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7-12-27
- 注册时间
- 2008-2-19
- 威望
- 247
- 金钱
- 26954
- 贡献
- 5584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32785
- 日志
- 1
- 记录
- 15
- 帖子
- 1908
- 主题
- 29
- 精华
- 2
- 好友
- 73
签到天数: 360 天 [LV.8]以坛为家I - 注册时间
- 2008-2-19
- 最后登录
- 2017-12-27
- 积分
- 32785
- 精华
- 2
- 主题
- 29
- 帖子
- 1908
|
回复:哪位高人做过能力素质模型?
其实从应该从二个方面来看这些东西,也不是一无是处,这里面有他的道理,也是有理论做基础的,也要看你怎么用,不能做完了束之高阁。至于在我们单位不用的原因,我想是应该建立出来的素质模型,领导们没有几个符合要求的,如果按照此模型来严格执行,恐怕绝大多数都要下岗了。公司在对管理人员测试期间(包括性格、分析、逻辑推理、管理能力等方面),可以明显看出来差异,35岁以下的管理人员做题速度明显是高于这些40以上的管理者的(毕竟他们的底子没有年轻一些的好,所谓的本科文凭也大多数是党校级别的,有少部分是有真才实学的,但占比例不大,多是做技术出身的,技术专家未必是管理专家,公司就让一个技术专家(博士)去主抓生产,咱是小老百姓,理解不了领导的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在我们单位,中层正职你基本上看不到35以下的,基本上都是45左右,按资排辈,老总还有快60的,不是说人年龄大了不好,而是结构比例有问题,没有活力,没有冲劲儿,比较保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为是国企,不是自家的企业)。有一些很有才华的年轻干部,为企业发展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我们是一家比较大的企业,前身是国企,现在改制成民企,2007年目标是盈利100万,因为以前一直是亏损,有一年轻干部为一分公司经理,他一个分公司就为总公司盈利500万,是我们公司唯一一个33岁的中层,虽然最后整个集团还是亏损,只有他一家盈利,有一二家保本,其他全部亏损,就是这样一位经理,最后也被迫离开了),有的在下面被压制,有才也没有办法(流失了不少人员,国企通病)。改制初期,是为了保持稳定,没有换掉中高管理层,但到现在,将近一年时间了,还是没换人,员工挺不满意,中层管理人员过多,部门过多(为了安排职位,因此设立部门较多)导致管理模式国企不像国企,民企不像民企,企业内耗还是比较严重,管理到现在还没有理顺,部门职责仍然不清晰,导致推诿扯皮,我们做的岗位说明书,部门职责似乎只是为了应付上面(让我辛苦了好多天),如果想快速有新的,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是要换人,主要是核心领导,嘿嘿,大海航行靠舵手嘛。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帮人在经营关系上是一把好手,经营企业还是不行,公司又要精减整编了,但会议精神上说,保持骨干队伍及一线员工队伍稳定,就能保证大局稳定(骨干员工队伍是指主管级以上管理人员,一线员工指生产工人)。要精减的主要是基层管理人员和辅助人员,真的希望企业能好起来,重新成为行业内的旗舰,超越过去的辉煌,任重而道远,呵呵。
6 a; v' t8 m& V" n* s 我说的太多了,跑题了,我想也不只一家企业是这种情况,有这种现象,为什么中国人没有管理大师,学习的都是国外的理论,国际级管理大师似乎没有中国人,也许国外管理大师到中国人用他的管理理论,也是管理不好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员工的,呵呵。这种现象是不是和我们几千年的文化有关系,几千年固有的思维模式有关系,用人之道有关系,我也搞不清楚。中国人很重视关系网,有关系的,就可以不遵守制度,走个后门,有的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多希望我们国家早日成为一个真正的法制国家,而不在许多方面是人制的国家。又严重跑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