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怎样塑造阳光心态?------第一天上班
最近这一段时间,工作培训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其他财务管理,物料管理,成本控制等管理中深层次的东西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知识太浅薄了。我有了危机感,我不敢懈怠,只有不断地拼命的去汲取。今天听到最高兴的一句话是:“xu qin以后,您去哪个部门,我也跟着您去哪个部门,我当您的助理。“我的这位新同事,在经过两个月一起的工作,今天突然说了这句话。
” 为什么?是因为当有什么犯错的时候,我总是罩着您,护着您?还是因为我比较好说话?”我笑着问她。
“也不完全是,与你一起我感觉到安全,无论是批评还是其他。”
其实,我的这位新同事,是个非常地聪明直率简单的人,但在人际沟通方面是比较地欠缺的。因为她经常地没有看好东西,而被我批评,有时也会调侃她,“***,什么时候,别把人也丢了,到时,我还得发动全国人民来找。”
话虽听了让我很感动,但,我还是在想,她能胜任哪些工作。只有非沟通性的,任务型的工作更适合她。如果成为我的助理的话,那肯定我的要求会比较地高,工作的压力会比一般人重,且要学会沟通,我想目前的她还不能完全胜任!我没有太多的精力来亲自抓陪训,更多的是要有沟通能力的熟练工。这样会节省我的时间与精力。我在想,再帮她看一看,其他的岗位吧!
管理很理性,也很感性!
回复:管理很理性,也很感性!!------第一天上班
在忙里偷闲中总要过来看看您的工作心得和做事方法,从中汲取知识被你乐观的精神和心态感染一下,心情会轻松很多,:D 。回复:管理很理性,也很感性!!------第一天上班
其实,不仅你的助手跟你雪,在读你帖子的每个人都在跟你学习,汲取他们所需要的不同养分。真诚的说一句:谢谢!
好希望现实中有你这样一位大姐姐。现实中每个人都希望做好,但是总有很多时候,感觉别人在伤害你,而你也经历几次后,也渐渐不想与这些有摩擦的人交流了。
回复:管理很理性,也很感性!!------第一天上班
这里是个好地方,以后要常来看看。回复:管理很理性,也很感性!!------第一天上班
连载啊~认真读回复:管理很理性,也很感性!!------第一天上班
Light Berg Human Resource Consultant (HK)Co., Ltd
http://www.lightberg.com.hk
回复:管理很理性,也很感性!!------第一天上班
前天,看到HR十年兄弟的关于“舒缓压力”的帖子的时候,感触颇深 !我觉得“学会放弃”也是一种舒缓压力的方法。一张一弛,文武治道。最近,我感到压力很大,知识量储备不够,工作几乎需要我彻夜去完成,熬夜后亦感觉到头昏眼花,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思考,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童年》的曲子,始终在我的耳边萦绕。是的,张弛才是文武之道,我应该学会张弛,生活应该是非常地精彩地,只有紧张工作的那不是生活,是机器。道理我懂,但,如何张弛呢?
近一个月的思考,最终,我悟到了。人,一定会学会放弃!
下面是我“学会放弃”的整个思考过程,历时三年!先从三年前曾经讲过的一个专题开始吧!
