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8823|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职工带薪年休假的二十一种核算公式

  [复制链接]

17

主题

5

听众

5436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签到天数: 23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注册时间
2004-1-31
最后登录
2017-5-27
积分
5436
精华
0
主题
17
帖子
3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23:28: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Mark.Yao 于 2012-1-5 23:42 编辑
$ Y4 D+ s0 n+ Q8 |# d  B2 G! _2 b/ U) |2 ~$ J
作者:ocean 2009-2-26( e! Z5 u: E. z

; X1 W& w9 E7 @1 w0 N3 t) u) j' ]$ j* t6 I) k' _
随着国家《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及《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的颁布,年休假越来越成为企业和员工不断关注的重点,员工关心可以休多长时间,如何休?而企业更多关心的是到底应该给几天年休假?是不是给的合理?有没有少给?如员工A,2008年10月15日新进用人单位,入职前累计工作时间为11个月,那么A在08年可以休年假吗?如果可以,能休几天?如果职工的年休假不能计算出准确天数,一旦发生少算少给的情况,可能引发诸如损害劳动者权益要求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经济补偿金、要求按照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等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将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但是对于一个上百人的企业来说,要准确核算出每位员工当年度的年休假天数是不容易的。笔者根据企业与员工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情况与计算公式做了分析,希望能给人力资源管理者一定的启发。. x, S& L4 D, w/ W' _/ \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和《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五条的精神,考虑到大中型企业人数众多、情况复杂的原因,笔者建议按照企业按照自然年度为周期计算员工的年休假天数,而不是按照员工入职日期为年度周期起点计算员工年休假。1 Q' u9 \* z) C  @$ o% b- _& F
    针对上面08年10月15日入职,累计工作时间11个月的情况,根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三、四条,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的规定,员工自08年11月15日起就满足工龄满一年的条件可以享受年休假。问题是从08年11月15日到08年12月31日,企业应该给几天年休假呢?同理,如果员工是08年新进用人单位,他的累计工作时间在08年内达到1年或10年或20年,那么08年年度内企业应该给几天年休假呢?如果员工不是08年新进用人单位,但是在08年内他的累计工作时间达到1年或10年或20年的情况,08年应该给几天年假呢?如何公平、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们人力资源管理者。; Y& I9 W1 Z4 Q7 a; b/ n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把员工累计工作时间达到1年(12个月)或10年(120个月)或20年(240个月)的那一天称之为“临界点”。考虑到实际操作情况,我们使用“月”累计工作时间的计算单位。当本年度内遇到临界点日期,根据上述两个条例和办法的相关条款,我们采用分段安排年休假的方式计算当年度总的年休假天数,即分别计算临界点前可以享受的年休假和临界点后可以享受的年休假。在计算过程中,一般需要用到以下几个数值:累计工作时间(月)、年初或者入职之日距临界点日期的天数、临界点日期距年底的天数、全年天数等,具体计算公式根据不同情况在下文有所详细说明。   
