一个在德留学的极为优秀的中国青年,很快他们便坠入了爱河。然而在一次共同出外购物时,他们在路口碰上了红灯。男孩看到路上没有任何车辆,毫不犹豫信步走过了路口。 这却导致了他们的分手。 严谨的德国女孩这样想:他连基本的社会规则都不遵守,我怎么能将自己交与这样的一个人? 无奈的青年人后来回到了中国,很快他便获得了一位同样美丽的中国女孩的垂青。又一次的出外购物,又面临了同样的情景。年轻人牢记上次的教训,静静站在原地等候绿灯。 女孩却拔腿离他而去,再也没有回头。 女孩这样考虑:他连这样的胆量都没有,将来会有什么出息? 有人将此归结为文化上的差异,而我却认为这是一个沟通的问题——那位青年人并不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他的无奈源于他没有坚持恒定的标准。我们看到,哪怕他在相处中始终坚持标准其一,他总会肯定获得一个女孩的爱,然而由于在不同的标准间游移,导致女孩在对他的认知上产生障碍。 所以,有效沟通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沟通的双方必须建立在对相同的规则标准认知(同)的基础之上,而与规则自身的科学优劣与否并无直接关系。这在我们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尤具意义:不论我们企业的制度建设如何科学先进,如果不能在员工层面达至广泛的认知(同)而只停留于书面上的文字与行为的标准规范限制,它就难以形成自上而下的有效沟通,从而也就难以达成令行禁止步调划一的企业经营行为。如此我们便很容易解释中国为什么有些在制度建设上极不完善“土”企业的成功而具有现代意义制度体系的许多“洋”企业的失败,这同样给我们忙于ERP、CRM、BSC等的企业一个善意的提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

听众

48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5-18
最后登录
2005-7-31
积分
48
精华
0
主题
12
帖子
42
板凳
发表于 2005-5-19 16:48: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管理新书《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精彩片段连载

有效沟通,必须拥有共同的愿景 在一个古老的王国,美丽的公主爱上了英俊善良的青年侍卫。国王发现了他们之间的恋情,暴怒之下,青年被关进了监狱。 国王让青年作出这样的选择:在竞技场里,面对全国的百姓,他只能打开两扇门中的一扇:一扇门里面是一头饥饿凶猛的狮子,打开后青年会被吃掉;一扇门里面是全国最为温柔美丽的少女,打开后整个王国将会为青年与少女举办盛大的婚礼。 在抉择的头天晚上,公主偷偷去监狱探望了青年。 青年并不知道哪扇门后面是狮子,哪扇门后面是少女,而公主也只是到了竞技场才探知底细。当青年被带到竞技场时,他看到看台上的公主用眼神示意了其中的一道门,公主的眼神虽然矛盾复杂,然而却充满了浓浓爱意。那么,青年要选择走向哪扇门呢? 这同样是一个有关沟通的问题。 我们发现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这里的关键是,他们是相互信任的,然而在此信任基础上能否产生有效沟通? 另一方面,他们之间可能会有沟通,然而,在此特殊环境下,他们之间能否还会相互信任? 如果他们共同选择爱情,以死来抗争,公主会示意里面有狮子的那扇门,青年也会毫不迟疑地去打开。公主也会徇情,从此成就人世上一段伟大爱情。 如果他们共同决定先活下去,公主会示意有少女的那扇门,青年也会极不情愿地去打开。从此世界上又多了一幕人间悲剧,演绎出悲欢合离。 这时,目标相同,信任与沟通是一致的。 然而,当青年选择以死抗争,而公主希望青年活下来时,会怎样呢? 她如果示意有少女的那扇门,出于对公主的信任,青年会义无返顾地走向另一扇门。 正是担心这一点,出于对青年的了解与信任,她想应该示意关狮子的那扇门。她希望欺骗青年走向少女,从而挽救他的生命。 问题是,青年也可能会意识到这一点,导致了他走向公主示意的那扇门(狮子)。 这时,公主已无法判断青年的选择,青年也难以把握公主的示意。因而(在此问题上)他们对对方都已难以再建立信任。 他们也都陷入两难的境地。 最为糟糕的是,这是在常规方式下无解的问题。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到有效沟通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沟通双方必须建立在具备共同目标愿景的基础之上,这同样与目标的是否远大或者渺小以及科学可行甚至有悖道义无关。它警醒我们一个为企业员工所充分认知(同)的共同目标(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高管层的所谓战略愿景)对企业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它也告戒我们,不管企业的愿景多么宏伟,如果在操作层面上不能与员工的切实感受(而不仅仅是利益)联系在一起,那它同样由于难以在沟通基础上产生信任、引发共鸣而使员工产生内在的自我激励行为,从而使企业愿景成为一个虽然美好但却难以实现的梦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

