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2-5-9
- 注册时间
- 2011-11-18
- 威望
- 60
- 金钱
- 939
- 贡献
- 241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124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02
- 主题
- 3
- 精华
- 0
- 好友
- 1
 
签到天数: 76 天 [LV.6]常住居民II  - 注册时间
- 2011-11-18
- 最后登录
- 2012-5-9
- 积分
- 1240
- 精华
- 0
- 主题
- 3
- 帖子
- 102
|
本帖最后由 米粒之猪 于 2011-12-12 15:17 编辑 6 I" |* U \- ^. z
5 Q; ~8 F" _( c, j L, L看了案例就知道是制造业了,案例中管理层的动作起到了正激励和负激励的作用:有人开心有人愁!0 c+ G- C* G: c6 i- g8 @! U7 a# V4 A
基层需要啥?肯定不用说的就是需要层次里面的第一、第二层,生理和安全需要了。# u% K v, j* W7 y8 s! K% Y$ b" t
该案例的动作提升了薪酬,开展各种比赛活动,让员工满足了生理的需要,正面激励;但随着而来的压力却让员工的身心安全受到了威胁,产生了负面激励!而且由于管理层动作缺少了一个最关键的过渡期,负激励产生了最大值,导致负激励≥正激励,得不偿失啊~~~~
: U% o, y' s1 h( M( i所以结论是,案例HR的方法是有参考价值的,激励员工积极性的同时可以淘汰一些企业业绩低下的人员,有利于企业竞争氛围的建设,但明显案例中的HR是急于求进了,缺少了铺垫,直接将鸭子赶上了架子!) y$ {$ n+ ~+ J1 y x2 d% X; D' k
案例中说到的效果不错,我觉得这只是一个短期的表面现象,需要重视了,得经常下访和基层聊聊,观察分析他们的身心状态,如果员工一直处于高负荷状态,一旦爆发,那可是大件事了,小心成为下一个富士康!, l+ l+ W0 q: Z% P0 ~7 ~" s
补救方法:建议把评比活动量先砍掉一部分,只留少部分继续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再做出其他的一些措施让员工的负荷状态回到一个正常的数值。) Z% _ I; X8 _7 K% h
HR小生个人意见,错了请勿批斗。哈哈
- M Q4 ] T1 L' _# |/ D4 d3 |7 G5 y% t
补充一句:可能是我顾虑过多了,但任何事情,都需要往坏的方面去想想哈。
6 N7 z) U Z5 H& p# }7 j) 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