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5-11-17
- 注册时间
- 2002-12-18
- 威望
- 1
- 金钱
- 20179
- 贡献
- 60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0781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3283
- 主题
- 291
- 精华
- 1
- 好友
- 0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 注册时间
- 2002-12-18
- 最后登录
- 2015-11-17
- 积分
- 20781
- 精华
- 1
- 主题
- 291
- 帖子
- 3283
|
在一家小饭馆里看到这样一副联子: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这怕是对饮食在人们生活中不可动摇之地位的最佳注解了。
小吃,充其量只是钢铁之外的零星杂碎,
倘若只是尝尝,决计饱不了。可却让人忘不了。
记忆深处,冬夜寒风中热腾腾的烤红薯,
弄堂口红艳诱人的冰糖葫芦,路灯下葱绿汤浓的手擀面,
三九天沁人心脾的绿豆汤,煎饼干龙抄手,炒芦蒿拌午椿,
臭豆腐双皮奶,炸五香烧肉粽……由南至北,从东到西,
民风民俗渗入了吃吃喝喝的市井文化,揉进了酸甜苦辣的悠悠传奇。
游子回眸,想起的不仅是唇齿间荡漾的芳香滋味,
更是那普普通通一碗一盅里的亲情友爱。
那么,游走于这城市的钢筋水泥的脉络里,你记得与忘却的有多少?
艳阳下,且随我们把目光细细探寻。
爱上你的“土”
常有人说,去到一座城市,不品尝当地特色小吃,不在这些小吃中体味民间饮食文化,感受风土人情,便不算真正的到过。对于我们生活其间的这南方海滨城市,这拥有丰富本地小吃,甚而将小吃融汇到日常饮食习惯中的城市,可以探寻可以尝试的实在太多,于简单的杯盘碗筷中透出的是历史变迁是旧貌新颜是人们的少年青年老年。
岁月荏苒,人事变迁,虽然到处仍可看到各色小吃的身影,那些曾经为老厦门们津津乐道的正宗小吃的风味渐已不在。随人逝去的传统技艺、逐渐消失的流动摊点和风生水起的连锁分店每每勾起对美食的快乐印象,记忆里幽长街巷悠扬叫卖也凝为一祯永恒的光影图画。
探访过程中,常听到这样的感叹:现在那些小吃的口味大都和以前不同啦,这家主人早不做啦,那家的好象是早搬了……城市在建设着,老街故厝于尘土飞扬间渐没了踪影,原先的店铺也在搬迁中慢慢不为人知。站在空间残旧的门面前,明晃晃太阳照着“拆”的字条,身后是喧嚣与人的洋流。
虾面
所谓“唱戏的腔,厨师的汤”,虾面的汤头是主角,把新鲜小虾去壳入水,熟后捞起虾仁,以这汤熬虾壳,之后将虾壳过滤,捣碎,掺上冰糖再熬,然后和入熬过的猪骨头汤,撒上葱花、蒜末,方才成为虾面汤头。配料仅有小虾仁、瘦肉片。虽则简单,口感却佳。随客人喜好可加上蒜泥和韭菜段,味道香甜鲜美。1958年始,林老先生操持的“新厦虾面”开在思明北路“玻璃陈”的店面隔壁,当时是公私合营,后来搬至第五码头附近。现藏于仁和路口几平方米的店面内,已由女儿接管。有不少老华侨会携亲带友特意前来品尝。上午十一点前去是吃不到的,因为汤还在熬制中。(三元一碗)
鸭肉粥
浮屿大同鸭肉粥在厦和路靠近轮渡这一头,从轮渡车站坐到大同小学站,旁边就是。店面也不大,不管中午还是晚上去都能看到里面有很多顾客,各个年龄段的都有。鸭肉粥清淡便宜,老人小孩都适合,咸稀饭和配料分开卖,牙好咬得动的,可以加卤鸭肉、鸭脖子,咬不动就加些海蛎、鱼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配料可以搭配。
