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楼主:
# M$ L/ f5 X. ?. f6 s 呵呵。想不到我的发言对你来说这么有感触。 4 e' t. o# K! d; ?; U3 J
4 R2 t' ^4 D0 ~3 Z- q, a" U( w* _ 我也曾经和你一样困惑。我以前是在一家企业里做薪酬的,同时顺便做一下绩效。 * t, B, L" T5 `& I; E+ i6 U! a
' [2 ?" n% e+ ^! p$ A
我进那家企业之前,那企业和你所说的企业没有区别:没有明确组织结构图、没有明确岗位职责、没有明确部门协调渠道、人员招聘、晋升、调薪完全不正常。公司的人员今天来,明天走,也没有人力规划,也没有什么培训,每次出问题就看到各部经理笑嘻嘻的打几句哈哈,明天再补回来就是了。但是因为企业效益很好,所以大家也没有什么危机感,呵呵。。。 , n5 V& X! `" O9 n7 o& n k
企业的很多问题,是各部门均有问题。人力资源部做绩效管理要明白,你需要把其他部门带哪去。否则累死了,也不会改变这个状态。要多个部门一起努力。 ! }% |2 Q* S9 f: ?' Z: w
我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我转摘过来给你看看吧。
) z1 S9 A6 i- i 呵呵,我在企业里的亲身经历。 9 Z8 x/ k5 F. f3 ?0 P6 I
$ f7 `3 a$ \1 p" F r
*****有限公司是民营企业,主要生产***,有三条生产线。企业在2008年11月前,企业主要生产高端产品。2008年11月,全国性产销报告内称全国的大功率产品产能已经达到60KK/年,而市场需求只需要10KK/年,企业迅速做出反应,决定从主营高端产品走向主营中低端产品,扩大市场面,并进行企业内部改革,降低成本。由此企业改革原有的直线职能部门的管理体制,将财务\人力资源\销售部\采购\仓库\品质部直属于总经理管理,设置三个厂长,每条生产线一个厂长,每条生产线所附属的技术部\PMC由厂长管理。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财务改革:三个分厂独立核算,分厂内部的财务管理权下放到厂长,将分厂由成本中心全部改成利润中心,直属总经办的其它部门全部成为成本中心,实行成本控制。第二,销售管理改革:企业的客户管理功能分解,业务部设置业务员\跟单\出货三个不同的功能组,业务部只管找客户,跟单跟客户谈价并负责内部协调。出货部负责联系与客户出货。客户管理的功能分解,使的业务员或者跟单员\出货组的任何一个人离职,都不能带走客户。第四,物料控制改革:物料管理责任明确到生产线每一个人,并将物料控制的财务权限放归到生产科长一级并对生产线物料损耗负责。第五,采购部改革:采购部改革的核心在于供应商管理的改革,实行原料损耗索赔方案。第六,行政人事改革:行政人事改革的核心主要是薪酬改革,定员定编,控制人员数量,同时进行大量培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第七,薪酬体系改革:业务员\跟单组以前实行销售额提成制度,根据销售额的大小设定不同的提成比例,此举激发了业务员跑市场的积极性,却导致业务员胳膊肘外拐,不关心企业内部生产。产能不足时,容易引起业务员的纠纷。业务员\跟单薪酬变革为销售产品利润提成制度。根据利润的不同比例设置不同的提成标准.此举激励业务员选择优质客户,减少小定单,并且跟单组也主动企业内部的问题提出来,主动监督各部工作质量,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提高收入。这使的生产线的生产的外部环境改善很大。生产线的厂长薪酬改固定薪酬制为年薪制。分厂独立核算后,向公司交纳的利润达到一定数额,即可以获薪酬奖励.并且按比例拿超标利润的奖励。额外增加分厂内部的人员绩效工资。绩效工资与分厂的销售额关联。只要在达到销售目标60%的情况,就能根据获得销售比例拿绩效工资。职能部门也额外增加绩效工资,并与公司的销售额关联。技术部实行产品奖金制度,即产品从研发开始,一直到最后生产入库,根据产量分年限发放技术部奖金,而不是以前根据研发的数量来发放奖金。这使技术部主动提供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企业的产品质量、企业销售量大幅度上升,即使在行业的传统淡季七八月,依旧是生产非常紧张。因为大家的工资都和利润关联,全体职工的待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3 Z$ L# Q4 K" m' M; z今年企业的过冬策略很好,企业不仅没有在这次寒冬里萎缩,恰好相反,企业的销售额,管理层次,产品质量,产能\人员满意度都大幅度提升了,数量增加。但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基础依然不好,所以在基层职工分配上,能听到不满的声音,因企业的管理变革还没有推行到基层的具体操作这一层次,所以人力资源部的薪酬管理工作出现了滞后,基层职工的薪酬管理的权限和控制实质上还在直属上司那里。
5 P$ p6 ^7 O0 A3 ?& v# ^& Y # q" P9 i/ K$ b3 q( J/ F
; a7 @: p1 V' x" @; K&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