- X1 k: }( W  Z2 ]$ s8 R. j. r( B: N. R    同时根据员工的入职时间,我们把员工的情况分为本年度新进用人单位和非本年度新进用人单位两种情况,在每一种情况下,又存在职工累计工作时间是否为零、年度内职工累计工作时间是否达到临界点等不同状态。对于入职前的累计工作时间,我们简称为社会工龄。对于入职后的累计工作时间,我们简称为本司工龄。" q( {5 O0 E$ @
    通过以上分类分析,我们发现有二十一种年休假核算公式。
) _+ b3 o% p5 h- u一、本年度新进用人单位; w" k2 s: g( m) C
1、社会工龄为零:这是最简单的情况。员工本年度内年休假为零。一般常见于应届毕业生第一次工作。: w; a' p7 D3 Y2 S( v- o# a
例如:
4 d/ z( _' }% m& s" T
姓名
" B" u/ d8 d+ Y& _3 t# Q9 O
入职时间
5 i. e/ H, F6 z
社会工龄(月)
# z7 f. U6 Z$ @5 X0 Z, F
08年年休假天数
3 T3 f2 H; L( ?& E4 W; `
A
' {9 Q8 l! s& g% o7 F3 c
2008.1.17 K2 ^2 L- h0 L) `, n2 C" ?+ \, J
0# ^. e! ?7 _( O
0
/ |" `1 @0 l7 U+ `* N/ r
B
4 _9 |/ _) {. L! p" n! T
2008.5.20/ U2 m5 g5 K( h7 V! \
0
4 d* _: o1 i/ b
09 k+ C- y# \$ {5 s2 ^0 z  l4 f+ g
C/ {3 N! t- p; [- ~  t3 }
2008.10.13' a1 L3 a" I5 c( m
0
5 O2 @9 r, f' X* ]/ |6 H
0  n9 ~$ b7 d, o
2、有社会工龄:
- E8 ~& v0 A2 K0 W5 }# r5 K1) 社会工龄小于12个月,员工入职后在本年度遇到临界点。计算公式为临界点日期距年底的天数/全年天数×5天。
7 v9 ^2 U8 l! j; y8 O9 G例如:2008年5月20日入职,入职前社会工龄是10个月,那么到2008年7月20日就满足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条件,这一天我们称之为临界点。从临界点到2008年12月31日,一共165天,占全年天数的比例为165/366,165/366×5=2.25天,则08年度年休假为2天。
2 \. I5 M3 Y8 u- ]/ z, ]( J
姓名# ~+ O% r& _! q
入职时间5 r# H& `) O. N! ^+ a! \* J
社会工龄(月): _7 k  K: g7 l8 O+ q. \4 I) g
08年年休假天数
  ?( N1 \4 B0 O7 P. K% {
A
9 k- `! o, N# m/ N) ], M9 [2 [" Q7 N
2008.1.1
  ]+ }$ D+ Y# s+ f
10* S) D" R" G9 L2 R
4
( s0 q  I# k+ X6 x4 P
B
, n2 ^. P( e: b& L# L
2008.5.202 u7 i' k4 \1 L; N  D. s4 c8 T4 J
100 F! }8 G4 R6 e
2& h! \$ `* J% J% ?0 ~* b# a
C3 Z. }# v4 J# l, L+ Z/ T
2008.10.13
! b8 Q: l1 B2 h1 B
10
- B$ D! ~* h) ?
06 w+ l. Q4 ?6 q
2) 社会工龄小于12个月,且员工入职后在本年度无临界点。年休假为0。
% D3 p( p: Z. p2 T例如:7 p* U- U( @6 Y9 ]( D+ f# b' k
姓名/ x1 I$ j0 t" U1 J6 F2 P8 \
入职时间
9 k; m9 E7 X! v# z5 O
社会工龄(月)) Q' N+ d( o/ U+ Z8 f
08年年休假天数. `5 v2 X% K2 U# N7 o# J0 Z; ]4 W
A; k6 F* p9 u( v6 ]3 c
2008.4.1
+ Z7 G7 r: T3 O& U' S+ a0 x
3
; C- B. X; u0 J* k0 D
0! y5 v! h% V0 ?
B5 _& B7 N% _/ V$ ?
2008.5.203 M: T1 ?& f+ k0 m- s5 Z( [/ s" h
3; u" z1 v( v+ p2 n' v
0
2 f$ v% T" Q( G" H( W, W3 V
C% R7 v: t5 {  a
2008.10.13
, p' m- Z+ I$ U5 N
3
1 ^0 i, f' j3 q0 y- s
0
% ]' X5 c; s" Z1 m$ r
3) 社会工龄大于12个月小于120个月,员工入职后在本年度遇到临界点。计算公式为入职日期到临界点的天数/全年天数×5天+临界点日期到年底天数/全年天数×10天。
6 M2 }: m) H. ]. _5 c例如:2008年5月20日入职,入职前社会工龄是118个月,那么到临界点2008年7月20日就满足连续工作十年以上的条件。从临界点到2008年12月31日,一共165天;从入职当日到临界点的天数是62天,则08年度年休假计算公式为62/366×5+165/366×10=5.35天,按照不满一天不算,即年休假为5天。
