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0-4-30
- 注册时间
- 2015-12-15
- 威望
- 1030
- 金钱
- 6632
- 贡献
- 2586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10248
- 日志
- 341
- 记录
- 0
- 帖子
- 22
- 主题
- 12
- 精华
- 0
- 好友
- 3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 注册时间
- 2015-12-15
- 最后登录
- 2020-4-30
- 积分
- 10248
- 精华
- 0
- 主题
- 12
- 帖子
- 22
|
本文版权属 邓平礼所有
转载请注明: 中人网论坛- 邓平礼-( 链接地址:http://community.chinahrd.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9429)
& Q% f. {0 g6 T+ N1 m( Q1 `年初,总有大波员工辞职,仿佛这已成了趋势。
/ K) X1 t' P- x# E$ Z
' y" I9 ` Y# d% g' ` ~. g领导A向我反映:今年年初,公司30人的部门走了8个。这些员工事先并没有透露离职的意愿,我们也感到很诧异。
7 x/ S5 i6 d) T4 y) p6 `: P% r$ K2 Q) | }6 O
为什么年假回来,员工跳槽数量会暴增?
( f, `) y0 K' [0 k; @" C$ y
" h' I, _# N/ x& q《哈佛商业评论》曾对此研究并发表文章。文中,在分析员工离职原因,以及员工离职时机之后得出结论:“真正影响人们离职的是与同年龄段人士的对比,以及人生各阶段目标的实现情况。”
: N; [ r+ r! ?3 p" @9 `3 I- x6 s1 m* X, l
春节回家,人们参加家庭聚餐、同学聚会在所难免。相信各位深有感悟,小的时候,长辈总喜欢在饭局上拿我们和同龄小孩比较成绩,处于弱势的那一方必定心里很不服气。长大后,比较的内容就变成了月薪过万否、交女朋友否、房否、车否。所以,看似简单的饭局,实际是大人、小孩之间暗戳戳的较量。
, Q3 X# f3 Q( E/ V* l6 ?: G% M
2 Y, ?0 {1 H! [
; j! _4 @( ~; f3 D同学聚会等大规模的同龄人社交活动,朋友之间的近况分享也是产生比较、化跳槽想法为现实的重要推手。) N+ v$ t) | D
3 M% ^9 p& I6 h% a
再加之去年有离职打算的员工,为了丰厚的年终奖,也会咬牙硬抗到年初。+ M b' E: V" E9 U2 D! N
- |6 k' {2 S, Y% `
但以上只是引燃跳槽行为的导火线。员工在平常工作中的各种迹象,早已暴露出欲离职的蠢蠢欲动的心。然而这些微小的举动,领导往往忽略甚至习以为常。
2 n: w1 o$ O; V2 q% r$ T, e W. B
- \1 A* _' y7 ^3 K- e1 M那么有跳槽想法的员工,会在行为上发出哪些信号呢? o0 I1 U/ b' T3 {
( ?: q& _1 a/ S; B8 |4 _! ]
1.突然注重起形象打扮
1 M) q+ j4 ~: a! U' q员工平时着装随意,然后某天突然打扮得“人模狗样”。可能性有:交到女(男)朋友或者下班后赶到另家公司面试。" x4 X) u' `0 i5 k$ ^, \5 j
9 ~3 Y6 n' ^* ]) J! A* B4 F2. 电话频繁,神神秘秘
+ }3 x: c8 R0 X% O, C想离职的员工在接听面试电话时会走出办公室甚至到公司外面,防止被同事听到。而且在讲电话的过程中,态度毕恭毕敬。0 x2 ^' A+ n+ p' B; B7 b: N
! U9 o R$ t9 F) N( o
3. 工蚁化身咸鱼
! I F# o% v0 j- I5 z平时勤奋的员工莫名工作积极性下降,原本这周可以完成的任务拖延到下周,工作状态持续低迷散漫。
8 F% V2 U: [3 C
7 { M* _, a* i, \+ Q4.经常迟到早退' O( w& Y3 C' l: k/ ~
上班经常迟到,一到下班时间立马走人,和之前行为天差地别。
. g# a8 v6 d" e. t( O0 {' j6 m( r/ ?. f3 m' W9 c6 b3 [+ `) V
5.之前唯唯诺诺,突然敢和领导顶嘴+ N4 g. W0 K8 o* F7 [6 r% D
不想干下去的员工会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反正要走,老子再也不想受领导的气了,该怼就怼。& t9 l8 c7 T# V4 L; k* d" e
; Q2 e& G+ ^! C/ r: Y3 K6. 参加团建兴致寥寥
x" J1 a% c6 Z4 T想要离职的人一般拒绝主动增加与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公司群上回应也比较少。7 G( R0 {) [* Q9 ]% V
+ S1 f8 T4 ~3 T! T5 V7. 请假成了“家常便饭”
2 D. _2 a, e! _6 R4 f/ a无故旷工、变着借口请假的员工,有可能正在别的公司参加面试。* I* e" h2 \ J
6 j+ @2 W( V4 V: y* ]7 F
