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楼主: 逍遥自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业人力资源工作者的132项工具(交流)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128

主题

4

听众

3207

积分

禁止发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3-3-18
最后登录
2021-6-10
积分
3207
精华
0
主题
128
帖子
1096
21
发表于 2003-7-22 22:23:0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4

听众

2842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2-10-8
最后登录
2005-4-22
积分
2842
精华
0
主题
28
帖子
377
22
发表于 2003-7-24 07:38: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6、决策树

6、决策树3 f! C4 r& i% Q) k# m+ | [face=黑体]决策树是如何工作的 , E/ N$ t- ]2 ^5 X( k+ p8 F; w+ C1 r- u 决策树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来生成的。每个决策或事件(即自然状态)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把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 0 {- B- S |+ c5 Z R# t 7 A* L3 U9 b6 C' s6 Y选择分割的方法有好几种,但是目的都是一致的:对目标类尝试进行最佳的分割。; Q. c8 m1 J( T% |2 E 从根到叶子节点都有一条路径,这条路径就是一条“规则”。 / t B0 k2 Q% n9 j: |决策树可以是二叉的,也可以是多叉的。 ) g7 o2 v: J1 E! T7 `. { Z对每个节点的衡量:4 Y2 O* |0 m* { 1) 通过该节点的记录数 ! \1 {! m+ s2 ]& J, t1 Y1 l2) 如果是叶子节点的话,分类的路径 " ^8 s' m. m* ]4 X8 B4 y3) 对叶子节点正确分类的比例。 ; g( H n, u" V- G% B' h: r" B8 p有些规则的效果可以比其他的一些规则要好。 2 L2 g7 K: r2 J& q% h ' g m" ~; W5 Q# K8 K# [决策树对于常规统计方法的优缺点& n" G J4 d+ p1 J: r/ Q . O8 r- P( E% ?2 m; ^ 优点: 2 T% a9 V- _0 s/ P3 f8 y$ b ' C n7 g1 o8 J6 C: X4 G6 E+ k1) 可以生成可以理解的规则。 * k! a3 d- U6 v3 `9 e2) 计算量相对来说不是很大。 8 [9 G0 t- g+ A5 Q. s; d3) 可以处理连续和种类字段。' i" R6 B) f& X* L: k6 i+ g 4) 决策树可以清晰的显示哪些字段比较重要 ' D% K: G# s+ J. W + k# R5 M. f0 j. b8 |, }3 b' M缺点: 2 J! J( u& P* X) g3 i, t0 X . M6 g* z0 y. e1 n- h1) 对连续性的字段比较难预测。" e! B: S* U) |$ D 2) 对有时间顺序的数据,需要很多预处理的工作。 8 v2 {7 N/ D- L8 o# w7 a( l3) 当类别太多时,错误可能就会增加的比较快。 * f& i4 K$ I) a8 j4 V$ r4) 一般的算法分类的时候,只是根据一个字段来分类。, J7 X- h" w$ ]9 r" T3 J " s0 L0 Z6 f8 ~' F2 b7 x%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4

听众

2842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2-10-8
最后登录
2005-4-22
积分
2842
精华
0
主题
28
帖子
377
23
发表于 2003-7-24 07:39: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5.组织的变革