比较优势和战略优势
比较优势和战略优势是现代国际贸易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在这个专题中我将讨论这两个概念中包含的智慧。自然界和人的生活充满了复杂性,因而经济学中的智慧只能算是小智慧。但它们对我们还是有一定启迪的。
说到比较优势,不能不提和它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绝对优势。后者很好理解。你比我会理财,你在理财方面对我有绝对优势。中国的彩电制造技术比越南强,中国在彩电制造上对越南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和劣势是不是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关系或者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呢?乍一看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你比我会理财,在我们这个两人团队中当然是你来理财。中国比越南会生产彩电,当然是中国向越南出口彩电。
但仔细一想,这个推理不能成立。你比我会理财,但你比我更会推销产品。在我俩这个团队中谁来理财,谁来营销?答案是:为了团队的总体利益,你只能忍痛割爱,将账本留给我。我是不如你会理财,但我在推销产品上能力更差。将几本给我能够为你腾出时间去搞营销。在我们这个团队中,你的比较优势是营销,而我的比较优势是理财。我们的分工合作关系是建立在比较优势之上,而不是绝对优势之上。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尽管你什么都比我行,但你不能什么都自己做。当然你可以选择什么都自己做,但那样你得到的收益会少于和我合作你所得的份额。同样道理,尽管中国在彩电生产对越南绝对优势,但在电脑生产上的绝对优势更大。因而中越贸易中会是中国向越南出口电脑,越南向中国出口彩电。两国的贸易关系是建立在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的基础上。
比较优势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对一个各方面都强大的国家或个人,聪明的做法不是仰仗强势,四面出击,处处逞能或事必躬亲,而是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资源用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反之,一各方面都处于弱势的国家或个人也不必自怨自艾,抱怨自己的先天不足。要知道“强者”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为了它自身的利益,“强者”必定留出地盘给“弱者”。比较优势理论的精髓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现在让我们来谈一下另一个概念:战略优势。在两个国家或个人能力有差异时,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他们将如何他工。当两个国家或公司或个人旗鼓相当时,就不存在什么比较优势或劣势了。他们的胜负取决于谁拥有战略优势。简单而言,战略优势并不是资源和能力上的领先,而在于谁能占领战略制高点。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竞争。假定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世界大型客机的市场只能容纳一个盈利的企业;如果两个企业参与这个市场会是两败俱伤,无利可图。假定波音和空中客车在飞机制造技术上不相上下,哪个公司会拥有世界客机市场?答案是谁先进入壁垒。如果波音公司已经在世界客机市场上,空中客车公司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选择不进入这个市场,尽管它拥有同样的技术能力。战略优势有时被称为“先行者优势”,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谓“先下手为强”。是不是接下来者一定“遭殃”呢?并不是这样。战略优势是可以转换的,那么空中客车就会决定进入客机市场,因为从欧盟所得补贴可以弥补竞争导致的亏损。如果波音没有从美国政府获得类似的补贴,那么空中客车就会决定进入客机市场,因为从欧盟的补贴政策将空中客车的“后行者优势”转化为战略优势。需要指出的是,这类意在夺取战略优势的更生会招致。最终使双方陷入恶意竞争的双败境地。战略优势理论的价值之一在于指出这种危险。
战略优势和比较优势是两个反差极大的概念。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分工合作创造出额外收益,只是对既定收益的争抢,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在我看来,比较优势的理念带给我们平和的心态,指导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它让我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储存依存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性。而战略优势的理念则给我们以警示,告诉我们掌握先机的价值,同时提醒我们竞争中合作的必要性。如何在生活中平衡地运用比较优势和战略优势的智慧则需要超出经济学的更大的智慧了。
比较优势与战略优势的感悟,让我开始自省,省思我的优势与劣势,省思机会与危机,但我依然没有动起来。去年,我读了这样的故事:
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地上安装一个小木盒子,把猴子爱吃的坚果装在里面。木盒子上开有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把前爪伸进去,但在抓住坚果后猴子的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之所以能够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是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
我们不禁要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呢?但笑完猴子之后,我们如果再审视一下自己,是否还笑得出来? 我有一个同学,早年在科研上颇有成就,后来被提拔当了单位领导,整天忙于行政事务,研究工作自然放弃了。然而,他对行政事务既不内行又无热情,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此,他常常感到十分苦恼。我对他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回去搞科研工作呢?”他说:“上去容易下来难哪,已经到手的职务待遇,能够说放弃就放弃了?”
