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9151|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聪明的呆子

  [复制链接]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23:41: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刚刚从浙江大学回来,听到了很多时下中国同学做研究的方法(注,我不是指浙大的同学的研究方法,是时下的中国同学做研究的方法),很有感触试试总结出来,看看我有没有误会。
9 P$ a' \7 g; e9 A
& W) v. f2 M+ K" F% h聪明笨伯某君花了很长时间观察中国百姓对当官的人送礼的现象,总结出一个关系,就是当的官越高,别人送给他的礼物的金额就越大。某君苦思不得其解这现象的原因,到处寻访名师。刚巧遇到一个到访的知名研究高人。某君自然死缠烂打,求教问道。结果得到高人指点,发现了解释这个送礼现象的理论背景。兹详述如下。
) o( m+ U2 U$ M: I- D7 G0 I' y. A9 |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与人的交往,往往是不同形式的交换。当甲方对乙方有所帮助,乙方自然对甲方还以回报。却说为官者,权位越高,对百姓的恩典自然越大,一个芝麻绿豆的小官,要建树也不可以做什么。长官对百姓爱戴有加,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老百姓自然要回报官员。送礼是中国的优良文化。高官权重,为百姓贡献自然越多,所以,百姓送给他们以作表扬的礼物自然越多。所以用交换理论作为框架,得到为官越高、收到的礼物越多的假设。3 g1 l: Z4 R) D# h# B
+ P3 ~, w' `' Z% N
再者,根据「社会认同理论」,人会认同自己崇拜的人。百姓崇拜高官,希望透过送礼,自己就可以与官员发生从无到有的无形连系。有了这个心理上的无形连系,自己的「自我概念」就马上提高。这就好像我们能与大明星一同拍一个照,就觉得是无上的光荣,自己也成了一个大明星一样。* }: T: {3 g' O
" N9 A: {) f  W9 x+ F
两个理论都同时指向一个假设,就是当官的越高,百姓送给他们的礼物就越重。不过,某君深受实证研究的训练,不会盲目相信自己的想法,所以收集了一个样本,透过高官身旁的探子,得到别人每月送他们的礼物的估计,把这送礼的金额与该官员的官位做相关分析,发觉统计上极为显著。某君欣悦非常,马上写上文稿,投到国际一级的 Abnormal Mind's Journal,等待发到文章、就可以评职称的好消息。
& A. S2 M' l& ^* `4 @6 j: G$ ]7 }# W  c- f8 p3 |( M, K( G
这是我们时下的研究方式吗?你试试用你批判这篇文章的方法,用来批判你上一次写完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8 V4 `# ^5 Z2 o3 a  O6 i0 _: {

8

主题

5

听众

919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10-7-12
最后登录
2013-8-20
积分
919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118
沙发
发表于 2011-5-17 10:02:27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们时下的研究方式吗?” 貌似,这个案例很形象,感触很准确。那么,我应该怎样批判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

听众

574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10-6-29
最后登录
2016-6-4
积分
574
精华
0
主题
4
帖子
53
板凳
发表于 2011-5-17 11:39:03 |只看该作者
就是,怎么批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wxld    

11

主题

4

听众

6296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注册时间
2006-2-22
最后登录
2018-4-25
积分
6296
精华
0
主题
11
帖子
188
地板
发表于 2011-5-17 14:06:07 |只看该作者
在我接触实证方法之前,我听说有有一个倾向,只要包装漂亮,就可以发文章。比如一些人用很新颖的方法证实了一个结论:人渴了就要喝水。于是我到一些论坛去看,发现确实很多同学都在交流怎样把模型做的让人看不懂,起码要让编辑看不懂,才有送审的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6

