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1-5-6
- 注册时间
- 2005-12-29
- 威望
- 2008
- 金钱
- 87144
- 贡献
- 70774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159926
- 日志
- 4
- 记录
- 0
- 帖子
- 2576
- 主题
- 184
- 精华
- 2
- 好友
- 62
     
签到天数: 139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注册时间
- 2005-12-29
- 最后登录
- 2021-5-6
- 积分
- 159926
- 精华
- 2
- 主题
- 184
- 帖子
- 2576
|
本帖最后由 billy.liang 于 2015-5-11 15:40 编辑 $ w! A$ U- |; @
金蠡 发表于 2015-4-24 22:42 ![]()
, Q, a# b9 ~4 W你所讲的无疑是对的,只不过我们想表述的和讨论的并不完全一样。就以人力资源管理是支持系统来说 ... . y8 _3 Q q2 y
g$ Y; r$ c' {8 t首先感谢你给我新的学习线索,几点疑问或不同看法' Q$ `3 Z* A, D: x
疑问:
$ K; M& C3 x% Z; [9 ~' i1 m- 找不到组织架构中“支持系统”的权威定义。
- 发现“支持”的词义有不同的角度:支撑、撑住;支援、赞同鼓励。“支持系统”较多出现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范畴内。
- 你文中的“支持系统”应该是后者“支援系统”的意思吧。+ U9 t7 ?" N1 S- F* M
% g& F% g9 v# n
不同看法:
4 d w* l2 n1 i6 A一、本帖六楼中有以下观点可以说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战略性专业性的工作:' w- C0 D k$ z6 x- G5 ]
- 管理学界有一句名言~”管理的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组织架构中的人力资源部理应就是为所属组织解决“人的问题”的专业的部门和战略性部门。
- 对雇员“人力资本”的认同是华为全员持股计划的核心价值认同。陈春花进而指出:”企业家或者企业的管理者很清楚地知道,拥有能力和知识的员工不可能是企业的资源,一定是资本,而对待资本的概念,就应该是投入产出的逻辑而不是简单拥有的逻辑。“: V5 r3 d4 s2 ?9 o
% Y; e' _7 E9 f二、人力资源管理特鲁克先生1954年提出的,先生还反复强调人是资源不是成本。人力资本理论是舒尔茨1960年提出的,作为经济学家的舒尔茨运用自己创造的“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测算了美国1929~1957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约有33%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做出的贡献。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奖。问题就来了:“使用价值”应该是指物的吧。将“人”不当“人”,应该是造成诸多管理困境的核心价值观问题。
3 T) d8 S# h" S6 ^& B$ C W* }8 @6 G& ?0 E5 D( D( q
三、被德鲁克称为“管理学的先知”的福列特这样定义企业: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陈春花进一步指出:”企业管理者应能真正理解企业组织的属性,让企业能够拥有社会价值,做不到这些,就无法带领企业走在持续成长的路上,就无法真正让自己为企业创造价值……股东价值最大化、赚钱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一点,就一定是错误的,因为企业还需要为社会创造价值,还需要承载人们对企业的期望,这也是企业能够持续存在的根本原因。“这么多大佬争着做公益的原因可能就与此有关了。* ~% y. L9 T* Y8 H% P2 Z
( i7 E x, y$ P$ ~; ~5 v# Q8 e
四、在经济结构多元化的现今社会:不同组织结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管理理念的多元并存,不同管理情境下的企业对自身人力资源的角色定位自然是不一样、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正如图”人力资源的不同角色定位“中展现的四种定位那样~7 m9 T6 T( Y! P! I) X
- 关注日常运营的公司,定位它的人力资源管理自然也是其他部门的支援性的角色。
- 关注未来和战略的公司,定位它的人力资源管理自然就是战略性引领的部门。
' G5 P8 n* {7 \4 p% P4 j 3 k6 M4 E+ I7 e1 O8 s$ P% ~" F
五、2015年的天朝已经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国家倡导的”创新经济“,说的是全民的创新。传统行业如何转型为互联网+的企业,离开了有创新思维的HR,估计绝无发展壮大可言。如果不把人当人看,就会不断重复出现:员工消极怠工,不加班,多劳动仲裁等情况了,这样的工作环境,就甭提企业全员创新了。都说华为好,目前的华为对人力资本的认同与他们2011年开始的组织转型密不可分。美国的企业真正理解、认同人力资本理论的前提下才会出现:90 年代美国股票期权盛行。特鲁克先生是从企业的战略管理视角研究人的作用,并提出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经济学家舒尔茨从经济学视角核算社会经济增长的构成要素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两位大师是从各自视角为”人“在企业、经济成长角度提出了他们的经典,均无妨于这两种理论运用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
2 d7 p% C0 `0 Z' \$ O, d& b) J$ T: D3 I) i, b
六、存在即合理,相对自由的企业界对”人“的观念各不相同也是正常现象。9 B+ L+ E5 Z8 K$ I9 b7 I: _8 S5 K
帖子既然主题是”功夫“在哪?不同门派当然是各有各的理解。# \* O: [3 o% o0 }% |+ } V6 }) j
放眼经济急剧转型目标的2025,咱们可都是场上的主力呀,你担任什么角色还是由你的观点决定的!继续关注日常运营的同时也可以在空余时间务务虚~关注关注未来与战略,毕竟机会给谁大伙都清楚的!
% l" T" j) w+ }) A; y+ k+ V E: e/ ]: a
附图:
! |3 U9 X7 r. r7 Q$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