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7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出奇制胜!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六个“奇兵”

[复制链接]

101

主题

35

听众

5353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15-4-15
最后登录
2015-12-14
积分
5353
精华
0
主题
101
帖子
18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6:36: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虽说笔者并不赞同“国外的月亮比较圆”,不过,不一样的风景常常能给我们更多启发。以下是国外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六大奇招,中国的管理者和HR们,也许能从中收获一些启示。. E, y  L5 I4 _  L# H, B- m
. k" n7 G7 z$ c" g) z
一、“抽屉式
$ ?& c2 X) u0 [4 V- B) |2 x: f8 e' |2 m
  C3 i! Y7 H7 c5 r' j8 S
含义|抽屉式,顾名思义,每个人的抽屉里暗藏乾坤。进一步来说,指的就是“职务分析”。许多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人员的抽屉里,都有一份职务工作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职务工作规范职位分类制度。: U+ ~, m( P3 Z( T. h

: ]8 y: X0 [' T4 }! h9 [5 Y广泛性|据有关调查统计资料表明,1930年,美国各大公司采用抽屉式管理(职务分析)的仅占39%,至1940年增加到75%,到1977年已超过80%。最近几年香港的大中型企业都普遍实行抽屉式管理。5 Y3 b. B4 E( l9 y% c( F  c3 X0 p% ]3 C

* A" w9 A. e( e如何进行|进行“抽屉式”有如下五个步骤:2 K* D/ G& Y3 @/ F: Z& O: Y* P

8 a* _# P6 r" d7 |- F2 L0 b第一步,建立一个由各个部门组成的职务分析小组;
% x  E: i$ G2 B$ a* i" A# m0 B: Q第二步,正确处理内部集权与分权关系;
: A2 i+ @/ r% [% n/ j第三步,围绕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职责权限范围;
3 j$ H  g5 z* y第四步,编写“职务说明”、“职务规格”,制定出对每个职务的要求准则;
+ J; g8 U/ H" s1 h$ r+ j第五步,必须考虑到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相结合。+ l/ \" Z' h2 |
3 e# T+ R4 r9 _. T& i5 b
一句话总结|在管理工作中,既不能有职无权,也不能有责无权,更不能有权无责。针对这一点,抽屉式做到了职、责、权、利相互结合。5 _6 D6 A/ [: M2 t

0 B7 z2 \: }& `3 f4 \* {  C/ V" O( u; s* G' H- Q4 w3 }
二、“危机式”2 }2 J5 E% X: x. k: z& R

1 |( s9 n2 I* |) {
2 B$ f# @% C; E+ N7 ^含义|如果一位经营者不能很好地与员工沟通,不能向他的员工们表明危机确实存在,那么他所在的团体很容易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脱节,因而也会失去效率和效益。因此,所有员工都必须知道企业危机的情况。这正是“危机式“管理的核心。( Q+ c2 I0 d& X7 k+ Y* f/ w& e
7 @2 ?* d6 h) B! l2 p# Z2 ]! G
广泛性|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化,相当一部分企业进入维持和衰退阶段。连许多大公司,如福特和可口可乐,都出现了大规模亏损浪潮。为改变状况,美国企业纷纷较推行“危机式”生产,这股风潮很快吹遍了全国。以可口可乐为例,尽管如今是世界碳酸饮料的龙头,但是其始终有着清醒的自我危机意识:组织庞大,控制不易,消费者始终有着“不健康饮料”的刻板印象,员工们也始终谨记这点,从产品,营销等多方面大下功夫,创意不断,使得企业常葆活力。, r, m8 _/ K7 t. m

# y' P$ b3 z" c$ W+ W如何进行|如果你想让员工和企业休戚与共,可以这样做:在职工中广泛宣传某些由于忽视产品质量、成本上升、导致失去用户的危机,从而让职工意识到,如果不能把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及用户时刻放在突出位置,企业的末日就会来临。
; i7 u, }5 q* i7 y' l; L& ?* E4 d( w: I# M9 B+ `7 L$ d( n, b
一句话总结|居安思危,自有其道理。2 F# T4 k2 j; {! E6 S

3 q/ y4 \9 ]( D" N7 H三、“一分钟”式; k$ i* f/ N4 }: \. I) q6 v" E. w
9 @: {" ?' b+ T2 v2 U