" X3 a0 N) ]7 e5 ]! f/ j
姓名
8 z; @/ w( @/ M; H! h
入职时间4 H/ i) u8 V4 K4 n: q  f; l1 U4 i  ~4 S
社会工龄(月)# f( g8 c9 e# v* y
08年年休假天数; H8 r3 T+ C0 `0 x" e4 W
A1 j( j* A' T8 S. Q) d
2008.4.11 k# E4 j$ m, D
118
+ [# R$ c0 N' p% d& |! T
6" e$ T% H6 K3 U, L' B3 ?; o9 \
B
+ p' E! N5 D  r. q
2008.5.20; g) C; g$ P+ E1 T
1180 X3 f( @: O& _; i
51 d3 B/ y& E, T7 D$ I
C
0 Q1 h1 [  C. z
2008.10.13
4 W; N: g7 O  X
118
) E( i' F1 d; U( I2 [- @; m
1
6 D7 l3 Y' A  [7 P
4) 社会工龄大于12个月小于120个月,员工入职后在本年度无临界点。计算公式为:入职日期到年底天数/全年天数×5天。( C1 o' B/ N& P
例如:2008年5月20日入职,入职前社会工龄是105个月,那么从入职日到08年年底,一共有226天,则08年度年休假计算公式为226/366×5=3.08天,按照不满一天不算,即年休假为3天。
3 {% T2 ~3 B7 t7 A: {3 S+ O
姓名  w" `" h7 _1 J0 W3 c; r9 c
入职时间% K, U  E: |; N( d9 t4 b% R
社会工龄(月)) I' `) U) c. H6 c, |
08年年休假天数& {! Q* d& \0 v3 y
A
% J& t& Q* I6 A9 l( p  L8 t
2008.3.1
. p2 k8 X2 M5 D$ a; w
1058 [  w1 o/ C0 \3 j0 X% Y+ n" T0 F
4
. t- A" b$ o$ p! }
B
. ]2 h2 D# G7 b3 b
2008.5.20
3 K1 n2 i/ i& o/ m2 m
105
0 W: f+ z9 E; H- @
3
, a7 u* j% o2 R8 R/ S, Z2 e7 n9 p. M
C$ b% b$ m0 Q" d3 ~
2008.10.137 B; o' i& D! _4 w' Y9 v! T
105
3 |% k6 e/ p$ L0 }* M6 ]; q
1
# S. y0 H3 e, I
5) 社会工龄大于120个月小于240个月,员工入职后在本年度遇到临界点。计算公式为入职日期到临界点的天数/全年天数×10天+临界点日期到年底天数/全年天数×15天。
1 y. y  \7 M; f) G. ?7 v& {$ U例如:2008年5月20日入职,入职前社会工龄是238个月,那么到临界点2008年7月20日就满足连续工作二十年以上的条件。从临界点到2008年12月31日,一共165天;从入职当日到临界点的天数是62天,则08年度年休假计算公式为62/366×10+165/366×15=8.45天,按照不满一天不算,即年休假为8天。" t7 t- p( L& p9 n0 W2 c2 s9 b
姓名
+ }$ w2 q% n3 l# m- _. y! M$ f
入职时间1 j; Q2 {* W# @9 p2 \. n. B
社会工龄(月)4 ?# B* }+ Z$ I8 v4 g* `
08年年休假天数
+ I) p' ^% r0 n6 A) s6 g8 j8 o& ?7 D
A$ D0 G9 D8 w6 ?1 z7 X
2008.3.11 c0 y4 G/ z0 z) Y
238* ?- s5 b" C* I
118 o6 V" @  M, i' e0 f# S) k- E
B
5 f& T% p) ?; \! F% s
2008.5.20
7 x7 F# K, ?; v4 s4 t* Q. \3 d; V6 H
2385 d0 [. }8 r: p- R
8
  r& s* B# V9 s* H
C
3 Z  ]; ]( b* G9 @( E
2008.10.132 E2 w. r. I- y& F! W2 H
238
1 _  {4 G4 l9 l, u5 N( ?' `% D
2
/ F6 X2 @8 q+ @9 I5 w
6) 社会工龄大于120个月小于240个月,员工入职后在本年度无临界点。计算公式为:入职日期到年底天数/全年天数×10天。
1 J% [1 I% ?, a1 y  `1 H! D例如:2008年5月20日入职,入职前社会工龄是130个月,由于到本年底没有临界点,则08年度年休假计算公式为226/366×10=6.17天,按照不满一天不算,即年休假为6天。
7 j3 a1 \( {: y/ o" F4 V
姓名
& G0 n* f3 O: q3 f. i, r$ y
入职时间
; P2 ^% Q* u2 z1 F2 G
社会工龄(月)5 `0 J- i& Y2 i& Y2 X- ]+ S5 p
08年年休假天数& W/ g* @( d, [3 v2 _
A
( Y* e# M. g! k  v$ N" W