听众

48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5-18
最后登录
2005-7-31
积分
48
精华
0
主题
12
帖子
42
地板
发表于 2005-5-19 16:49: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管理新书《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精彩片段连载

有效沟通,必须得益于制度的保障 曾经读到这样一条谜面:辛亥革命后,黎元洪任湖北军政府都督,某日与众部下议事,常州人梁适武问及如何处理满清降将罗金成及其麾下清兵数十人,黎略一思索,即召文房四宝书以“何水无鱼?何山无石?何树无枝?何子无父?何女无夫?何城无市?”一谜作答。 部下有通佛典者看后心领神会。皆拱手:“都督真菩萨心肠也!” 黎微笑不语。 至梁适武返办公署欲行收编降兵,其在场幕僚章公行阻之说:“梁公误矣!”。解谜后梁适武大悟,遂将降将罗金成及其麾下清兵数十人设计秘密处决。 笔者遍寻出处,《释迦凡尘语录》名曰:劝修经,南水无鱼?无山无石?阿人无父?弥女无夫?陀树无枝?佛城无市?语咒“南无阿弥陀佛”。意如通佛典者所解,放清兵降将一条生路。 然而幕僚章公行所解却是如此: 何水无鱼? 隐喻“清”字 何山无石? 隐喻“冰”(兵)字 何树无枝? 隐喻“余”字,余有残余之义 何子无父? 隐喻“孽”字 何女无夫? 隐喻“处”字 何城无市? 隐喻“死”字 按章公行所言:黎都督不愿于众部下前斩降兵致惑人心,但他应知降将罗金成为人善变无信,所以责令梁公秘密处决降兵。 虽是小小一谜,但令笔者感慨不已的是,由于不同的解释理解,又都是如此有理有据,几十条生命瞬间逃出生天瞬间又灰飞烟灭,黎元洪的谜面正解到底如何可能也已成为一个千古之谜——也正是如此才让我感到阵阵寒意,黎元洪获得的是一个仁慈的美名,而杀人的却是梁适武。黎都督的指令可以有多种解释,而一旦有朝一日追究起责任,只有梁摆脱不了干系。 这同样是另一种沟通的方式,只不过当事人为了达到自己特定的目的,而有意采取了暧昧、模糊的表达方式,因而它就必须倚赖于另一方心照不宣的心领神会,因而也就难以保证其中信息的不被误读曲解,从而也就难以保障有效沟通,即便是这种沟通可以同样有着共同的目标、遵循确定的规则——不同的是,这个目标不是共有的愿景而是一丘之貉的沆瀣一气;这种规则不是成文的律令而是非成文的内部(潜)规则,不是有形的机制而是无形的体系——每个体系自有一套难为外人所知的运行规律,因而掌控这个规律、这个体系已需要极高的心机智慧而非职业能力了。 说穿了,这是一个权谋的世界,而权谋世界得以形成在于对制度体系的摧毁,其根源在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无尽私欲。制度体系的破坏又导致了沟通所倚赖基础的丧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而,有效沟通真正的最大障碍,还是源自我们内心深处的无尽私欲。 我们看到,我们的企业内部之间更多的是这种方式的沟通,而消除这种因私欲所带来的沟通障碍,不能仅仅倚靠道德水准的提高,根本的解决还必须仰仗于制度的力量。 结语 如此,如果在企业层面上分析沟通,我们是否可以将有效沟通的智慧理解为:在制度体系的保障之下、遵循一定的规则、沿着共有愿景的创意表白与发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

听众

48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5-18
最后登录
2005-7-31
积分
48
精华
0
主题
12
帖子
42
5
发表于 2005-5-19 16:49: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管理新书《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精彩片段连载

在这里希望征求一下网友们的意见:是通过回复在本帖下连续不断的连载,还是连载帖子单独分列? 并且希望看到大家的读帖意见,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

