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4-26
- 注册时间
- 2010-7-15
- 威望
- 597
- 金钱
- 5638
- 贡献
- 123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7466
- 日志
- 100
- 记录
- 283
- 帖子
- 4120
- 主题
- 423
- 精华
- 61
- 好友
- 830
    
签到天数: 82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注册时间
- 2010-7-15
- 最后登录
- 2018-4-26
- 积分
- 7466
- 精华
- 61
- 主题
- 423
- 帖子
- 4120
|
回复 1楼 小妮子--Grace 的帖子 O$ A/ N5 Y6 z/ I1 H
! c! S2 f* r& F8 n* g! E$ I一、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习惯性地搜索了一下论坛。论坛中有关“职业化”的帖子很多,达到121个帖子,但大多数都是局限于课程宣传的。以下这些帖子经过我的整理汇集如下,凡对“职业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看看这些帖子:7 s, X# U5 H1 A
* n5 k( d. m. U& v' D二、从本案例中透露出来的实质来说,我想从另外一个视觉来说说我的看法,不一定对,欢迎继续讨论:
+ j O9 O/ y! V- y第一、从目前很多企业来说,如果要给企业画上一个什么符号的话,那么,个人认为:企业的管理上,一般都是三种模式:家族化管理、职业化管理和介于家族化和职业化之间的“业余化管理”。 可能有人不赞同这样的分法,没关系。哈哈。& @9 i! a% [( m
6 r- x0 ~ c. Z( m
第二、任何一个企业,都会面临案例中这样的成长过程,都会有案例中的“成长烦恼”。要解决这个问题,个人认为:' M' S3 h/ Z5 l; `. |8 y0 t6 Z
1、要分清主次、循序渐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公司要改变目前的这些现状,须要的是循序渐进,在循序渐进中分清主次,看哪些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就对哪些进行改进和提升,对一些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的东西就不要强迫地改变,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说要逐步规范管理。
% q- @' c, K0 ?7 Z) d$ l1 e5 F2、要舍得摈弃、强立新风。作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对这些“成长的烦恼”,必须要所舍弃,比如哪些人员、哪些原有的工作方法、哪些利益分析清楚,该舍必须舍,哪怕是掉一块自身的肉,只要能把身上的脓疮治好,则必须放弃。不要瞻前顾后或者犹豫不决,担心这里疼那里痒,担心此消彼长等等。若是有这样的心态存在,那么就不要变维持原状,等着暮气沉沉降临关门大吉,哈哈。做公司高层管理者,一旦下定决心要摈弃要破旧立新的话,那么就不能动摇,要坚定不移!同时在摈弃和新立上要做到:
7 V7 @4 T8 @8 T' b V, b(1)、必须“先立后破”。立新规矩、新方法新流程在前,摈弃陈旧的东西在后,先把新的东西立起来,做到固化,这样才好摈弃不需要的陈旧东西。
3 f4 Z8 Z- ~3 T" X(2)、坚决“喜新厌旧”。要学习薄情男人那个谁陈世美,哈哈。不寡情,不薄情,对原来的东西还是怀念,念着旧情人的好,左右摇摆,就会让你贻误最佳时机,讨不到你所想的老婆。因为你离开旧情人念念不舍,遇到新情人时又犹豫不决搞几种比较的话,黄花菜都凉拌了。为啥很多公司的变革或者改变到最后开场轰轰烈烈,收场冷冷清清,和念旧是很有很大的关系的。$ M. M1 {. i I# o/ J
(3)、力挺“新风为先”。在所有的工作面前,都坚持以“新风”(新规章、新流程、新制度、新方法、新人等等)的标准来检验来衡量,按照立起来的东西作为检验标准,不再用摒弃的东西来衡量。这点很重要。
9 |" x/ n* W! R& N3、要吐故纳新、人事相宜。吐故就是:让原有人马中不适合的人员必须离开,妥善安置这些人的退路;纳新就是:符合公司发展规律的新人进来,对新人的要求是实用,其他不讲究,只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则大力引进来;切要注意投入和产出,岗位和价值匹配;同时注意人才与企业的环境要配套,不要一来就期待人家耍出“三板斧”。对新人要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可是实际中很多人是做不到的,因为这就要求自己本身就需要放弃很多的利益。7 |2 W# d. X, M1 ^; \$ I5 e
% y$ p% n2 w) |/ p# C$ s) N2 S$ p第三、对于职业化的理解,我认为:职业化素养是核心,职业心态是基础,职业技能是表现。若是案例中的公司想改变目前这种现状,那么,建设适合公司发展的人才是最主要的工作,而如何建设符合公司发展的人员呢?三种方式:7 ?' q' j6 @3 l2 Q) q. V6 J0 ]2 i
(1)、“输血”,就是通过招聘、选拔合适的人才,量才而用;
0 Z% k/ ^) _+ M3 f(2)、“造血”,就是通过内部的培训与培养机制,培养接班人和后备人才队伍;
, C2 x6 ?* r# _1 Z5 o(3)、“换血”,就是通过内部的优胜劣汰,激活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m, M5 Y9 j1 _4 a
如果,仅仅从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的话,方法有很多,比如“员工工作效率地下”这个烦恼上,解决办法就有:一是实施时间管理,强化目标管理,搞当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类似海尔的“OEC”;二是搞培训,做思想工作,让员工意识增强,认为必须及时完成工作是一个员工的职业化表现;三是给糖吃,你今天做完了某件事得到什么糖,明天做完了什么事情得到什么糖。等等方法,既“拉”又“推”,既挥“鞭子”又给“糖果”。但是这些方法,都是有时效性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在人的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这理。所以,我认为要把方法从大处着手,通过上面的三种建设人才方式来解决,动态调整。. L0 o' K3 T. a; C/ q# X
" f& ?8 z) S& O
以上言语,没有局限于案例的具体现象着手解决,而是从整体出发,从变革出发,一家之言,欢迎拍砖,哈哈。 o% A1 c* M! }, p% P+ f& L1 `* ?
|
-
总评分: 威望 + 21
金钱 + 79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