2008.3.1* h' U- N" a: N) N) j
1304 o2 O3 J  A* y, K- Q& S& D+ b4 b
8# a9 b, E* G5 v( ^; h0 a) J
B
3 R, p" {$ p" V# c! A' V+ \, i
2008.5.20
; |3 j' D; I' V  k2 J6 H
130, t# M2 \3 f8 E, E$ \) I
66 x9 C2 B5 T$ I0 B
C7 [! C' Q9 q6 q: ?! i- S/ I
2008.10.13
; I, u; y* |% q% n1 D$ V3 z) n
130& o) r) e6 v. x! z7 f
2: w( k1 J7 \1 x: v8 ~# W  B* r" c
7) 社会工龄大于240个月。计算公式为:入职日期距年底天数/全年天数×15天。
: V# A7 a. d  x$ X" ~9 ?例如:/ E6 p( l; Z+ L) [
姓名) J  L/ i' I3 `/ t4 D+ s
入职时间/ W, a( _; Y4 W0 o1 _
社会工龄(月)
8 A1 i2 d( P# w/ O9 n, v% P
08年年休假天数$ u4 f1 t) {: U; s3 d) b
A
3 C, [1 S0 p& P- K: E/ k" f/ y3 j
2008.3.19 a# q9 Q0 V" M0 {5 O9 H
242
. U5 v4 V* c( c/ [
124 h! f9 m4 [2 u- U
B2 N2 V: R9 d# C/ L5 P
2008.5.20! V$ r8 L) N# R+ Q1 w, I
242% B& L) t3 ]7 h( e
9  q, p, `, `! N& W, `  R
C
5 e/ ^( d) o) f
2008.10.13+ U, k, }% a, a6 f$ `) K: E- N
242* X4 O: K! |4 [! @7 V* h8 a
3; G9 c/ A+ S- U$ g4 h! f# Q/ a5 ?
二、非本年度新进用人单位+ y6 V7 L, K9 T7 I9 L; E) y0 \
A)无社会工龄
( V, H% v' y7 E- o1) 本单位年初工龄小于12个月,本年度有临界点。年休假计算公式为临界点日期到年度天数/全年天数×5天。
2 x4 J& F9 K# @9 e0 O0 n& k例如:
' \. J( a. q' j( G
姓名8 f5 U, D3 t4 h. \: N/ n! P
入职时间/ h' J7 c1 j+ O- X& K
社会工龄(月)
: ?4 h! O4 y$ ^$ X" m0 [) c
08年年休假天数
2 j- q8 i9 l+ A. D% ]+ g* K
A9 h, z' `7 e" X/ w0 E) R! O
2007.5.20' ]0 p0 I- s, V
0
( y' u( F2 O+ {4 |& U* ?
3& g9 _" U8 Q3 {# p3 T
B
5 [" w  {& q& R, c3 @
2007.6.20' _+ Y, a) T0 |4 `: M0 q! L" R, Y
0  e& B# T, _8 V9 t' c4 N
2
3 v' ~" t2 |: @3 a3 I: f
C% Z+ F* K: T! h8 w2 w
2007.8.20
, k! G5 |. g6 ?* K+ Z, g! O8 H
0
1 ?' z7 j1 X2 n
1
% P+ ]# i& r, d, J+ _
2) 本单位年初工龄大于12个月小于120个月,本年度无临界点。年休假为5天。, T; V( T0 E0 Y9 M: b! B
例如:
- ?6 C; o9 g; v* B0 G' k
姓名
8 O& d0 c5 T. J6 F; x1 a  o
入职时间
7 c. v5 C- k0 V/ A1 y  k% ~, [
社会工龄(月)
* U' R9 _9 q$ R) ^1 e  M. l. M
08年年休假天数- w) ^9 ^/ {2 e1 W* d9 b
A- f( c7 }( H/ w; Z* W
2002.3.1
5 T  r2 Q- g' f' A& |$ m) E
0
+ ^; [2 `1 C1 V3 P# T0 Y3 G# U" U! B! k
5
& E( a( v" c$ D" l* W! D
B& |1 s! v3 H. C
2005.10.137 h& Y0 a- w/ ^! Y
0
: H" j3 X' S1 A' j
5
6 j5 a* s, z- d
C) G# b: M/ E4 z( t& w/ z0 B# E
2006.5.209 z8 U7 \7 x3 D) {
0
; N8 k; v5 Q4 V0 t& i7 v
5
- L5 p4 J6 G% j) D  }
3) 本单位年初工龄大于12个月小于120个月,本年度有临界点。年休假公式为年初到临界点天数/全年天数×5+临界点日期到年底天数/全年天数×10。9 Q/ X2 {6 E' a' Y& w
例如:1998年5月20日入职,入职前无社会工龄,2008年前的工龄是大于12个月,且2008年5月20日到达临界点,满足连续工作十年以上的条件。按照分段计算的原则,先计算年初到临界点的天数为(366-226)=140天,从临界点到年底天数为226天;则08年度年休假计算公式为140/366×5+226/366×10=8.08天,按照不满一天不算,即年休假为8天。
