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0-7-5
- 注册时间
- 2010-1-17
- 威望
- 2206
- 金钱
- 36422
- 贡献
- 9604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48232
- 日志
- 13
- 记录
- 83
- 帖子
- 2090
- 主题
- 45
- 精华
- 4
- 好友
- 243
    
签到天数: 528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注册时间
- 2010-1-17
- 最后登录
- 2020-7-5
- 积分
- 48232
- 精华
- 4
- 主题
- 45
- 帖子
- 2090
|
回复 11楼 zjwhr 的帖子! {. o5 h6 T: |$ q
, T, r6 [: a% V1 }) z! a分析得非常全面。事态的演变和发展的确不容乐观:
* j- R; P0 h* z: N* m/ ` 首先,陈某虽然和A公司签定了劳动合同,但从合同定立的条件来看属于无效合同。而且陈某与A公司签定合同在后,A公司同样不能以连带责任起诉同行公司。& K7 f" G5 _ u. }
其次,A公司通过和法务部沟通,决定以盗取企业商业机密为由到公安机关起诉陈某,并同时收集了电话录音及客户证言及合同等相关的证据,但由于陈某和客户单位签定的合同标的没有达到10万元的标准而不能以盗窃商业机密罪立案(即A公司没有达到商业机密泄密造成的损失标准)。% T; k4 n" B8 s2 H0 I
最后,A公司只能放弃对陈某的起诉,能做的只能是亡羊补牢式的自查自究了。前车之鉴,招聘环节一定要加强防范,以防引狼入室!4 |, g+ {; \+ X- K$ u& y
/ }3 d- u: o" d/ I% x! [ |
-
总评分: 金钱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