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的很全面,也很透彻,应该是作为企业招聘从业人员努力追求的理想目标,值得学习。
员工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提升应该是和企业的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担当更多社会责任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是由职员组成的。
员工在一个企业成绩/业绩的大小,既和员工自身的天赋、态度、成就企图等相关,也与所在企业的培训机会、激励机制、职业发展空间、企业文化等相关。宁戚在加入齐桓公之前,虽怀经世济民之才却不得志,放牛为生,要谈业绩大小,基本是空白;加入桓公后,宁戚由此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为桓公称霸奠定物质基础。
当然,上面谈到的无论是职业道德还是职业成就,关键还是在于员工本身。
我这里主要强调的是无论背景调查获取的信息是令人鼓舞的还是令人沮丧的,都应适当权衡信息本身的准确性、适用性,尤其是获取的主观性的信息,如职业道德、职业成就等。例如一员工为维护自己合法劳动权益,与企业对簿公堂,企业败诉,如果背景调查到该企业,获取的关于该员工的信息应该是负面的多,正面的少,虽然企业不会提到自己的败诉。
还有对于应届生而言,背景调查除了可获取学历真伪信息,其他信息基本无法准确获取,会更多依赖于入职测评与企业本身培训、引导。
面试测评、背景调查、试用期引导/评估应做好各自的分工;抱着对应征者负责、对所在公司负责的态度来做招聘工作,来做背景调查,结果会是公允、接近准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