8 y9 k7 \/ i- W9 |- S含义|具体内容为: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赞美及一分钟惩罚。0 Z" x+ y4 M, A( W, D2 n2 S/ r
& }" ~$ E! W; K- \( Z1 M4 Q# {
如何执行|一分钟目标,即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主要目标和职责明确地记在一张纸上。每一个目标及其检验标准,应该在250个字内表达清楚,一个人在一分钟内能读完。这样,便于每个人明确认识为何而干,如何去干,并且据此定期反省自身。一分钟赞美,就是激励。具体做法是直线管理者可以经常花费不长的时间,在职员所做的事情中,挑出正确的部分加以赞美,促使每位职员明确所做的事情,更加努力,使其行为不断向完美的方向发展。一分钟惩罚,是指某件事应该做好,但却没有做好的时候,对有关的人员首先进行及时批评,指出其错误,然后提醒他,你是如何器重他,不满的是他此时此地的某项具体行为。这样,可使做错事的人乐于接受批评,感到愧疚,并注意避免同样错误的发生。
' f0 Y' V6 v: @6 H9 e+ R: K+ ]$ B& q, V) L! w/ V  A
一句话总结|“一分钟”法则妙就妙在它大大缩短了过程,有立竿见影之效果。一分钟目标,便于每个员工明确自身职责,努力实现目标;一分钟赞美可使每个职员更加努力,使其行为趋向完善;一分钟惩罚可使做错事的人乐意接受批评,促使他今后更加认真。! _+ y, g9 C7 z% C5 u
5 h' j5 ]8 R7 j4 b' h6 x
: S( C( v( d+ t9 c6 Y3 Z
四、“破格式”$ `, `0 `0 p5 E

8 H& [; L) R+ m! y" B& N
: P# _) D1 }' J6 E含义|通过对人事的变动达到变革创新的目的。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公司都根据内部竞争形势的变化,积极实行人事制度变革,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 u+ S, }! \9 d" W6 m" _/ ]0 r, r  h+ Q- [" ~8 Q
广泛性|在日本和韩国,过去一直采用以年限作为晋升职员级别和提高工资标准的“年功制度”,但如今这种制度已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以能力、业绩为基准的升迁制度越来越多的被企业采用,达成“破格”。7 N4 T. ~8 ~- ~( o9 [/ P

; d, \4 l4 U8 r8 H$ M如何执行|主要侧重于对人的潜力的充分挖掘,以搞活人事制度来搞活组织结构,注意培养和形成内部的“强人”机制,形成竞争、奋发、进取、开拓的新气象。前些年的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6 F# a- }. k8 w. h/ W8 g
% W- F- `: R" \: r. u% R+ A
一句话总结|以人为本、用人唯贤、唯才是举,是破格式的管理原则。
# v1 ?2 d7 Q2 G% @
& [6 @) x8 Z5 @) I/ Z! p! P& u& R) l& p9 c( z$ [. e
五、“和拢式”
* B, I  T1 ~# S  U! K1 J" s
6 s3 @. \9 ~. v/ Z3 W2 l/ w) J8 v% ^8 Z+ `$ [4 |( O
含义|“和拢”表示必须强调个人和整体的配合,创造二者的高度和谐,从而促使不同的管理相互融合、相互借鉴。# d( d# H' ]4 U. E. g: V0 }

5 v3 R8 X3 A9 f/ o& U5 @广泛性|欧美许多企业都强调在个人奋斗的基础上,促使不同的职工之间相互融合借鉴。7 x8 x. Z; O3 m

, u& \- W# l3 c如何执行|首先,管理者应该放手让下属做决策,切忌大包大揽。其次,应促使不同的看法、做法相互补充交流,使一种情况下的缺点变成另一种情况下的优点。在一个组织中,小组、个人都是整体中的个体。个体都有分散性、独创性,应当通过协调构建整体的形象。最后,整个组织与个人之间达成一种融洽和谐、充满活力的气氛,充分激发人们的内趋力和自豪感。
* ~$ P5 K4 `4 n% p5 m% }* m1 V8 D( A; t/ V1 @! \
一句话总结|一加一大于二。
2 V9 m0 \2 l% }5 X, I, l/ o& _% J4 Z7 T5 P# V2 S. k3 j  t) ]
六、“走动式”管理6 }. g7 @% p: c
" l2 i" l# H6 ^) E' i5 c- R
$ t$ H7 T. a- h+ F3 H; A9 A
含义|是指高阶主管亲临一线基础员工工作现场,以获得更丰富、更直接的工作反馈,并及时了解所属员工工作境遇。
* t% |1 B8 n, F6 K& x7 W) K1 ^9 V1 Y. H" \! j5 A3 }# C
广泛性|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思与瓦特门建议,高阶主管应当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要走出办公室,实际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并给予加油打气。走动管理,即management by walking around,在八十年代蔚为风潮。
# ]9 v7 O5 j% g$ f+ D: d7 c. S, n- A6 E% y; R8 H
如何执行|走动式,强调的就是主管到达第一线,从而与工人见面、交谈,希望对方能够提出意见,甚至争辩是非。以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名誉会长土光敏夫为例,在他接管日本东芝电器公司后,遍访了东芝设在日本的所有工厂,每天巡视,与员工一起吃饭,闲话家常。清晨,他总比别人早到半个钟头,站在厂门口,向工人问好,率先示范。员工受此气氛的感染,增强了彼此间的沟通,士气大振。不久,东芝的生产就有了很大发展。走动管理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和技术,就可能提高生产力。0 m* E: x" T) N
! f* ^' T* q" [- N2 }
一句话总结|上司每天马不停蹄地到现场走动,部属舍命陪君子。员工觉得主管重视他们,自然十分卖力。一个企业有了员工的支持和努力,昌盛还会远吗?& N6 v2 X1 U8 {( }8 l
; b, X8 J$ [* e( N3 T7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