听众

213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7-13
最后登录
2015-9-18
积分
213
精华
0
主题
14
帖子
40
5
发表于 2011-5-17 14:40:30 |只看该作者
Kenny好,我试着批判一下,请您和大家多多指教。9 |; w( z- p0 Y$ L% |. Y7 [0 H
这并不是一个有趣的研究。因为它只是说出了一个常识,官当得越高,收礼的金额越大。然后整篇就论述这一个关系,找了一些符合这种关系的“理论”。这类研究的特点是先有答案,然后满世界找现成的理论,看哪一个合适。4 K4 C) z4 H' L4 M% L4 U( R2 d
这种研究的缺陷是:第一,没有检验理论,因为最终找到的理论总是符合自己的答案,根本没有推翻理论的可能,因而这种研究并没有理论贡献。第二,这种研究并不会增加新的认识,它只是从常识出发,又回到了常识,没有增加新的因果关系,不会让人surpri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6
发表于 2011-5-17 16:56:04 |只看该作者
cbl223,很好!看到了你的分析,起码让我知道,还是有同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
& ^2 D4 m/ r- p8 N& \4 p0 m' n. `* a$ D) y( M- v% z7 m* Q$ t/ W
这问题牵涉到「理论」和「实证」的关系。原来实证是用来验证理论的。波普尔就强调不可以用实证来(可能)推翻的就不是科学理论。
. f; g3 k6 k" L$ F
+ t+ j; b# n( X, {9 A$ R5 I现在中国(其实包括很多外国)同学心目中的理论是用来支持结果的。看到了现象,找一些数据验证一下自己的观察,然后写文章时,再找一些理论去“编造”一个推导。这样的所谓“理论”是用来支持数据的,不是数据是用来验证理论的。8 ~9 L5 M) ]. Q- u0 d7 ~
( y: r: y9 L/ h; H9 d) p, U# B& X
荒谬的是,理论的推导正确的话,数据的分析是支持的(X 是影响 Y);
; j$ k" W- T. I( ]& i4 E$ Y5 L/ q$ I理论的推导完全错误的话,数据的分析还是支持的(X 还是影响 Y)!
+ g+ w) c. l4 |3 Y如此,整篇文章的所谓“理论”,与后面的“验证分析”根本完全没有关系。所谓的实证研究,就是收数据来验证自己的观察。理论只是「讲故事」的部分而已!为什么要理论呢?只是因为满足老外的主编说:「没有理论的文章我们不收」吧!
. m7 z! _- F7 ]: H
& Y  e1 ^: e+ v$ Z9 q+ Z1 F有时候,我真心的劝各位看一看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你就会知道为什么搞自然科学的人,看不起我们所谓社会“科学”了。只是因为我们根本就不是科学!我们是一个「讲故事」的学科。商学教授是一群懂得看统计软件结果的文学写文章的人!(注:我们自然不是科学家。我们也不是懂理论统计的人,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我们不是懂应用统计的人,因为我们不懂统计理论,连如何运用统计理论都不懂,我们只懂看SPSS、AMOS的某一页的某一项。我们甚至也不是文学家,因为连文学家独到的眼光,精彩深刻的表达都没有。)
: j" u! }" d6 F5 d  Q) f5 W; B+ A9 Y
. e9 @' |& m0 e, ?! @ 本帖最后由 Kenneth 于 2011-5-17 17:08 编辑
+ l4 B6 v1 s; p* u! P) @" Q; q& J*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

听众

919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10-7-12
最后登录
2013-8-20
积分
919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118
7
发表于 2011-5-17 18:03:10 |只看该作者
照此推理,以后教授管理研究方法的重点不在实证检验,而是如何构建并推到科学研究的理论框架。但这个是可以教的么?怎么教?我有一点不太明白,难道不是从现象出发寻找理论解释?难道要从理论出发去找现象?诚然,研究是要interesting,要surprise,但是这样会不会因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巨大压力导致没有人敢做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6

听众

213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7-13
最后登录
2015-9-18
积分
213
精华
0
主题
14
帖子
40
8
发表于 2011-5-17 18:33:13 |只看该作者
谢谢kenny对我分析的肯定,我可是您的铁杆fans,听过您的3次授课。/ b. w" h, @" i1 m' @9 u2 l  u
我非常支持您的分析,其实管理学研究一点不“空”,但如果按照您所举的例子,实业界的人就会觉得很空——你们这些做研究的人花费那么多力气,告诉了大家一个常识,而且实际做管理的人可能比研究者更早的知道这些常识,因为这些现象是他们创造的,而不是研究者创造的。因为做TA,我接触到几个MBA的同学,他们就经常抱怨:我们免费把常识告诉了教授,可是教授收了我们很大一笔钱后又告诉了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

听众

75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7-2
最后登录
2015-11-17
积分
75
精华
0
主题
4
帖子
7
9
发表于 2011-5-17 21:57:34 |只看该作者
kenny您好,我来回答一下以上的问题,请指教。( D, H5 S: S" M/ N/ B4 S# b
" E' t  A- E/ W% H' G7 R% _
我觉得国内的文章在做研究之前,以下几个问题是需要明确的。" l' |' B" O7 G; c" C( s9 W. L' ^4 H
3 q- X$ s% ]' a2 N: N" W
第一,到底什么是“理论”,什么是“逻辑”,什么是“理论贡献”,什么是“理论框架”,什么是“思路”,这几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白。2 p2 Q& k4 `9 @8 C) }) g! C# }
' P" |" H" d+ y
第二,理论在研究中到底充当了一个什么作用。
8 {; ~$ `( Q) G3 k8 E6 G3 |# _9 Y: e