十三、四年前开的店,曾在这一带搬了几次。现在店里事务基本由吴老先生的儿子负责。每日鸭肉在里间现到现卤现卖以保持新鲜口感。有些外地人、侨胞常慕名来吃。通宵营业。(粥一元一碗,其他配料另算)
烧肉粽
肉粽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红黄闪亮,多以香菇、虾米、栗子、猪肉、糯米为原料,包好后的粽子要等开水煮沸时鲜粽才下锅烧,吃时配上沙茶酱、蒜苔、红辣酱、调味酱油、芫荽,真是味道可口。肉粽要趁热吃,否则味道大减,因此烧肉粽名副其实。
文化宫往下走,中山路右边“加料烧肉粽”,与寻常家中厨房大小相若的店里两三张桌,大多时候总是挤得满满的,热气蒸腾,夏天更是让你边吃边挥汗。每天上午八点半开始营业,至晚上八点半。(三元一个)
花生汤
花生汤用料简单,煮法却考究。花生米先剔去疵粒,用开水浸泡后去膜,加水置砂锅内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才能放糖,续水熬至花生烂透为止。然后食用时配佐甜咸点心,如油条、炸枣、韭菜盒、肉包、甜包、糯米炸等均是上品。
思明北路与大同路十字路口,张伯和同事们在小小的操作间忙碌着,他说这间隶属饮食服务公司的雅坡甜点店在他来上班时就已有些年头,转眼又是十一年过去了。除了花生汤外店里还供应韭菜盒子、炸枣什么的。多是老居民或过往的本地人来。
清晨五点半开始营业,至晚上七点。(汤一元一碗,韭菜盒子七角一个,炸枣咸的六角,甜的五角)
面线糊
面线糊系以虾、蚝、蛏、淡菜等味美质鲜的海产品熬汤,与面线煮成糊。煮时要掌握好火候,达到糊而不乱。面线糊,除以海鲜作配料外,还可加鸭血或猪血或以一串猪大肠放入面线索糊中,使油脂融入其中,大肠也烂熟,再配上油条、炸葱花、胡椒末作为调味,更加浓郁可口。
豆仔尾路靠湖滨南路口的双宏小吃是陈女士与兄弟在90年开的,她说报纸曾经报道过自家面线糊,她却不清楚没见着,但因此慕名而来的人却多了,不乏台湾、新加坡人。她倒觉得店里简陋没啥好提的,面线糊是家人每天的早点也吃惯了。清早六点营业至夜里一点半。(一元一碗,加料另定)
贡糖夹饼
是将外缀芝麻,内包香葱、沙茶肉末的北仔饼剖开,再舀入蒜茸、花生、沙丁鱼、芥茉、肉松、甜辣酱、芫荽、酸萝卜,外加贡糖。配料之多把不到巴掌大的小小饼子撑得胖乎乎,咬一口甜咸酸辣香脆呛口,滋味丰富之极。
许女士从79年就开始卖贡糖夹饼了,其间由于城管停了两、三年。思北新南轩车站拐角处这个小摊虽是在熙熙攘攘的街边,却不引人注目。除非是爱吃的人,才会停留,等那北仔饼各式配料耐心地被塞满。早上八点左右摆摊,备好的分量卖完便收摊。(二元一个,北仔饼一元一个)
糖葱饼
过去有许多小贩挑着担走街串巷叫卖,现在很少吃得到了,它是用特制的约十五厘米直径的小春饼皮,包上一小段专门炼制的油葱糖和酸萝卜、葱、蒜、辣酱,入口后甜、酸、辛、辣、咸五味俱全,食欲大振。
每天下午两点半后,曾女士和她的自行车会出现在大中路周厝巷口,十多年来一直如此。车后座有个小牌子:香甜酸辣薄饼,板上摆开了全部家什:薄饼皮、芫荽、花生粉、辣酱、酸萝卜、油葱糖。来往行人不时伫足买上一两个,也有的老客人一下带上十几个,都得现包,便要等上一会儿了。早先时候是可以用空牙膏壳换买的,那又是多少孩童的快乐记忆呢。(一元一个)
油葱果
中秋节有以咸仔果祭祖的旧民俗。传说一户人家在蒸制这种供品时,孩子揭开蒸笼盖一看那咸仔果半生半熟,嫌它“白淡无滋味”,遂随手把一碗肉肴倒进果中,被大人发现后,已“生米蒸成熟果”了。不过吃起来味道还不错。于是,人们竞相仿制,历经演变,由咸葱果变为油葱果。其做法是:将肉丝、孛荠丁、炸过碾碎的扁鱼或虾皮、米酱、白糖、地瓜粉、葱白、五香粉、食盐制成团状,放进碗里的米浆煮而成。吃时要切开,放些沙茶酱、桔汁、萝卜酸吃起来柔韧芳香,美味可口。现在难得吃到地道的了,吴再添的油葱果可以一试。(二元一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