听众

48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5-18
最后登录
2005-7-31
积分
48
精华
0
主题
12
帖子
42
6
发表于 2005-5-20 13:40: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管理新书《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精彩片段连载

珠海出版社管理新书 赵波 著《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精彩片段连载 之2 中国职业经理人生态报告(片段) 业界的朋友一直有个困惑不已的问题,就是对于企业高层的人事改革,其本质是要变换经营决策者自身呢还是改革企业本身的体制结构?经营决策者(职业经理阶层)的变革会带来企业体制结构的相应变化,然而企业本身体制结构的改革同样会形成对经营决策者的相应更新需求。我们发现,这实际上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扯在里面,似乎永远纠缠不清。 这个问题的产生源于我国传统主流经济学的一个盲点,这就是无视经营性资产(物质性资产与人力资源)市场化流动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理论上的滞后必然导致相应的社会功能配套体系缺失,这使中国企业普遍缺乏一种主动的、真正市场意义上的外部强行干预调控机制。而西方通过5次世界范围的大规模购并,得以在全球整合配置其庞大产业所需的人力资源与物质资产。因而,对于目前中国企业而言,仅仅通过企业内部的改良实际难以解决由于社会功能结构性缺陷所带来的种种企业问题,它的直接后果就是,由于中国社会普遍缺乏对经营性资产公正科学的评估与认知体系,导致对经营性资产特别是人力资源价值的认知缺失或者扭曲。这就不可避免的形成中国职业经理阶层鲜明的“中国特色”:由于无法对职业经理进行有效的价值评估,必然导致职业经理们难以通过正常的渠道流动,其价值也就难以正常实现;难以流通的结果又不可避免的导致职业经理人自身价值的贬值;而当因为生存压力职业经理人不得不急于将自己的价值套现时,就不可避免的导致其自身行为人格与价值取向的扭曲。 因而,他们宿命般的悲剧也就不可避免。 走不出的“中国特色”—— 他们的流动 笔者接触的许多职业经理喜欢留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地方能够提供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及生活氛围,更是因为这些城市能够提供远比其他地方为多的流动机会,而这种流动保障对于他们安全感的获取至关重要。许多职业经理离职后有几个恐惧,一是怕离开行业时间稍长,一是怕离开这些大城市稍久。当大家还都在关注职业经理频繁跳槽的时刻,除了许多职业经理自身,很多人都无从察觉高级职业经理人事实上的难以流动,并且即使是表面上的正常流动很多也包含极不正常的因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仅因为我们这个社会缺乏真正意义上正常的职业经理流通渠道,并且远远缺乏对这些职业经理们职业能力、价值的正确认知与评估。 一旦离开了那张板台,离开了现时公司就职的那个位子,许多职业经理人会突然发现自己实际上什么都不是——没人会认可你的价值。寄望于猎头公司的想法只能是一厢情愿,因为猎头往往是替那些不愁找工作的人找工作的,这样也可以有效降低他们的风险;并且,虽然猎头离我们已不再遥远,然而中国本土公司有几家能够称得上真正的猎头?《IT经理世界》不久前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职业经理人对国内猎头公司的信任度普遍较低,希望通过猎头公司进行流动的人只有32.8%,甚至低于“通过朋友推介”的39.7%。这不仅是因为国内猎头公司普遍规模偏小,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毕竟猎头在中国的发展尚不足十年时间,其兴起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猎头们普遍缺乏能够适用于中国职业经理阶层的人才测评工具,且真正具备正规企业高层经营管理经历的猎手寥寥无几——其直接后果就是猎手主观的臆断远大于理性的测评,对学历以及资历的执着远大于对实际操作能力的看重。 让我们看一看目前在中国猎头公司以及高端人才市场流行的一些西方测评技术: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Y—G性格测验(以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个性量表为基础)、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个性测验、英国瑞文智力测验……因为主要依赖对国外测评量表的修订,导致国外量表垄断了我们的人才测评技术市场。忽视了东西方文化背景以及行为心理的差异,这种测评的信度与效度几许就很让人生疑,这也就不可避免的让测评结果陷入尴尬的境地。 笔者一直坚持,人才评估,是行为科学、管理科学、考试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而决不是一些黑板理论家在象牙塔里设计出来的一些软件、某个程序所能解决;并且,人才测评是在相对较少外界干扰因素之下,在一个特定虚拟环境里对人员的认知能力、社会成熟水平、行为风格的考察,其被考察人员心态是主动的、有所准备的,很容易躲避测试中的陷阱,所以其考察结果偏向于一种心理与行为趋向,而往往完全不同于真实环境下的实际表现。因而,人才测评只能作为人才选拔的参考,而绝对不能作为标准实行。 由于标准缺失甚至扭曲,中国职业经理人价值到底几许? 由于标准缺失甚至扭曲,它还必然造就中国这样一个奇特的现象:中国企业现在人才奇缺,然而中国的人才又似乎严重过剩。各大城市高端人才市场(譬如深圳金领世界)的火爆应从侧面说明这个问题——这在西方发达国家是难以想象的:与我们的无序相比,由于一整套成熟的流程与规则,西方的高端人才在有条不紊地流动。 由于标准缺失甚至扭曲,导致聘任结果的主观与随机性,也就造成了中国企业又一个普遍而又难以让人接受的事实:在中国,许多人之所以成为金领,纯属“偶然”。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能力。对职业经理能力价值的无视或者误读必然导致对人力资源的滥用,也就必然造成了职业经理阶层的不确定性,或者说不稳定性,也正是这种“偶然”决定了空降兵们“空降”能否“软着陆”完全是一个未知数。它所造成的职业经理阶层的动荡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稳定与发展,进而影响我们整个社会经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

