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5-6
- 注册时间
- 2005-7-5
- 威望
- -5
- 金钱
- 2610
- 贡献
- 108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271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822
- 主题
- 388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5-7-5
- 最后登录
- 2009-5-6
- 积分
- 2713
- 精华
- 0
- 主题
- 388
- 帖子
- 822
|
地板
发表于 2006-1-14 13:05: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这些畅销假书你读了几本
“这些伪书主要集中在经营管理类、励志类,因为这两类图书的市场需求使得此类伪书能够畅销不断。”资深出版商李湃说。
另一方面,国内“名人”也不断出现在伪书封面上。“我接触的书商炮制了‘郭敬明’、‘周国平’等多本名人书,在雇佣枪手完稿后,通过户口查找了与知名作家同名同姓的人,以他们的名义出书,在法律上没有任何问题。”一涉假出版社的编辑向《瞭望东方周刊》坦言。
“还有一种情况是打擦边球,比如说畿米的书在华人地区广为畅销,现在大陆市场上就出现了很多署名为“米”和“几米”的书,让不明真相的读者真假难辨。
打着“世界500强”旗号在二渠道畅销
“跟风书是假书的热身阶段。出版社单方面追求市场效益的恶果,与书商合谋,纵容跟风书、协同制造假书。”涉假出版社的那位编辑自揭家丑说。
如果热身“试水”成功,那么接下来就可能成为一个假书系列。“《执行力》系列就一连出了7本。”
艾心所写的仍未曝光伪书至今还在市场上热销。在接到书商任务之前,该书商的另一本同样打着“世界500强”旗号的伪书已经在市场上卖了将近5万册。
“我写的书的副标题和原来相比就多了一个‘不’字,还有一个与另一本畅销书基本相同的提纲。书商发现有利可图才继续造假。”
“伪书商定一个思路和一个书名,找枪手写千字30元到40元钱,一次性付款,3.5折卖给书商,一般不超过4折。”一位不愿具名的出版界名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如此的低成本对于伪书商无疑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书商支付给作者的稿费很低。经常是找两个人写,一个是选优,再一个可以有借口说双方的稿件写得都不好,从而逃避支付稿酬。即使给作者较高的稿费,书商依然有很高的利润空间,由低价的印刷支出和充盈的二渠道市场支持。”那位涉假出版社的编辑说。
据了解,业内把新华书店以外的以私人批发零售商为主的图书销售渠道统统称为“二渠道”,事实上支撑热卖的主要是二渠道。“二渠道一直名分不清,长期处于被整顿之列。实际上,二渠道有时就是一个假书伪书大汇展。”
该编辑透露,伪书除了稿费成本低之外,伪书商通过隐瞒印数、虚开或不开增值税发票的方式将出版成本降到最低点。同时,有的出版社买卖书号的行为也为伪书商大开方便之门。
“现在的行情,一个书号也不过是1.5万-2万元。一切手续看起来都像是齐全的,但事实上却是书商自己掏腰包投资的。”
白领、高管都是人精,怎么就认了
“好多出版社也在做,好像是民营、书商做的,其实正规出版社也参与其中。”
除了书商和出版社的“你情我愿”,书店也是利益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按照图书市场的行情,没有“出身问题”的正规图书,批发价都是5折以上,很多还要6折左右,但书商投资的书,因为印量大、出手急等原因,一般批发价都在4折以下。
“对于一般的民营书店来说,他们没有理由去进成本高的书,谁的书发价低,卖得好,我就进谁的,只要所有手续都是合法的就行。”资深出版商李湃说,这样使得假书、伪书的发行量和发行渠道畅通无阻。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北京的一些民营书店很容易就发现了一些有伪书嫌疑的书籍。一书店老板承认,书店为什么不让一些伪书下架,是与其切身利益有关的。
但是他也认为,书市“去伪存真”的工作不该由书店来做,“一年有十几万种新书,不可能要求书店人员鉴别真伪。”
另一方面,有的资深书商认为消费者不完全是伪书的受害者。“号称第一阶层、白领、高管,都是人精,怎么就认了(伪书)?有的明知道这书有问题,怎么就让底下的员工还看这书?”
据这位资深书商介绍,伪书之所以专攻经营管理类书籍是因为这样的书最好卖,有些书商专门投其所好,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教导员工要“听话”、“服从”的伪书在市场上能够卖得这么火。
“管理类的伪书销量之所以那么好,是因为主要销量来自于企业团购。恐怕要占到销量的三分之二。”
这样,从书商到出版社、从书店到团购消费者,这样一条看似无人受损的奇怪利益链便形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