- r4 r+ J" f' G
姓名0 B, m+ x. P, d9 c- S/ |4 `
入职时间
$ f$ {0 K; U9 B' W
社会工龄(月)
2 z5 s% \1 J/ d5 R9 {8 X
08年年休假天数' j2 W. i3 X7 [- f# D/ y
A
: o9 U2 l3 M  [4 Q& Q
1998.3.1
6 q7 Z2 K9 N3 x4 J8 P. ]
0
/ W  F3 }4 g( e, i' n4 p
92 _# z$ C/ j' h! z' }' T( r. o5 u
B
: ^& h0 a, Z# S2 |4 K: N
1998. 5.20
( c6 B% B" w2 q
0
: G7 K* L6 c) @6 ^7 I4 w
81 R3 G: J) q* |# \& T
C5 }% u7 u$ j; ^5 b) {/ }, v' p
1998. 10.13
) o# w3 ~5 r1 K) v5 V
0
$ x' K9 H3 C% i; ^' \; I
6
' d3 v0 f0 O' G1 c4 [
4) 本单位年初工龄大于120个月小于240个月,本年度无临界点。年休假为10天。4 s- B& z5 |' w& k
例如:
! J8 `5 H7 A4 S0 l
姓名: H6 E" e& c9 z6 r; Z& a. }$ U/ ~
入职时间6 a/ b/ y  R! a" n% q) Y( v
社会工龄(月)
% X0 c' E4 I( [: H, n/ g, D
08年年休假天数
& i  T( \2 G) z
A* i" v) m9 R! L; p1 P' _, }
1989.3.1( x; |) O. {3 B5 n" A0 U- L" l* ~
07 A* B+ m4 s" R/ i! b. J: V1 K
10' k& D( k' M% P( c
B
% `- {  }! t+ `
1989.5.20
4 w, q% ], |" I4 c: n8 y- p0 ?! O! t
0
$ J! g2 i% t. `' H2 q
10# |+ ?* ?, g2 D3 G
C
- u' Y0 _0 y# f4 z  T9 s, o& V
1989.10.13
" q2 @; ^0 Y! Y1 n
0
4 X4 M& d: G+ B. T& F" _
10
6 f; a  R; K) y7 s$ Z! a, _8 s& F
5) 本单位年初工龄大于120个月小于240个月,本年度有临界点。年休假公式为年初到临界点天数/全年天数×10+临界点日期到年底天数/全年天数×15。
7 J4 ^8 f5 {0 \" B5 \) j) }! d例如:计算过程参见前例
- t( \9 B7 C7 j" x/ }
姓名
0 M. Y* z; _$ ?- Y6 o
入职时间
5 _2 f$ e% t6 \0 P
社会工龄(月), [  Z6 L5 ^: v& {5 t$ o
08年年休假天数) O( S7 t, D, o
A( Z. v, {" U( M& R3 p5 e9 W0 t. j
1988.3.1
$ M# o6 [9 Z% g$ S8 Y
0; X5 O4 H5 F; g% |, E- E8 |! F" a
140 U3 C. S; N0 G9 q/ z( h8 T! [
B, v: g/ i3 e) k, l- d  _+ g
1988.5.20
* D0 ^; S( ^; M2 W) \
08 n6 u) v) u: r+ O' C$ {6 }8 w
13- |( Z# D4 N, @0 F9 X; t
C/ t& d* Q. \2 ]2 O
1988.10.13
; H1 D$ n3 D7 L& _% M5 X$ g$ w/ `
0
7 y( R2 g# ]" I
11
9 w" I4 A2 i% _1 z3 W
6) 本单位年初工龄大于240个月,则年休假天数为15天。
- D- d" d; d/ I% z' d3 o& b例如:
) e  v8 ^* L$ c& O' [1 R
姓名
  O3 n+ V4 {9 d+ M7 C4 o- ^
入职时间, v5 u* W: |9 m+ i" A) _8 H
社会工龄(月)' f/ i3 `7 U/ |4 P' c5 L
08年年休假天数
# z- g: z, F3 p! L1 [
A. y; C; p7 W  [8 B: o7 }
1986.3.1
$ M2 d0 h! ~  o4 g
0
) c4 d- O. [$ S* |3 J
151 }# M& f0 _( Q2 l
B) z  w) _: D' b6 D7 [0 E
1986.5.202 M6 H: U4 W0 X$ E2 Q# p
09 z% |# e' `: u5 {
15' Q6 ?2 n, x+ v
C9 d5 x" s, M  t# j; v; E
1986.10.13
1 h; {) {! l: t  x3 X, G
0
0 @6 C7 t# L2 P7 ?( j% {3 Y; M
15
) o0 {% D6 [: {. Y* i
B) 有社会工龄
