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楼主: jkli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構念的測量疑問

  [复制链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21
发表于 2011-5-26 18:11:3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楼 zhmseven 的帖子
6 @7 x0 [6 D1 w' O$ Y% T: RZhmseven,
- o/ P6 ^. O2 f, S8 g6 _/ H1.        既然你同意“在reflective model中应该做内部一致性分析,共线性诊断是回归分析中的内容”,我没法明白为什么还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呢?他们是否同时变动,或是相反方向变动又如何呢?既然你这么有兴趣,我最后多讲一次。Coefficient alpha的其中一个定义(Lord 已经提供了数学的推导证明)是“average inter-item correlation after correction for scale length by KR-20”。意思是只有两个因素影响alpha。第一是average inter-item correlation(我猜就是你讲的共线性)。第二是有多少道题。在项目数目不变的情形下,average inter-item correlation越高,alpha就越高。反过来说也对的。我不知道你的数据出了什么问题,但是无论如何,除非Lord  的推导是错的,我觉得不然不可能有你讲的现象。# {, W; C  C, M7 J
2.        我个人没有办法同意这个说法。我已经举过例子了,绝大部分的“所谓formative的”構念,都可以用reflective indicators来测量的。绝少的情形(我到现在还没有想到这样的例子)会有一个構念“应该要”用formative indicator,但却“错误地”用了reflective indicators的。就算是一个formative construct,我也可以用reflective indicators来测量它的。当然用的indicators 在两个情形就不一样了。
& k4 z7 X) [, b) O0 F
7 G* p0 O0 h% G3 x. h#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听众

88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1-5-13
最后登录
2011-6-6
积分
88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18
22
发表于 2011-5-26 20:32:19 |只看该作者
ok,看来这个问题很难继续讨论下去,我们在讨论的“问题是什么”上没有达成一致。
2 v2 L9 [0 G8 d4 G我最后一次把我所想要提的问题彻底地清楚地描述一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研究。即便我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对于大家理解formative indicators、reflective indicators以及coefficient alpha、共线性诊断也会是有好处的。
1 W: s, O& Y4 I! Q3 q1、第一个问题,coefficient alpha在信度检验中应该如何看待?在相当多的文献里面,其构念的测量项采用的是formative indicators,但是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将这些formative indicators当作reflective indicators来使用了,这是Javis批评这些papers错误地使用了“reflective model”的原因。但是,令人惊奇的是,这些采用formative indicators收集到的数据,却可以很好地通过信度检验(Javis批评的现象,以及谢赞和赵刚提出的问题,都属于这一类问题。Kenneth,你没有看我传上去的论文,以为我说的是构念必须使用formative indicators)。如果说是用formative indicators收集到的数据也能够通过信度检验,那么,信度检验有什么意义呢?理论上讲,formative indicators收集到的数据应该是不能够通过信度检验的。如果说是用formative indicators收集到的数据也能够通过信度检验,我实在想不出来信度检验在这里到底有什么作用。相反,很多研究者将会使用信度系数作为评价其formative indicators应该看作为reflective indicators的证据,而读者没有很好的证据去批驳他,只会使所要研究的问题更加混乱。& l$ [" e9 y' P, B7 N6 @" V3 [+ x
2.为什么会出现“信度系数高,共线性程度低”?在我们承认信度检验的有效性的前提下,我们就需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formative indicators收集到的数据能够通过信度检验。是由于我们忽略了信度检验所要求的某些数学条件,或者说是信度检验判定的门限值仍然不够严格,再或者是问卷设计没有很好地体现构念的formative类型?不管是什么原因,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以后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对于大家更好地认识SEM是有益处的。6 d! R' v4 [8 T" Q0 g7 _7 B
3.如果发生“信度系数高,共线性程度低”,应该怎么办?如果我们承认,信度系数高意味着indicators之间的相关性高,也就是共线性程度高。那么,当发生数据存在这样的现象“信度系数高,同时共线性程度低”,我们就需要高度警惕了。当然,我对这个问题没有更深的认识,建议只能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23
发表于 2011-5-27 13:33:3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楼 zhmseven 的帖子3 v6 h- ?: X+ Z4 E* d+ a
zhmseven,对不起,我是下载了你的东西的,只是没有时间详细的看而已。我再提两点作为我的总结(纵然我所学的某些东西的定义可能跟你的不同)。
7 w& b( Q+ [6 J  [1. formative indicators 之间的关系是没有限制的;reflective indicators 之间最好要高相关。如果我们假设量表的项目不变,一个formative construct的indicators可以从没有相关,到很大的相关都可以(没有人说formative indicators 不可以高相关的)。高的项目相关就代表一致性高的话(我看不出为什么不是),那么reflective constructs的项目一定要有高的一致性。但是这不代表formative constructs就不可以有高的一致性。因为formative indicators 之间的关系是没有限制的,可以高相关,也可以低相关。; T* p5 \- W$ I! r' O: X
2. 基于上面的原因,如果是formative constructs,根本不可以用一致性(coefficient alpha)来确定信度。其实,更精确的讲,到目前为止,formative indicators 的信度是没有方法估计的。% y$ n+ q# V' e& [* A4 H& L" S% e
余下的,就请其他的高人解决了。
, \3 s) e8 N. M! q' m( s: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听众

