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诚 发表于 2011-11-8 10:12:35

【已总结见50楼】“德”这玩意,如何衡量?

本帖最后由 常诚 于 2011-12-4 17:18 编辑

说到“德”,第一个不得不提及的故事:宋襄公和泓水之战。
宋襄公欲报被囚之耻,想痛杀楚国,可是自己的力量又根本比不上楚国,就把矛头转向和楚国关系较好但力量薄弱的郑国,公子夷目劝阻他,襄公不听。出兵后,郑国找楚国求救,楚国没有直接去救郑国,而是带着大部队直奔宋襄公老巢。这下宋襄公慌神,不打郑国,回去救国。鲁僖公二十二年十一月一日,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这时候,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军到此只是为救郑国。咱们已经从郑国撤军。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咱们兵力小,不能硬拼,不如与楚国讲和算了。”宋襄公却说:“楚国虽然人强马壮,可缺乏仁义。我们虽然兵力单薄。却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兵怎能胜过仁义之师呢?”宋襄公又特意做了一面大旗,并绣有 “仁义”二字,想用 “仁义”来战胜楚国的刀枪。
因宋襄公军队早于楚军到泓水,都摆好了阵势,楚军来了只能渡河,公子夷目要他趁楚军渡河之机发起攻击,兵法有云,半渡而击就会获胜。
宋襄公不同意:“人家连河都没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么仁义之师?”
楚军渡过河,正在乱着布阵时,公子夷目又劝他趁楚军立足未稳的混乱时发起进攻,宋襄公还是不听:“你怎么净出歪主意!人家还没布好阵,你便去打他,那还称得上是仁义之师吗?”
当楚军排好阵势,宋襄公才下令出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自己也中箭,差点被砍了脑袋。
泓水之战败后,宋国百姓们都埋怨宋襄公不听公子夷目的意见,有的骂不绝口,他却教训道:“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联想到现在,有些人刚开始为老板打工,打着打着,就自立门户,把老板的客户打到自己的门户里面来了。笔者就曾遇到一位这样的人:此人到某公司打工,从业务员开始,渐渐地做到了副总,心里滋生了自己开公司的想法,于是开始策划自己的事情,一是把所在公司的一些得力骨干圈入自己的圈子,为自己公司成立储备人员,等到自己门户开张的那天,让这些骨干一下子全部跳槽到他的公司;二是逐渐把其负责的客户转移,谈条件签协议给承诺。待时机成熟,闪辞,这样就把原公司骨干和原公司客户成功地转入到自己公司,导致原公司业务瘫痪,经营不下去。也许是轮回,也许是因果,同样地,当初被其圈入圈子的一名骨干到了他公司之后,活学其的做法,照搬照用,三年后,也玩了其一把:带走骨干和部分客户,虽然没有引起瘫痪,但也让其公司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成为虚架子。待其缓神活命,公司经营好转之后,非常重视人事工作,提出一个口号:无德有才,坚决不用,逐渐对所有的部门负责人将信将疑。

做HR的,都知道那句话:德才兼备,提拔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暂不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最近也看了不少的新闻或者文章,说很多企业选接班人也好,还是选拔各阶层人员,都说须具有“德”,可是,“德”包括什么内容,新闻也好、文章也罢,也没有具体提及,即使提及了,说的很宽泛,也许,“德”是什么存于自己的心中吧,作为企业老板,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样的“德”,自己心里知道。再翻看招聘网站上,很多大公司对中层以上管理者的任职资格要求,比如: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三个:

第四个:

第五个:

第六个:


{:5_269:}通过这些可以看见,“德”的标准涉及到的很少,莫非藏于心中说不出?

可是,“德”这玩意,作为HR的如何衡量呢?

已总结,见50楼
大家可以使用本帖右上角的“电梯直达”输入楼层数字直到。

一叶碧云 发表于 2011-11-8 10:20:37

以前有个辩论赛,偶就提出,“德”不好衡量……尤其在招聘时更加难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考量!
但对于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的老员工,还是可以考察的:){:5_228:}

yaoming3 发表于 2011-11-8 10:24:23

本帖最后由 yaoming3 于 2011-11-8 10:28 编辑

面试的时候衡量吧。
“立德、立言、立功”为标准衡量一个人的境界,就知道这个人是小材大用还是大材小用了。

markkk2010 发表于 2011-11-8 10:25:54

设立指标,并和结果指标、财务指标、市场指标等结合起来,并赋权即可!!

一叶碧云 发表于 2011-11-8 10:32:48

markkk2010 发表于 2011-11-8 10: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设立指标,并和结果指标、财务指标、市场指标等结合起来,并赋权即可!! ...

学弟,这个权重可设,内容难定……
德,根本上来说,是属于“冰山”以下的部分……
在衡量德的时候,往往“晕轮效应”最严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需待七年期……七年有时候不一定够:)
王莽谦恭未篡时~~~~

yaoming3 发表于 2011-11-8 10:33:55

markkk2010 发表于 2011-11-8 10: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设立指标,并和结果指标、财务指标、市场指标等结合起来,并赋权即可!! ...

这个指标不好设立,就像公司从来不组织IQ测验一样,万一老板或是资深领导没通过标准呢?
赋权更不可能,越高职位影响力越大,一只死苍蝇坏了一锅汤。
所以实操中挺难权衡的

liuxingyie 发表于 2011-11-8 10:33:59

本帖最后由 liuxingyie 于 2011-11-8 10:34 编辑

德:万事德为先,德才兼备是人才,有德无才,可以培训,有才无德,非常危险,无德无才,就是废才,充分体现了德的重要。

bigbig009 发表于 2011-11-8 10:34:43

德--这个要素在招聘中用文字来描述是不好来衡量的。就像忠于职守,这个忠的意思就有多种解释。
现在有的测评工具对德这一要素测评也是不到位的,越来越多的职业测评手已经把这些工具掌握得差不多了,得出来的测评分数已经不能说明问题了。
古人的测相术、命相术同现代测评术等等都有借鉴作用,但不能全信。现在不像古代举孝廉,现代人的价值观也不像以前。所以个人认为德还得日久见德。

daijianghong 发表于 2011-11-8 10:34:48

这个不好衡量,上企业伦理学时候老师说过理他以利己是一种做到德的最好方式,当时很认可,现在觉得很难,或许是需要一定的境界吧。

qd991 发表于 2011-11-8 10:36:27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
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德归纳为“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就是对德的最好总结。
这些都不是工作业绩所能表现的,必须与身边的人、事结合,衡量德没有最佳标准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已总结见50楼】“德”这玩意,如何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