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乱想:HRM能从中国传统智慧中吸取到什么
狼之言
题记:在日常具体的管理经营工作中,很少站在一个跳出工作本身的高度上去俯视一些问题和方向,最近研究国学,将很多传统的东西不断厘清打通,有痛苦的思索,也有坐而论道的空谈,也有似乎顿悟的清晰,当这种思考落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便有了这些胡思乱想的文字,也会陆陆续续的写下来,当作一个思路,与有兴趣者可以探讨,如果能形成对当下管理方向有所帮助的结果,那便是谢天谢地了:)
(一)中国管理文化也要有自我觉醒的意识
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在中国出现不到不是很久的词汇,经过大概十余年的时间,基本已经在中国企业管理中占据了或重或轻的一个部门角色,且其管理理论理念和技能上,基本是参照西方管理学和管理技巧而来,因西方现在管理科学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所具有的结构化、简单、明晰、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我们在学习、使用和推广中,使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整合资源不可或缺的部分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随着本土企业不断深入推进与发展中,历经多少困境走到现在,取得了令人瞩目慨叹的成就,也遇到了我们本身所自有的一些情况或问题。结合“中体西用”这个在洋务时提及的说法来看,本土企业就是在中华大地上自我成长起来的企业,这里的人群基本还是华夏大地滋养的人群,这是我们肉的“体”;而同样,不管接受的或多或少或清晰或明朗的传统文化教育,浸润在每个国人心底的东西是不容回避的,这是我们心的“体”。在运用西方管理思维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做,是岳麓书院上“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要求,是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所出现问题的要求。
中国悠久古老的发展历程中,人事管理在其成长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中国却具有遥远的历史,不管是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研究中,都具有很深厚的理论基础:
成书于三国魏明帝时代的《人物志》,刘邵力图从人才学角度,以黄老“因循”哲学融合各派思想,进行新的理论建构。系统说明各种人才的特征及甄选方式,在中国古代人事管理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清末曾国藩《冰鉴》,在结合其对人才培养和甄选中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人事管理识别理论,细细研究,也包涵无穷的智慧。而且在研读曾国藩奏折的时候也能发现和那多精辟的关于人事和行政的论述。
其他在儒、释、道、兵等各家思想中,都有关于找寻人事管理智慧的文字,当然可能没有刻意去写,但任何关乎人财物中的“人”的文字,都像闪现无限光芒的珍珠躺在历史的沙滩上,而缺乏一个将其串联起来的线,我宁愿穷我之一生一条线,将之串联起来。
在当下中国经营管理走向一种全面系统自我思考的阶段的过程中,基于传统的智慧,不容忽视与回避,这是要求唤醒我们的主体意识,绝对不能在接受和吸取外来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时候,而失去了自主性,跟在别人后面走,则会必然重蹈他人的问题和错误。只有在唤醒自主性主体,结合特有的环境和人,建设中国自己专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体系,才能更有生机和活力的助力于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是最后在大好时机过后,没有留下坚实的自我造血能力,就会浪费了机会而使一切会归于白费。
我所理解的一个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公式:
中国现代HRM水平=(传统管理智慧+西方现代管理智慧)*管理整合能力
越具有民族的,越具有世界的意义。我们的管理文化越具有中国性,也就越具有世界性的价值。而要让中国的管理文化、思想具有中国的特征。我们既要有自己的认识,也要有世界的眼光,既要有不固守自我的度量和格局,也要有不盲目模仿东施效颦的决心。
先树立一种本体的自我意识,然后中西比较,现实分析,古今研究,一定可以找寻到一种崭新的充满无穷无尽生命力的HRM之路。
后记:随后将从现在HRM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通用性问题,从各类典籍中去找寻答案。当然,也不会躲在故纸堆里自我陶醉,那是在开始这个问题思考时先给自己打的预防针。这将是一个漫长的探索之旅,也期望得到同道者的批判拍砖指导帮助,先致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