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帝王选、用、留人案例赏析
秦昭王“五跪”引才 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在引才纳贤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气度。秦昭王驱车前往拜访范睢,见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请教:“请先生教我?”但范睢支支吾吾,欲言又止。于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请教”,可范睢仍不语。秦昭王又跪,说:“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这第三跪打动了范睢,道出自己不愿进言的重重顾虑。秦昭王听后,第四次下跪,言辞更加恳切,态度更加恭敬。随后,秦昭王又下一次跪,这一次范睢也觉得时机成熟,便答应辅佐秦昭王,帮他统一六国。
今天的企业老板做何感想,将如何引才纳贤?秦昭王五跪得范睢的典故,是否有老板们来做续尼?
汉景帝“赏肉”辨才 如果说引才,只需要态度友好就够了,识才却是很神秘的工作。一天汉景帝宴请周亚夫,给他准备了一块大肉。但是没有切开,也没有准备筷子。周亚夫很不高兴,就向内侍官员要了双筷子。汉景帝笑着说:“丞相,我赏你这么大块肉吃,你还不满足吗?还向内侍要筷子,很讲究啊!”周亚夫闻言,急忙跪下谢罪。于是,周亚夫只能告退,但心理很郁闷。
这一切汉景帝都看在眼里,叹息到:“周亚夫连我对他的不礼貌都不能忍受,如何能忍受少主年轻气盛呢”。
识才的策略与传说贯穿中国五行年历史,汉景帝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的企业老板们是否也要向汉景帝学点什么?识才的奥妙深着呢!
刘备“苦心”留才 刘备被曹操赶得到处奔波,好不容易安居新野小县,又得军师徐庶。这日,曹操派人送来徐母的书信,信中要徐庶速归曹操。徐庶知是曹操用计,但他是孝子,执意要走。刘备顿时大哭,说道:“百善孝为先,你放心去吧”。第二天,刘备为徐庶摆酒饯行,等到徐庶上马时,刘备又要为他牵马。感动得徐庶热泪盈眶,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不仅举荐了更高的贤士诸葛亮,并发誓终生不为曹操施一计谋。
今天的企业老板们在人才震荡的今天,你们如何借鉴刘备的留才策略呢?
占地 本帖最后由 billy.liang 于 2011-10-27 15:44 编辑
秦昭王“五跪”引才、汉景帝“赏肉”辨才、刘备“苦心”留才,都是老祖宗们在:“引才”、“识才”、“留才”方面的经典之作。
求贤之心、辨贤之难、留贤之诚,在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追求“财富”不能缺乏“人才”,古代的先君如此,现代老板亦然。对于人才的渴求是每一位HR的机会和折磨。
最近在读曹魏时期刘邵的名著《人物志》。我们的祖先在公元240年左右,已经在HR范畴系统的就因才量用提出了注重人心理的,实际上符合是现代人格类型的划分和心理分析模式的:“七属”和“九用”。
在辨别“七属”时使用的方法包括:“因人而异观察法”、“分时段观察法”、“人际关系观察法”、“情景观察法”、“实验性情景观察法”。上述这些和现代人才测评技术中的“压力情景测试”、“模拟情景测试”、“评价中心技术”何其一致。
反观现在,一些老板还停留在任人唯亲、凭感觉招聘!确实是不孝至极,让人无奈至极!
延伸阅读:
七属:七类适宜担任不同官吏的人;
九用:使用人才的九个标准。
《人物志》
http://baike.baidu.com/view/158638.htm
感情承诺! 汉景帝这叫“辩才”吗? 让自己强大! 人是感情动物,但生存是前提 {:5_257:} 关于汉景帝的那个,不太能理解{:5_252:} 要有一颗用人不疑的心,放手去让他发挥自己的长处,那才是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