1 X( i8 O6 a- l: I5 E1 F1) 本年度年初综合工龄(即社会工龄+年初的本司工龄,以下同)小于12个月,且本年度有临界点。年休假公式为:临界点日期到年底天数×5天。
- Z8 J- {. o# X' Z6 i3 P例如:2007年5月20日入职,入职前社会工龄为4个月,2008年1月20日到达临界点,满足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条件。临界点到08年年底的天数为347天,则08年度年休假计算公式为347/366×5=4.74天,按照不满一天不算,即年休假为4天。% m9 l9 {3 W; {+ E0 m  ^6 _7 Z
姓名; c0 n( x" ^: b8 L' e" C
入职时间1 [* w+ D1 U1 s
社会工龄(月). V/ ?1 s) E2 d, T6 o  H1 w; v
08年年休假天数
+ h7 B" V7 ^  ~1 f. B
A
. ^' b5 l. p: w: R& X, k/ L
2007.4.1
2 E  u" X% @  j5 q- ~& J- V
2+ E+ S2 }/ N6 Y7 e4 i0 A
4, R: |% x3 m1 t: Z$ S3 k5 q
B7 i" \) }$ K$ J) m4 J; r7 {
2007.5.20; o* V$ g  W4 a0 [9 g2 l
4
  f4 Z5 A+ t& V
47 J/ \8 d2 R# ~' J! {, Z  y+ @
C+ C8 P8 p( U# c) B
2007.10.13
! v% x, x0 B4 i9 g
4' |0 C! d: r3 u6 d3 V1 f: g" \9 O
2
3 ]6 K3 P- L5 q% s
2) 本年度年初综合工龄大于12个月小于120个月,且本年度有临界点。年休假公式为年初到临界点天数/全年天数×5+临界点日期到年底天数/全年天数×10天。' z4 V* F- Y+ I/ `& ?: ?+ f! L0 F
例如:2007年5月20日入职,入职前社会工龄为105个月,2008年8月20日到达临界点,满足连续工作十年以上的条件。临界点到08年年底的天数为134天,则08年度年休假计算公式为(366-134)/366×5+134/336×10=6.83天,按照不满一天不算,即年休假为6天。$ t2 {* j: y) E% l3 g! f# n1 p$ m
姓名
: R) U  l* e2 E7 ]8 Z! O: C+ w6 p0 L$ Y
入职时间
, b8 q$ N+ p( |, R, B9 E
社会工龄(月)
% q$ k1 b# v2 p
08年年休假天数
8 C$ U. y  y6 l8 f3 u& T" \
A; S; r9 E' S: l8 l
2007.3.1
2 R. q7 x9 p) [9 G4 y. c! d+ p
105
4 }4 s' C/ {* l) O/ m+ u9 E4 Q5 V; s
7
) p, N" J2 w/ a& [- N3 F6 G& Y
B6 x" ^( j; e1 z3 M  B5 I/ i  @
2007.5.20# i  [3 C" f& F; y8 O8 v. @, t# |
105
) h) M8 {; J( l- p# g" G
6( l) _& [, e' ^" [* E2 F' M7 {
C5 P0 b% ]4 F  y! ]  E
2007.10.134 X. |# V* f4 L: U% M; G, j# r
115& q8 V$ D4 P* X3 t# n
9
, |2 j+ g- Y/ p, K* g
3) 本年度年初综合工龄大于120个月小于240个月,且本年度有临界点。年休假公式为年初到临界点天数/全年天数×10+临界点日期到年底天数/全年天数×15天。
( r6 c( }$ e; P1 A例如:计算过程参见前例
9 `; d0 _! G+ m" E
姓名. M6 ?5 z) m- C; a
入职时间$ ^  B9 o+ O# B. ]
社会工龄(月)
% t  i$ s$ Q! c  {
08年年休假天数# C8 V. m, _8 Q+ P
A2 X: m8 j% e6 b) i. W
2007.3.1
0 p' C, @3 q# o  i
228
& r$ x2 V* s; ]* v" a
14
. d# n- F6 H; ]
B
# D) j' _! u4 z/ e* q7 w
2007.5.20
/ l" A# L8 E8 w2 }# l$ t6 f
232) y7 Q& k4 N4 d6 }' |8 h
14
3 r* B7 Z. y0 u- n; ]6 W) A
C4 D6 E: d, J6 }& X$ P" g" x4 |
2007.10.13
, H. b' H3 U. k  \8 L
232
* K) l# U1 v' h. |8 b
12* }$ o! p+ N% o! ^$ P
4) 本年度年初综合工龄小于120个月,且本年度无临界点。年休假为5天。6 n& x4 x1 K( n: ^/ C" P
例如:/ o, L2 w: G, {# I9 Y' `
姓名3 M, w! y- ~) y2 x) M$ m
入职时间6 j6 K1 G' {4 B$ k5 c8 E' y" l
社会工龄(月)
. v2 f) }" \4 {/ D
08年年休假天数
/ X/ Q  p) V- |& q
