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11-27
- 注册时间
- 2003-1-21
- 威望
- 250
- 金钱
- 16832
- 贡献
- 11934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9016
- 日志
- 4
- 记录
- 0
- 帖子
- 1438
- 主题
- 69
- 精华
- 0
- 好友
- 380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 注册时间
- 2003-1-21
- 最后登录
- 2016-11-27
- 积分
- 29016
- 精华
- 0
- 主题
- 69
- 帖子
- 1438
|
Chalk, 1、在量表开发的过程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做EFA?如果理论能够清楚的说明构念的因子结构,是不是就不需要做EFA? 一般是这样说的,也是我的立场。不过也有学者觉得EFA和CFA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具。 2、在JAP看到一篇做量表的文章,其在理论部分已经说明一个二阶的构念(假定为A)有三个一阶的因子(假定为A1、A2、A3),但我觉得奇怪的是,他在做CFA的时候,做了所有可能的因子结构的CFA(如将该构念看作是一阶;看作是二阶的,但A1和A2合并、A3独立,A1和A3合并、A2独立,等等)。我所不解的是,既然理论部分已经阐明该构念由三个一阶的因子构成,那么只需做一种CFA就可以了,为什么还做其他的? 你们都很有趣,常常问我“其他的人”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做、那样做? 我的“猜测”是虽然他们讲了理论上是这样,但是实战上如果能够提出强的证据,支持这个一个3维构念,而“不是”单维或两维的,那不是更好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