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枫一叶 发表于 2003-7-11 13:21:00

关于培训规划的看法

1.和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并不重要一样,培训管理中的培训本身而言应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最应该重视和关注的是培训需求的洞察、培训过程中的互动交流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

2.培训需求采用调查问卷法往往是徒费时间和纸张而已,访谈法是很好的,但不能局限于重点或关键人物,如果这样,往往被蒙蔽了双眼,而这需要一个很好洞察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的人来作这件事;

3.有时培训的教学形式往往可能比内容更重要,比如作游戏启发大家善于观察和思考,比如分组提倡合作和团队精神,比如案例发言锻炼大家的语言表达和领悟,比如工作情景模拟促进思考,比如设置小奖品小礼品活跃培训气氛等,目的是让大家感受到“培训原来可以这样的”“工作原来也可以这样的”

4.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和提升源自个人内心的驱动,如果没有,再好的培训环境也没有用,所以配合培训的大环境必须是有一个绩效评价考核、甚至淘汰机制,让大家感觉到压力,有竞争,这样反过来又会改进态度!

5.不要一提培训就是请专家进来,送员工出去,其实我认为培养自己的“培训师”才是最好的方式,这些“培训师”必须是HR的培训专员,可以是企业的领导者,可以是某方面的专家,甚至可以是某个普通员工,这样的培训显得更务实(身边有经验之人)、更有效(培训即是新制度新方法推行的前奏),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培训师的理论总结和升华),也可以说是一种简单的知识管理。

秋枫一叶 发表于 2003-7-11 13:25:00

6.关于培训效果评估

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应该包括四个步骤:培训需求分析;设计、选择培训课程;授课;效果评估。这是一个闭环的流程。要使培训有效,这四个步骤缺一不可。

下面重点补充说明培训的效果评估

培训评估,主要包括四个层面:
第一,反应(Reaction),即课程刚结束时,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
第二,学习(Learning),即学员在知识、技能或态度等方面学到了什么;
第三,行为(Behavior),即学员的工作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变;
第四,结果(Results),即通过诸如质量、数量、安全、销售额、成本、利润、投资回报率等可以量度的指标来考查,看最终产生了什么结果。

——反应层面

反应层面需要评估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讲师、方法、材料、设施、场地、报名的程序等。对这个层次的评价,首先要有总体的评价,比如询问学员:你感觉这个课怎么样?你会向其他人推荐这个课吗?但是这样容易产生一些问题,比如以偏概全,主观性强,不够理智等。因此还必须有涉及以上内容的更细致的评估方法。适合的方式有问卷、面谈、座谈、电话调查等。

具体衡量的尺度,可以采取4分法(极好、好、一般、差)、5分法(极好、很好、好、一般、差),或者7分法(1到7分)、10分法(1到10分)。一般而言,5分法比较容易操作,但区分度不如7分法。

这个层面的评估易于进行,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评估方式。但它的缺点显而易见,比如,因为对老师有好感而给课程全部高分;或者因为对某个因素不满而全盘否定课程。

以下解决办法值得尝试,比如:强调评价的目的,请求大家配合;鼓励大家写意见、建议;与历史数据或其他公司数据比较;对大公司来讲,在全面铺开某个课程之前先试讲;结合使用问卷、面谈、座谈等方式;不同主题的课一起开时,要及时反馈,马上填问卷等。

——学习层面

学习层面主要的评估方法有:考试、演示、讲演、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

这个层面的评估的优点有:对培训学员有压力,使他们更认真地学习;对培训讲师也是一种压力,使他们更负责、更精心地准备课程和讲课;学习是行为改善的第一步。

但问题在于,压力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有可能使报名不太踊跃。再者,这些测试方法的可靠度和可信度有多大?测试方法的难度是否合适?对工作行为转变来说并非最好的参考指标。

应对这些问题的办法主要就是采用合适的评估方式。比如,对那些基于知识的培训(包括技能培训)采用考试的方式;对要认真对待结果的正式培训也应该考试,并展开讨论。如果采用演示、讲演、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应事先让学生知道规则、时间及考核者。

