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7-6-20
- 注册时间
- 2006-8-2
- 威望
- 6
- 金钱
- 1089
- 贡献
- 103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1198
- 日志
- 14
- 记录
- 0
- 帖子
- 164
- 主题
- 17
- 精华
- 0
- 好友
-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8-2
- 最后登录
- 2017-6-20
- 积分
- 1198
- 精华
- 0
- 主题
- 17
- 帖子
- 164
|
管理的说法不正确
[quote]以下是引用论坛管理员在2007-4-12 10:19:50的发言: }! U, L9 o5 Z5 z6 V- Z
[quote]以下是引用天津龙华在2007-4-11 16:23:39的发言
* A7 [( O( Y2 k5 \! E, l* e大学生等于人才吗?海龟鞥与人才吗?
/ E1 N1 r8 e: [/ Y/ K管理员提起的讨论,在论点上就存在问题啊!* F" G5 H$ R1 s& P* ?
**************[/quote]7 [" |+ U3 d6 ]4 {7 M
2 `7 A3 H G) K8 @$ n( ^% n h虽然中国这几年开始扩招,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才不到中国13亿人口的百分之二三。也就是说,100人中才2个大学生。
5 O5 ?, k+ k$ v. m: m! x9 w! s& ?7 I. K2 I+ Z1 w7 d9 D
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大学生在学校知识学的不够扎实,出来以后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但这有学校专业设计以及大学学习氛围的原因。
2 n1 L2 M# \' \: x7 \" o6 b$ ^ E& x6 L" J
但我认为,大学阶段对于一个人的作用。更大的意义还是在于文化的熏陶、再学习能力的锻炼、以及自我认知的提升。至于专业知识,仅仅是皮毛而已。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大部分从大学毕业的人,都入了这个模子(借用张晓彤老师的“模子”概念),至于能不能成才,会不会成才,还是与毕业以后的工作以及社会对他们的培养息息相关。
+ n7 G1 N7 s; i5 N' t* S4 E
# H# W2 @0 @+ U( r) }& G! g我想,作为HR。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用带着偏见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的大学生,而应该以善意的、关爱的眼光去关心、鼓励他们。好的态度、差的态度对你来说也就是一两句话的事情,但对他们却意义完全不一样。也许他们并不适合你的企业,你也不会录用他,但态度仅在一念间,不是吗?在他们在人生就业的第一站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也许对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就会有很大的帮助,他们就会对自己、对人生充满希望,就会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 届时,这些“非人才”,也许就都能转变成人才了。
4 M+ c5 [2 m; |8 ?. S* m/ E6 {+ _- f) h" q
不是每个人天生都是人才,人才是后天培养和成长起来的!/ V# z9 n) @% w3 i
**************[/quote]# j4 F E# q% }2 ]2 i. L( j
管理员的引用数据不能批驳天津龙华的观点,目前的大学入学率北京高达70%以上,70%以上的人都是大学生,那样的人群还能叫人才吗?
; G) M: j4 N6 U) l% Y而根据大数法则,每一个年龄段人才的概率应该是相等的,不管那些人是否为大学生.因此,不存在人才浪费一说.只能说读大学的人多了,单位不得不招聘大学生,因为现在大专以下的毕业生太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