A# j! u. F) Y! c
2005.3.16 `, ^- B8 {& F: u5 B& s
10# D% R  }( ^( i
5
4 }9 h, _; o7 m! s0 G  K4 f
B( {3 P7 c8 A7 Z/ r0 O; w7 E
2007.5.209 c  M! u  t5 x: D6 H
10
7 N( S0 f5 n' C9 G3 r& B
50 d$ F2 R: v& u" N0 D
C
1 s  Y# J  B  A6 ^
2007.10.13# j/ ]3 z* A  J. U* O5 a: ?/ D
106 O5 [- e6 B9 `5 B7 v7 V/ c: ~* F7 T
5' J. E( b; W8 K" @" q
5) 本年度年初综合工龄大于120个月小于240个月,本年度无临界点。年休假为10天。) A; {# S4 W7 z' r4 I, u  x; o
例如:/ K9 U( b  [% b1 X/ ?- V( r0 A
姓名
/ G" k8 K* O# ~1 j) b3 T
入职时间
  `+ l- ?% ^; T1 j! T& A
社会工龄(月)- L' j4 M. y0 W6 m8 A) A  ~
08年年休假天数
; ]* \! R2 s8 o1 k  r1 c/ r
A7 e9 J6 W) l" a
2005.3.1# H$ Z0 `& A8 E$ u
115
0 b) h) B3 k% @: B) {4 \) p
10
5 y* n3 g+ ?- j: z: a0 |& Z
B
4 m& ^- F* c' N2 e* D
2005.5.20
; [5 i' V$ I2 e, q
115
5 B! B* z2 u) ]# y
10- N' L3 ?/ o5 J1 V) n" p0 F
C
  ?4 P) r4 Q' |& A
2005.10.13
' X8 \! A9 v9 Y; T# E
115
3 U& M0 Q/ |+ D
10: u4 ]  w( }1 W. v2 p9 [
6) 本年度年初综合工龄大于240个月,本年度无临界点。年休假为15天。3 ~  d* p; U( |# g
例如:8 l- z8 G/ Z! H  o2 [# k9 a1 z
姓名1 ~" ]* \- U* @, r# P: B
入职时间* q; t) C/ J7 e# b2 k- u
社会工龄(月)
8 A1 K# B8 n# B
08年年休假天数% q7 Y- r1 l5 C4 c. |. y" d
A8 G) v2 w/ ^) T
2007.3.13 B8 M  f" R' o6 d; Y# U% t6 Y1 ?
238$ s, s! U4 v7 k' w
15
) g% {, B# h/ E' M' G# a
B
$ }" }# ^1 t' ]3 h4 k+ K8 B
2007.5.20
6 X, P$ {6 {5 O6 f. o
238
. W4 j8 y& [4 e/ H6 o
15( }" D& T5 v0 I; J. W% F3 ^
C6 F0 U# ?" L& P9 }, ?) T: R
2007.10.13. Z# W3 `  ~* F9 J' P. _
238
' K+ \9 r$ S4 N
15
) T  \5 v% A2 E
7) 社会工龄大于240个月,年休假为15天。
$ d7 t3 N: t3 I例如:
, q5 n- A" P0 b) L# ~& O2 y
姓名: F! ~: O" g! ]9 |  L9 h3 K, C
入职时间
. X6 T, e8 k5 N9 L
社会工龄(月)
- |) S' T( \' B. F
08年年休假天数
" I5 X/ a7 ?( I. A: P
A
  X& S1 O( C5 s7 z
2007.3.1
1 v8 \5 b# H5 R9 H1 R: p1 z2 Q8 r4 _8 Z
2423 ~; I5 r1 U: o3 R! H% W! e* j
15
8 o; \% ~+ h! M! z
B
8 F2 R1 E+ J: J* F" S5 k  k. U
2007.5.20& r' p8 a) X# ]% \
242
" I: c( Q* ~; L2 a6 F% ~
15
$ Z: T* [+ P, }. V( H- V
C9 V! D% }( u4 A) z4 J/ y
2007.10.13( R5 }$ J- ~8 a4 x5 ?! K1 r5 ^) C: [
242
7 Z8 Q, u: _( o! _; k: x- d
15
1 ?! u- G/ T) l4 U* o
    笔者通过以上分析,根据不同的入职时间和社会工龄,运用不同的公式进行分段计算,并结合EXCEL函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仅实现了年休假计算的公平合理,也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减少了计算差错,为企业避免了隐形的劳动争议风险。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金钱 收起 理由
qd991 + 20 赞一个!
Mark.Yao + 15 + 25 这个做得满详细的。