5 d$ n0 r" Y6 v5 Y1 C L & T: i, \6 j: {( W" u ) T3 | W0 p) F- O% A 组织,是人们社会活动中分工和协作的方式。管理学把组织分成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7 f1 b, {" U# w6 E5 j. n 7 a9 A0 U6 l2 J5 E' y/ I 组织变革属于组织设计的范畴,是指对组织结构、组织关系、职权层次、指挥和信息系统所进行的调整和变革。) w( t: V2 d& I- V& ]3 y- H8 t 5 [% H N7 ]" L9 D5 j 组织变革主要从属于两大目标:一是是组织适应环境,以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求发展;二是改变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交往手段和彼此联系的方式等。 ! r9 a( i8 D c/ l7 L. s9 ]2 i- |/ m+ I* O% { 为了实现两大目标,组织的变革应着重三方面着手:以组织结构为重点;以任务和技术为重点;以人为重点。 + \. K( y" r: s/ \ . Z; S; ?$ _8 @0 n 组织变革的原因:频繁的决策失误;组织成员间沟通不灵;管理业绩长期不理想;缺乏创新。) h( }$ U# X& A4 b. n8 F # [: x; W. X0 a' ~( [6 v' ~" r R 组织变革是一个不断消除阻力的过程。 2 I+ d# J& U) v& n+ C: U) m ; x9 a8 w! @$ Y" J0 ~5 S 组织变革的策略:选择好时机;明确从何处着手;弄清变革的范围和深度;始终把握组织变革的目标。 7 ^4 J! q; w1 q6 u 9 l @' q: Q9 a. q4 v' Q9 h4 H& s 组织成员抵制变革的思想原因:不确定感;缺乏理解和信任;害怕失去既得利益;对变革的内容、方式等有不同看法。 7 N# F" z4 x" A+ l" V% b: E2 X3 k) w- s' t! g. T4 K( c0 x' Q0 ~ 组织变革应力求做到:实事求是;变革要有计划、有步骤。 % m+ k" G% f9 S1 I: a5 h.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4

听众

2842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2-10-8
最后登录
2005-4-22
积分
2842
精华
0
主题
28
帖子
377
24
发表于 2003-7-24 07:40: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15.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15.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K- H% q! }! Z" I* V6 n 需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所首创的一种理论。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的构成根据3个基本假设: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3.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马斯洛提出需要的5个层次如下: , _+ \* G0 n" ^' R7 j) o" ?+ `7 `1 ?+ k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处。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的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宿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5.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 T$ d: J. w0 Q6 s7 N: u7 `, A& K2 u; O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等。4 M2 G" T& v; B& s) G6 E" W! N5 w 8 d5 Q5 h9 M: k8 a5 Y几乎所有的介绍马斯洛的书籍都这样介绍他的需要层次论,但是,这实际上存在一定的不完整。马斯洛本人的著作中对需要层次论作了更多的探讨。首先,除了广为人知的以上五种需要外,马斯洛还详细说明了认知和理解的欲望、审美需要在人身上的客观存在,但是他也说明,这些需要不能放在基本需要层次之中。; {3 ~2 K( M& A* D5 w: o: u! f. Q3 E * [9 v& A! u- X7 n" e z4 r对马斯洛的观点存在着许多争论。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批评马斯洛的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需要层次学说,但到目前为止,马斯洛的观点仍然是最被广泛传播的一种。 4 c; p; j/ U9 E1 s6 W% ?3 O) j8 | T3 v8 S: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4

听众

2842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2-10-8
最后登录
2005-4-22
积分
2842
精华
0
主题
28
帖子
377
25
发表于 2003-7-26 07:40: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6、决策树

6、决策树" h1 ^. B1 G" y [face=黑体]决策树是如何工作的 - z7 h( L$ }8 q# I! ? 决策树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来生成的。每个决策或事件(即自然状态)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把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 # ]/ L+ l- u$ e+ @ O选择分割的方法有好几种,但是目的都是一致的:对目标类尝试进行最佳的分割。 - S- N& n0 {6 K: ]- c, H+ n! Z从根到叶子节点都有一条路径,这条路径就是一条“规则”。 . a" s7 n% o/ H决策树可以是二叉的,也可以是多叉的。 " D9 d' T# b8 h4 c对每个节点的衡量:# Y$ H* l8 E" T 1) 通过该节点的记录数 - Q) U* L" ^6 d& {2) 如果是叶子节点的话,分类的路径" o8 {8 N: v1 H+ N) e' ? 3) 对叶子节点正确分类的比例。* a, |% h7 {& e& f7 a 有些规则的效果可以比其他的一些规则要好。6 d+ d( f8 q8 w& |! O3 f9 M 决策树对于常规统计方法的优缺点 * g% s0 F, H x7 j优点:" z9 f4 S$ H4 c! g6 j$ l* Q- q 1) 可以生成可以理解的规则。( i* r. ]8 I* ~( f: g 2) 计算量相对来说不是很大。' R/ m6 z! l# j' L' A 3) 可以处理连续和种类字段。 9 D6 Y; x; r) ?* U7 N0 ~. s8 ~4) 决策树可以清晰的显示哪些字段比较重要+ z) N: g0 B( }4 X# y+ F. j6 ?+ \ 缺点: & B( {6 n6 W( C1) 对连续性的字段比较难预测。 % X8 d/ [ a0 K1 @5 O' ~% m, R2) 对有时间顺序的数据,需要很多预处理的工作。! K* x9 ]) g9 u3 Q 3) 当类别太多时,错误可能就会增加的比较快。 . K2 t) }5 o! J! A/ Y4) 一般的算法分类的时候,只是根据一个字段来分类。/ _7 R |6 M4 i2 U B8 V2 |: x%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4