听众

48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5-18
最后登录
2005-7-31
积分
48
精华
0
主题
12
帖子
42
7
发表于 2005-5-20 13:40: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管理新书《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精彩片段连载

冲不破的“资本篱笆”—— 他们与资本的关系 由于职业经理人的价值认知缺失以及难以通过市场正常流动,导致在目前中国,知本还远远没有具备与资本公平对话的地位与权力,职业经理不得不服从于资本的意志而处于一个完全从属的角色。我们看到,从整体而言,中国职业经理人不仅是在企业重大战略决策方面、即使是在其自身的管理领域也缺乏相应的话语权,因而就有了职业经理人于企业的“家臣”与“家奴”之说。 这一点在民企犹为突出。这是因为,中国民营企业的股权特别集中而往往又没有任何约束,老板对企业的支配权力异常之大。控股权与决策权的高度集中,使得老板成了事实上的“皇帝”,民营企业或家族企业成了“朝廷”,职业经理人必然成为“满朝文武”。职业经理人的独立性变的十分有限,不做“家臣”就会“失宠”,被打入冷宫或扫地出门,风险异常巨大。 号称中国职业经理第一人的姚吉庆其华帝浮沉就是一个绝佳的例证。7位老板为了彼此间权力与利益的平衡将他推向前台,而当老板们新的权、利平衡达成时,他就不得不被架空乃至于黯然离去。痛定思痛,姚吉庆复出威莱国际,对于资方的股权要求更为直接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对资本增殖的分享欲望,而是为了取得决策的话事权,其背后的潜台词是为了更好的自我保护。知本须借助于货币资本的力量保护自己,沦落到如此地步,实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不幸。 这不可避免的造成职业经理们对资方怀有一种深深的戒备与恐惧,而这种戒备与恐惧的极端表现就是其职业行为的严重扭曲。2002年的陆强华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天才职业经理人是如何湮灭在我们社会目前恶劣的营商环境里。 由于曾经经历过的切肤之痛,在高路华,陆强华试图通过“内部人”而非资方的控制来保障自身的利益与地位。他想创新,然而他的创新不是真正引入现代企业机制,而是试图通过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来取代黄仕灵们(资方)的权威。这就不可避免地走向权谋而背离了一个职业经理人应有的规范,落入了一个典型的东方文化陷阱。权谋只能是权宜之计,在机制的缺失下,他最终仍然难以保护自己。这就如同陆强华在中国家电业首创的“股东客户制”与“股东员工制”,在“套牢”供货商与经销商甚至公司内部员工的同时,也深深地“套牢”了他自己。 这种扭曲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对资本的刻意逢迎,这同样导致职业经理人职业立场的丧失。被称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第一案”的“王惟尊事件”,先后吸引了《南方周末》《中国企业家》《新财经》等全国范围内主流媒体的详细报道,甚至引发307名MBA联合投书呼吁,然而许多知名甚至主流媒体彼此之间完全对立的立场与观点只能说明国内对资本与职业经理人关系认知的极其混乱。 由于王惟尊事件内幕与细节披露越来越多,通过对现有资料的综合分析,有一点可以肯定:事件的各方都没有说真话,都在隐瞒一些对自己极为不利的东西。然而一个普遍承认的事实是,在资本力量的误导下,进入广西喷施宝的王惟尊(总经理),已经放弃了对喷施宝董事会负责的原则,变成了对投资方野村公司负责。野村仅仅占有15.56%股份的资本,却想把拥有84.44%股份的股东排挤在喷施宝的管理权之外。王惟尊和财务总监过去的上下级关系、12个职业经理人曾经在一个单位共事的经历,使事实上由野村操纵派出的管理人员组成,最终演变成为野村的代言人,这必然造成大股东担心被吃掉股份的恐慌以及对内部人控制的担忧。因为我们同样难以排除大股东可能的极为严重的帐目造假行为,股东间以及进而引发的职业经理与资方矛盾纷争的尖锐化就难以避免。 通过王惟尊事件,我们看到的是职业经理人在资本权益间的飘忽不定。当沦为“家臣”或“家奴”时,职业经理人已不再“职业”,只能成为“买办”的代名词。职业经理人如何处理代表不同资本的股东关系?如何处理因股东而产生的企业问题?如何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商业原则?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利益?王惟尊事件自身及其引发的争论却也明白无误的彻底揭示了目前中国职业经理人与资本之间的关系:猜疑、隐瞒、相互利用、抵制甚至对立,缺乏诚信与机制保障前提下的双方合作导致的是双输而不是双赢。 (待续 绕不过的“历史传统”—— 他们的生存方式 理不顺的“职业行为”—— 他们的能力表现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

