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2-9-27
- 注册时间
- 2004-12-19
- 威望
- 0
- 金钱
- 4093
- 贡献
- 174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4267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650
- 主题
- 20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12-19
- 最后登录
- 2012-9-27
- 积分
- 4267
- 精华
- 0
- 主题
- 20
- 帖子
- 650
|
怀有感激之情,锤炼表达方式.
[color=#800080]谢谢楼上几位的回复.(楼上朋友的名字好像在别的帖子里见过。)% W4 V9 ]7 a0 b7 o) r
2 Y& J* M6 o+ @$ V7 h3 ]
看了楼上的楼上的回复。使我想起了我曾经摘抄过的这样一句话:“一些名人传授经验,当时会上可能颇有启发,热情高涨,但会后一想没什么实际价值。”(好像是《中外管理》上说的,当然,我绝对不是什么名人了.)
+ d) T3 f& G* Q# D5 E, D7 |) I! j/ b9 Q% u
的确如此,不管话怎么说,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不过当我看到17日楼主的回帖后,感觉那篇帖子比14日的帖子要中听一些了。不管是不是受我的回复的影响吧,楼主的说话风格至少在那篇帖子里多少是有了些进步。在工作中如果都这样说话(尤其是主管),那我们的工作心情是不是会变好一些呢?" [: w/ L7 T4 `0 h
; e& ^! p( V5 U5 g% v: a0 f
当然了,我上面说的是“都这样说话”。在那之前,如果只有你一个人这样说话,将会是很别扭吧。这就是为什么说“谢谢”二字可以挂在笔尖儿上而不能挂在嘴边儿上的理由。有时总感觉我们身边的感激之辞太少了,人家美国在夫妇之间都有说谢谢的习惯。我们倒不一定有必要到那种地步,但好像一周之内在我们周围听到的这两个字都不会超过十次。(这不是范伟惹的祸)。至于说我们为什么没能养成这样的习惯,更深层次的源头在这里不打算做太多探讨(其实我也想不了多远,随便说说而已)。, C, M8 q$ u+ h- z3 I3 t
+ Z4 W6 Z$ \; y: e7 x另外有一点:你对同事这样说话或许有些别扭,但你可以考虑对你的客户这样说话。虽然是他们上门来找我们办事,但我们应该对我们的服务对象怀有感激之情。无论我们是政府公务员,还是商店售货员,还是批条子的中层干部。他们来找的,不是我们的人,而是我们的职务。不要总想着我们个人怎么样,而应该考虑:这是一份行为,是一份工作。先有工作,后有人。(余世维语录)* J4 D8 U3 E" ~ o0 q$ X. O
* W! T8 f: l6 }: b+ _+ ?' y
9 h1 \6 h5 q a. J7 x# |/ D8 J7 i4 m4 O" |0 X" y9 j
不好意思,看了上面的回复,又写了一堆花拳绣腿的大道理。最后总结两点:; p, y$ ~4 R6 K* @& G# k; B, ?
( R% `/ _' U* O6 h- ?# e3 B2 x
一,可能有朋友读到一半就在心里说,我们那个破单位,不值得这么做。这点我理解,但你可以试着改变表达方式,那样的话自己也会觉得很有趣的。而且不是说你这样说话就要期望在那件事上马上得到什么好的回报,而是说锤炼一种说话风格。锤炼自己的说话风格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3 P3 E+ @" I# k$ M; w9 u4 y3 H8 R @; i% U3 L& V
二,几年前读过卡耐基的《人性的优点,人性的缺点》,书中也提到了在说话时要带上赞美感谢之辞,但当时我个人并没因此而改变,真正的改变还得得益于一个环境。如果你是一名主管,你可以考虑营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另外,如果这个论坛里的人都这么说话,那么这就是一个可爱的家。5 }# t) ^$ \8 s
- z0 l, G; p9 A, e[/col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