听众

2842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2-10-8
最后登录
2005-4-22
积分
2842
精华
0
主题
28
帖子
377
26
发表于 2003-7-26 07:41: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9、蒙特卡罗模拟技术

9、蒙特卡罗模拟技术 # x; d$ w' v% Y) R 当科学家们使用计算机试图来预测复杂的趋势和事件时,他们通常应用一类需要长串的随机数的复杂计算。设计这种用来预测复杂趋势和事件的数学模型越来越依赖于一种称为蒙特卡罗模拟的统计手段(a),而这种模拟进一步又要取决于可靠的无穷尽的随机数目来源(b)。 8 q! [( I3 n& e! S3 V) D 蒙特卡罗模拟因摩洛哥著名的赌场而得名。它能够帮助人们从数学上表述物理、化学、工程、经济学以及环境动力学中一些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数学家们称这种表述为“模式”,而当一种模式足够精确时,它能产生与实际操作中对同一条件相同的反应。但蒙特卡罗模拟有一个危险的缺陷:如果必须输入一个模式中的随机数并不像设想的那样是随机数,而却构成一些微妙的非随机模式,那么整个模拟(以及预测结果)都可能是错的。 ( _/ E% o& e: b- }: l/ U 最近,由美国佐治亚大学的费伦伯格博士作出的一份报告证明了最普遍用以产生随机数串的计算机程序中有5个在用于一个简单的模拟磁性晶体中原子行为的数学模型时出现错误(e)。科学家们发现,出现这些错误的根源在于这5个程序产生的数串并不随机(c),它们实际着隐藏了一些相互关系和样式(d),这一点只是在这种微小的非随机性歪曲了晶体模型的已知特性时才表露出来。贝尔实验室的里德博士告诫人们记住伟大的诺依曼的忠告:“任何人如果相信一个计算机能够产生出真正的随机的数序组都是疯子。” 5 D$ y# J/ N( }6 r$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4

听众

2842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2-10-8
最后登录
2005-4-22
积分
2842
精华
0
主题
28
帖子
377
27
发表于 2003-7-26 07:43: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12、组织决策的卡耐基模式