听众

716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4-10-16
最后登录
2009-10-25
积分
716
精华
0
主题
5
帖子
348
8
发表于 2005-5-21 09:10:00 |只看该作者

RE:管理新书《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精彩片段连载

不错不错,请继续连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

听众

48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5-18
最后登录
2005-7-31
积分
48
精华
0
主题
12
帖子
42
9
发表于 2005-5-21 15:07: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珠海出版社即将上架管理新书 赵波 著《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

珠海出版社即将上架管理新书 赵波 著《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精彩片段连载 绕不过的“历史传统”—— 他们的生存方式 职业经理人其“职业”特征的表现之一,就是能通过市场正常流动。特别是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今天,对优越生活条件以及自我实现的追求使人才基于市场需求的合理流动要求更为迫切。 然而由于我们社会对职业经理人价值的认知缺失,必然导致表面上的高端人才交流火爆而事实上的渠道扭曲闭塞,特别是在高层经营管理职位的选拔聘任上,用人企业与职业经理们通过市场正常流动达至双赢的是极为少数——所谓的高级职位的公开聘任基本是做秀而已,用人单位实际上往往有其自身不为人知的招聘渠道与招聘目的。笔者通过对在深圳金领世界招聘的多家著名公司的跟踪调查,验证了自己的这一判断。 从最初高级职位空缺的提出、候选人员的推荐提名到最终高级职位人选的确定往往决定于企业内部、外部各方势力权利搏弈的结果,很多时候是各方势力的暧昧平衡,而不是源于企业真实需要与市场需求。这一点在国企表现的尤为明显,我们看到的是,国企的高层领导很少由市场竞争产生,而基本是由政府任命,甚至他们当中的许多本身就是政府官员,所以从这个角度,在国企这块天地里根本就没有职业经理人的生存土壤可言。即使在民营企业,由于社会功能缺失所导致的缺乏公正专业的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参与,这个问题也同样严重。 这不可避免的造成中国企业内部近亲繁殖、裙带关系盛行,其最终结果是中国企业从整体而言,正在内部形成越来越政治化的利益集团与官僚体系。 通过内部人员的举荐——特别是名字后面挂着“总”“董”类似字眼关键人物的介绍,许多人得以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顺利加入这个体系。市场的生存原则是绩效,而官僚体系的生存原则是“政治稳定”。在这个政治化的体系中,就单个经理人而言,每个人关心的是如何保证这种政治血缘的高度亲和化一,因为这事关自己的位置能否被保住以及是否有向上爬升的机会——他们也很容易知道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如果因为你没有完成绩效指标而遭解雇,说明你并没有融入这个家庭“血统”;而当你虽然没有完成绩效指标,但是仍然在位,那么你就已“血统”纯正,就可以“家庭内”处理,甚至换个位置顺利地向上腾挪。