) |. P( M' e* I8 o$ N5 H我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s$ F" D/ i) T( j
( C, u, N# `+ ]8 y% S
如果说“理论”、“逻辑”、“思路”以及“框架”这些东西我们很难理解的话,那么我们还是回到现实当中。什么是理论,我认为,理论就像我们手上的一架照相机,我们研究社会现象,其实来讲,就是使用我们手上的这架照相机将我们要研究的东西拍下来,到底能拍到多少,或者说我们的照相机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本质上而言就是理论的解释能力了。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不需要照相机也能观察或总结一下现象规律,那当然可以。但是,遗憾的是,每个人的肉眼都是有差别的,并且各人的感受又不一样,所谓见仁见智,最后可能就很难总结出一个大家公认或者一致性的东西出来。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尝试使用使用照相机呢?因为照相机就有这样的功能,他能将一个外界的现象很好的拍摄下来,如果你认为我没有很好的反映客观现实的话,那么咱们可以比照嘛,看看谁拍的照片更逼真或者更能反映现实,换言之,借助于照相机,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对话平台,以致最后就能将一个复杂的现实完整反映出来,从而达到探索和研究的目的。所以,总体来说,研究者就是带着照相机在观察这个世界。. ]2 q. N" |3 ?2 Z/ C
$ X( S+ e4 L) F; z( z7 a' k- Q! V
既然这样,这架照相机是怎么来的,“自己能不能造一架照相机呢?”答案是,能造也不能造。造一架照相机首先得有材料,没有材料,可以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里的材料是什么,材料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论要素,将不同的材料联结起来,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逻辑,所谓逻辑、思路或者框架本质上就是一种联结机制。要造一架照相机,你得有材料或者一些辅助性质的导线,等等玩意儿,接着你就可以搭积木似的造一架照相机起来,这当然很好。但有一点是需要明确的,你真的要是造出一个什么特别新鲜的玩意,还是很难的,为什么呢,你想想看,将这么几块材料弄来弄出,按照排列组合就那些一些了,你能有啥新的花招呢?所以说,照相机基本上被人造玩了,或者换句话说,理论尤其是社会科学的理论,已经非常充分了。这就是我所说的不能造照相机的理由。当然,不能造也只是相对的,你可以将别人造好的照相机换一种颜色、改一个形状,这也是造一个照相机啊。这种造,严格上上来说,实际上就是补充或完善了,很难博得特别的喝彩。照相机如此,理论亦然。这样来说,在理论的发展上,我们似乎都在给前人打工,我们只是在耕耘,而没有超越。大师的作用就在于,找到了一个新材料或独特的联结导线,重构出一种新的照相机构型。我们呼唤大师,其实就是希望他能找到这种材料或者导线,也好为我们接下来开辟一个新的耕耘领域。从这当中,我们可以演化出通常所说的“大理论”、“小理论”,大理论就象那些一开始构型还比较粗糙的照相机,而小理论就象那些很精致的照相机。粗糙的坏处是,这样的照相机拍出来的东西可能永远都是模里模糊的,无法比照或对比,理论发展的初期就处于这种情形;相反,精致的照相机,让我们看见十分逼真的现实,易于证实或反驳(这可能就是易于“证伪”的要求了),理论完善和发展就是一个不断精致的过程。进一步,这就引出了所谓的理论贡献,理论贡献就是你对现有的照相机到底做出了什么工作。遗憾的是,有的人在说理论贡献时,不是围着照相机来说,而是围绕着其要拍摄的对象来说,严格而言,这是有偏误的。那么,这个世界要研究者的目的是什么,就是造照相机啊,如果说你不能造照相机,你敢说自己是研究者吗?有的人可能会说,造照相机有什么用呢,你可以将你造的照相机兜售给那些企业家或者做实务的人啊,让他们使用你发明的照相机来观察这个世界,这应该是一个很美妙的事情。所以说,研究者都应该来造照相机,如果你不能原创性地造一个照相机,你总可以将别人的照相机改进吧,虽然层次低一点,但是毕竟在造啊,这也已经很不错了。同样,遗憾的是,有人做研究的时候,不谈造一个原创性的玩意,或者改良一下照相机,甚至有的时候自己手上根本就没有一架照相机。这样的研究,能有理论贡献吗?! U2 D# E6 ~" E3 g5 m
    3 ~) A% S$ ~7 g$ P9 {
接下回答第二问题。! A- A6 y) t( I$ U+ a" N5 V! A1 y