12、组织决策的卡耐基模式 # r4 `% x( L$ Q4 v+ d4 T# o) y7 J 组织决策的卡耐基模式主要由Richard Cyert、James March、Herbert Simon提出并加以发展,他们都同卡耐基梅隆大学有关,此法因此而得名。+ C5 Y* V" n4 d* H2 Y 卡耐基团体的研究表明组织层次的决策牵涉到许多管理者,最终的选择基于这些管理者组成的联合团队。联合团队是在许多认同组织目标和问题优先性的管理者之间的联合。它可以包含直线部门的管理者、职能专家甚至外部团体。. N" T9 u! Q6 H' f" f& t& G 建立管理者联合团队的原因之一是组织目标一般是比较模糊的,各部门的经营目标相互之间常常不一致。当目标模糊、不协调时,管理者在问题优先性上也不一致。他们必须在不同问题上讨价还价,就解决哪个问题等内容建立联合团队。原因之二是个人管理者倾向于采用理性方法但受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和其他因素影响,管理者没有足够的时间、资源和精力去识别问题的所有方面及处理与决策相关的所有信息。这些局限性导致了建立管理者联合团队的行为。管理者之间进行相互沟通、交换观点以收集信息和减少认识的模糊性。建立管理者联合团队将导致决策获得利益集团的支持。# i' p& C" \$ `0 l7 I/ ]5 b, \' W 建立联合团队的过程对组织决策行为有多方面的应用。首先,作决策的目的是满意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完美地解决问题。满意意味着组织接受令人满意的业绩而不是最优,以使它们能够同时达到多个目标。在决策中,管理者联合团队将接受一个对所有联合团队成员(利益相关者)来讲都较为满意的解决方案。第二,管理者总是关注眼前迫切的问题和间接的解决方法。他们以Cyert和March所称的问题主义方法行事。问题主义方法意味着管理者关注眼前的环境并找出能迅速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环境难以清楚地定义并深受利益冲突困扰时,管理者并不期望存在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法。卡耐基模式认为问题主义方法足以产生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管理者一般只采纳第一个出现的满意方案。第三,讨论和协商在决策的问题识别阶段极为重要,除非联合团队成员对问题的认同完全一致,否则就不会采取行动。1 A- q- W% L) u4 {8 C( j; b& u# _: K 2 e* n1 m- z0 i' x: k ]* o5 a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7 d/ N0 l0 g+ D! f; r9 V$ z7 _ ) `! `7 w6 S7 G( y$ h1 u% t' m卡耐基模式指出通过一个管理者联合团队建立认同是组织决策的主要部分,这在高层决策中尤其正确。讨论和磋商是极为费时的,所以方案搜寻过程通常很简单,只需挑选那些令人满意而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当问题是程式化的,组织将依赖以前的程序和惯例。规则和程序避免了形成新的管理者联合团队和政策磋商的需要。然而,非程式化的决策需要磋商和冲突解决。卡耐基模式所讨论的决策过程如下图所示。 4 |$ m# l" g4 ]6 c$ w* G9 d$ N6 s& p4 w [IMG]d:\123\1.gif[/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4

听众

2842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2-10-8
最后登录
2005-4-22
积分
2842
精华
0
主题
28
帖子
377
28
发表于 2003-7-26 07:44: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16、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6、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P R E% B1 |3 s5 y双因素理论也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赫茨伯格曾获得纽约市立学院的学土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后在美国和其他三十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他的主要著作有:《工作的激励因素》(1959,与伯纳德·莫斯纳、巴巴拉·斯奈德曼合著)、《工作与人性》(1966)、《管理的选择: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1976)。双因素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丰富化方面,他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6 {7 M* ~+ L8 N3 ?, | 50年代末期,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企业调查中发现,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大多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有关。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预防或消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故称为保健因素。属于保健因素的有公司政策与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工作安定等。与此相反,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与工作内容或工作成果有关,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使职工获得满足感,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激励作用,所以称为激励因素。这是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6 S N. [6 p d/ h 保健因素的满足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保健从人的环境中消除有害于健康的事物,它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但有预防疾病的效果;它不是治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 : K; E! D! Z* H b" d 只有 “激励因素”具备了,才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从这个意义出发,赫茨伯格认为传统的激励假设,如工资刺激、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等,都不会产生更大的激励;它们能消除不满意,防止产生问题,但这些传统的“激励因素”即使达到最佳程度,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激励。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见,管理当局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以后,就不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 m, \+ p4 J. n, | 赫茨伯格在企业调查中还发现,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都有若干重叠现象,如赏识属于激励因素,基本上起积极作用;但当没有受到赏识时,又可能起消极作用,这时又表现为保健因素。工资是保健因素,但有时也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结果。0 g7 g$ i: c) M7 t7 [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有相似之处。他提出的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提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等较低级的需要;激励因素则相当于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较高级的需要。当然,他们的具体分析和解释是不同的。但是,这两种理论都没有把“个人需要的满足”同“组织目标的达到” 这两点联系起来。9 m @4 u+ A8 {4 K 有些西方行为科学家对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正确性表示怀疑。有人做了许多试验,也未能证实这个理论。赫茨怕格及其同事所做的试验,被有的行为科学家批评为是他们所采用方法本身的产物:人们总是把好的结果归结于自己的努力而把不好的结果归罪于客观条件或他人身上,问卷没有考虑这种一般的心理状态。另外,被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也不够,事实上,不同职业和不同阶层的人,对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实践还证明,高度的工作满足不一定就产生高度的激励。许多行为科学家认为,不论是有关工作环境的因素或工作内容的因素,都可能产生激励作用,而不仅是使职工感到满足,这取决于环境和职工心理方面的许多条件。# C. H, F- L2 x/ J% j 但是,双因素理论促使企业管理人员注意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它们同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满足的关系,因此是有积极意义的。赫茨伯格告诉我们,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是即使获得满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量才录用,各得其所,注意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这种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7 s1 ]" M% X; x; E. S" a! Y&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4