我能舍得我现在所拥有的吗?我在问自己。
一只倒霉的狐狸被猎人用套套住了一只爪子,它毫不迟疑地咬断了那只小腿,然后逃命。放弃一只腿而保全一条生命。这是狐狸的哲学。人生亦应如此,当生活强迫我们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前,主动放弃局部利益而保全整体利益是最明智的选择。
如果说我每件事情都要亲力去做好的话,那,我就会每件事情都做不好。我已经深刻地体悟到这一点了。我想成为某行业,某领域的专家,但管理中事务性的工作却占据我很多的时间,我两者都想做好,却两者都做不好,目前的我还分不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我只有24小时,我必须取舍。取其舍谁,舍弃很痛苦!
学会放弃,学会承受,学会坚强,学会微笑---也许,我们别无选择
放弃是需要勇气的,但是,每个人都只有在保全自己的情况下,才能更有价值的活着;放弃,有时是为了换取更大的空间。也许,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不停放弃的过程,放弃童年的无忧,成全长大的期望;放弃青春的美丽,换取成熟的智慧;放弃爱情的甜蜜,换取家庭的安稳;放弃掌声的动听,换取心灵的平静。。。。。。接受与否,有时我们别无选择。
生活中,有时不好的境遇会不期而至,使得我们猝不及防,这时我们更要学会放弃。放弃焦躁性急的心理,安然地等候生活的转机,杨绛在《干校六记》中所记述的,就是面对人生际遇所保持的一种适度的跳高。让自己对生活对人生有一种超然的关照,即使我们达不到这种境界,我们也要在学会放弃中,争取活得洒脱一些。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有我们学会了放弃,我们才能拥有一份安然祥和的心态,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学会放弃!!
回复:学会放弃-----比较优势与战略优势!!------第一天
学会放弃,也看似有些悲壮,其实不然。因为有了比较,所以学会了放弃,也因为学会了放弃而能将人力资源工作中事务性的工作外包,腾出更多的精力,参与企业高层的战略规划职能。
回复:学会放弃-----比较优势与战略优势!!------第一天
遇到承诺不能兑现的人怎么办?一友云:3号将某重要资料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我,并在四号下午进行面谈沟通。而现在却是4号的晚上了。电子邮件未见,电话无人接听,我愤怒至极,因为,于我这资料万分重要!
当我愤怒的时候,我开始了与自己如何释解愤怒的对话的时候:
1.他是不是忘记了?
但我已经短信提醒了,且午时打电话过去的时候却是无人接听!
2.他觉得那不太重要?
这份资料对他对我来说都非常地重要,这将关系到合作是否能够继续进行,相信他也不太想失去这首次的合作机会。(当然,这是我一厢情愿地估计)但就算是他认为不太重要,哪也应该提前与我打个招呼,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如果他连这样的职业道德与素养都没有的话,我想,我会拒绝与之的合作的)
3.有什么意外的情况发生?
比如生病或者意外等不可控力?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无论合作与否,我都希望我的朋友能一生幸福平安!
.......
无论是哪个情况,现在的结果是我没有收到电邮与电话,这不仅影响到我的工作的开展,还影响到我的信用,因为,我已经承诺在节后一周内解决问题。
再次证明这一条理论:鸡蛋不应该只放在一个篮子里!
我们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应该要想到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我们要为可能发生的事情作备份。通俗地讲,我不能将宝押在他一个人身上,尽管我愿意信任他,但美好的愿望并不代表现实。我需要解决问题。
别急!别急!
冷静!冷静!
发火起不了任何作用!一定要理智!抱怨解决不了问题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于是,我开始了现在我所处的情况的综合分析,迅速地拿出了方案。
我找出了我的”第二梯队“,”我的备份“。当然,在今天我将”第二梯队“作为主力部队的时候,我又开始了第三梯队的备份。根据”第二梯队“的整体的情况,我重新将工作作了些安排。无论何种情况下,我要倾全力去完成我承诺的事情,让这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这两天“HR十年”有个“疑人”与“用人”的讨论,我个人的观点:疑也罢,用也罢,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一定要做个备份,因为,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