于是关心上级老板的生活起居甚于自己的业绩,关心上级老板的喜恶甚于自己份内的工作,皮鞋擦的好坏成为职业经理价值衡量的唯一——这就必然导致职业经理人职业能力的整体降低或丧失。 这一点在我国企业的市场前缘营销领域表现的尤为明显,在前欧莱雅(中国)区域经理俞雷先生《职场现形记——目睹大企业营销团队之怪现象》(《销售与市场》2003/5期)里,笔者读到了这样令人心惊的描述,而这些也是笔者多年来实际管理工作中常常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大公司强势品牌的光环之下,很多营销经理也变的非常强硬——但是这种强硬并不是基于对公司利益的维护,而是一种倚仗公司背景的霸道。每到一地走访,经销商的简单招待是不够的,‘革命小酒’显然是需要天天醉的,之后的桑拿、卡拉OK、泡吧显然也是‘工作’必需的。市场依然会存在,因为这些营销经理是躺在强势品牌上呼东喝西的人,他们只需要在唱歌喝酒泡桑拿之后给经销商一点小恩小惠——经销商是现实的,投资在这些人上的腐败基金,他们知道一定会获得加倍的返还。” “这就是目前大企业营销队伍的现实,当大企业的运作越来越官僚化之后,这些营销经理也越来越远离了商业的本质,每一次的客户拜访,象是一种礼仪,并且职位越高的经理的市场拜访越象是一场秀,一场官员的出巡。” “这种秀已经越来越让营销团队失去市场的敏锐嗅觉,低职位的营销人员因为不能决定什么,所以出于明哲保身的目的也并不急于改变什么——因为改变本身意味着职业的风险。高职位的营销人员根本就看不到什么现实的状况,因为所有的市场拜访的路线都已经被事先安排好了,他们被低级别的营销人员前呼后拥,犹如在牢笼。” 如影相随,与官僚体系共生的毒瘤就是腐败。先不说官僚体系自身就是依赖腐败运转,“黑金”营销已是业界公开的秘密——正如同业内人士所揭示的:职业经理们和经销商联手骗取企业的费用的事情有之,收受经销商贿赂的事情有之,干脆自己做经销商,把企业的资源和利润象洗钱一样地吸纳的事情更是不绝! 俨然是中国几千年官僚体制的缩影,中国企业内部的政治斗争同样浸润了厚重的历史传统。在这种大一统的政治体系下,由于缺乏机制与真正的道德约束,使苟营者易于取巧,成熟的商规难以张扬,—种可正面参照的普遍性原理与榜样空白,促使企业内部权谋(甚至是阴谋)的作用被无限扩大、变异、神化,同时也使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被催化得无以复加。 当企业内部利益集团与官僚体系势力强大到一定程度,在力量对比上发生有利于割据群体的变化时,同样会形成政变、逼宫等颠覆企业权力核心的行为,也就难以避免这种政治走向绝对的肮脏与血腥。 如此,在这种生态环境里的职业经理人,要么洁身自好沉没自己,要么随波逐流而彻底丧失自己的“职业”品质,或者另择其路——我们还不得不关注这样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职业经理人重新回流外企以及加入创业者的队伍,抛却正常的人事变更成分,这里面隐含的长远危机应该引起我们企业与社会的高度警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

听众

48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5-18
最后登录
2005-7-31
积分
48
精华
0
主题
12
帖子
42
10
发表于 2005-5-21 15:08: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管理新书《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精彩片段连载