听众

2842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2-10-8
最后登录
2005-4-22
积分
2842
精华
0
主题
28
帖子
377
29
发表于 2003-7-26 07:44: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17、ERG需要理论

17、ERG需要理论 " R* X/ z) ^2 s7 {' S( {奥尔德弗(C.P.Alderfer)于1969年在《人类需要新理论的经验测试》一文中修正了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论点,认为人的需要不是分为5种而是分为3种:(l)生存的需要(Existence),包括心理与安全的需要( 2 )相互关系和谐的需要(Relatedness),包括有意义的社会人际关系。(3)成长的需要(Growth),包括人类潜能的发展、自尊和自我实现。奥尔德弗需要论,简称为ERG需要理论。 4 O L) r6 Q' v4 m* f  与马斯洛的的需要层次论理论的不同点是:奥尔德弗经过大量调查证明,这些需要不完全是天生的。需要层次论建立在满足——上升的基础上,ERG理论不仅体现满足——上升的理论,而且也提到了的挫折——倒退这一方面。挫折——倒退说明,较高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把欲望放在较低的需要上。ERG理论认为需要次序并不一定如此严格,而是可以越级的,有时还可以有一个以上的需要。( H( }9 L$ `3 F1 F'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4

听众

2842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2-10-8
最后登录
2005-4-22
积分
2842
精华
0
主题
28
帖子
377
30
发表于 2003-7-26 07:45: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18、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18、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 C+ l% F% }& a) @+ b 9 O% c& I1 o* U l; V2 Z( F' ?$ }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是当代研究动机的权威心理学家。他从20世纪4O-5O年代开始对人的需要和动机进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三种需要理论”,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结论。 : d: _% B# S; [( [7 |: s( c9 `  在麦克利兰之前,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对动机进行了研究。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用释梦、自由**等方法研究动机,他们往往将人们的行为归于性和本能的动机,而且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很难得出有代表性的结果、可重复性差、无法得出动机的强度。行为主义者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动机,使得动机的强度可以测量,但是他们用动机实验研究动机,把动机定义得过于狭窄,主要集中于饥、渴、疼痛等基本生存的需要上,没有区分人的动机与动物的动机。麦克利兰认为他们对动机的研究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注重研究人的高层次需要与社会性的动机,强调采用系统的、客观的、有效的方法进行研究。他的研究主要受到了美国心理学家莫瑞(N.A.Murray)的需要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影响。莫瑞提出了人的多种需要,并且编制了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进行测量。 6 |; H% V* ]8 U& g( J0 M' h  麦克利兰提出了三种需要理论,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 T% _0 F' J( |/ A0 j   1.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 c& c$ x$ I; V- B# Z7 R  2.权力需要(Need for Power):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 0 U0 W X/ G5 N- [: R  3.亲和需要( Need for affiliation):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9 c# v$ g' V+ S5 h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个体的成就需要与他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政府的发展程度有关Z社会风气也制约着人们的成就需要。麦克利兰发现高成就需要者的特点是:他们寻求那种能发挥其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工作环境;他们希望得到有关工作绩效的及时明确的反馈信息,从而了解自己是否有所进步;他们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高成就需要者事业心强,有进取心,敢冒一定的风险,比较实际,大多是进取的现实主义者。9 x ^) e7 O W! V/ I0 e0 M5 h(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