88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1-5-13
最后登录
2011-6-6
积分
88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18
24
发表于 2011-5-28 11:19:15 |只看该作者
Kenneth,谢谢你不厌其烦的解答。
) n6 P' ]' D, v- W  o我完全同意你第2点,formative indicators信度没有办法估计。
" w' g% ?$ c6 ^只是formative indicators之间的关系,很多paper确实argue说共线性程度应该低才行,也就是说低相关。不过我猜formative indicators现在还没有研究太明白,很多东西还比较模糊,套用一句话耳熟能详的话,“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 M# P; A. m2 Pformative indicators之间可能存在高相关性,确实导致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作者定义的construct和indicators之间的关系明明是formative类型的,但由于指标之间的高相关性,信度检测能够通过,作者往往还是把indicators当做reflective来处理。
, F+ D4 {1 h% e, x- l% L* j所以,Kenneth说的一点,尽量采用reflective indicators,这个我同意。只是,怎么样判断一个construct和indicators之间是reflective类型的,就只能由作者去理解、各说各话了,没有了一个判断准则。如果说formative indicators之间的共线性程度必然很低,不能通过信度检测,我们很容易说construct和indicators之间的关系是formative类型的。如果formative indicators之间的共线性程度可能很高,我们确实没有准则判断很多papers貌似formative indicators的指标当作为reflective indicators来处理是对还是错了,只能根据每个人自己心中的信念来判断。; ?; b' w9 ~, @. q, i8 f' l
这些疑问,留待发展中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wxld    

11

主题

4

听众

6296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注册时间
2006-2-22
最后登录
2018-4-25
积分
6296
精华
0
主题
11
帖子
188
25
发表于 2011-5-28 13:07:1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楼 zhmseven 的帖子
$ W# x5 Q( ~% O7 H我的理解,一个测量modle是formative还是reflective,这是一个理论问题,是由作者定义的,它和数据结果是否相关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并非formative modle的indicators之间就一定是低相关。. c- ^6 \" V  S+ L3 q8 L+ g: O
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8 z- ^0 `7 w7 n4 g1 e9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26
发表于 2011-5-28 13:17:47 |只看该作者
zhmseven   * D% R8 `& _9 C( B) G
2 _( [: I# p  X) {: u' i
虽然我不太赞成很多人乱用formative construct 这个概念,但是 internal consistency 不是信度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上次讲的那句话(就是「到目前为止,formative indicators 的信度是没有方法估计的」这句话),其实不完全精确。对于稳定的构念,我们还可以用test-retest来估计信度。对于不稳定的构念,我们还可以用parallel form来估计信度。
4 H2 q* I6 ?4 l0 G1 ?  W9 K- h. i* g; i+ v. E1 G* K6 T' @2 ?
你最后讲的一个“理想”的情形,formative 不可以一致、reflective 要一致,其实就算是对的话,也不是好事。不然、我做一次因子分析,结果只有一个因子的话,我就叫这个测量为reflective,如果相关不高的话,我就说它们是formative。那岂不是更坏吗?
4 N) \/ c& ?" r$ b- W
. M+ e; R; e7 T4 w; q5 t其实,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用formative indicators,formative construct 是很难估计的,要求也很高;估计信度也极为困难;还有sample-specific loading的问题等。如果可以用reflective measures,为什么不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6

