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而
发表于 2011-12-6 17:42:20
学习了啊!{:5_257:}
古月11
发表于 2011-12-6 17:54:10
貌似以前看过会听过这样的,讨论结果如何就忘了。
我也想知道仲裁支持谁
不过大概结果也就是你说的那样了,因为结果是根据法律条文得出的,
不过要是你能找到理由说服仲裁那就支持那方啦
哈哈
平安一路行
发表于 2011-12-6 18:34:50
值得深思的问题。
billy.liang
发表于 2011-12-6 20:56:49
学习中!
谢谢分享!
威哥1号
发表于 2011-12-6 22:19:08
基本是法盲的飘过,帮顶了!{:5_248:}
糖糖2003
发表于 2011-12-6 22:34:24
值得思考
之前还真没有好好研究过
tony.yang
发表于 2011-12-6 23:16:01
菜鸟学习中...
芋儿
发表于 2011-12-7 08:38:10
的确存在这个问题。从立法角度而言,需要更加全高的技术,能够全面覆盖不同劳动者的个性化条款。同时,如果对高收入人群不加以一定量上的限制,对企业而言,负担也会过大。
Audy.zhang
发表于 2011-12-7 08:38:30
现实操作也是这样的哦
LL李
发表于 2011-12-7 08:58:53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在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讨论过程中,考虑到有些高收入的劳动者,收入较高,在劳动关系中并不必然处于弱势地位,劳动法保护是主要是低收入的劳动者群体,如果不区分收入高低,一律按其月工资计算,也体现不出国家制定劳动法律制度的宗旨和立法目的,相反会有违公平、正义等法律终极目标。考虑到上述因素,在经济补偿部分对高端劳动者作了一定限制。
但劳部发〔1994〕481号第五条也规定了: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所以两者结合起来,并不存在漏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