+ F+ f* S/ s' C之前Google团队整出一份可以帮助HR识别《员工离职征兆》的问卷。通过了解问卷中的13种行为,让HR及时发现“潜在跳槽员工”并展开补救措施,争取留住核心员工。
1 A4 x! M" a0 a1 ~4 D% A. N& t8 D z* A4 N7 G5 v5 h
但是这种做法看到的只是行为的表面,并不够客观准确。而且HR并没有三头六臂,隔一段时间便化身侦探对公司所有员工(少则几十,多则成百上千)进行行为推理。/ Q ] ]% m7 F1 d; X" L' P; X
, F) P# d! O5 ~1 J9 K问卷式做法可能会出现员工开始有离职申请的想法了,才察觉出来的情况。就好比消防员救火一样,当出现火灾了才前往扑救,企业始终无法掌握主动权。6 G8 \# G( d$ J( U2 \+ O/ i
- y. }5 |% u0 i# d; m1 Y7 O$ s8 W/ d
再加之问卷结果只能知道员工是否有离职意向。马云之前谈到员工离职原因有两个:钱不到位和心受委屈了。但员工到底因何种原因跳槽,使用问卷法的方式,企业是无从得知的。0 i: ~; |# Q7 P# F
8 T+ n: P2 t; h4 I3 p年底,是争取留住核心员工的最佳时机。那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潜在跳槽”优秀员工,并根据其情况针对性制定挽留计划呢?
- c5 b$ G7 S' G5 S' S8 K
" |$ C& z5 ] U+ ^8 x7 a不同的人离职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而这行为原因来自个人的动机需求,什么是动机需求?. f6 I/ v* C, `5 n3 [$ D
; _- `- v8 p5 z8 o6 B7 r2 z) a" s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曾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1 J# ?" o8 g' \+ a" `1 v5 x! K2 ~7 U" I- D; t" P7 y0 w
0 F, T4 Z& h% r' n+ v: \4 ~8 Q
' `) S5 m2 v1 ~! H0 k广东人啊人经过多年的中国人群心理研究,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等,总结分析出符合中国人群的动机需求,适用于职业、生活等场景。
1 S5 ^* r- z8 W% G M, ?. P& t& K, L
T12人才测评系统里面的“动机”部分,对测评者的真实需求和状态进行评估。其中“驱动力指数、工作投入程度、职场平衡倾向”能够真实反映员工目前的工作状态,就好比《员工离职征兆》问卷的13个行为分析。只不过T12人才测评系统更方便,无需HR化身柯南,只需在线邀请全体员工填写题目,在后台直接得出结果。
% z5 B r4 d6 c
' N( t" J7 X0 E6 j+ w0 C
1 f* D/ o0 P% q7 ]2 g* {另外,“动机需求”部分分为8大指标:财富、健康、享受、工作、权力、创新、情感、荣誉。每一项都有对应分值,企业可以针对动机需求分高的每一项,提供相应的激励建议。
* g# |" v5 H4 l- q3 \" a; Q; d6 N$ W( i0 }: e: c
举个例子,如果A员工的八大动机分数都很高,这个人要不就是想去创业,要不就什么都想要,一般企业都比较难留住;如果B员工工作分比较低,这就表明B最近的工作意愿度不高,需要领导多多留意B的工作在不在状态,对应高分项的需求采取激励措施。
; u8 Y/ I, e" T' s+ |' z7 m( @# k" x5 a6 {! C9 M5 I8 N& R
只有掌握了核心员工对公司哪一点的不满,才能针对性地制定挽留计划,这样成功率才会提高。不然,只知道员工想离职,却不知道他为什么跳槽,这样的做法只会事倍功半。4 H& q, F* w5 \5 S( v) j
9 y/ }1 Q# ?6 U! G- U
春假快来了,年底正是留人的好时机,HR甚至可以趁这个机会,将核心员工的心牢牢锁住,只有让员工在岗位上干得开心了,敬业度才会随之上升,到时业绩自然遍地开花。
0 E/ E& U3 b5 Z+ {2 O. F& s. H- L. ]9 _. H# f
企业朋友们,你学会了吗?更多详情请搜索人啊人官网。% l! l0 k3 E# X' M
U; r/ M+ s1 p3 q, m
(本文参考知乎话题#离职征兆有哪些?#)4 ] Z# F* q' K" r1 F
& o8 x) t/ U& n3 I
关于动机的秘密,可以在喜马拉雅搜索《动机强烈就会成功吗?》免费教学音频,学习更多员工动机的知识,掌握更有效的激励方法。" N* e2 q) W7 O/ y* z$ R3 P4 N
) V2 g; B$ g& H, D' N1 H快、准、省、易 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开创者5 H) U5 o' N! j( g N
3 W' H: u* A8 ^! ]) Y; F7 i" I! T
6 O# S; u) x/ d. t9 P# n: @8 t' [. N2 n3 m) j6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