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whr
发表于 2011-4-21 09:34:05
为了便于说明,我讲竞争对手的公司称为B公司(即原先公司)。
我是这样理解案例的经过的:B公司员工小陈,为了使B公司获得客户订单,以“就职A公司的”方式窃取A公司的商业机密。最终获取成功。A公司如何维权?
(1)首先要确认小陈到底是哪家公司的员工,从整体案例看来,特别是最终目的可以看出小陈是属于B公司的员工,有以下几种情况(以签订的合同为准):
第一、小陈与B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案例中情况应该是没有到合同期)
a、与A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期限未到,由未得到同意兼职或没有提出离职,那么与A公司签订的合同无效;而且A公司与小陈需要共同承担B公司的损失。(但是从案例中B公司没有什么损失,确切的说小陈的行为是B公司指示的。)
b、没有与A公司签订劳动合同:A只能吸取教训。
第二、小陈没有与B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a、与A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小陈属于A公司员工,对于小陈的违反公司的行为,只要收集证据即可诉讼其不得当的行为。
b、与A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与两个单位都没有签订合同,就要先认定与那个单位的存在了事实劳动了,确认后分析如上。
本帖最后由 zjwhr 于 2011-4-22 09:27 编辑
ping52
发表于 2011-4-21 09:38:42
还真没在现实中见过这样的案例,可能使我们这个圈子本就不大,所以这样的情况不多吧
威哥1号
发表于 2011-4-21 10:02:51
貌似还是挺复杂的啊,之前没遇见过,学习了
hopeyi
发表于 2011-4-21 10:20:53
没见过,来学习下。
夏日时光
发表于 2011-4-21 10:27:20
学习一下
dipperxzx
发表于 2011-4-21 10:53:31
11楼分析的很详细了
个人觉得应该从管理的源头抓起,确保每个环节紧密相连。A公司应该完善一下招聘制度,确保用人的安全性
上善若水。。。
发表于 2011-4-21 11:01:01
{:5_252:}{:5_252:}人力的角度讲,做好,做细,做全应聘人员背景调查很重要,还有就是要有自己同行业的hr圈子。
半边猎人
发表于 2011-4-21 11:37:06
学习为主,没遇到过
lnfyhr
发表于 2011-4-21 14:55:02
没碰到过,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从公司的规章制度上、合同签订、保密协议上等吸取经验呀!
但我又想如果小王在和A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时,(原来的劳动合同已经到期、或根本没签),这种吃里扒外的又怎么处理呢?
但从本案中,我想 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同时,这个合同是否有效,需要依据26条,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lnfyhr
发表于 2011-4-21 14:56:43
没碰到过,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从公司的规章制度上、合同签订、保密协议上等吸取经验呀!
但我又想如果小王在和A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时,(原来的劳动合同已经到期、或根本没签),这种吃里扒外的又怎么处理呢?
但从本案中,我想 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同时,这个合同是否有效,需要依据26条,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