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9
寿险行业服务特点一提到商品,很多人就会想到冰箱、彩电、VCD这些有形的物品,而寿险商品是无形的。它只是“一纸契约”,并且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感受不到其“实际价值”,客户只有通过寿险业务员的服务来感觉商品及其与自身的关系。所以寿险商品的推销是从服务开始的,它贯穿于推销过程的始终。这就是所谓“商品无形,服务始终”。
良好的服务可以带给客户受尊重、被重视的感觉,并与业务员建立起彼此信赖的关系,从而产生购买意愿;良好的服务可以强化客户的保险意识,提升客户投保信念并维持有效合同;良好的服务更可以使客户与业务员达成共识,深信保险是风险分散的好方法并协助开发新客源,以使大家共同受益。
所以真正的推销是从服务开始的,利用服务的机会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效益。对寿险业务员来说,提升业绩的秘诀除了知识、技能、勤奋之外,就是拥有越来越多的“好客户”,他们就象陈年老酒,醇厚绵长,带给你无尽的回味,因此在寿险营销的各个环节中,售后服务是最为重要的,它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客户介绍客户,客户带来客户。
详细内容10
好的服务并不是对客户毕恭毕敬,惟命是从,也不是自我表现或单纯的自我展示,真正的服务除了亲切友善的态度外,更要履行承诺,做到前后一致,满足顾客需要,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一则商海古训:第一条,顾客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果顾客有错,请参看第一条。现在的观念是:每一个顾客未必永远是对的,但顾客永远是第一位的,顾客的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服务的好坏在平时或许差别不大,但遇有金融风暴、经济危机时就会有显著不同。那些服务好的企业,在不景气时,生意一样兴隆。我们已开始向高品质服务决定市场竞争的时代迈进,过去的商品优势已经不成为吸引客户的唯一选择,价格的影响也在逐渐减弱,而服务意识如何,服务水平高低将在未来的客户消费中起主导作用。
详细内容11
第十章:售后服务一、售后服务的意义
什么是服务
服务就是以客为主,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本着关怀的态度,去帮助其解决问题。
详细内容12
三、预防拒绝有些拒绝是业务员造成的,如业务员刚开始展业时对公司、产品不太认同,心态不正;接触前准备不够;推销技巧不足;对产品不够了解等,所以优秀的业务员处理拒绝“功夫在诗外”。
切记:预防远胜于治疗
详细内容13
5、直接否定法以“那可能是……”来否定客户的观点。
例如,客户说
“那可能是一传十,十传百,传走了样吧?保险公司骗人可不容易。因为条款白纸黑字写着,该赔就赔。若不赔,则肯定客户购买的保险不全,比如购买意外险而生病要求赔款,才会有这样的现象,或者是关键的手续不全,要不保险公司怎么会因小失大?小小一笔赔款使保险公司形象受损失,实在是不合算的。再说,也从来没有听说,一样东西可以骗人骗了200多年的呢。反倒是客户骗保险公司还容易些。”
详细内容12
4、转移法转移注意力,以商品利益吸引客户。
例如,客户说“太太不同意,所以先不买了。”
此时,你可以这样回答:
“你太太真是了不起,她一定是考虑家计问题,想减轻您的负担才这么说的。既然她这么勤俭持家,您身为一家之主,更应该切身为她谋幸福才对啊!根据统计,女性的平均寿命是72岁,平均结婚年龄比男性小四岁,也就是说,中国女性好像命中注定,平均要过九年的独居生活。所以,为了您太太着想,就算她反对,也应该下决心投保才对。”
详细内容 15
3、举例法以实例打动客户,去除疑惑点。
例如:
“我加入保险行业后,第一个想起来的是我高中时的同学,近十年的好友。但他说不着急,将我送的资料收起来,照样与我谈天说地,我也不好意思再提。谁知没过一个月,半夜接到他太太的电话,哭着说我同学出了车祸,现正躺在医院里。性命算是保住了,但可能会成为植物人。她说看到家里的保险资料,想起来问我保险公司的医疗费是不是可以快点领到。我无言以对,怎么忍心跟她说‘对不起,你先生根本没有买保险。’
当晚,我再也难以入睡,不断责备自己:我同学当然可以说保险可以以后再买,而我这个做保险的,怎么也可以让他以后再考虑买保险呢?第二天,我先去看望了这位老同学,然后去其他同学和他的好朋友那儿募捐一些钱,自己出了三千块,凑到当初为他设计的保额的一半才心安一点。
所以,王先生,我还是劝你吸取他的教训,现在就下决心买吧!”
详细内容16
2、询问法使用询问法是为了打探出客户拒绝的真正理由。
例如:
“请问您是对我介绍的商品不满意、不相信我本人,还是因为别的原因?
详细内容17
二、拒绝处理的方式1、间接否定法
“是的……但是”
例如:
“当然啦,这是一项长期的契约,考虑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事故不等你考虑好才会发生。早一天投保,早一天受益。要是等到事故发生再投保就晚了。既然你已经认识到保险的意义,早晚都要办的,那你还等什么呢?”
详细内容18
第二节 拒绝处理的原则与方法一、拒绝处理的话术运用原则
1、必须事前深入理解话术,倒背如流,实战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2、实际运用时应把握客户拒绝的本质,站在客户角度,以真情对待并灵活运用话术;
3、赞美认同客户观点,取得客户信任;
4、用反问法收集资料
5、强化购买点,去除疑惑