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5-28
- 注册时间
- 2011-6-15
- 威望
- 307
- 金钱
- 3539
- 贡献
- 900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4746
- 日志
- 8
- 记录
- 15
- 帖子
- 497
- 主题
- 19
- 精华
- 3
- 好友
- 44
  
签到天数: 66 天 [LV.6]常住居民II  - 注册时间
- 2011-6-15
- 最后登录
- 2014-5-28
- 积分
- 4746
- 精华
- 3
- 主题
- 19
- 帖子
- 497
|
虽然从事HR已有8年之久,但是这个“脱密期”一直以来都被忽略,记得有次也是在协商中解决,当时也是参照了《劳动合同》及《竟业限制》中的各项条款,以经济补偿的形式结束。刚在百度上搜索了相关的内容,粘过来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R6 c2 ~( f1 B0 z7 K) J/ w
脱密措施在具体适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q! e+ \6 W- f k+ Y* g2 S
0 j. i3 @2 v) ?
(1)脱密措施在应用中同样要求首先必须有可保护的商业秘密,否则其约定就是无效的。 g# D3 P& C* I+ Q
! ~3 P$ d2 w- V; v
(2)采取脱密措施义务主体,与竞业限制一样针对的应当是实际接触、了解或掌握企业商业秘密的相关人员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而不能是不加区别的企业所有的员工。* |. N W- H) [3 Q
/ b2 t, F0 e7 q& z7 W) P+ N* I* z (3)采取的具体脱密措施应当是合理的,而不能违反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强行性规定,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否则这种约定将失去法律约束力。通常采取调整工作岗位,相应的变更工作内容、范围和劳动报酬等,一般要求所要调整的工作岗位在前期约定中以列举方式确定,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不能是任意的,而劳动报酬一般也是约定在脱密期不低于某个标准,以均衡劳资双方的权益。一般如发生争议则要求用人单位要对岗位、报酬等调整作出合理的解释,否则将难以获得支持。: N6 h" X! G8 y% h
6 ^" O0 a7 s3 e' {/ N; H' t
(4)脱密措施的适用时间,对劳动者采取脱密措施的时间,即脱密期(提前通知期)一般不能超过6个月,即脱密措施的约定不能超过6个月,超过规定的期限,则一般是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 m' V- Y8 ?7 i4 q+ D& n% I/ g d; B$ B" r/ K
(5)采取脱密措施的一般是在科技型企业或者是在高新技术开发领域适用,或者一些智力密集型企业,而不是适用于所有的行业或企业,故企业在和劳动者约定脱密期和脱密措施时,不能毫无选择的适用。) \' b8 F L* z0 u" C+ \+ h
5 c9 f0 P- q. N/ [ (6)违约责任。劳动者如果没有按照约定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约定通知义务,或者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如果用人单位违反约定,劳动者可以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提前30日通知或者即时解除劳动合同,而不用承担违约责任。& @3 B9 I( h4 r+ O* {' N
; E2 x4 v3 C8 v
竞业限制协议(条款)与脱密措施约定有很多相似点和不同点,它们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有着重要的价值,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和理解设立的目的和意义,灵活运用以更好的保护企业权益。
2 y! j- Y& ^$ o, X7 R《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 ?7 h, `+ u* s0 d3 p, `
! t8 [1 P$ ^6 l) L/ o2 a
第二项:“用人单位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时,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前或该职工提出接触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时间内(不超过6个月),调整其工作岗位,变更劳动合同相关内容”。
8 o+ ?( U# I, [! H' ?/ F& s- G) D! c, s: c
|
-
总评分: 金钱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