——行为层面

行为层面的评估,主要有观察、主管的评价、客户的评价、同事的评价等方式。

这个层面的评估的好处是:培训的目的就是改变学员的行为,因此这个层面的评估可以直接反映课程的效果;可以使高层领导和直接主管看到培训的效果,使他们更支持培训。

但是,这个层面的评估要花很多时间、精力,人力资源部门可能忙不过来;问卷的设计非常重要却比较难做;因为要占用相关人员较多时间,大家可能不太配合;员工的表现多因多果,如何剔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也是一个问题。

一般可以考虑以下解决办法:

1. 小心选择适合这样做和值得这样做的课程,如公司行为、时间管理等。

2.注意选择合适的评价时间,即在培训结束多长时间后再来评价:间隔时间太短,学员可能还未熟练掌握,难以反映培训的长期效果;间隔时间太长,多因多果的影响增强,难以评测。

3.主管的配合很重要。要取得学员主管的配合,首先要让他了解,学员参加这样的培训有利于其更好地工作;其次深入地沟通评估的目的和方法,并在批准这个培训时就让他知道他在事后需要予以配合

半天云-hf 发表于 2003-7-14 21:21:00

用心良苦

感谢顺予,他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很让人敬佩。
培训真的很难,培训需求分析是不是最好分层次,分群体来进行,针对某一个有很多共同特点的群体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培训进行起来比较容易一些,操作起来就简单一些。

标点符号 发表于 2003-7-16 15:43:00

值得思考的5点内容

以下是引用秋枫一叶在2003-7-11 13:21:30的发言
1.和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并不重要一样,培训管理中的培训本身而言应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最应该重视和关注的是培训需求的洞察、培训过程中的互动交流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

2.培训需求采用调查问卷法往往是徒费时间和纸张而已,访谈法是很好的,但不能局限于重点或关键人物,如果这样,往往被蒙蔽了双眼,而这需要一个很好洞察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的人来作这件事;

3.有时培训的教学形式往往可能比内容更重要,比如作游戏启发大家善于观察和思考,比如分组提倡合作和团队精神,比如案例发言锻炼大家的语言表达和领悟,比如工作情景模拟促进思考,比如设置小奖品小礼品活跃培训气氛等,目的是让大家感受到“培训原来可以这样的”“工作原来也可以这样的”

4.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和提升源自个人内心的驱动,如果没有,再好的培训环境也没有用,所以配合培训的大环境必须是有一个绩效评价考核、甚至淘汰机制,让大家感觉到压力,有竞争,这样反过来又会改进态度!

5.不要一提培训就是请专家进来,送员工出去,其实我认为培养自己的“培训师”才是最好的方式,这些“培训师”必须是HR的培训专员,可以是企业的领导者,可以是某方面的专家,甚至可以是某个普通员工,这样的培训显得更务实(身边有经验之人)、更有效(培训即是新制度新方法推行的前奏),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培训师的理论总结和升华),也可以说是一种简单的知识管理。
**************
感谢秋风一叶的阐述。其实我们所尊崇的培训习惯还是来自传统的课堂。这里谈到的5点我觉得很值得人力资源的实践者参考。

梦白 发表于 2003-7-21 20:19:00

和一叶的文章比照着读更有收获。

taot 发表于 2003-7-28 10:33:00

谢谢!

很有学习价值。。

古古73 发表于 2003-7-28 11:26:00

我会好好看的

谢谢

linda 发表于 2003-7-30 09:28:00

我需要保存并学习,谢谢

我需要保存并学习,谢谢

lily_guo 发表于 2003-8-27 15:43:00

谢谢

谢谢

顺予 发表于 2003-9-30 11:18:00

再次体会培训

这两天我为培训很烦。
集团里安排了一次野外培训,但确实不是我所在的公司所需,不过集团对我们下面的公司有考核,所以勉强就派员参与。
实在不知道这种培训有什么价值。
我所感觉到的是,大部分企业还是为了培训而培训。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顺予谈培训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