总评分: 威望 + 15  金钱 + 45   查看全部评分

17

主题

5

听众

5436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签到天数: 23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注册时间
2004-1-31
最后登录
2017-5-27
积分
5436
精华
0
主题
17
帖子
342
沙发
发表于 2012-1-5 23:31:46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学如逆水,不进则退,真要钻研下去还得花时间消化吸收揣摩相关法规方可灵活运用,当然也得参照当地游戏规则而变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2

主题

75

听众

7万

积分

状元

人生の楽しみ

Rank: 32Rank: 32

签到天数: 76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注册时间
2011-6-1
最后登录
2023-2-17
积分
76028
精华
8
主题
472
帖子
7271

2012中人社区群英谱勋章 小天使勋章 最佳辩手 2011年全勤会员勋章 2011年人气会员勋章 晒图达人勋章 我要“脱光” 原创先锋

板凳
发表于 2012-1-5 23:46:18 |只看该作者
这个得好好研究学习一下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9

听众

1万

积分

会元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签到天数: 364 天

[LV.8]以坛为家I

注册时间
2009-4-9
最后登录
2012-10-10
积分
13054
精华
1
主题
20
帖子
735
地板
发表于 2012-1-6 07:26:49 |只看该作者
这么多哇。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8

听众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签到天数: 272 天

[LV.8]以坛为家I

注册时间
2011-9-19
最后登录
2022-3-29
积分
30002
精华
6
主题
64
帖子
2218

我要“脱光”

5
发表于 2012-1-6 07:44:03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听众

1268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签到天数: 9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注册时间
2011-11-1
最后登录
2013-9-29
积分
1268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149
6
发表于 2012-1-6 09:01:23 |只看该作者
好好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

听众

2万

积分

进士出身

Rank: 24Rank: 24Rank: 24

签到天数: 499 天

[LV.9]以坛为家II

注册时间
2009-11-21
最后登录
2013-1-23
积分
22040
精华
0
主题
3
帖子
713

圣诞小雪人

7
发表于 2012-1-6 09:06:05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年终一起算还是比较复杂,入职时便算好,年终核对一下工作量相对小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d991    

102

主题

73

听众

5万

积分

状元

Rank: 32Rank: 32

签到天数: 83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注册时间
2006-10-4
最后登录
2017-7-5
积分
54997
精华
9
主题
102
帖子
3381

元旦勋章 2011年人气会员勋章

8
发表于 2012-1-6 09:10:09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3

听众

1万

积分

同进士出身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签到天数: 659 天

[LV.9]以坛为家II

注册时间
2011-4-19
最后登录
2014-7-13
积分
15265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2514
9
发表于 2012-1-6 09:10:47 |只看该作者
非常细-非常好!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

听众

2080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8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注册时间
2011-10-24
最后登录
2014-3-15
积分
2080
精华
0
主题
6
帖子
167
10
发表于 2012-1-6 09:37:23 |只看该作者
收藏,研究研究。。。
' t: l6 I& k/ a- f/ ~8 T/ r不过每个公司,都有所不同的操作。。。
5 Q: F0 K6 B& @
+ C: {- v$ G- }5 O- S楼主真齐全。
勾勾バ手指头ゾ说好永不Fē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