理不顺的“职业行为”—— 他们的能力表现 美国企管界大师史考特·派瑞( Scott Parry )博士通过6年时间对超过7000位中国经理人的管理才能评鉴测试,就职业经理人12项能力所分属的四个能力群组来比较,中国经理人在与“事”有关的工作能力群和认知能力群都有较佳表现,平均指数为53,但在与“人”有关的沟通能力群及领导能力群,平均指数为39,表现差强人意。 这与我们的经验基本相符。由于沟通能力与领导力的薄弱,加之中国企业从整体而言普遍缺乏职位工作分析工具与技能方法,导致用人企业难以精确把握高级职位工作的精要所在,因而也就难以谈及高级人才的合理筛选及正确使用。笔者因工作关系曾有幸接触到国内许多猎头公司,其中有一些还相当著名,然而由于缺乏对企业运做及生态环境的真正经历体验,某些猎头对职位理解的幼稚与教条,所做的工作分析与实际要求偏离的严重程度都让我大为吃惊。专业的猎头公司尚且如此,许多自身缺乏专业分辨能力的企业就可想而知。 2002年空降兵变故中,吴士宏与李汉生的出局就是因缺乏合理正确的职业能力评估与工作分析从而导致角色错位以至失败的两个典型事件:由于成长环境所限,吴士宏与李汉生们所历练的只是外企的纵向管理,在这种模式下,产品战略、广告策略都由海外总部来定,甚至广告版样都已经是设计好的,他们的天才只是体现在出类拔萃的执行。而当面临横面的资源整合以及全局战略把握时,我们遗憾的看到,他们的领导力只是源于手中的权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混淆了管理与领导的区别,要求一位金牌经理人以企业家的方式思维与领导,这显然不是他们的特长所在,因而他们的真实价值就难以体现,他们的失败也就不足为奇。在这些事件后面所昭示的我国企业对知本认知的整体缺失与错误,应该引起我们深深反思。 曾几何时,包括吴士宏(TCL)、李汉生(北大方正)、陆强华(高路华)、姚吉庆(华帝)、黄骁俭(金蝶)、王树彤(卓越网)、李金水(康柏中国)、张谦(高通)等在内的众多职场精英,在先后遭遇了他们事业上的滑铁卢后纷纷离职,而通过对他们职业经历的调查,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空降兵们与资方的联姻不过两三年,时间竞会是如此短暂。两三年的时间,对一个企业而言,能转型的足以完成转型,而不能转型的时间再长也是徒劳,对空降兵们而言或许这就是其职业特长能够展示的最长时段。 于是,整个社会从上至下的浮躁心态、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更为明显的表现在这一代职业经理人身上,导致企业成为短期利益的奴隶。对于许多的中国企业而言,其脆弱已不是富不过几代的问题,大厦将倾往往发生在飘忽瞬间。 北京曾有一家颇具背景的保健品公司,其市场诉求反复不定。按其决策人物的话讲:“保健品哪里有做长线的,做三两年就行了。” 就是说:赚钱那有长期赚的,赚两、三年就够;或者是:骗人那有长期骗的,骗两、三年就行。 在整个社会道德沦丧的恶劣环境里,某些职业经理人已难有成熟的商规与道德规范可言。 不久前,主要由从哈慈高层出走的人士组成的蜥蜴团队,日前在多家知名媒体上对其曾经一系列商业运作的炒做,其中某些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可能会被控以商业欺诈、价格操纵等罪名的行为(譬如通过所谓的脑力激荡杜撰了美国V26全球青少年减肥援助基金、伪造的并不存在的V26美国总裁的签名、假此名义组织的所谓打折销售公益活动、以假充真的所谓麦克杰克逊电视广告等等——这些皆源自蜥蜴团队自己撰写的文章),却得以堂而皇之的以正面形象在中国流行并得到众多职业经理的喝彩——这是权谋的胜利,同时也是这些职业经理们没落的开始。有识之士已经对其喊出了“it really pisses me off(让我厌恶不已) ”的抗议,笔者也感到了一种发自心底的深深悲哀。 尽管此举已经引发世界对中国职业经理人诚信水平的置疑,然而我们却不能不承认,按照当今社会的主流标准,蜥蜴团队确确实实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个人而言,他们也具有无与伦比的天才与职业技能。在当今这种社会环境下,他们代表的是冷峻现实下的搏杀生存而不是小布尔乔亚们的温情浪漫与不切实际。这显露出当代职业经理人极为矛盾的一面——迷失中,是月亮朦胧,还是泪眼朦胧? 现代企业经营是科学与创意的并举,必须假制度之道而行之。在逐渐融入世界一体市场的今天,笔者不禁要问:市场经济环境与社会法制化程度在我国什么时候才能完善?!以契约与诚信为基石的社会什么时候才见雏形?!倚赖权谋混水摸鱼的特定阶段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历史?!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