听众

7709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注册时间
2010-4-15
最后登录
2013-9-16
积分
7709
精华
0
主题
33
帖子
610
27
发表于 2011-5-29 00:17:02 |只看该作者
       首先,我要說謝謝Kenny與各位,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精采的對話,也學到了很多。, ]2 f# }8 j0 e
       這個問題回到我最初所提出的疑問,如果研究者在研究之初利用了理論或觀點,定義了一個構念應該是用refelctive or formative indicator,此時在作校估的時候,研究者「很有可能」把原本已經定義的測量型態變成了另外一種,最近我回顧台灣運輸心理學相關研究之後,的確發現了這一個問題,尤其是研究者已經定義構念是formative,但是在校估時卻使用reflective的檢驗方法,而且indicator還是當初定義為formative時所敘述到的現象(而不是Kenny說的formative和reflective的問項應該不同,因為因果關係方向不同),然後更進一步用SEM進行構念間的關係檢驗,而我想有可能就如zhmseven所說,因為研究者不知道(或根本無知覺)該怎麼處理formative,所以用reflective試試看,結果通過了檢驗,所以竟然出現了定義是formative,但是在校估時是使用reflective,而且統計數據都還不錯,於是研究者就進行研究的解釋,說自己的構念有信、效度,更進一步擴大解釋到不同構念間的關係,我們不由得該問問,這樣是正確的嗎?; \, S* a0 I8 v8 o! F" o$ O
為了不落入zhmseven所說「只能根據每個人自己心中的信念來判斷」,我們是否應該對於構念的定義與測量模式校估必須一致進行要求,不然就必須要求作者應該說明,一個已經定義為formative的構念,在測量的時候為什麼要換成reflective(我很贊成Kenny說大部分的構念可以想辦法用reflective),因為當初作者一定是利用理論認為構念是指標的效果,所以才定義是formative,現在要用reflective來量,在概念上已轉變為指標是構念的效果,此時當初所使用的理論觀點仍然適合嗎?很有可能作者已經換了一個理論觀點來進行測量模式的轉換,那是不是應該說清楚呢?當然,作者可以只用後面的觀點,直接用reflective來量囉!但是如果是我一開始提到的情形,我就認為這個研究的結果,在解讀時應該持很大的保留態度才是。
/ L7 a" n8 P6 N2 e: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28
发表于 2011-5-30 09:30:1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7楼 jkliang 的帖子
2 t  U6 R! D$ x6 y; Ljkliang,你们还是在抓着同一点在发挥。. P6 K. d' h$ Y( R3 M5 y5 d. X1 ]
1. 定义为 y = f(x1 ,x2 ,x3), 当x1,x2,x3 是指标而不是前因的话,y就叫formative constructs; x1,x2,x3 叫formative indicators.在这个情形下,你那x1,x2,x3做因子分析,发觉只有一个因子,这不叫convergent validity。你发觉x1,x2,x3的alpha值很高,这不叫reliability。做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用的时候就乱用了。
, j) u8 p$ f$ j. H2. 就算y = w1*x1 + w2*x2 + w3*x3, 我们还是可以另外发展四个reflective indicators(i1,i2,i3,i4)来测y的。那么i1=a1*y+e1; i2=a2*y+e3; i3=a3*y+e3; i4=a4*y+e4。如果i1,i2,i3,i4是reflective indicators,那计算他们的alpha值,用以决定信度就绝对可以。我们不可以因为有人乱用(上面的用法),就不容许别人做正确的事情(这里的做法)的。问题是什么呢?我觉得问题是上面的所谓formative indicators既然不是用在测量構念y,那么提出来就没有很大的意思了。可能只是丰富我们对構念的理解吧。. f3 z  ^# u) `  m8 u
- _" H+ Z1 E9 @"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听众

88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1-5-13
最后登录
2011-6-6
积分
88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18
29
发表于 2011-5-30 19:39:51 |只看该作者
嗯,其实大家的基本看法是一致的。看法不同之处只是说,如何看待在formative model的概念下使用了internal consistency的问题。
) ?2 f4 q& L" S/ L- I事实上,我和jkliang的看法是,大家要小心引用很多papers上的indicators。虽然这些indicators的alpha系数很高,其处理方法可能是错误的。
4 W) M/ ^4 ^- M  m6 Z至于应该如何评价internal consistency和共线性检测的作用,恐怕需要做一番研究了。有空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能够从数学上推导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听众

23

积分

书童

Rank: 1

注册时间
2011-6-16
最后登录
2012-9-19
积分
23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5
30
发表于 2011-6-17 09:12:21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同仁,我从你们的帖子中学习了很多,懂了很多。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