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休假工作年限的计算,它是根据员工累计的工作年限为基础。即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计计算,而不是仅计算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如员工在参加工作之前(间)服兵役、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计划经济时期转正前在转正单位的临时工工龄等均与参加工作后的工作年限综合累计计算。
对于工作年限的确认,员工的档案是确定工作年限最好的依据。同时确认员工的工作年限还有以下几种方式予以确定:
\0 Z+ W* `3 H8 S/ T$ C
6 R6 J+ {% w/ z/ Z6 J/ f1、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记录
. v8 G# \6 A0 ~! A! W! }社保机构记录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资料是全面确定员工工作年限的一个重要依据。从记录中可以明确确认员工参加工作的起始时间,以及各阶段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的工作经历。
' v ~2 P9 k( @ ~- _7 y
8 K( ^4 X' V/ N5 o O( Z! t( O; a
2、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
! a6 x0 r6 k, |9 @* U/ T& X. y
由于劳动合同期限是劳动合同基本内容之一,在用人单位没有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情况下,劳动合同确定的合同期限实质上也是员工的工作年限。
2 n) |* H0 v) @ 3、用人单位制作的《职工名册》
, ?9 Y: h$ m- A- [
# `$ J) Q9 N" w4 {: z. _+ U《职工名册》中包含劳动者用工起始时间、劳动合同期限等内容。它是确定员工工作年限的依据之一。
) [4 G+ t& D6 b w. U/ F4、用人单位下达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时,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是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的必备条款之一。该内容也是确定员工工作年限的依据之一。
, S. @) v, j+ N9 ?& T8 L' M
5、员工的退保记录
( m2 B1 m9 H' o! W' l1 G! ?6 P 由于社会保险现阶段尚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转移,导致不少外来员工对于自己缴纳的社会保险,在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时采取退保的方式领取个人缴纳部分。由于社保机构给付的退保记录等相关材料也能证明工作年限,因而也是确定员工工作年限的依据之一。
) `, z, L( v+ r7 Q7 w* l/ [6 S+ z/ J) Q7 ^) ?
6、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仲裁裁决书(调解书)、民事判决书(调解书)
0 f) k: j0 F6 B* a; ~# U, E8 v# I
发生劳动争议后,在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者有关部门主持下,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所确认的给付经济补偿年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下达的仲裁裁决书(调解书)、人民法院下达的民事判决书(调解书)所载明的员工工作时间,均可作为确定员工工作年限的依据之一。
0 U. ~( ^0 O( c# H 如果没有上述文件证明员工的工作年限或者员工与用人单位在确认工作年限上产生分歧,双方协商又达不成一致的情况下,可依法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工龄鉴定,确认员工的工作年限。
' Y9 G$ {3 H% ]; n) o0 X, K
举例:某员工在1970年1月作为知识青年在湖北黄冈地区上山下乡,1974年7月病退回城。1974年10月在A厂做临时工,1977年1月招工转正为A厂正式工,2000年9月企业改制与A厂解除劳动关系。之后从2001年2月起在B厂工作到现在。如果在2009年6月某员工申请年休假,其工作年限如何计算?
: C" V; H+ ~2 U& ^答复:某员工的工作年限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4 c$ h' h2 G. ~* m6 d/ f$ j
一、知青工龄,即1970年1月至1974年7月,具体工作年限为4年7个月。
) n. F/ l) a/ {二、A厂临时工工龄,即1974年10月至1976年12月,具体工作年限为2年3个月。
( x0 b# z: Z7 X3 H# R5 f8 P0 b
三、A厂正式工工龄,即1977年1月至2000年9月,具体工作年限为23年9个月。
4 s3 P+ B1 ]7 w- ^) h$ d* q
四、B厂工龄,即2001年2月至2009年9月,具体工作年限为8年5个月。
" [8 A5 @/ B9 F6 X3 v U/ r9 U" T0 u2 ]; c; Z1 g- t
综合上述四个具体工作年限,某员工享受年休假的工作年限累计计算为3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