5 N, |+ z+ W  |# K: F, c, s. C+ W有了以上的分析,理论在研究中的作用似乎就很明显了。研究者离不开照相机,所以有时说,研究者就是戴着有色眼镜在观察这个世界,的确是有充足的道理的。高手之所以厉害就在于他找到了一个好的拍摄研究对象的照相机,比方说可能有专门用于冬天拍摄的照相机,让这位研究者给找到了,这就非常好了。这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失误是,有的人要么随便选一架照相机,在使用这个照相机之前根本就不清楚这个照相机有什么性能,就开始瞎拍,当然也许能拍一点名堂,只能算是一种幸运吧,不具发展意义。
" A  m. O3 g6 B/ P: |  O2 I" v. _$ v* B# r4 l6 D7 z% W( b
我谈谈kenny提到的那个研究吧?我认为,主要缺点体现在:4 S7 \% n3 e& u8 x1 l
7 G" B7 ?- m. T" D% G4 F
这个研究是在使用“社会交换理论”的照相机来观察研究的对象,但是前前后后,研究的结果对于改良这家照相机根本就没贡献什么,何来理论上的贡献?因为,谈理论上的贡献,始终要围绕这加照相机来说,而不是你要观察的现象来说。从kenny提到的那个研究来看,始终找不到他对使用的照相机有什么改良。
( N5 q0 y/ R8 @' v! E- {5 F% j; G) d8 a0 W$ J
那么研究应该怎么来做呢?我的观点是:研究还要是从现实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有趣问题,找到有趣的问题,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可用的照相机将这个有趣的问题所内涵的景象给拍下来,研究人员的工作就是一方面要找到有趣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找到一架照相机。如果这架照相机刚好拍下研究的景象,当然是求之不得了。事实上,我们做研究的时候,很多的时候,都是为了研究的对象造一架照相机的。当然到底怎么造,就又回到了“自己能不能造一架照相机”的问题上来,参照上面的回答吧。
+ [! R. Z7 m& p* ^: l! ^1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10
发表于 2011-5-18 10:31:1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楼 南方提督 的帖子/ \3 k5 Q( A8 j! Q  y- @; {, Q- J
南方提督你好,好像很久没有听到你的声音了。:-)
( [, o9 O7 ]0 z) l! p( Y
0 w9 s5 [; _7 }; `" S. k1.        到底什么是“理论”?) o9 L0 _  M/ W4 p+ B6 Y" m
我的答案很简单。暂时我要求的只是两个条件。(a)不在现实的层面的(抽象的);(b)不是common sense。% s1 g* m: E% ?/ M( c# O
为什么要抽象。你到一家企业看见的是一家企业的现象。多看了几家企业后,要描述它们的问题就开始要抽象了。要解释现象几乎一定要更抽象了。我讲课时举了十几个例子,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到管理科学都讲了。你告诉我水加热就会开,那是common sense。你解释为什么水会开,如果说是因为妈妈点了火,那还是现象界的解释。当你说分子加热后会怎样怎样,那就开始是理论了。实战的咨询师教你的,是到什么地方买一些柴和点火器,点了火水就开了。理论的研究要解释给我听“为什么”。' G' H* \) {/ l, n0 U

  }  A' P! r! Y$ D0 B这个世界要研究者的目的是什么,就是造照相机啊,如果说你不能造照相机,你敢说自己是研究者吗?
# \, c" r! h# o1 Y用你的比喻,我猜中国(或是管理界)现存的问题不是造照相机。如果能够做不同的照相机,起码我们还可以讨论你的照相机与我的有什么不同,谁的比较好。中国现存的问题是用同一个照相机到处照,但是照的都是无聊的,没有美感的,没有构图的,没有内容的东西。同时也乱用照相机。明明是拍特写,却用了广角镜。明明是灿烂的花朵,却用了茶色的滤色镜。
$ J- g* V9 v  ^
8 ^4 M% E1 r$ p( t3 t2.        这个研究是在使用“社会交换理论”的照相机来观察研究的对象,但是前前后后,研究的结果对于改良这家照相机根本就没贡献什么,何来理论上的贡献?
, M5 P6 C4 D' Y) ~3 i; ]5 g0 i你讲的我是完全同意的。贡献有三种:(a)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是改良了照相机,让以后的照片更清楚、更有水平。(b)practical  contribution 是把同一个照相机照出一张精彩的照片。大家都说,为什么我平常在街上没有留意这么有趣的景象呢?(c)methodological  contribution 是构图的精彩、用颜色的配合、需要的时候有景深、让人感觉这张照片是“好”的。' L7 W- n0 g/ @" `
( e) i5 _& q2 b0 o
3.        最后,我猜很多同学还没有抓住我的例子的重心(也许是我讲得不清楚吧)。整个例子在于点出一个问题,就是何为“科学”的研究方法?讲来讲去,还是我在博客提出来的两个条件:necessity 和 sufficiency。你的理论是否一定引导到你的假设。社会交换理论真的导致 百姓感激官员,以致“当高官的礼物更多” 吗?(这是逻辑)。看见你的结果,就代表社会交换理论的解释正确吗?我看的大部分研究都是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负面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在榕树下拿着大扇在对小孩讲故事的老人了。5 D9 S% x, F: q+ z. ~6 W8 e. C* L1 z
9 Z" N8 J% A4 F, B

% z3 j) ^2 [: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